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长安三万里》之后:宋代诗人的谪仙梦与功名心

黄博 文汇学人 2024-01-27



宋太宗年间的大才子王禹偁因为读了《谪仙传》,以“未识谪仙之容,可太息矣”为憾,他更衣沐浴,收拾干净床榻,甚至特地和老婆分床睡了一个月。一切准备就绪后,他独自一人,“拂榻而寐”,就是想“求吉梦而觇仙姿也”,可是坚持了一个月,还是美梦难成,始终没有梦见李白出现在他面前。


多年以后,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朋友赵公子那里发现了一幅李白的画像,才终于满足了他亲眼一见传说中的谪仙人之夙愿。他激动地说:“予乃弹冠拭目,拜而窥之,宿素志心,于是并遂。”看了画像之后,他被李白的神采风姿彻底征服,“观乎谪仙之形,态秀姿清,融融春露,晓濯金茎;谪仙之格,骨寒气直,泠泠碧江,下浸秋石。仙眸半瞑,醉魄初爽,海底骊龙,眠涛枕浪。仙袂狂亸,霓裳任斜,松巅皓鹤,宿月栖霞。龙竹自携,乌纱不整,异貌无匹,华姿若生”。


李白的身形气格,迥出凡人之上,这使他相信,李白的确是“真所谓神仙中人,风尘物外者也”。最后他不禁感叹,李白在盛唐的出现,犹如神仙来去,耸动天上人间,“仙之来兮峨眉扃,曳素衣兮游紫庭。仙之去兮骑长鲸,拂霞袖兮归沧溟”。李白以布衣入宫得唐玄宗亲自接见,力士脱靴,贵妃研墨,素衣游紫庭,视帝王将相、功名富贵如无物。世言李白以落水捉月而死,骑鲸入海逝,又是何等的惊心动魄!李白在人间走这一趟,真是不虚谪仙之名了。


好玩的是,几十年后,王禹偁自己也成了宋代士人的梦中人苏轼曾经在苏州的虎丘寺见到王禹偁的画像,一向自视甚高的苏轼,竟然被他折服,苏轼说:“见公之画像,想其遗风余烈,愿为执鞭而不可得。”苏轼引经据典地说,“不有君子,其能国乎”,一个国家的维系,靠的是君子,而王禹偁正是有宋的第一代君子,“以雄文直道,独立当世”。


无独有偶的是,与苏轼齐名的黄庭坚也见到过王禹偁的画像,黄庭坚在画像赞中对王禹偁的学问文章佩服得五体投地,他说:“天锡王公,佐我太宗。学问文章,致于匪躬。”又说:“惟是文章,许以独步。”当然,黄庭坚也非常景仰王禹偁耿直敢言的德行,他在赞辞中感叹王禹偁敢于犯颜直谏的勇气,是朝廷群臣的中流砥柱——“太阿出柙,公挺其锋。龙怒鳞逆,在廷岌岌。万物并流,砥柱中立”。


王禹偁被他的后辈钦羡,固然是因为他的文采出众,但更重要的是其刚直的性格。这种性格决定了他的官场人生,不可能无灾无难到公卿。苏轼和黄庭坚都意识到了直道而行者的这种悲壮命运,苏轼看着王禹偁的画像哀叹他曾有“三黜穷山,之死靡憾”的觉悟,黄庭坚道出了王禹偁一生“白发还朝,泣思轩辕。鸡犬狧鼎,群飞上天”的悲怆遭遇。但苏、黄还是坚定地以王禹偁为榜样,并且坚信“一时之屈,万世之信。纷纷鄙夫,亦拜公像”,个人在官场上的得失,比起流芳千古的美名,这点挫折,可谓微不足道。


任何一个时代,士人群体都不乏对喜怒哀乐的表达,可宋代士人的喜怒哀乐,充满了一种力量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士大夫们都不会伤春悲秋地作小儿女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独范仲淹如此。初唐诗人刘希夷看着镜中的自己,哀叹的是白发已生、容颜不再,他在《览镜》诗里说:“青楼挂明镜,临照不胜悲。白发今如此,人生能几时?秋风下山路,明月上春期。叹息君恩尽,容颜不可思。”


