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普希金的非洲祖先

编译 邱迪玉 文汇学人 2024-01-09


今天是俄国诗人、现实主义奠基人普希金生日。1799年6月6日,普希金出生于莫斯科一个贵族地主家庭。1837年2月10日,他死于决斗。


普希金的黑人曾外祖父儿时曾被绑架,并最终来到了俄国,在彼得大帝的宫廷中被抚养长大。普希金(1799—1837),这位有着“俄国的莎士比亚”称号的文学巨匠在他的小说《彼得大帝的摩尔人》(一译《彼得大帝的黑奴》)中曾经披露了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普希金在俄罗斯人心中的地位毋庸置疑,其作品中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其文学成就更加熠熠生辉。普希金是无可争议的俄罗斯文学之父,堪比莎士比亚在英国人心中的地位。然而鉴于俄国社会一贯的孤立性,今天的人们或许很难想象,创造出叶甫盖尼·奥涅金的普希金不仅仅是多元文化与全球交流的倡导者,他本身就是混血儿,并深深为其有着非洲血统感到自豪。


普希金的曾外祖父阿布拉姆·彼得罗维奇·汉尼拔(Abram Petrovich Gannibal, 也作Abraham 或 Ibrahim)1696年出生在今喀麦隆。在孩提时,汉尼拔曾被绑架,并最终被带到君士坦丁堡。之后的故事语焉不详,但根据某一个文学注脚的记载,托尔斯泰的祖先们“解救”了汉尼拔(“解救”一词出自普希金自己1824年的注释),并且把他带到了沙皇彼得大帝的宫廷中。


普希金的曾外祖父、出生在今喀麦隆的阿布拉姆·彼得罗维奇·汉尼拔被沙皇封为贵族。


汉尼拔在宫中受着各种各样的奴役,但他给宫廷带来的异域色彩使他获得了沙皇的恩宠,成为沙皇的教子。因此他的新生活显然要光彩夺目很多。后来,他被送到法国接受了军事教育,还受封为贵族,最终官拜上将,拥有几百个奴隶。想象一下, 一位黑人贵族在18世纪的北部欧洲竟拥有着大量的白人契约奴工。


在未完成的历史小说《彼得大帝的摩尔人》中,普希金试图描绘他祖先的生活。这部小说的写作始于1827年,未完稿折射出了作者自己的偏见。例如,黑人伊卜拉金姆发觉自己在法国受到很多女士的青睐, 然而这些青睐都出于猎奇心理,“这种好奇心虽然被友好的姿态所掩盖,却着实伤透了他的自尊心”。他羡慕那些“谁也不在意的人物,认为他们的卑微反而是一种幸福”。他甚至期待被嘲笑。而后来他爱上了伯爵夫人,“伯爵夫人客客气气地接待了伊卜拉金姆,没有对他特别垂青。这使他颇为惬意”。


普希金简单而有代入感的写作,可以想见最终故事会发展为欢乐的喜剧,然而这部未完稿实际上写得相当精妙。例如,伯爵夫人“开始找寻在她客厅里众多的假发中间那显眼的生着黑鬈发的脑袋的魅人之处”。又例如,伊卜拉金姆偏执地认为那些围绕在他身边的女人都对他有着非分之想。这些讽刺都有着奥斯丁式的特点,只是相对比较节制。


2017年,在圣彼得堡,人们聚在普希金的塑像前,纪念这位俄罗斯文学之父逝世180周年。


普希金身份认同的核心恰恰就是这种模糊不清。有时候,他因为自己的非洲血统,称自己是拜伦式英雄,在《奥涅金》中写到“我的非洲”,好像他也曾在那里一样。尽管他自己也拥有俄国奴隶,却称呼美国黑奴为“我的兄弟们”,并且坚称汉尼拔是“沙皇的挚友而非奴隶”。而其他时候,他又再现了当时社会的刻板印象,就像他描绘伊卜拉金姆想到伯爵夫人可能会有新的感情时,“嫉妒便在他非洲人的血液里沸腾”。而恰恰这一桥段也被社会舆论用于描绘普希金那次悲剧性的决斗。


