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晚清报刊上的红楼故事 | 陈大康

文汇学人 2024-01-27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文汇笔会 Author 陈大康

晚清报刊上的红楼故事常使今人读了捧腹。如潇湘馆内,宝玉与黛玉竟在烟榻上吞云吐雾地谈情说爱,这是《神州日报》上《怡红院之浊玉》描写的场景。当禁烟消息传来,宝玉“就急的了不得”,因为他与黛玉“无事的时候对踢这个安乐的烟榻,是何等的逍遥有趣”,黛玉则存有幻想:“我们女子吃烟,恐怕不在此禁罢。”宝玉又为没有良法戒烟而焦虑,“屡戒屡吃”的焦大告诉他,那些戒烟的烟泡儿、吗啡和戒烟丸,都“断断是吃不得的”。小说的宗旨是禁烟,故称瘾君子宝玉为“浊玉”,《神州日报》发表时还特意刊载广告:“阅者注意,注意!

《时报》上《红楼轶事》则写“贾母囗(原阙)十岁整生日”的操办。《红楼梦》描写过“贾母八旬之庆”,却未写过她的七十大寿庆典,而此处以“囗”代“七”自有其道理。小说写道,贾母宣布:“今年我的生日,叫你们不必铺张扬厉了,竟是简省些好。”贾政按此旨意准备了庆典筹备“节略”,贾母“一瞧时早气得面色青黄不定”,生气地说:“如今我的事,你们竟如此办法,究竟当我作什么人看待了。”贾政赶忙声辩:“这是日前老太太吩咐过的,所以儿子照样去办的。”贾母闻言更“气得颤巍巍”,声称生日不过了,要“搬往栊翠庵中,跟妙师父当老姑子去”。贾政“吓得汗流浃背”,立即表示庆典将隆重操办,“贾母气才略定”,于是“荣国府中又要热闹起来了”。

当时真的按冠冕堂皇的指示办事者,有时会遭训斥或被不动声色地排斥,反其道者则被赏识与拔擢,这样理解作品固无不可,但作者却另有特定目的:小说发表的光绪三十年十月初十日,正是慈禧太后七十岁生日,篇中以 “囗”代“七”,意在引起读者注意与联想。《时报》还在小说上方刊载《论今年万寿不宜举行庆典》,将小说中未曾明言的话讲述得十分明确:“皇太后七旬万寿,先前以时事多艰,已降旨停办庆典”,与小说中贾母要庆典“简省”相合,但“各督抚大臣,仍有不惜巨资铺张扬厉者”,看似抗旨不遵,其实是摸透了慈禧心思,唯有如此,方能赢得太后欢心。如果有人真的遵旨停办庆典结果会怎样?小说的描写就是形象的回答,各省督抚谁愿冒这个风险?根子其实还在慈禧身上,故而此文批评毫不客气:“固万无以国民劳苦所得之资,供一己挥霍之理。”此文与《红楼轶事》同版刊出可发挥组合效应,显然是《时报》的有意安排。

《时报》连载《逸红楼》的手法同样如此。小说写乌进孝报告庄田水道淤塞,后又将修浚水道改写为修路。贾府“家境一日坏似一日”,无款可拨,贾政不得已采纳赖大建议,将田庄作抵押,向卖洋货的冯紫英借款五万。“把主权让与他人”的消息传出,“贾氏族中支派”中众人愤怒了,他们反对抵押借款,决定自己节衣缩食凑集出这笔钱。贾政顾忌族中众人情绪与要求,但冯家则催逼签约。乌进孝管理的庄田在东北,作者却写成东南,读者由这些情节立即会联想到东南江浙两省抵制外债、捐款修筑苏杭甬铁路的运动。光绪二十四年,英国逼迫清廷与怡和洋行草签苏杭甬铁路合同,后因故几年无动静,于是江浙绅商要求废除草合同,成立浙江全省铁路公司。清政府迫于舆论,同意商办,英国闻讯后,其公使朱尔典催促清政府速订苏杭甬铁路正约,强勒借款150万英镑。在不断施压逼迫下,清政府最后决定将路权卖与英国人。消息传出,江浙两省群情激奋,各地召开拒款会,筹款共达四千余万元,超过借款三倍,足够筑路之需。英国人不断催促,江浙两省各界坚决拒款。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袁世凯获慈禧太后赞同后,提出“部借部还”方案,即由邮传部负责借款与偿还,表面上借款与修路未直接挂钩,但实质未变,路权还是归于英国人之手。《逸红楼》中赖大提出“把借来的款子移作日用开销的杂货,不把田土作抵,不过修筑的时候用他们几个工匠”的“两全之法”,明显喻指清政府“部借部还”方案,而且它们同一天刊于《时报》,小说与苏杭甬路权之争的联系显得更醒目。

