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常识|寺院的法器可以敲敲看吗?

灵隐寺 2024-03-19

很多人去到寺院,看到寺院的钟鼓,以及法会使用的多种法器,心里会觉得好奇,会想要敲敲看;或者看到佛殿里的大木鱼与大磬,以及斋堂前的云板、鱼板,感到有趣,总忍不住想敲一敲,摸一摸。


法器既然名为法器,表示它的用途为佛法的修行器具,不同于一般乐器或日常用品。就广义而言,凡是在佛教寺院内,所有庄严佛坛,以及用于祈请、修法、供养、法会等各类佛事的器具,或是佛教徒所携带的念珠,乃至锡杖等修行用的资具,都可称之为法器。就内义而言,凡供养诸佛、庄严道场、修证佛法,以实践圆成佛道的资具,即为法器。

寺院殿堂里的法器皆为龙天护法的耳目,不能擅自敲打。一旦使用法器,便等同召集十方诸天护法与会。因此,法师或者居士即便是练习法器,也都要事先告知龙天护法:弟子众等,练习梵呗,请诸护法龙天免参。


此外,每一样法器都有特定的内涵,比如,用于打板报时的梯形木板,如果随意敲打,可能会造成寺内众人弄错时间。因此,进入寺院不能随意敲打法器。



“钟”是佛教的“犍椎”之一,当初仅仅是作为集众之用的,所以也称为“信鼓”。印度在还没有“钟”的时期,多半是敲击木制的犍椎集众。


“钟”也是报时之器。“钟”本来只有“梵钟”和“半钟”两种;“梵钟”就是所谓的“大钟”,又称为“钓(吊)钟、撞钟、洪钟、鲸钟”等等。“半钟”的体积只有“梵钟”的一半高度,所以称为“半钟”。



“鼓”的名字,在很多的经典中可以看到,例如:《中阿含经》第二十五《苦阴经》、《金光明最胜王经》第二梦见金鼓忏悔品、《法华经》第四提婆达多品、《大般涅槃经》、《华严经》、五分律等典籍,都曾经提到过“鼓”。



佛教的“磬”,大致有“圆磬”(即“大磬”)、“匾磬”、“小手磬”(即“引磬”)等三数种。“圆磬”有如钵状,多用铜铁等金属所造。大者径约二、三尺,高不足二、三尺。小者径约半尺,高不足半尺。“匾磬”是石造的,象器笺说:“小磬如桃大,底有窍,贯绪,连缚小竹枝为柄,以小铁桴(槌)击之,名为引磬。盖因导引众故名。”现今之引磬,已改用木柄,贯以铜线。


“磬”是“犍槌”中的主脑,在寺僧集体行动时,由“维那”或“悦众”用它指挥大众进退起止,号令赞诵。



在大丛林里,“维那”管用“大磬”,“悦众”持用”引磬“。上殿时:“悦众”一人或数人,站在“维那”(一人)身后,“悦众”等于是“维那”的部属。“维那”起腔,“悦众”接腔;“维那”转腔,“悦众”跟腔。他们必须声声响朗、字正腔圆,以防大众高低失准,参差不齐。


铛、铪


“铛”、“铪”是佛教赞诵或仪节中所使用的呗器。两者配合板眼,庄饰节奏,以为“伎乐供养”。这两种法器都是使用铜片制成的。


“铛子”的形状有如一只圆盘,直径约四五寸。四边凿有小孔,用细绳把它绑在架子上,而后用一枝小木槌敲击它。架子(铛架)有方形的,也有圆形的。方形的架子是用硬木条或者是细竹所造的。圆形的架子,则是用铜料制成,下按木柄。


“铪子”是用两枚圆铜片所造,中心处隆起(凸起),如浮沤状。沤心有一小孔,孔中系一布缕(条)。两手各执一片,相互敲击成声。小的“铪子”,直径有五六寸;大的“铪子”直径约一尺数寸。


木鱼


“木鱼”是佛教的重要“法器”之一,古时候称它为“木鱼鼓”、“鱼鼓”,或者是“鱼板”。


“木鱼”的由来,有一种传说,据说:从前有一位比丘,因为造作恶业,下一世转生为鱼类。那条鱼在背上生了一棵树,于风涛激荡的时候,痛苦难忍,以至于流血。后来他的师父从海上经过,怜悯他所受的痛苦,就为他启建了一场水陆法会。所谓“水陆法会”,就是供养“四圣”、施济“六凡”的“无遮法会”。那位有罪的比丘仰仗那一场“水陆法会”的功德利益,才得以脱离了鱼身。他的师父依照罪僧的遗言,把他身上的那一棵树,刻成了鱼的形状,悬挂在寺院里,用以警示僧众们。


