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旅馆,用整个城镇的风景款待你的入住!
过去,在选择住宿地点的问题上,是否靠近市区、交通是否方便往往成为我们的首要考虑因素,除非旅馆本身具有极大的魅力才可能会打破这些原则。
然而这回,我们探访的却是不太具有以上两点优势的旅馆。它位于平常鲜少游客造访的东京下町谷根千(谷中、根津与千驮木三者合称)的谷中区。这一带是悠闲的散步天国,分布着很多传统的木造老住宅、老店铺、学校、钱汤(公共澡堂)、寺庙及墓园等。这些散发淳朴生活感的街道风景与诸多当地特色,若不待上一两天,实在很难好好体验。
从日出到日落,在下町老城区里待上一天,想必是很难忘的经历吧。
造访前,我们对近期讨论热度高涨的 hanare 旅馆充满期待,并等待着挖掘旅馆背后的有趣故事。来到谷中老街区,从千驮木站走到旅馆前,必须先到旁边的黑色老屋HAGISO 二楼进行入住登记,老屋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HAGISO 是「荻荘」的日文读音,这是这座建造于1955 年的两层木造建筑当时的名字。
老屋上下层各划分成七个房间,因为地主是附近寺庙的僧侣,早期可能作为祭祀人士的居住之用。到了2004 年,这座建筑开始成为分租给东京艺术大学建筑系学生的合租住宅,还进行了部分内部的改装。2011 年东日本大地震之后,谷中附近诸多老建筑都面临崩坏的危机,即使当时荻荘的结构未受影响,但超过半个世纪的建筑物是否需要拆除重建成为了亟须讨论的问题。
现在HAGISO 的老板宫崎晃吉是一名建筑师,在就读于东京艺术大学期间,他曾是荻荘的一名房客。在建筑计划被拆除的前一年,时已毕业的宫崎决定在这儿举办一场艺大学生的艺术展览,作为对老屋的告别式。他们在柱子上自由地雕刻、打掉地板变成挑高的空间,利用老屋隔间创造出前卫的艺术作品,艺术与老屋的对话意外形成前所未见的展览效果。而这个消息通过社交网络的传播,在短短三周内,展览竟招来了1 500 多名参观者,老屋的命运也由此改变。
于是关于老建筑使用方式的讨论展开了: 改建成停车场、建造新建筑、改造旧房子并产生新用途。这是当时的三种选项。
在上海工作过的宫崎从许多上海老空间成功改造的案例中得到灵感,对既存建筑的利用产生了崭新的想法。他对荻荘的改造提案不仅获得了屋主的首肯,也获得了集资平台的支持。这个位于谷中街区内,邻近冈仓天心公园的荻荘终于在2013 年改造完成,且有了个新名字HAGISO,用英文的方式改变原来「荘」字的字面联想意义,同时也让空间有了新的定义。
现在的规划中,HAGISO 的一楼是咖啡厅HAGI CAFÉ 与艺廊HAGI ART,二楼则是宫崎的HAGI STUDIO 建筑事务所,以及 hanare 的前台与旅馆的选品店等。
因为复合空间的设置加上咖啡厅独特的氛围,以及时常举办展览、讲座甚至演奏、舞蹈等动态展演,HAGISO 拥有了「最小文化复合设施」的独特定位。而在初次造访时,咖啡厅已是该区颇负盛名的人气餐厅,餐饮的内容不只是简单的咖啡甜点,远远超出了对一个由建筑师经营的空间的期待。
两年后,距离HAGISO 约一分钟脚程的 hanare 诞生,宫崎的事业版图也扩展到了旅馆经营的领域。
旅馆的构想主要来自宫崎在意大利旅行时的经验,他发现其实前台与居住空间是可以分开的,而 HAGISO 的二楼就解决了入住办理的问题。且在前往前台前会经过一家有当地特色的选品店,选品以曾居住在这里的艺大学生的作品为主,有帆布袋、饰品、器皿,还有宫崎每年设计一款的马克杯等,这些都让选品店看起来像一个集体创作空间。而明亮的空间与可以眺望公园绿意的窗景为其增添了独特性。
顾客在此完成入住登记后,坐在一旁的沙发上,旅馆人员会奉上茶点。品尝的同时,还可以聆听对方介绍周围环境与特色景点。前台药柜般的抽屉桌的每个抽屉拉开都是附近不同店家的相关信息,俨然是一个游客中心,令人不禁想赶快探索谷中区。
