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元济的“高考”:一个重要信息

张人凤 文汇学人 2024-01-09

题图为张元济图书馆藏一套四件铜质镇纸:直尺形一对二件,方框和圆环形各一件,刻有“庚寅春日菊生置”字样。这套镇纸常年置于案头,跟随了他一生,是一生经历中重要一年的纪念品。



张元济“庚寅复试”考

文 | 张人凤

上世纪80年代末,先父张树年先生主编《张元济年谱》,见收集到的资料内有张元济《潘君博山墓志铭》一文,文端首句即为“光绪己丑,余领乡荐,庚寅复试,受知于吴县潘文勤祖荫”。这是张元济早年科举考试经历中的重要信息,且有明确的年份“庚寅”(即1890年),必然编入《年谱》。由于我们对科举考试规制的认知不足,就认为“乡荐”(即乡试)在省城举行,便含糊地写上“是年,先生赴省城复试,受知于吴县潘祖荫”一句。其中“赴省城复试”,乃是编著者的臆断。2006年我开始编著《张元济年谱长编》,对于这一条信息还只是停留在“赴杭州,‘庚寅复试’。先生‘受知于吴县潘文勤祖荫’”,未能在考订上有所突破。于是,张元济“庚寅复试”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确切的日期、地点、与潘祖荫的关系如何,实际上成为《张元济年谱长编》中的一个空白点,存疑多年。

近年,与友人潘佳先生谈起此事。潘佳是研究潘祖荫及其家族历史的青年学者,著有《潘祖荫研究》,其整理本《潘祖荫日记》近已由中华书局出版。他结合科举制度与潘祖荫日记,对张元济受知于潘祖荫一事做了考证,认为张元济于庚寅年赴京师参加复试,可能见过潘祖荫(见《张元济与潘承厚潘承弼兄弟交游考》)。文中引述商衍鎏《清代科举考试述录》中一段话:

道光二十三年定制各省举人一体至京复试,非经复试,不许会试。复试期在会试前二月十五日,照例于北京贡院内考试,亦间有于正大光明殿、保和殿者。

据此可知,早在道光末年,就定制各省举人须进京复试,复试定于会试之前的二月。于是,复试的日期就此可以确定下来。据此检索《申报》,有两则新闻报道,具体描述了“庚寅复试”具体过程:

各直省己丑恩科乡试中式举人经礼部奏明,闰二月十五日在贡院覆试,前经礼部将各衙门留京堂官衔名缮单奏请钦派阅卷,奉朱笔圈出吏部左侍郎许应骙、礼部右侍郎廖寿恒、通政使司通政使黄体芳,钦此。旨下即由南海经往贡院入闱,而敬子斋、徐季和两知贡举偕提调高、徐二部郎亦在贡院照料一切。其履[覆]试各举人已由礼部示知,于十五日黎明前赴贡院听候点名,领卷入场。计各省投文覆试者共九百余人云。(《申报》,1890年4月14日)

这则新闻对这场复试作了概括的介绍,包括确切的日期(庚寅闰二月十五日,即1890年4月4日)、地点(北京贡院,位于今北京建国门内大街北侧,古观象台之西北方,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时被拆毁)、阅卷官、参试人数等。

另一则新闻报道为:

各直省己丑恩科乡试举人覆试,计各省驻防山东、山西、河南、江苏、安徽、江西、闽浙、广东、陕甘、湖南、湖北、四川、广西、云贵各举人於闰二月十五日黎明齐集贡院,由东左、西右二门放入,卯初点名官按省远近分点,给签搜检、王大臣眼同搜入,就贡院二道门下领卷。照卷面戳坐号归坐。七点钟点毕,封门盖印封号,题纸遂下。试以四书文一篇,试帖一首,不点句,不勾股,不得添改。当日交卷,不准给饷。下午三点钟时即有交卷者,至亥刻始净场,当由收卷官揭签,汇送聚魁堂,以备派大臣披阅,评定等第,粘签进呈御览后,发由礼部拆封榜示。所有钦命题目录后:文,“荐其时食”;诗,“赋得淑气依迟柳色青,得青字五言八韵”。(《申报》,1890年4月22日)