白发焦虑几乎贯穿了唐代诗人的始终。中唐诗人权德舆看到镜中的自己忽生白发数根,有“秋来皎洁白须光,试脱朝簪学酒狂。一曲酣歌还自乐,儿孙嬉笑挽衣裳”的末路狂欢的苍凉,他以放浪形骸来反抗岁月的无情,以表面的欢歌笑语来掩饰对老之将至的恐惧。


宋人面对白头,也常常苦叹光阴易逝,“拂拭菱花试一临,貌随年改叹光阴。朱颜惨淡尘埃满,白发萧疏瘴雾侵。自笑腐唇因苦学,谁知瘦骨为愁吟。平生履行无人识,嗟尔顽铜岂照心”,这是北宋后期诗人孔平仲所作《览镜》诗。他看到镜中的自己,朱颜不再,白发又生,不免哀叹光阴。可他对于个体生命行将终结的忧心其实并不深沉,在苦学与愁吟的生活中,他更担心的是平生道德文章无人识。


淳熙十一年(1184年),六十岁的陆游看着镜中的自己已经垂垂老矣,吟诗一首:“局促人间百不如,每看清镜叹头颅。醉来风月心虽在,老去轩裳梦已无。棋劫正忙停晚饷,诗联未稳画寒炉。乘除尚喜身强健,六十登山不用扶。”陆游虽然感叹年华易逝,却积极乐观地投入平凡的生活之中,下棋下到饿了不肯按时吃饭,写诗写到冷了无暇生火。他庆幸,虽然升官发财的轩裳梦因为老去而无法再做,所幸身体强健,六十岁了还可登山不用人扶。陆游的老年生活,老而不衰,充满了生机勃勃的力量感。


陆游的功名,不是求富贵之阶梯,而是成就国家民族事业的斗志和雄心。七十岁时,他又照了一次镜子,写下两首绝句,“凋尽朱颜白尽头,神仙富贵两悠悠。胡尘遮断阳关路,空听琵琶奏石州。”容颜衰老,白发满头,个人的得失,他全不在乎,唯一关心的是胡骑踏出的尘土,边关来报的风烟。“七十衰翁卧故山,镜中无复旧朱颜。一联轻甲流尘积,不为君王戍玉关。”七旬老翁带着衰病之躯,心中所想还是立功疆场,为国戍边。


常言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但宋人哪怕是穷困之时,胸中也一样装着天下之事,陆游并不是个例。


南宋初年,四十二岁的郑刚中发现自己长了白发,人到中年,科举屡试不第,年将半百,还一事无成,“短发不盈梳,年来半斑白。吾今四十二,敢望能满百”,不但实现不了人生的抱负,甚至连生计都成了问题,“负郭苦无田,安居未成宅”。可他还在为国家危亡忧心,并且从个人的遭遇,想到国家的际遇,再想到天地的境况,“况复世路艰,国步日侵迫。未必松楸旁,常得看书册。区区抱短见,贫贱中外隔。寄此乡国间,踪迹亦如客。览镜酒杯空,浩歌天地窄”。


宋代士大夫从小所受的教育,耳濡目染的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豪迈,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自重。


庆元六年(1200年)二月八日,暮年的朱熹登上建昌军南城县的吴氏社仓书楼,看到了吴氏兄弟请人为自己所画的写真像。他目睹自己的“苍颜”,想到时日无多,虽然有些怅然,但没有为个体生命的即将终结而悲伤。他唯一觉得遗憾的是,自己的满腹经纶还没有全部写下来留给世人,“苍颜已是十年前,把镜回看一怅然。履薄临深谅无几,且将余日付残编”。两个月后(当年月闰月)的三月九日,七十一岁的朱熹与世长辞。


朱熹晚年,经常看着自己的画像陷入沉思。他在自己的画像上题写了如下的句子:“从容乎礼法之场,沉潜乎仁义之府,是予盖将有意焉,而力莫能与也。佩先师之格言,奉前烈之余矩。惟暗然而日修,或庶几乎斯语。”与唐代的那些对镜看白发,悲叹个人生命的短暂不同,朱熹在面对人生苦短的这一千古困境时,已不再忧心个体生命的长短,而是以大无畏的精神奋力追求自我道德修养上的完善,礼法与仁义的弘扬,才是他日夜忧思的关键。


