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天安门广场的前世今生

文汇学人 2024-01-27


10月1日,在观看升旗仪式后,人们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参观。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天安门广场在明清时期称宫廷广场,是朝廷的礼法所系之地,也是一处“衙署林立,府部对列”的皇家禁地。广场由宫墙围护,北面是天安门,南面是大明门,东面是长安左门,西面是长安右门,各门之间用宫墙连接,广场两侧建有千步廊,形成一个长540米、宽65米,完全封闭的“T”字形宫廷广场,以纵长深远的封闭空间,向世人显示了封建皇权的威严和神圣。

宫廷广场作为皇家禁地,平日里大门紧闭,百姓不得私窥践踏,否则将惹来杀身之祸。那时候,人们来往于东、西城之间,需要绕行大明门以南的棋盘街或地安门以北。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后,悍然在天安门广场举行阅兵分列式,广场成了八国联军屯兵牧马的场所。他们焚毁正阳门,炮轰天安门,肆意践踏中国主权,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屈辱。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清王朝灭亡,“百臣上朝”的场面从此消失了。

明朝时期天安门“T”字形宫廷广场平面示意图

1912年,大清门改称“中华门”,封闭了几百年的皇家禁地被解禁。在北洋政府内务总长朱启钤的主持下,天安门广场及其周边得到了改造。主要有:

(1)1912年拆除了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两端的宫墙,拆掉了“三座门”的门扇,开辟了天安门前的东西大道,京城百姓来往东西城之间从此不再绕道正阳门;同时开启中华门,两侧红墙均辟门洞,行人皆可通行。

(2)1913年开始,拆除天安门广场内的千步廊。拆下来的木料全部用于建设北京城的第一个公园——中央公园,也就是现在的中山公园。

(3)1915年拆除了正阳门城楼与箭楼之间的瓮城,在正阳门两侧城墙上开辟4个券门,缓解了正阳门和前门东、西火车站前的交通堵塞的状况。

这一系列的改造,不仅大大方便了北京城东西方向的交通,也象征着封建皇权的彻底消解,京城百姓从此可以自由进入和穿越这个封闭了几百年的皇家禁地。由此,天安门广场的中心地位日益突出。

在中国现代历史上,天安门广场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源地,这里曾经发生过多次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事件:1919年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1925年的“五卅运动”;1926年3月18日“反对八国最后通牒的国民大会”(即“三一八”惨案);1935年“一二•九”运动;1947年“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以及194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等。天安门广场上发生如此多的历史事件,决定了它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1916年时天安门前车来人往的情景

民国期间,天安门广场的千步廊虽已不复存在,但仍然受“T”字形宫墙的限制。广场上杂草丛生、垃圾如山、污水四溢,路面坑洼不平。为阻止学生们集会游行,国民党反动派还在天安门广场设置障碍和种植了大量的白玫瑰。

1949年年初,北平和平解放后,社会经济处于恢复时期。在迎接新中国成立的日子里,北平市人民政府面对天安门广场的现状,发动全市各界群众,对天安门广场积存多年的垃圾进行了大清除;并拆除了广场上的障碍物,整修了广场南北向的石板甬路,平整碾压出面积达54000平方米、可供16万人集会的广场。

1949年10月,以新中国开国大典为标志,天安门广场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按照毛泽东主席要把天安门广场建成一个“百万人广场”的愿望,国家根据不同社会时期的实际情况,适时对天安门广场进行了4次较大规模的改造扩建和规划建设。

天安门广场的第一次整修建设,是在1950年至1958年,主要是围绕每年在天安门前举行的阅兵式和群众庆祝游行以及建造人民英雄纪念碑展开的。这一阶段的时间虽长,但旧时广场的基本格局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天安门广场的第二次规划建设,是根据1958年8月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决定进行的。在大规模改建天安门广场的同时,在广场东侧建造了人民大会堂,西侧建造了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规划建设,是天安门广场有史以来第一次脱胎换骨的改建,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天安门广场的第三次扩展建设,是以建造毛主席纪念堂为主进行的。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后,中共中央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毛主席纪念堂。由于纪念堂建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和正阳门中间,为此,砍掉了纪念碑南面的花木树丛,并将广场东西两侧的道路,向南一直通到前门东西大街上,从而使广场的区域向南扩展到正阳门城楼下。
天安门广场的第四次完善建设,是在1998年10月至1999年6月,围绕迎接新中国成立50周年庆典活动进行的。天安门广场上铺设的混凝土方砖全部更换为花岗岩石材,广场的扩声系统和照明系统全部进行了更新和完善。此次改造最大的突破是在广场上新增了两块大绿地,使广场的环境得到了改善。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天安门广场经过不断的规划建设和改造扩建,将原来一个纵长封闭的“T”字形宫廷广场,建设成了一个宽阔壮丽、功能一新的天安门广场,使其成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祖国繁荣昌盛的象征,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
饱经600年风雨沧桑的天安门广场,作为近代中国历史的见证者,它不仅目睹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衰落的悲凉,见证了中国人民一次次要民主争自由、反抗外国侵略和反动统治的斗争,而且是国家举行重大庆典、盛大集会和外事迎宾的重要场所,被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中心。