《天铎报》也以贾母影射慈禧太后,其《红楼梦逸编》开篇即言贾母与贾政先后去世。各种《红楼梦》续书中,贾政都好好地活着,此篇偏说贾政也死了,引导读者联想到慈禧与光绪的几乎同时去世。这件大事是创作的好素材,可是没人敢直接描写皇家,舍弃又可惜,于是报界便变着法儿影射。《时报》接连刊载与现实正对景的《华盛顿之临终》与《那破仑帝后之临终》,说什么“境无论荣显寒微,才无论智贤愚蒙,至于运化一尽,则长辞尘寰一也”。《神州日报》的《天上之国丧》没有如丧考妣式的悲悼,只有夸张与搞笑:“大行玉皇大帝上宾,观音圣母升遐”,而且是“先后一日之间”,闹得“那些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手忙脚乱”。《红楼梦逸编》写贾母与贾政相继去世之意同样如此。

在这篇小说里,送贾母灵柩去东庄安葬途中,乌进孝居然冲撞神路,他当然被拿下,并革去东庄庄头差事。这一情节并非作者向壁虚构,前不久慈禧梓宫奉移东陵,就发生了直隶总督端方冲撞神路事件,李鸿章之孙、一等肃毅侯李国杰纠参的奏折还载于报章:“臣等方随同行礼,突见该督安然乘舆横冲神路”,端方因“藐视朝廷,胆大妄为”而革职。当时还有报道说,瑜妃与珣妃“因今上承嗣及兼祧事,在东陵与隆裕皇太后龃龉”,赌气滞留东陵,《红楼梦逸编》便写道,宝玉袭了世爵,“邢夫人心上有些儿不服”,认为应该是“承继长房香烟兼祧二房才是”,于是丧事结束后,留在东庄不愿回府。现实中摄政王载沣派贝子载振、载泽、内务府大臣继禄赴东陵迎瑜、珣两妃回京,但遭拒绝,小说中便出现了宝玉“叫贾环、贾芸二人前去相请”,但遭邢夫人拒绝的情节。《天铎报》创刊五天后即开始连载这篇小说,应是它筹办时已定下的计划,但连载了两回就戛然而止,估计是因为比附影射毫不掩饰而受到压力,终于成了半截子作品。

《民吁日报》上也有一篇《红楼梦逸编》,内容是宝玉管家后,他信任的贾环、贾蔷、贾芸、李贵与焙茗等人阳奉阴违,中饱私囊。此篇确有揭露抨击清政府官员昏庸腐败之意,但描写重点却是锦邻伯趁着贾府衰败,想占据它东边“地方既大,出产又多”的庄子。“锦邻”与“近邻”或“紧邻”谐音,又位于“东边”,暗示的指向是正对中国步步紧逼的日本,而“东边庄子本是老祖上的产业”,则喻指清王朝龙兴之地东北。小说还写道,锦邻伯当时还有所顾忌,因为“还有些勋卫大家同贾府上都有来往的”,“他们也很羡慕贾家的产业”,一旦动手,“那些勋卫大家看着眼红,必要出来说话”。这里的“勋卫大家”喻指对中国也怀有觊觎之心的其他列强,甲午战争后,俄国、德国与法国就曾逼迫日本放弃占领辽东半岛。《民吁日报》以反对日本侵凌中国而著称,朝鲜志士安重根刺死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后,上海各报担心刺激日本,均不刊载消息,唯有《民吁日报》用显著版面报道,声援朝鲜志士的爱国举动,还陆续刊文揭露日本帝国主义面目。日本领事向会审公廨状告《民吁日报》,会审公廨随即查封了问世仅48天的《民吁日报》,正在连载的《红楼梦逸编》也被腰斩。

晚清报刊上红楼故事并非都在比附军国大事,如《时报》上包天笑《红楼梦补》描写宝玉与蒋玉菡及其徒小菊仙的纠缠,实难看出此作有何言外之意,但篇名旁有注:“参看地方栏河南新闻”,表明也是影射现实的小说。《长春公报》上冰天《红楼梦补》写贾政升授东阁大学士,孙绍祖为倚赖贾府势援,将其妹孙宝宝嫁给贾环。贾环不肯,后不得已成婚,遭冷落的孙宝宝“渐渐的大病缠身,不能起床”。不顾当事人意愿,为升官发财而联姻事晚清时甚多,如此理解小说似无不可。不过该篇弁言云:“自名教衰而习尚妓”,“吾观某阔少与孙宝宝,其泡影姻缘,亦风月之宝鉴也”。由此可知,某阔少与妓女孙宝宝的“泡影姻缘”是当时较轰动事件,将市井绯闻写成红楼故事,目的自然是吸引读者,而手法仍在影射现实的范畴之内。将名著中人物置身于晚清社会,作者借助他们的言行或批判生活中的丑恶,或抒发自己的理想,这是晚清小说创作中新出现的流派。读者对熟悉的小说人物在当下如何行事处事颇感兴趣,阅读时自然地会比对现实与引起联想,这也是晚清报刊续写红楼故事的目的。

