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谢喆平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上海往事——李约瑟的中国通信

文汇学人 2024-01-27

东方科学合作馆的一批重要档案存放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图书馆,是其第35、36、37卷,主要是总部与东方科学合作馆的往来文件。三卷档案中除了大量工作汇报与沟通文件之外,以第35卷所收入的李约瑟与中方高层之间的数封信函尤为珍贵。这是一批从未公布过的信件。


李约瑟


1946年结束英国驻华教育参赞任期后,李约瑟(Joseph Needham)应老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一任总干事赫胥黎(Sir Julian Sorell Huxley)之邀,赴巴黎出任该组织自然科学部门的首任负责人。由于美国甚为不满赫胥黎这个英国生物学家的左翼政治倾向,他的总干事任期被刻意缩短为两年,李约瑟与之同进退,于1948年离任,返回母校剑桥大学。由于时长只有两年,他这一阶段在国际组织的工作世人所知不多。实际上,他在短暂的任期内,不但促成了将“科学”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业务领域(该组织业务领域只包括教育和文化),也推动了在中国设立东方科学馆,在中东、远东、拉美等地增设教科文组织科学馆,推动了国际间的科学合作和援助。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方科学馆设立的时间为1947年,1953年因国际形势变化而宣布停止运营,并于1956年完全关闭。东方科学馆的办公地点先设在南京,后移至上海黄浦——二战后共有十个联合国机构先后在上海设立了业务分支。国民政府1948年1月将黄浦路106号的大厦无偿拨给联合国系统使用,将该大厦定名为“联合国大厦”,即今之黄浦饭店。除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中国分署之外的9个联合国在沪机构均先后搬入办公。东方科学馆于1948年2月1日在上海中山北路 671号开设,委派阿根廷天文学家Felix Cernuschi博士担任主任(因故未到任),实际运作中由捷克人施茂德(Jan Smid)任代理主任,旨在“使特别需要科学情报与协助的区域能迅速获得资料与协助”。该馆存续期间,为中国、印尼、菲律宾、越南等亚洲国家的研究机构、高校和学者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协助,比如赠送科研器材和书籍、搜集科学家著作、编辑科学家人名录,并协助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奖金的科学家出国进行交流深造。获得帮助的包括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山东大学、福建协和等一大批中国高校。


东方科学合作馆的一批重要档案存放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图书馆,是其第35、36、37卷,主要是总部与东方科学合作馆的往来文件。三卷档案中除了大量工作汇报与沟通文件之外,以第35卷所收入的李约瑟与中方高层之间的数封信函尤为珍贵。这批信函的往来时间均在1947年秋季,包括李约瑟致中研院总干事萨本栋(1947.8.5)、致教育部副部长杭立武(1947.8.5)、再致杭立武(1947.9.27)、致交通部长俞大维(1947.9.27)、致外交部长王世杰(1947.9.27)、致行政院副院长兼资源委员会主任翁文灏(1947.9.27),以及致教育部长朱家骅(1947.9.27)。中方回复李约瑟的信则包括外交部政务次长刘师舜代王世杰的回复(1947.10.21)、教育部部长朱家骅的回复(1947.10.25)及朱家骅确认收到李来信的回函(1947.10.25),以及资源委员会主任翁文灏的回复(1947.11.22)。


这是一批从未公开过的往来信件,主要内容是介绍行将开设的东方科学馆并为之寻求可能的帮助,行文体现了李约瑟细致的工作风格,也间接说明了李约瑟来华担任英国驻华大使馆科学参赞和中英科学合作馆馆长期间与中国学者的交往。李约瑟1943年3月抵达重庆的第三天中午即见到了时为国民党中央设计局秘书长的王世杰,4月9日朱家骅以中央研究院总干事身份为李约瑟举办了茶话会并邀请其担任中研院动植物研究所通讯研究员,经济部部长兼资源委员会主任委员翁文灏则在该茶话会上致辞。李约瑟1943年5月造访厦门大学时萨本栋是厦大校长。这批学者出身的政府高层尽管都有海外留学经历,但并无留英、更无剑桥学习经历,李约瑟与之相识是在华工作期间。尽管学科背景不同,但李与任职资源委员会的翁文灏和兵工署的俞大维的交往尤深,原因应当是战争因素,比如“如中国空军研究署研制的用于飞机制造和修理上的竹制层板,被应用在盟国内部;中国资源委员会制造的全套无线电天线都在其他盟国军队中使用。”他也只与翁文灏和俞大维在信中提及他当时正在修订中的新著《科学前哨(Science Outpost)》。