这则新闻报道了考试的文题、诗题、考生入场时间、最早交卷者离场时间,还有不供应饭食等细节。看来这场考试的时间也就是这一天。于是,对庚寅复试的情况有了一个较为完整的认知。

那么张元济称“受知于吴县潘祖荫”又是怎么一回事?科举时代,得中后称考官为“受知师”。考张元济壬辰会试硃卷履历,“受知师”一栏确有潘祖荫的记载:

潘伯寅夫子,谥文勤,前任工部尚书己丑恩科乡试复试阅卷大臣。(《清代硃卷集成》)

最后记载了参加乡试和复试的名次:

己丑恩科本省乡试中式第十名、保和殿复试一等第十五名。

潘祖荫(1830—1890)字东镛,号伯寅,谥文勤,江苏吴县(今苏州市)人。清咸丰二年一甲三名进士,翰林院编修,历任吏部尚书、工部尚书等职,入直军机,是一位学者,通经史、精书法。他又是金石、善本的收藏大家,著有《攀古楼彝器款识》《滂喜斋读书记》等。据潘佳著《潘祖荫研究》,《年谱稿》庚寅年闰二月二十六日条,潘祖荫“派阅各省乡试复试卷”,复可证潘祖荫为庚寅复试的阅卷大臣,与张元济称“受知”相契合。又《潘祖荫日记》有记载:“(庚寅年)闰二月二十八日戊辰,入直。……李小研来,并带江南小门生,俱见之,一百〇九人。”可惜日记中未记录这批“江南小门生”的姓名。张元济是否在列,不得而知。

我们进一步查考了张元济的史料,发现了两则此前未注意到的有关文字。一是他的《祭四弟文》,开篇云“光绪十有八年秋七月”,文中云“己丑冬,母为余娶妇,时余荐于乡”,又云“前年余公车北上”,则“前年”即十六年庚寅。二是他半个世纪后的一首诗《题徐亚陶年伯画为徐益藩》。这首诗后面的诗注写道:“光绪庚寅,余赴春官试,子尊年伯时官京曹,屡承晋接,忽忽五十余年矣。”(遗憾的是,《张元济全集》编辑时,误将张元济先生手迹“亚”字录为“臣”,藉此更正,并向读者致歉)诗注中“子尊年伯”何许人,经张元济研究会宋兵先生和他在浙江桐乡的友人查考,于《清代硃卷集成》内查得徐宝谦的会试硃卷,记有:“原名荐谦,字子尊,号亚陶,……浙江嘉兴府石门县学廪贡生。……刑部提牢厅江西、贵州、陕西司主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两件资料相互参证,即进一步确证了张元济于庚寅年春曾进京参加乙丑乡试的复试,并在北京多次晋谒浙江嘉兴府同乡前辈,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任职的徐宝谦(子尊、亚陶)。

至此,张元济1890年进京参加“庚寅复试”这段史实的面貌得以重现。《张元济年谱长编》中的空白、缺憾也得以弥合。

附带说一件相关的实物,张元济图书馆藏、今在海盐博物馆展出的一套四件铜质镇纸:直尺形一对二件,方框和圆环形各一件,刻有“庚寅春日菊生置”字样。笔者推想,很可能是当年张元济自海盐出发,先到杭州与参试举子会合,上京前在店铺定制了这套文房用品,复试毕返程经由杭州时取得。也有可能,是直接在北京定购。这套镇纸常年置于案头,跟随了他一生,成为他一生经历中重要一年的纪念品。



相关阅读:

寻访沪上学人故居 | 张元济、郭沫若、顾颉刚、钱锺书……故居今貌
“生平宗旨,以喜新厌旧为事”:张元济在1919
柳和城 | 张元济与《戊戌六君子遗集》
周武 | 张元济的“失踪”与再发现
王世伟 | 张元济与顾廷龙的文化情谊
张人凤 | 《蒋维乔日记》中的张元济