更多相关阅读


于施洋 | 缪斯也下厨谢喆平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上海往事——李约瑟的中国通信
陈正宏 | 李约瑟的善本收藏
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世界史研究刘石 | 徐无闻先生的篆刻梁捷 | 理解劳动力市场的另一半眼光向下,“联通几个世界”
何伟文 | 是《大海啊,大海》《海啊,海》还是《海,海》?
顾钧 | 曹植与大鼻子情圣
弗兰克与E.P.汤普森:一对20世纪的兄弟
彭渤 | “哎哟”:代痛与共情
韩进 | 翁同龢的画史“全神堂”
程章灿 | 正是“江南”好风景——《江南通志》中的诗
作为御窑厂的景德镇
张巍 | 说古希腊的“五经”乌蒙山连着山外山
南宋海洋贸易的时空胶囊
我愿秋常驻人间
杭州的石榴
回顾1990年北京亚运会南屏晚钟禅意浓 高僧驻锡名四方——杭州净慈寺
作为体育运动的龙舟竞渡是如何萌发的
参加亚运会的各国运动队为何都跑去杭州四季青搞批发了
《志愿军:雄兵出击》的三所里、龙源里阻击战是场怎样的战斗
径山寺的渊源
江南这片土地上的大运河
杭州的菱角
天安门广场的前世今生
认识一下中国科考队今晨登顶的卓奥友峰
为何国家烈士纪念日在国庆日前一天
月饼的来历
中国人如何在中秋祭拜月亮
天下之奇树,九州之名果:枣庄的石榴文化
美国思想家关于中国的知识与想象
关于大马士革玫瑰的点点滴滴
东海上的一串珍珠:马祖列岛的历史变迁
不一样的陶渊明:反复出仕与反复退隐
东方美人:拥有最多名号的台湾茶
马百亮 | 今天如何书写印度历史印度之名
张新璐|不再作为“小大人”的儿童
延雨 | 二十世纪中印艺术交流一瞥
一见歌德误终生
裘陈江 | “学问在空间,不在纸上”
林长华 | 我国古建筑的“物谜”文化
尹敏志 | “勿长时间看而不买”:日本的其中堂书店
王丁 | “皇马”还是“王马”
红其拉甫在哪里委内瑞拉的玻利瓦尔
受伤的“红色之城”马拉喀什
坚净翁——启功先生杂忆 | 韩天衡茶叶、丝绸、瓷器……18世纪流行美国的“中国风”
也来说说孔阳先生 | 王振复
王荣华 |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宣传于漪、曹鹏?当督陶官唐英面对剧烈的审美转折
英国的古老习俗——“告诉蜜蜂” | 赵秀荣
“曼哈顿计划”女物理学家和她的中国养牛生涯
谁是现有记载中最早从美国来中国的美国人
印尼 | 寻找梭罗河的足迹
金克木 |诗的年纪
鸦片战争后中国茶叶为何衰落了
周恩来和尼克松在国宴上怎样喝茅台
殷人的酒文化
杨振宁如何加入了奥本海默的普林斯顿研究院
沈从文晚年书法中的童心 | 刘媛
芯片和彼此依存的世界
在入世与出世间徘徊:《长安三万里》中的李白为何是美国造出了原子弹,而不是德国?
二战中的法兰克福学派
来新夏 | 什么是龙鳞装
宋代文坛顶流的天价稿酬
大英博物馆如何错误地“打开”了《女史箴图》从李时珍纪念邮票谈谈《本草纲目》
英国国家图书馆里的黑水城西夏文文献
探访南半球最大的博物馆之一的坎特伯雷博物馆
如果你想了解已经长成参天大树的哈贝马斯……
“历史不是叫我们哭的,也不是叫我们笑的,乃是要求我们明白它的。”
坦桑尼亚何以成为“人类的摇篮”
王韧丨古画中的消夏文化
《长安三万里》之后:宋代诗人的谪仙梦与功名心
“非洲温暖之心”马拉维的渔民生活
姜义华 | 追寻“考古学上的中国上古史”赵琦 | 阿基琉斯的愤怒与希腊共同体的秩序
沈丹森 | 中印研究的兴起、发展与现状南非是如何列入“金砖五国”之一的
郑家馨 | 南非钻石矿业的发现和争夺往事
怀念学术书苑
听“苏联楼”诉说往事
中苏友好大厦(现上海展览中心)为何选址在哈同花园?
汪耀华 | 上海曾经的专业书店
徐静波 | 神保町的旧书店街
南宋时期浙江的医政令和医药律令张幼仪:去德国以前,我凡事都怕;去德国以后,我一无所惧
李雪涛 | 不凋的智慧之树——怀念周珏良先生
成都大运会上的“太阳神鸟”有多少神秘故事

投稿邮箱

wenhuixueren@139.com

转载本公号文章请注明出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晚清报刊上的红楼故事 | 陈大康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