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作为体育运动的龙舟竞渡是如何萌发的

文汇学人 2024-01-27
4日,杭州亚运会龙舟项目在温州龙舟运动中心开赛,中国队包揽男、女200米直道竞速赛两枚金牌。这是龙舟第三次成为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新华社发

神灵崇拜与龙舟的出现

龙舟竞渡产生的确切时间、地点尚无定论,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龙作为一种精神图腾,早在中国的原始社会中即已存在。在历时态的文化模式视野中,支配原始社会的是具有强烈自在性和自发性的文化模式,这一时期的人从事的是采集、狩猎和简单的农耕活动,而这种生活体现的是一种以交感巫术、图腾崇拜、万物有灵观念为基础的神秘的、原逻辑的、前科学的直觉思维。龙即这种直觉思维下的印证产物之一,并且长期以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牢牢占据着统治地位。到底有没有龙这种生物,暂不去管它,这里所要指出的是龙能成为原始社会的图腾,是因为它在当时寄寓了人民对那些“空中能飞、地上能跑、水中能游”的大自然神秘莫测力量的敬畏和幻想。龙成为当时最受人崇拜的神灵之一,对它的崇拜体现到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民俗就一般情况而言,就是指那些在民众群体中自行传承和流传的程式化的不成文的规矩,一种流行的模式化的活世态生活相。因此对龙的崇拜成为一种民俗,成为当时人类生活普遍而特殊的社会存在,同时也是民众在战天斗地的实践发展过程中情感意识的共同选择和凝聚。龙舟即为这种神灵崇拜下的表征之一,但是龙舟竞渡并不是因为龙舟的出现才顺势而生的。

民俗节日与祭礼

传统习俗意义中的竞渡是指南方水域地区的人民在端午节期间划着船去走亲访友,在游乡途中碰到其他船只就可随意比赛。这种习俗年年相袭,并形成了最初传统意义上的竞渡。行文至此,又出现了龙舟竞渡活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要素:端午节。

节日是相对于常日而言的,是指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或由人们所特别规定的、具有特定风俗活动内容、以年为周期周而复始的专门时日。端午节除了龙舟竞渡的仪式庆典外,还有许多驱邪、消毒和避疫的特殊习俗,如插蒲子与艾叶、喝雄黄酒、祭五瘟使者等。后面这些习俗与端午节的时间相关,因为处于夏日入口时间,蚊虫容易滋生。龙舟竞渡成为端午节的庆典也与各种神话传说密切相关。

关于竞渡的传说,流传最广的自然是纪念屈原的传说。然而据近代著名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中的观点,距屈子投江千余年前,划龙舟之习俗就已存在于吴越水乡一带。目的是通过祭祀图腾——龙,以祈求避免常见的水旱之灾。祭祀之日便是端午,在水域中竞划刻着龙饰的舟船是“龙祭”的重要内容。即龙舟竞渡的起源是“龙祭”而不是“屈原祭”,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第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投入水里的粽子常被蛟龙所食,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第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很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文身“以像龙子”的习俗。第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文身习俗的遗迹。

关于“纪念屈原说”的最早出处来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此外还有“迎涛神说”“恶日说”和“夏至说”。《中国的龙舟与竞渡》将其各种传说版本归纳为两类。第一类都是讲历史上某英雄人物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于是就有了龙舟竞渡。这里包含两层意思,其一,龙舟竞渡是为了纪念这些人;其二,龙舟竞渡的起源与这些人有关。作者指出第二层意思有后人附会之嫌,而纪念意义有合情合理的成分。而第二类传说版本均与鬼神巫术相关,表达的是人们祈求风调雨顺、免灾少难的心理,其人物、事件多属虚构。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也与传说有关,据说是往江里投粽子,用糯米封住鱼的嘴不让它们咬食屈原的身体。