兹摘录往来信函如下:


1. 李约瑟致萨本栋(1947.8.5)


我亲爱的萨本栋:

想必您知道,1946年11月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李书华博士等中国代表与会)决定在世界各地内开设一批科学馆。我随信附上几份相关文件,以说明该计划。我们期望这些科学馆开展我1942-1946年在华工作的中英合作馆类似的工作。

我们建议远东的科学合作馆设在南京。Felix Cernuschi博士,一位非常能干的阿根廷天文学家,将作为首席科学馆员。他的助手是捷克斯洛伐克的工程师施茂德博士。当然,他们都会带着合适的介绍信。我们预计Cernuschi博士无论如何都会在9月中旬到达南京。

在Cernuschi博士找到办公场所之前,您是否可以在中央研究院提供桌子或房间,让他在南京开始工作。也许Cernuschi夫人会陪她丈夫一起去。如果您能为他们找到最初几周的住处,我将不胜感激。我们将在Cernuschi博士确认抵达日期后发您电报。如果您能介绍一位年轻的中国科学家做Cernuschi博士的临时秘书,我们将非常感谢。如果秘书既会说法语又会说英语,那就更理想了,但是这可能很困难。

目前,鲁桂珍博士在这里为Cernuschi博士提供许多建议,这对我们很有价值。因此,他不会完全不了解他所期待的事情。我现在同时给杭立武写信,内容大致相同。

致以最美好的祝愿

您真诚的
李约瑟


2. 李约瑟致王世杰(1947.8.5)


王世杰博士
外交部长
南京


尊敬的王世杰博士:

1946年11月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决定在中美洲、南亚和拉丁美洲设立一系列实地科学馆,目的是促进这些地区的科学家与欧洲和北美等科学中心的同事保持密切联系。许多中国朋友已经相当熟悉这种办公室的运作方式,因为我曾在战时有幸指导过中英科学馆。但是新的科学馆将完全由国际社会主持,尽管很小,但它是联合国的组成部分。

我此信是为了向您介绍施茂德先生,一位捷克斯洛伐克工程师,他不久将到南京开始运营远东科学合作办公室。如果您能给他提供能力所及的一切帮助,我将非常感谢。我们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将该办公室扩充为大约三名科学人员。我相信,中国的科学家和技术人员会发现它在促进他们与世界上所有其他地区专家的联系方面有很大价值。

我相信您一定正在为当前的世界局势和中国的处境而焦虑。我曾犹豫是否应以此信相扰,但是我想,您可能愿意知道,世上总有一些你我这样的人,像珊瑚虫一样,尽管天空黑暗,但仍坚持致力于日复一日的人民间兄弟般的合作。 

谨致以最美好的祝愿

您真诚的
李约瑟


3. 李约瑟致翁文灏(1947.8.5)


翁文灏博士
行政院副院长
兼国家资源委员会主任
南京

亲爱的翁文灏:

正如您所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根据上届大会要求成立了自然科学部门,并决定在远东、中东、南亚和拉丁美洲设立一系列实地科学馆,推动从事纯研究或应用研究的科学家与他们在欧洲和美国的同事保持密切联系。由于战时的中英科学合作馆,我的许多中国朋友已经相当熟悉这种机构的运作。

新的机构将完全由国际社会指导,尽管规模很小,但它属于联合国体系。本信是要向您介绍捷克斯洛伐克工程师施茂德先生。他不久将到南京运营东方科学馆。若您能给他提供一切帮助,我将非常感激。我们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把办公室扩大到大约三名科学人员,我确信,中国的科技工作者会发现它在推动与世界其他地区专家的联系方面颇具价值。

我刚刚休了非常需要的假期,完成了《科学前哨Science Outpost》一书的校对。

谨致以最美好的祝愿

您真诚的
李约瑟


4. 李约瑟致交通部长俞大维(1947.9.27)


俞大维博士
交通部
南京

亲爱的俞大维博士:

您可能已经听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然科学部门将设立中东、南美洲和拉丁美洲的科学馆,以推动这些地区的科学家与欧洲和北美的同事保持密切联系。由于战时的中英科学合作馆,许多中国朋友已经相当熟悉这样的机构。