从空中俯瞰宽阔壮丽的天安门广场


摘选自:

书名:六百年间天安门
作者:贾英廷
出版社: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9-20

更多相关阅读


关于大马士革玫瑰的点点滴滴
东海上的一串珍珠:马祖列岛的历史变迁
不一样的陶渊明:反复出仕与反复退隐
东方美人:拥有最多名号的台湾茶
马百亮 | 今天如何书写印度历史印度之名
张新璐|不再作为“小大人”的儿童
延雨 | 二十世纪中印艺术交流一瞥
一见歌德误终生
裘陈江 | “学问在空间,不在纸上”
林长华 | 我国古建筑的“物谜”文化
尹敏志 | “勿长时间看而不买”:日本的其中堂书店
王丁 | “皇马”还是“王马”
红其拉甫在哪里委内瑞拉的玻利瓦尔
受伤的“红色之城”马拉喀什
坚净翁——启功先生杂忆 | 韩天衡茶叶、丝绸、瓷器……18世纪流行美国的“中国风”
也来说说孔阳先生 | 王振复
王荣华 |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宣传于漪、曹鹏?当督陶官唐英面对剧烈的审美转折
英国的古老习俗——“告诉蜜蜂” | 赵秀荣
“曼哈顿计划”女物理学家和她的中国养牛生涯
谁是现有记载中最早从美国来中国的美国人
印尼 | 寻找梭罗河的足迹
金克木 |诗的年纪
鸦片战争后中国茶叶为何衰落了
周恩来和尼克松在国宴上怎样喝茅台
殷人的酒文化
杨振宁如何加入了奥本海默的普林斯顿研究院
沈从文晚年书法中的童心 | 刘媛
芯片和彼此依存的世界
在入世与出世间徘徊:《长安三万里》中的李白为何是美国造出了原子弹,而不是德国?
二战中的法兰克福学派
来新夏 | 什么是龙鳞装
宋代文坛顶流的天价稿酬
大英博物馆如何错误地“打开”了《女史箴图》从李时珍纪念邮票谈谈《本草纲目》
英国国家图书馆里的黑水城西夏文文献
探访南半球最大的博物馆之一的坎特伯雷博物馆
如果你想了解已经长成参天大树的哈贝马斯……
“历史不是叫我们哭的,也不是叫我们笑的,乃是要求我们明白它的。”
坦桑尼亚何以成为“人类的摇篮”
王韧丨古画中的消夏文化
《长安三万里》之后:宋代诗人的谪仙梦与功名心
“非洲温暖之心”马拉维的渔民生活
姜义华 | 追寻“考古学上的中国上古史”赵琦 | 阿基琉斯的愤怒与希腊共同体的秩序
沈丹森 | 中印研究的兴起、发展与现状南非是如何列入“金砖五国”之一的
郑家馨 | 南非钻石矿业的发现和争夺往事
怀念学术书苑
听“苏联楼”诉说往事
中苏友好大厦(现上海展览中心)为何选址在哈同花园?
汪耀华 | 上海曾经的专业书店
徐静波 | 神保町的旧书店街
南宋时期浙江的医政令和医药律令张幼仪:去德国以前,我凡事都怕;去德国以后,我一无所惧
李雪涛 | 不凋的智慧之树——怀念周珏良先生
成都大运会上的“太阳神鸟”有多少神秘故事
电梯狂想曲:在钢筋混凝土中,人是匿名的,又有短暂亲密的联系
“社会科学”一词的发明
赵珩 | 炝与温拌
老舍:可爱的成都怎样读懂“不明觉厉”的《本草纲目》
郑逸梅 |西瓜美学家施昌东的传奇人生 | 陈允吉 高曜
齐白石 | 从雕花匠到画匠
程毅中 | 失而复得的螾庐寄妹诗与张元济先生的题诗邹怡 | 寄情沙漠的江南水乡之子高峰枫 | “披头士”与《老子》47章
叶朗 | 曹雪芹如何继承了汤显祖
“重叠金”:额黄与返照 | 孙华娟秘鲁国庆日,血的节日邓云乡 | 为邓家菜出联
蒋凡 | 漫谈《封神演义》被称作“民间神谱”的《封神演义》
赵四方 | “足底曾经十二州”
周汝昌谈红楼:宋翔凤说曹雪芹性格放浪,不拘常理
郭立暄 | 醇醴中人浓有味,大音入耳听无声——评杨成凯《古籍版本十讲》
黄可 | 郑振铎与《中国版画史图录》
王丁 | 张德彝笔下的德国三皇之年
“梅雨”何以成为我国气象学科的关注重点攀登者——记《资本论》翻译者张钟朴 | 康岩
长着胡子的岛:巴巴多斯
岱宗夫如何?——重读《望岳》| 刘摩诃赵长征 | 宋襄公,“蠢猪式的仁义道德”

投稿邮箱

wenhuixueren@139.com

转载本公号文章请注明出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天安门广场的前世今生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