“木鱼”的形状,最初的一种是挺直的长鱼形,这种“木鱼”,通常都称它为“梆子”。这种梆子悬挂在寺院的斋堂,或者是库房的走廊下,在集合大众时敲击它。后来又演变出一种圆形的“木鱼”,这种“木鱼”被放置在寺院的殿堂里,在赞诵时敲叩它,以便节制声调,并提醒心神。





线上随喜

盖闻欲种福田,无过斋供最胜;希登觉岸,莫如布施为先。是故贫婆以一饭而为忉利天王,昔人施七钱得报金轮皇帝。苟能具严精洁,奉万德之慈尊,心起虔诚,延六和之上士,必定功无虚弃,德有攸归,多臻福慧于今时,早脱尘劳于异日!

长按左侧二维码,线上供佛斋僧,同植胜因!

原夫人畜攸分,贪生之心理一致;形骸虽异,本觉之佛性无殊。讵可以我强而欺彼弱,将他肉以养自身?屠门痛夜半之声,罪渊无底;浩劫感空前之苦,业海靡涯。深望改往以修来,断恶而行善,护生如己,普劝共种福田;爱物成仁,自卜同跻寿域!杭州灵隐寺农历每月十五举行放生祈福法会,长按左侧二维码,随喜放生,广结善缘!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杭州灵隐寺庚子年的第一碗腊八粥
藏识|杭州灵隐寺腊八粥秘方给你 在家也能做
藏识|我只是想吃一碗简单的素面
藏识|太虚大师与杭州灵隐寺的深厚法缘

☀巡觅
巡觅|寻觅梦谢亭 果然在顶峰
巡觅|金牛聚福 福气东来 温暖如画
巡觅|在灵隐寺点亮辛丑年味
巡觅|我也好想在灵隐寺的佛前供一盏灯

☀学处学处|新春,事事要吉祥
学处|初五“迎财神”,佛教里的这些“财神”你认识吗
学处|《法华经》中的“药草喻”究竟在说什么
学处|护法诸天佑人间,斋祈福寿永绵绵——斋天的殊胜利益

☀观照观照|惜福,2020我为惜福做的事
观照|培福,2021我发愿种福田
观照|是心作佛 是心是佛观照|才说腊八 今又月半 寸阴当惜莫散漫

开示开示|虚云老和尚:克七取证选佛场
开示|虚云老和尚解七开示:一句话头参到开悟为期
开示|印光法师腊八开示:释迦佛成道之日 亦是我等成道之日
开示|印光大师素食建议:食素人宜多吃面

物语物语|南天竹——人间热恼谁医得 只要清香净业缘物语|银杏——沉着守护 吉祥长寿物语|红枫——阳刚热烈 坚毅进取物语|腊梅——开年气新 摇芸动尘

☀常识常识|寺院出食时,为何要用小刀和小手取饭粒
常识|佛陀讲经说法的重要精舍
常识|不可不读的佛经——《维摩诘经》
常识|佛教中的牛,真叫“牛”!一键了解佛法中的动物世界

☀素食素食|天寒地冻素火锅
素食|莴苣叶子也好吃
素食|“浙”里过年,灵隐寺手把手教你做年夜饭
素食|每逢佳节,吃素好难

☀分享分享|共同的志愿
分享|腊八福到 欢喜粥到
分享|佛光普照 温暖我心
分享|三位有缘人

☀赏析赏析|宋代佛画艺术
赏析|丰子恺的“牛画”,喜庆传神
赏析|罕见绝美菩提叶画《十八罗汉图》
赏析|“扫地僧”牧溪的画

☀历史历史|后汉最著名的两位译经家:安世高与支娄迦谶
历史|后汉其他译家与初期译经特点
历史|灵隐腊八习俗的传承
历史|汉地最初的佛教信仰

☀阅读阅读|名家笔下的腊八粥
阅读|从十六首古诗词看古人如何过腊八节
阅读|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摩诘居士王维禅诗品读
阅读|弥勒化身——布袋和尚的诗与画

☀故事故事|重温释尊成道经过(中):降伏魔军与魔女
故事|重温释尊成道经过(下):明星出时 成等正觉故事|印光大师与弘一大师的师徒缘故事|今日帝释诞辰 他曾这样“考验”修行中的佛陀

编辑|海涛

摄影|一叶

责编|妙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