新的机构将完全由国际社会指导,尽管规模很小,但它属于联合国体系。我致信向您介绍施茂德先生,他是捷克斯洛伐克工程师,不久将到南京运营教科文组织东方科学馆。他是一位受过训练的土木工程师,兴趣非常广泛。我们期望科学馆未来将扩充为三名工作人员。我相信,中国的科学家和技术人员会发现它在促进他们与世界其他地区专家的联系方面具有很大的价值。如您在职权范围内给予施茂德先生一切可能的帮助,我将不胜感激。

我最近休了一个亟需的假期,完成了新书《科学前哨》的校样修订,其中收入了许多我战时在中英科学馆完成的工作。在校书过程中我经常想起您和兵工署,当年我在华时极为钦佩你们的工作。

谨致以最美好的祝愿

您真诚的
李约瑟


5. 朱家骅复信李约瑟(1947.10.25)


亲爱的李博士:

非常感谢您9月27日的来信。我经常听闻您在推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部门以及海外工作的成功,但是我们在中国非常想念您。至于我们,在巴黎协助您的王博士将会告知您教育部、中研院和我本人的近况。

我非常高兴得知你们决定在中国开设科学馆并为此委派施茂德先生。我们将提供给他最好的合作与协助。中研院物理所刚建成了一栋新楼。我们已开会决定施茂德先生可以先临时在该楼办公,并入住所主任的住宅。

至于墨西哥大会(教科文组织第三届大会),由于外汇面临大问题,我们这次没有像前两届大会那样派多人参加。杭立武先生此次率团与会,但吴贻芳博士由于校务在身而不能出国。本人为不能与会感到抱歉,我此前已经两度未能与会。职责使我无法成行,但我希望不久之后能在中国见到您。

最好的祝愿

您诚挚的
朱家骅


6. 翁文灏复信李约瑟(1947.11.22)


李约瑟教授
自然科学部门主任
UNESCO,克虏伯大街19号
法国巴黎16区

亲爱的李教授:

我已收到您9月27日的来信。因为一直不在南京,我没有机会见到施茂德先生。我去了台湾三周,考察工业设备在战中的受损情况。但中研院总干事萨本栋先生将为施茂德先生提供协助。

我很高兴得知您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负责自然科学部门。难以想象这个岗位上有比您更合适的人来确保真正的国际合作。尽管中国经历了困难,但当前我们对科学家和科学机构在科学领域的合作仍有巨大的需求。这样的合作将是互利的,我们尤为欢迎贵部门的建议与信息。

期待拜读您的新著《科学前哨》。我始终记得您在中国时浓厚而积极的兴趣。

您诚挚的
翁文灏


诚如李约瑟在信中所言,他管理中英科学馆的经历是其领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各地开设科学馆的重要参考。朱家骅和翁文灏的回信积极而热忱,明显因李约瑟而对国际科学合作满怀希望与信心。东方科学馆存续的时间并不长,因时代的原因也难以完成最初的目标。但是,战时的中英科学馆与战后的教科文组织科学馆,其代表的双边与多边科学外交实践,远早于科学外交(science diplomacy)这一概念的提出——2009年英国皇家学会与美国科学促进会出版的《科技外交新前沿》报告方首次定义了科学外交的三层内容:1.“外交中的科技”,通过提供科技领域的相关建议来达成外交方面的诉求;2.“为了科技的外交”,以外交手段促进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3.“为了外交的科技”,以科技合作为手段来实现改善国际关系的目的。


东方科学馆70年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科学”一词再度与上海发生关联。因2023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第216届会议审议将在上海设立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教育一类中心,笔者前往教科文组织图书馆档案室调阅资料,始得见这批信函。75年前的写信人与收信人早已离世,英文打字机打就的信函早已泛黄。从当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暂栖的巴黎半岛酒店到1958年建成启用的丰特努瓦广场总部,这批信函在档案室中沉睡多年。科学与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增进全人类的福祉,那些像珊瑚虫一样无惧黑暗勤恳努力的人,终究不会被历史遗忘。


包含李约瑟往来信函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档案X07.55NS/FSCO/(5-10)

李约瑟致朱家骅信(1947.9.27)