纵然龙舟竞渡的起源传说各有出处,吃粽子的习俗来由也无法众口一词,但是却在成为端午节的节日庆典活动这一结果上得到了统一。在传说版本中,祭礼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共同点。无论是通过考据认为的“龙祭”还是流传最广泛的“屈原祭”,在形式上都表现为祭礼。有学者指出:“庆典起源于对图腾的崇拜,其最原始的形式是祭礼。”“祭祀庆典主要是表现人类对主宰自己命运、对于主宰自然界各种现象的超自然力所表示的尊重、崇敬和惧怕。”节日的起源自然未游离于这个规律之外,同样是原始宗教信仰观念长期孕育的结果。由上可知,关于龙舟竞渡的三个组成要素:龙舟、竞渡、祭礼传说。这三要素分属于民俗的不同层面,其中,龙舟涉及民俗的物质层面,竞渡属于民俗的行为层面,而祭礼传说则可归入民俗的信仰层面,这三个要素统一在端午节这一载体之中以此构成民俗。因而对于“龙舟竞渡”属于民俗活动的说法,当无异议。从中国古代体育发展史也可看出,包括民俗节日在内的民俗对于体育活动的产生和维系发挥了重要作用。因为进入传统农业社会之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人们只能自发地遵循业已形成的经验、常识、习惯、习俗、天然情感等,生存在以经验主义文化模式为主导的社会秩序中。而这种经验主义文化模式中的习俗也并不同于一般的文化意识形态,它是人类文化意识的原型,在人类文化意识形态的“金字塔”构建中,处于最底层——相当于原生态的意识层,这正好与当时并不发达的生产力条件以及并不丰富只有少数精英能够进入的精神生产领域的发展状况相适应,在民俗的调节和整合下,民俗同神话、传说、游艺和演出相结合,使人们在上述日常消遣活动中得到精神和身体上的满足。民俗歌曲、舞蹈、杂耍由此产生。

竞赛在民俗节日中的催化剂作用

尽管在上述活动中很多都与身体活动相关,但是都无法同体育完全契合,由此可以推断它势必存在与民俗歌曲、舞蹈、杂耍等游艺活动不同的地方。而造成不同的核心是什么呢?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体育与歌舞表演等活动的本质区别上得到启发,在都运用身体活动这一共同点上,不同的是活动的指向和结局。体育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结果的不可预料性,而这一不可预料性的结果则完全归因于竞赛这一调节杠杆的存在。当然,传统体育产生之初所孕育的竞赛,其含义是有别于当代体育的竞赛意义的,这里所说的竞赛,体现了一种自在自发的初始意义。

在民俗节日中,竞赛因子对于节日庆祝活动的整合作用功不可没。正如前文所指出的,节日是相对于常日而言的,节日庆祝活动的意义是:对世界基本意义的肯定并与之契合一致,同时通过特殊而有别于日常生活例行公事的方式,努力去完成个人在这个世界上所代表的自我身份。而这种“有别于日常生活例行公事的方式”就是竞赛,例如,唱歌在常日而言可以是一个人进行自娱自乐的方式,但是在节日中,就可以添加竞赛的因子,用“竞歌”“对歌”“飙歌”等对垒叫阵的形式来进行,继而就会发现群众会马上聚集分布到对阵的阵营中去,为各自阵营的表现呐喊助威。原本一个人自娱自乐的演唱可以归纳到个人表演中去,即使唱得再动听,也不能博得所有人的欣赏和认同,然而通过竞赛,就可以将人群迅速地集结起来,使个人表演成为全民的狂欢,体现民俗节日的喜庆气氛。这里又涉及另一个问题,如果将竞赛运用到常日里,是否就与节日无异,自然也就不用刻意突出节日一说了?然而节日与常日的区别并不是在于喜庆的气氛是否相当,而是在于闲暇。就我国的传统节日而言,天文历法节气若可被视为节日产生的前提条件,那么闲暇就是节日产生的重要后果。人们在常日里总是以劳作状态而存在,而在节日中就拥有了闲暇的理由和可能,节日的庆祝活动可以视为闲暇的起源。人们正是能够在节日中拥有闲暇,才能参与节日的庆祝活动,并在竞赛因子的调动下实现庆祝活动的深层意蕴和最终目的。

由此看来,民俗为什么能与体育结缘,其答案似乎已是呼之欲出。竞赛是体育的灵魂,在节日里,拥有了闲暇的人们喜欢参与的民俗活动就是有竞赛性质的集体活动,当这种带有竞赛性质的活动以身体活动来表现时,传统体育顺势而生。“竞渡”二字便是龙舟竞渡这一传统传统体育活动的点睛所在。龙舟竞渡历经千载流传至今,竞赛是其流传的动力机制,更拥有其流传千年的源头活水。

摘选自:
书名: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研究
作者:陆盛华
出版社:华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12-01