更多相关阅读


烧尾宴、鹿鸣宴、琼林宴……从古代名宴说“燕礼”沈揆一 | 《时代画报》的“摩登”之变
颜榴 | “俄国诗歌的太阳”、奥涅金和“多余人”传统
普希金的非洲祖先
汪涌豪:要相信汉语有足够的弹性容纳变化了的生活
王阳明语:悔悟是去病之药,然以改之为贵。若留滞于中,则又因药发病
樊树志 | 王阳明龙场悟道
陈占彪 | 傅雷藏书发现记
刘轶 | 穿墙的人与撞篱笆的羊李艳丽 | 陶瓷杂货店田代屋在上海
刘凌、刘志基 | 数字时代的民族古文字研究
刘凌、刘志基 | 数字时代的民族古文字研究
土库曼斯坦的几个关键词
谈谈中国-中亚峰会上的“佾舞”
老建筑里的艺术展:貌合神离还是相得益彰?
齐东方 |中亚历史名城撒马尔罕
梁实秋的爱情曲 | 唐吉慧施一公 |我崇尚清华的体育锻炼传统,常常受“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口号的激励犍陀罗艺术的传播,促成人类文明早期影响深远的全球化
孙玉石:“他的诗具有一种沉厚、新奇、锋利和涩重”顾农 | 唐才子严维与他的徒弟们
鲁敏丨也许普鲁斯特就是可以不读完的
编译 | 哈夫古法的陷阱
郑伟 | 夏鼐先生读书之 “勤”与“广”王新宇 | 黄体芳致孙锵鸣信中的书院往事
韩茂莉 | 绍兴师爷与那一方水土奈保尔笔下的加蓬森林
孟晖 | 来一屉李小龙
金文京 | 东亚的汉文、汉诗
王振忠 | 盛清时代的中国与东亚
严奕飞 | 阿玛蒂亚·森的“四海为家”如何利用数据了解世界
王蔚 | 罗家伦的不可信回忆
燕园草木 · 莲
杨秀礼 | 大武:跳起的武王克商赞歌
沈鸿鑫 | 黄裳与《舞台生活四十年》
陈子善 | 重印现代文学的第一手史料
罗时进 | 江南的王世贞
丰子恺 |一见西湖,就整日寻花问柳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从波提切利到梵高”大展中的生活与日常富有传奇色彩的巴西咖啡历史“巴西的狄更斯”:马查多·德·阿西斯
一代宗师家国情——纪念李国豪老校长诞辰110周年 | 冯身洪
郑逸梅 |《浮生六记》佚稿之谜
刘敦愿|“鹳鱼石斧图”是中国最早的一件“墓志铭”?
谈谈广府的“广彩瓷”
和平饭店:标志近代上海建筑全面走向装饰艺术风格
一次说清法国国家图书馆的古今演变
1953年人类征服珠穆朗玛峰
王丁 | 傅斯年笔下的外语名词
为什么要追求个人的成就?成为大人物真的符合个人利益吗?
熊鹤婷 |艺术史学者的价值判断
溶溶春水杨花梦
早在我出生前,就注定与陈小彭是朋友 | 沈亚明张新刚 | 修昔底德笔下的“人的境况”
破解文明密码 :一位“冷门绝学”研究者的火热学术人生
周志文 |“格竹子”的故事
朱光潜 | 我在《春天》里所见到的中国古典美学熔铸当代影视作品美学品格
沈津 |  回忆吴文津先生
彭渤 | 马可·波罗和范成大的物理学观察持续活跃的梭罗IP
杨焄 | “山谷皆响”:王士性的《五岳游草》
蒋怡 | 在双塔倒塌的阴影下
弗·巴格诺 | 俄罗斯文学与俄罗斯的形象
阴佳 | 从莫斯科地铁看俄罗斯公共艺术所表达的国家意识与精神
孟琢|章太炎的忧患与艰贞
虞云国 | 曾巩《局事帖》二题
未收入《丰子恺全集》的“八年乱离草” | 陈建军
王宏超 | 古人的消费和休闲

投稿邮箱

wenhuixueren@139.com

转载本公号文章请注明出处


wenhui_xr




喜欢今天的推送

请分享、点个赞、点个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