更多相关阅读


刘石 | 徐无闻先生的篆刻梁捷 | 理解劳动力市场的另一半眼光向下,“联通几个世界”
何伟文 | 是《大海啊,大海》《海啊,海》还是《海,海》?
顾钧 | 曹植与大鼻子情圣
弗兰克与E.P.汤普森:一对20世纪的兄弟
彭渤 | “哎哟”:代痛与共情
韩进 | 翁同龢的画史“全神堂”
程章灿 | 正是“江南”好风景——《江南通志》中的诗
作为御窑厂的景德镇
张巍 | 说古希腊的“五经”乌蒙山连着山外山
南宋海洋贸易的时空胶囊
我愿秋常驻人间
杭州的石榴
回顾1990年北京亚运会南屏晚钟禅意浓 高僧驻锡名四方——杭州净慈寺
作为体育运动的龙舟竞渡是如何萌发的
参加亚运会的各国运动队为何都跑去杭州四季青搞批发了
《志愿军:雄兵出击》的三所里、龙源里阻击战是场怎样的战斗
径山寺的渊源
江南这片土地上的大运河
杭州的菱角
天安门广场的前世今生
认识一下中国科考队今晨登顶的卓奥友峰
为何国家烈士纪念日在国庆日前一天
月饼的来历
中国人如何在中秋祭拜月亮
天下之奇树,九州之名果:枣庄的石榴文化
美国思想家关于中国的知识与想象
关于大马士革玫瑰的点点滴滴
东海上的一串珍珠:马祖列岛的历史变迁
不一样的陶渊明:反复出仕与反复退隐
东方美人:拥有最多名号的台湾茶
马百亮 | 今天如何书写印度历史印度之名
张新璐|不再作为“小大人”的儿童
延雨 | 二十世纪中印艺术交流一瞥
一见歌德误终生
裘陈江 | “学问在空间,不在纸上”
林长华 | 我国古建筑的“物谜”文化
尹敏志 | “勿长时间看而不买”:日本的其中堂书店
王丁 | “皇马”还是“王马”
红其拉甫在哪里委内瑞拉的玻利瓦尔
受伤的“红色之城”马拉喀什
坚净翁——启功先生杂忆 | 韩天衡茶叶、丝绸、瓷器……18世纪流行美国的“中国风”
也来说说孔阳先生 | 王振复
王荣华 |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宣传于漪、曹鹏?当督陶官唐英面对剧烈的审美转折
英国的古老习俗——“告诉蜜蜂” | 赵秀荣
“曼哈顿计划”女物理学家和她的中国养牛生涯
谁是现有记载中最早从美国来中国的美国人
印尼 | 寻找梭罗河的足迹
金克木 |诗的年纪
鸦片战争后中国茶叶为何衰落了
周恩来和尼克松在国宴上怎样喝茅台
殷人的酒文化
杨振宁如何加入了奥本海默的普林斯顿研究院
沈从文晚年书法中的童心 | 刘媛
芯片和彼此依存的世界
在入世与出世间徘徊:《长安三万里》中的李白为何是美国造出了原子弹,而不是德国?
二战中的法兰克福学派
来新夏 | 什么是龙鳞装
宋代文坛顶流的天价稿酬
大英博物馆如何错误地“打开”了《女史箴图》从李时珍纪念邮票谈谈《本草纲目》
英国国家图书馆里的黑水城西夏文文献
探访南半球最大的博物馆之一的坎特伯雷博物馆
如果你想了解已经长成参天大树的哈贝马斯……
“历史不是叫我们哭的,也不是叫我们笑的,乃是要求我们明白它的。”
坦桑尼亚何以成为“人类的摇篮”
王韧丨古画中的消夏文化
《长安三万里》之后:宋代诗人的谪仙梦与功名心
“非洲温暖之心”马拉维的渔民生活
姜义华 | 追寻“考古学上的中国上古史”赵琦 | 阿基琉斯的愤怒与希腊共同体的秩序
沈丹森 | 中印研究的兴起、发展与现状南非是如何列入“金砖五国”之一的
郑家馨 | 南非钻石矿业的发现和争夺往事
怀念学术书苑
听“苏联楼”诉说往事
中苏友好大厦(现上海展览中心)为何选址在哈同花园?
汪耀华 | 上海曾经的专业书店
徐静波 | 神保町的旧书店街
南宋时期浙江的医政令和医药律令张幼仪:去德国以前,我凡事都怕;去德国以后,我一无所惧
李雪涛 | 不凋的智慧之树——怀念周珏良先生
成都大运会上的“太阳神鸟”有多少神秘故事

投稿邮箱

wenhuixueren@139.com

转载本公号文章请注明出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谢喆平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上海往事——李约瑟的中国通信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