作为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彼得大帝的摩尔人》或许不是普希金最具开创性的小说。小说的不完整,让我们错失了读到更伟大作品的可能:由一位享有白人特权印记的有色人种描绘的18世纪初俄国黑人生活的画像。所以很难说,这部出自如此有地位的文学巨匠、有着如此创新意义的小说如能完成,将会如何塑造西方社会的准则。


原载“文汇学人·资讯(2018.1.5)”| 普希金:向非洲祖先致敬

编译/邱迪玉


更多相关阅读


汪涌豪:要相信汉语有足够的弹性容纳变化了的生活
王阳明语:悔悟是去病之药,然以改之为贵。若留滞于中,则又因药发病
樊树志 | 王阳明龙场悟道
陈占彪 | 傅雷藏书发现记
刘轶 | 穿墙的人与撞篱笆的羊李艳丽 | 陶瓷杂货店田代屋在上海
刘凌、刘志基 | 数字时代的民族古文字研究
刘凌、刘志基 | 数字时代的民族古文字研究
土库曼斯坦的几个关键词
谈谈中国-中亚峰会上的“佾舞”
老建筑里的艺术展:貌合神离还是相得益彰?
齐东方 |中亚历史名城撒马尔罕
梁实秋的爱情曲 | 唐吉慧施一公 |我崇尚清华的体育锻炼传统,常常受“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口号的激励犍陀罗艺术的传播,促成人类文明早期影响深远的全球化
孙玉石:“他的诗具有一种沉厚、新奇、锋利和涩重”顾农 | 唐才子严维与他的徒弟们
鲁敏丨也许普鲁斯特就是可以不读完的
编译 | 哈夫古法的陷阱
郑伟 | 夏鼐先生读书之 “勤”与“广”王新宇 | 黄体芳致孙锵鸣信中的书院往事
韩茂莉 | 绍兴师爷与那一方水土奈保尔笔下的加蓬森林
孟晖 | 来一屉李小龙
金文京 | 东亚的汉文、汉诗
王振忠 | 盛清时代的中国与东亚
严奕飞 | 阿玛蒂亚·森的“四海为家”如何利用数据了解世界
王蔚 | 罗家伦的不可信回忆
燕园草木 · 莲
杨秀礼 | 大武:跳起的武王克商赞歌
沈鸿鑫 | 黄裳与《舞台生活四十年》
陈子善 | 重印现代文学的第一手史料
罗时进 | 江南的王世贞
丰子恺 |一见西湖,就整日寻花问柳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从波提切利到梵高”大展中的生活与日常富有传奇色彩的巴西咖啡历史“巴西的狄更斯”:马查多·德·阿西斯
一代宗师家国情——纪念李国豪老校长诞辰110周年 | 冯身洪
郑逸梅 |《浮生六记》佚稿之谜
刘敦愿|“鹳鱼石斧图”是中国最早的一件“墓志铭”?
谈谈广府的“广彩瓷”
和平饭店:标志近代上海建筑全面走向装饰艺术风格
一次说清法国国家图书馆的古今演变
1953年人类征服珠穆朗玛峰
王丁 | 傅斯年笔下的外语名词
为什么要追求个人的成就?成为大人物真的符合个人利益吗?
熊鹤婷 |艺术史学者的价值判断
溶溶春水杨花梦
早在我出生前,就注定与陈小彭是朋友 | 沈亚明张新刚 | 修昔底德笔下的“人的境况”
破解文明密码 :一位“冷门绝学”研究者的火热学术人生
周志文 |“格竹子”的故事
朱光潜 | 我在《春天》里所见到的中国古典美学熔铸当代影视作品美学品格
沈津 |  回忆吴文津先生
彭渤 | 马可·波罗和范成大的物理学观察持续活跃的梭罗IP
杨焄 | “山谷皆响”:王士性的《五岳游草》
蒋怡 | 在双塔倒塌的阴影下
弗·巴格诺 | 俄罗斯文学与俄罗斯的形象
阴佳 | 从莫斯科地铁看俄罗斯公共艺术所表达的国家意识与精神
孟琢|章太炎的忧患与艰贞
虞云国 | 曾巩《局事帖》二题
未收入《丰子恺全集》的“八年乱离草” | 陈建军
王宏超 | 古人的消费和休闲

投稿邮箱

wenhuixueren@139.com

转载本公号文章请注明出处


wenhui_xr






喜欢今天的推送

请分享、点个赞、点个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