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处|《法华经》中的“药草喻”究竟在说什么?

灵隐寺 2024-03-19



《法华经》共有七喻:火宅、穷子、药草、化城、衣珠、髻珠、医子,都在以喻说明三乘是权巧方便,一乘是无上道。前面用火宅喻及三车喻,已使舍利弗等五大阿罗汉悟大乘道,还有好多好多阿罗汉等尚未悟入一乘道,所以继续举出一个“三草二木,一雨普润”的比喻来开导大家。


譬如三千大千世界,山川溪谷土地所生卉木丛林及诸药草,种类若干,名色各异。密云弥布,遍覆三千大千世界,一时等澍,其泽普洽。卉木丛林及诸药草,小根小茎、小枝小叶,中根中茎、中枝中叶,大根大茎、大枝大叶,诸树大小,随上中下各有所受。


如来以“三草二木”作譬喻,宣说如来为众生,平等施予慈悲的救济。


有修五戒十善之人天乘,如小药草;有修四谛之声闻乘和修十二因缘之缘觉乘,这二乘如中药草;有修六度之菩萨乘,如大药草。更进一步,在大药草中分出小树和大树,菩萨在证得不退位前,名为小树;证得不退位后,名为大树。合在一起,就有“三草二木”,实际上是五乘根性的修行之人。



一云所雨,称其种性而得生长华果敷实。虽一地所生,一雨所润,而诸草木各有差别。


虽有“三草二木”,成长所依赖的却是“一云所雨”,同一朵云彩所下的雨水。一味普降的雨水是譬喻佛的平等大慧,从伟大平等的智慧中流出的甘露法雨,使得各类众生都能获益。


凡夫有分别心,对家里的人多照顾一点,对外人少一点;对同族的人多照顾一点,对异族则少一点;对人类多照顾一点,对异类则不一定要费心。就这样一层一层,有尊有卑、有高有下,有种种亲疏差别,这都是有分别。佛则不同,佛给众生的慈悲救济,没有条件,没有亲疏、厚薄、恩怨等等的差别。


大乘菩萨自然能接受大乘佛法,声闻、缘觉二乘乃至人天乘众生也能接受佛法,但是要花更长的时间。佛说的是一味的大乘法,是平等的,可是众生各有自己的因缘,根机是不平等的;所以就众生从佛法得到的利益而言,如同三草二木从雨水获得滋润一样,也是不平等的。



当知如来亦复如是,出现于世如大云起,以大音声普遍世界天、人、阿修罗,如彼大云遍覆三千大千国土……尔时无数千万亿种众生,来至佛所而听法。如来于时,观是众生诸根利钝、精进懈怠,随其所堪而为说法,种种无量皆令欢喜,快得善利。是诸众生闻是法已,现世安隐,后生善处,以道受乐,亦得闻法。既闻法已,离诸障碍,于诸法中任力所能,渐得入道。如彼大云,雨于一切卉木丛林及诸药草,如其种性,具足蒙润,各得生长。


如来出现于世,教化众生的情形就如同前面所说的三草二木之喻一样,“如彼大云遍覆三千大千国土”,其目的就是为了让“未度者令度,未解者令解,未安者令安,未涅槃者令得涅槃”。就像弥天覆地的大云一样,能够荫覆一切众生,等降甘露法雨。如果只是小小一朵云,下的雨太少了,荫覆不了几个人,滋润不到多少草木。大云,才能普遍地荫覆,全面的施润,使一切大小植物随着它们各自不同的品种根性,都能得到利益而成长。


众生的大小根机虽殊,如来说法的悲心则一,都是为使众生得度、得解、得涅槃。如使长短大小种种草木,悉以一雨普润而“各得生长”。



在律典中有这么一个故事:耆婆童子在德叉尸罗国的名医宾迦罗之处学医了七年,有一次他的师父故意考验他,给他一筐一锹,命他于该国面积的一由旬内,挖掘摘取不能做药的草回来。耆婆在全境寻寻觅觅,最后还是拿着空筐子回来。因其所见一切草木,都能分辨其用处,竟无一物不能入药。他很沮丧地告诉他的师父:“老师啊,我走遍了整个一由旬地,就是没有看到不能做药的草,我实在是找不到!”没想到师父却说:“很好!你已经毕业,你可以走了!”


