查看原文
其他

张家界如何成为韩国人“一生必去一次”的地方

文汇学人 2024-01-27

随着入境游回暖,张家界迅速地重新被各路韩国旅行团占领,“张家界遍地都是韩国人”,“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


为何韩国人对张家界情有独钟,张家界是怎样成为韩国人“一生必去一次”的地方的?



除了韩国人通过各种渠道主观了解和认可,张家界之所以能在韩国人的心里成为“出国第一目的地”,其实源自22年前的一次“致命邂逅”。


2001年,时任韩国观光公社社长的赵洪奎受邀前往张家界参加国际森林节。在参加完活动之后,他顺道去了一趟张家界风景区,在国家森林公园里,他把张家界称为“一生中必须要来一次”的度假胜地。从此,“一生一次张家界”的理念开始在韩国国内传播,以至于在随后的十年时间里,韩国许多退休老人相遇聊起出国旅游时,一般都会问对方一句:“去过张家界没有?”


这一切,全拜赵洪奎回到韩国后,不遗余力地宣传推介张家界所赐。在赵洪奎看来,张家界拥有韩国国内所有景点都不具备的独特优势:它艳丽又艰险,同时又给旅游者最大限度探索空间,还用原始森林般的奇幻风景,滋养了举世闻名的长寿村。对韩国人,尤其是韩国中老年人来说,张家界就是“一生必去一次”的终极目的地。


所以从2002年起,世界自然遗产张家界开始被越来越多韩国人知晓,越来越多的韩国游客争相到张家界旅游,甚至有媒体把这种现象形容为“张家界迎来汹涌韩流”。2008年,也就是赵洪奎首次造访张家界的七年之后,在世界自然遗产地张家界旅游发展三十周年时,赵洪奎被评选为张家界发展特别贡献功臣,他也和吴冠中、黄永玉等艺术家一起,被张家界官方授予“张家界发展特别贡献奖”。


在获得张家界官方授奖之后,赵洪奎又邀请过张家界景区和旅行商代表到韩国推介张家界,而从2009年开始,韩国剧组去张家界拍摄电视剧,或者组团去张家界表演文艺节目,成为了中韩民间交流的一个典型缩影。


2010年,电影《阿凡达》在国内上映,电影里“潘多拉星球”的大量原型,均源于张家界群山,其中“南天一柱”成为了“哈利路亚山”,即悬浮山的原型。这不光让张家界开始被全球瞩目,也让不少韩国人开始意识到,赵洪奎这些年拼命推荐的这个景点,确实有着不俗的景色和口碑。


2016年,韩综《团结才能火》在张家界取景,又让张家界登上了韩国出境游的“热搜关键词排行榜”;2018年,韩剧《我的大叔》更是用几句对白,表明了韩国国民对于张家界的肯定和喜爱:


“要不直接让妈妈们出国旅行吧。”
“我看电视上的张家界很不错哦。”
“张家界?张家界一直很不错的。”
“是的,这真是个好主意。张家界那边也有好多我们这边的老头过去旅游。”


由于今年夏天家里临时有事,金敏英的父母没有安排前往张家界的旅程。但他说。老两口很期待年底去一次,“他们现在天天在网上查攻略,还说要看看那边有没有地道的湖南小吃。”金敏英说,“听他们说得我都流口水了。如果时间允许,我会和他们一起去一次张家界。”


说完他还笑着补了一句:“毕竟对我们韩国人来说,一辈子总得去那地方一次。”



选自:看世界(2023年第20期)
出版社:《看世界》杂志社
出版时间:2023-10-02


更多相关阅读


19世纪60年代,华人经营的服装厂最先出现于旧金山作为书法家的鲁迅与郭沫若 | 于明诠
张北海 | 牛仔裤出生在旧金山“尼克松先生微微地喝了点茅台,此乃高粱蒸馏制成的中国烈酒” | 曾泰元
人见人爱的“虎标万金油”有怎样的历史传奇
汪涌豪丨我们这个时代的批评伦理
戴燕|阅读和研究《文选》所不能忘记的
丝绸之路传来的琵琶
唐人之晋调 | 李翰
汪曾褀 |“俺们的秋天”晚清报刊上的红楼故事 | 陈大康
于施洋 | 缪斯也下厨
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世界史研究
谢喆平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上海往事——李约瑟的中国通信
陈正宏 | 李约瑟的善本收藏
刘石 | 徐无闻先生的篆刻梁捷 | 理解劳动力市场的另一半眼光向下,“联通几个世界”
何伟文 | 是《大海啊,大海》《海啊,海》还是《海,海》?
顾钧 | 曹植与大鼻子情圣
弗兰克与E.P.汤普森:一对20世纪的兄弟
彭渤 | “哎哟”:代痛与共情
韩进 | 翁同龢的画史“全神堂”
程章灿 | 正是“江南”好风景——《江南通志》中的诗
作为御窑厂的景德镇
张巍 | 说古希腊的“五经”乌蒙山连着山外山
南宋海洋贸易的时空胶囊
我愿秋常驻人间
杭州的石榴

投稿邮箱

wenhuixueren@139.com

转载本公号文章请注明出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张家界如何成为韩国人“一生必去一次”的地方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