(本文摘自黄博著《宋风成韵:宋代社会的文艺生活》,浙江大学出版社,2023年7月)


更多相关阅读


姜义华 | 追寻“考古学上的中国上古史”赵琦 | 阿基琉斯的愤怒与希腊共同体的秩序
沈丹森 | 中印研究的兴起、发展与现状南非是如何列入“金砖五国”之一的
郑家馨 | 南非钻石矿业的发现和争夺往事
怀念学术书苑
听“苏联楼”诉说往事
中苏友好大厦(现上海展览中心)为何选址在哈同花园?
汪耀华 | 上海曾经的专业书店
徐静波 | 神保町的旧书店街
南宋时期浙江的医政令和医药律令张幼仪:去德国以前,我凡事都怕;去德国以后,我一无所惧
李雪涛 | 不凋的智慧之树——怀念周珏良先生
成都大运会上的“太阳神鸟”有多少神秘故事
电梯狂想曲:在钢筋混凝土中,人是匿名的,又有短暂亲密的联系
“社会科学”一词的发明
赵珩 | 炝与温拌
老舍:可爱的成都怎样读懂“不明觉厉”的《本草纲目》
郑逸梅 |西瓜美学家施昌东的传奇人生 | 陈允吉 高曜
齐白石 | 从雕花匠到画匠
程毅中 | 失而复得的螾庐寄妹诗与张元济先生的题诗邹怡 | 寄情沙漠的江南水乡之子高峰枫 | “披头士”与《老子》47章
叶朗 | 曹雪芹如何继承了汤显祖
“重叠金”:额黄与返照 | 孙华娟秘鲁国庆日,血的节日邓云乡 | 为邓家菜出联
蒋凡 | 漫谈《封神演义》被称作“民间神谱”的《封神演义》
赵四方 | “足底曾经十二州”
周汝昌谈红楼:宋翔凤说曹雪芹性格放浪,不拘常理
郭立暄 | 醇醴中人浓有味,大音入耳听无声——评杨成凯《古籍版本十讲》
黄可 | 郑振铎与《中国版画史图录》
王丁 | 张德彝笔下的德国三皇之年
“梅雨”何以成为我国气象学科的关注重点攀登者——记《资本论》翻译者张钟朴 | 康岩
长着胡子的岛:巴巴多斯
岱宗夫如何?——重读《望岳》| 刘摩诃赵长征 | 宋襄公,“蠢猪式的仁义道德”
苏东坡为中华传统美学贡献了什么
王启元 | 建筑的思想史:人文视野下的砖瓦楼台
王春 | 西译的“复照”
扬之水纪念老师 | 重建常识:孙机先生与中国古代物质文化
孙机 | 豆腐问题
认识叶芝 |“把诅咒变成葡萄园”的诗歌耕耘
高津孝 陈正宏 | 琉球最高级文化的根底在中国
琉球人的汉文文献遗产
张元济的“高考”:一个重要信息
齐东方 |中亚历史名城撒马尔罕
梁实秋的爱情曲 | 唐吉慧
518国际博物馆日 | “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颜榴丨波提切利站上巨人的肩膀,又终被时代抛弃
王启元 | 近代中国城市化中的北外滩
古人如何吃到异地荔枝
艾俊川 | 顾道台的十万雪花银
彭渤 | 令人费解的先秦谚语讨厌摄影术的波德莱尔到底留下了多少张照片?
陈恒 | 全球史教育:在世界的多样性中理解科学与人文
周维强 | 沈尹默的雅量
惟有香如故 | 揭开詹糖香的神秘面纱
立夏:万物并秀,送春迎夏
扬之水 | 宋元香事
“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
顾农 | 白居易的两大代表作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已建成55家,立项80家
韩茂莉 | 英雄城——江孜丰子恺 | 甘美的回味
艾俊川 | 严复的版权保卫战
周瘦鹃 |花雨缤纷春去了
景迈山访普洱茶

投稿邮箱

wenhuixueren@139.com

转载本公号文章请注明出处


喜欢今天的推送

请分享、点个赞、点个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长安三万里》之后:宋代诗人的谪仙梦与功名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