由此可知,任何草木都可以做药,也可以说,任何众生都可能成佛。虽然众生中有很多人就像不起眼的小草,他们自己本身不知道能不能做药,普通人也认定他们不是做药的材料。但佛是医中之王,通识一切植物的药用功能,所以他看到的一切草木都是药材;佛是诸法之王,他看到的一切众生都是将来的佛,只不过现在他们本身的根器不够,所以得到的利益有大有小。


只要得到佛法就是有用的,即使是听大乘法而只得到人天善法的受用也很好,虽然不能解脱,不能成佛,至少得到人天善果。虽说人天乘乃至小果声闻缘觉都不究竟,但也肯定人天善法是成佛的基础,称为五乘共法,小乘则是三乘共法,唯最后一切法都是会归向佛法,这才是本经所说真正的大乘法。



通过学习药草喻,我们应当知道:佛说一味法,对一切众生都是平等的。为一人说法是如此,为众多人说法也是如此,均以平等心为每一个众生平等说法。


所谓平等说法,乃如以一味雨,普润众生,众生可以有不同的生性,不同的喜爱,正像丛林中的草木一般,有大有小,有高有矮,各各不同,但是天降的雨水是平等普施的。一切卉草树木,同沾一味的雨水,不论得多得少,雨水就是雨水。


因此佛陀说法,但教菩萨法,虽有二乘、三乘不同根机的众生,获得法益有深浅多少,法味却只有一味。若能体会到世尊说法的大悲愿心,不论是二乘人或三乘人,都会很容易回小向大,会三乘法归一佛乘了。




线上随喜

盖闻欲种福田,无过斋供最胜;希登觉岸,莫如布施为先。是故贫婆以一饭而为忉利天王,昔人施七钱得报金轮皇帝。苟能具严精洁,奉万德之慈尊,心起虔诚,延六和之上士,必定功无虚弃,德有攸归,多臻福慧于今时,早脱尘劳于异日!

长按左侧二维码,线上供佛斋僧,同植胜因!

原夫人畜攸分,贪生之心理一致;形骸虽异,本觉之佛性无殊。讵可以我强而欺彼弱,将他肉以养自身?屠门痛夜半之声,罪渊无底;浩劫感空前之苦,业海靡涯。深望改往以修来,断恶而行善,护生如己,普劝共种福田;爱物成仁,自卜同跻寿域!杭州灵隐寺农历每月十五举行放生祈福法会,长按左侧二维码,随喜放生,广结善缘!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杭州灵隐寺庚子年的第一碗腊八粥
藏识|杭州灵隐寺腊八粥秘方给你 在家也能做
藏识|我只是想吃一碗简单的素面
藏识|太虚大师与杭州灵隐寺的深厚法缘

☀巡觅
巡觅|因缘际会 恭敬礼佛
巡觅|寻觅梦谢亭 果然在顶峰
巡觅|金牛聚福 福气东来 温暖如画
巡觅|在灵隐寺点亮辛丑年味

☀学处学处|腊月廿三监斋菩萨圣诞 为什么说“三千诸佛皆出在厨中”
学处|“还愿”,一定要回“许愿”的地方吗
学处|新春,事事要吉祥
学处|初五“迎财神”,佛教里的这些“财神”你认识吗

☀观照观照|惜福,2020我为惜福做的事
观照|培福,2021我发愿种福田
观照|是心作佛 是心是佛观照|才说腊八 今又月半 寸阴当惜莫散漫

开示开示|虚云老和尚:克七取证选佛场
开示|虚云老和尚解七开示:一句话头参到开悟为期
开示|印光法师腊八开示:释迦佛成道之日 亦是我等成道之日
开示|印光大师素食建议:食素人宜多吃面

物语物语|南天竹——人间热恼谁医得 只要清香净业缘物语|银杏——沉着守护 吉祥长寿物语|红枫——阳刚热烈 坚毅进取物语|腊梅——开年气新 摇芸动尘

☀常识常识|寺院出食时,为何要用小刀和小手取饭粒
常识|佛陀讲经说法的重要精舍
常识|不可不读的佛经——《维摩诘经》
常识|佛教中的牛,真叫“牛”!一键了解佛法中的动物世界

☀素食素食|天寒地冻素火锅
素食|莴苣叶子也好吃
素食|“浙”里过年,灵隐寺手把手教你做年夜饭
素食|每逢佳节,吃素好难

☀分享分享|共同的志愿
分享|腊八福到 欢喜粥到
分享|佛光普照 温暖我心
分享|三位有缘人

☀赏析赏析|犍陀罗石雕:悉达多太子苦行头像
赏析|宋代佛画艺术赏析|丰子恺的“牛画”,喜庆传神
赏析|罕见绝美菩提叶画《十八罗汉图》

☀历史历史|后汉最著名的两位译经家:安世高与支娄迦谶
历史|后汉其他译家与初期译经特点
历史|灵隐腊八习俗的传承
历史|汉地最初的佛教信仰

☀阅读阅读|名家笔下的腊八粥
阅读|从十六首古诗词看古人如何过腊八节
阅读|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摩诘居士王维禅诗品读
阅读|弥勒化身——布袋和尚的诗与画

☀故事故事|重温释尊成道经过(上):伽耶山中的修行者
故事|重温释尊成道经过(中):降伏魔军与魔女
故事|重温释尊成道经过(下):明星出时 成等正觉故事|印光大师与弘一大师的师徒缘

编辑|妙声

责编|海涛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