更多相关阅读


关于大马士革玫瑰的点点滴滴
东海上的一串珍珠:马祖列岛的历史变迁
不一样的陶渊明:反复出仕与反复退隐
东方美人:拥有最多名号的台湾茶
马百亮 | 今天如何书写印度历史印度之名
张新璐|不再作为“小大人”的儿童
延雨 | 二十世纪中印艺术交流一瞥
一见歌德误终生
裘陈江 | “学问在空间,不在纸上”
林长华 | 我国古建筑的“物谜”文化
尹敏志 | “勿长时间看而不买”:日本的其中堂书店
王丁 | “皇马”还是“王马”
红其拉甫在哪里委内瑞拉的玻利瓦尔
受伤的“红色之城”马拉喀什
坚净翁——启功先生杂忆 | 韩天衡茶叶、丝绸、瓷器……18世纪流行美国的“中国风”
也来说说孔阳先生 | 王振复
王荣华 |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宣传于漪、曹鹏?当督陶官唐英面对剧烈的审美转折
英国的古老习俗——“告诉蜜蜂” | 赵秀荣
“曼哈顿计划”女物理学家和她的中国养牛生涯
谁是现有记载中最早从美国来中国的美国人
印尼 | 寻找梭罗河的足迹
金克木 |诗的年纪
鸦片战争后中国茶叶为何衰落了
周恩来和尼克松在国宴上怎样喝茅台
殷人的酒文化
杨振宁如何加入了奥本海默的普林斯顿研究院
沈从文晚年书法中的童心 | 刘媛
芯片和彼此依存的世界
在入世与出世间徘徊:《长安三万里》中的李白为何是美国造出了原子弹,而不是德国?
二战中的法兰克福学派
来新夏 | 什么是龙鳞装
宋代文坛顶流的天价稿酬
大英博物馆如何错误地“打开”了《女史箴图》从李时珍纪念邮票谈谈《本草纲目》
英国国家图书馆里的黑水城西夏文文献
探访南半球最大的博物馆之一的坎特伯雷博物馆
如果你想了解已经长成参天大树的哈贝马斯……
“历史不是叫我们哭的,也不是叫我们笑的,乃是要求我们明白它的。”
坦桑尼亚何以成为“人类的摇篮”
王韧丨古画中的消夏文化
《长安三万里》之后:宋代诗人的谪仙梦与功名心
“非洲温暖之心”马拉维的渔民生活
姜义华 | 追寻“考古学上的中国上古史”赵琦 | 阿基琉斯的愤怒与希腊共同体的秩序
沈丹森 | 中印研究的兴起、发展与现状南非是如何列入“金砖五国”之一的
郑家馨 | 南非钻石矿业的发现和争夺往事
怀念学术书苑
听“苏联楼”诉说往事
中苏友好大厦(现上海展览中心)为何选址在哈同花园?
汪耀华 | 上海曾经的专业书店
徐静波 | 神保町的旧书店街
南宋时期浙江的医政令和医药律令张幼仪:去德国以前,我凡事都怕;去德国以后,我一无所惧
李雪涛 | 不凋的智慧之树——怀念周珏良先生
成都大运会上的“太阳神鸟”有多少神秘故事
电梯狂想曲:在钢筋混凝土中,人是匿名的,又有短暂亲密的联系
“社会科学”一词的发明
赵珩 | 炝与温拌
老舍:可爱的成都怎样读懂“不明觉厉”的《本草纲目》
郑逸梅 |西瓜美学家施昌东的传奇人生 | 陈允吉 高曜
齐白石 | 从雕花匠到画匠
程毅中 | 失而复得的螾庐寄妹诗与张元济先生的题诗邹怡 | 寄情沙漠的江南水乡之子高峰枫 | “披头士”与《老子》47章
叶朗 | 曹雪芹如何继承了汤显祖
“重叠金”:额黄与返照 | 孙华娟秘鲁国庆日,血的节日邓云乡 | 为邓家菜出联
蒋凡 | 漫谈《封神演义》被称作“民间神谱”的《封神演义》
赵四方 | “足底曾经十二州”
周汝昌谈红楼:宋翔凤说曹雪芹性格放浪,不拘常理
郭立暄 | 醇醴中人浓有味,大音入耳听无声——评杨成凯《古籍版本十讲》
黄可 | 郑振铎与《中国版画史图录》
王丁 | 张德彝笔下的德国三皇之年
“梅雨”何以成为我国气象学科的关注重点攀登者——记《资本论》翻译者张钟朴 | 康岩
长着胡子的岛:巴巴多斯
岱宗夫如何?——重读《望岳》| 刘摩诃赵长征 | 宋襄公,“蠢猪式的仁义道德”

投稿邮箱

wenhuixueren@139.com

转载本公号文章请注明出处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作为体育运动的龙舟竞渡是如何萌发的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