此外,这里还有个市中心的酒店难以匹敌的特色,就是可以利用附赠的一张入浴券,去感受在邻近公共澡堂泡澡的特殊体验。因为从旅馆出去15 分钟的脚程内,就有 6 家不同特色的公共澡堂,有提供多种泉质的钱汤(公共澡堂),也有强调设计风格的「设计师钱汤」,或是富有复古风情的老式澡堂,抑或特殊的天然黑汤等。
其实,hanare 的概念就是「整个城镇都是你的旅馆」(町に泊まろう,the whole town can be your hotel),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是用整片街区来款待住客。住进这里,可以深度享受这里的文化。
本名是「丸越庄」的hanare,其名称是日文「離れ」(分开)的读音,有「别馆」的意味,而其标志是用线段组成的六角图形,可以不断重复成为整面的图案,仿佛象征着人、事、物的不断联结延伸。细腻亦精致的平面设计能让人感受到旅馆优质的品位。
旅馆是由一栋 50 年屋龄的木造老屋改建而成的,穿过门口的暖帘推开拉门,迎面而来的是一架通往二楼的木梯,颇为陡峭的楼梯让人在攀爬的过程中视线自然向上。
hanare 的改建是将原本八间房的格局改为上三下二共五间的住宿空间,既符合日本对旅馆最少五间房的要求,又让房间的数量与空间达到平衡。而每一个房间的名称也颇具诗意,像是「光之间」「霞之间」「木叶之间」等,皆是依据房间窗户上的不同纹路来命名的。
而房内没有床架,只有榻榻米地板,还有一面满足基本需求的「功能墙」,墙上有衣架、毛巾,甚至小储藏柜。房内未设置卫浴空间,而是将卫浴集中于房外的公共区域,让老房子的管线更便于管理,室内也更加单纯化。
极简的空间设计一方面保留岁月雕琢的痕迹,另一方面又添加了设计新意比如梁柱的原始木头颜色、空间中间隔的白墙、还有天花板上间或涂上白色新漆的旧木条,新旧之间,空间更显简单与纯粹,室内也因此明亮、具有活力。房内的器具、家具与灯饰也多以雾白与透明玻璃为主,呈现出内敛利落甚至带些清贫的气息。
尽管房内一切从简,甚至没有电视机与音响,但榻榻米上摆了一个特制的三层重箱,箱里巧妙藏着地图、泡澡用的拭手巾、洗发水、沐浴乳、牙刷与笔记本等重重惊喜,这些惊喜正是引你发现这片街区韵味的线索。
于是我选在晚餐前,走上附近的街道,进行文化漫步般的探索,像1875 年开业的煎饼老铺菊见煎饼总店、吸睛的蔬果新铺爱情一筋八百屋 VEGEO VEGECO、老屋组合的复合商区上野樱木ATAR(I あたり)、租借自行车的Tokyo Bike Rentals、生活用品杂货店谷中松野屋、刷子专卖店龟之子束子等,让人目不暇接。
当然,到了黄昏更不能错过在谷中银座的坡道上感受商店街的夕阳美景,沿路满是生活与岁月的轨迹。
不仅如此,在hanare 提供的店家地图上还有七八十个当地景点可供探索,其中不乏美术馆、咖啡店、和果子店、面包店及二手书店,尽管不见得个个都站在潮流的浪尖上,却有真实浓厚的当地生活韵味。至于晚上无法探索的地方,可以留待天明再访。
天色越暗,这里的气氛越是沉静。晚餐可选在附近的居酒屋、串烧餐厅品味地方美食,也可以就近在HAGI CAFÉ 里品尝令人惊艳的海鲜铁锅料理、咖喱饭、意大利面或者比萨,满足夜晚的脾胃。
饱餐后,我在谷中格外静谧的夜色里,乘着凉风,缓步十多分钟,跨过山手线的大站日暮里站,走到一家有着 80 年历史的翻新公共澡堂齐藤汤,去体验拥有多种不同功效的汤池,包括让人浑身酥麻的电气池、户外露天池、冷热与碳酸泉池等,想象自己过着与本地人一般的生活,尤其在热乎乎地泡完汤后喝上一瓶玻璃瓶装的冰鲜奶,更是通体舒畅。
第二天早晨,日光透过雾面窗户的花纹照射进来,让我在通室敞亮的空间里醒来,内心期待着HAGISO 的「旅行早餐」。这个季节的早餐主题是九州岛佐贺县的当地料理,通过与当地的食材生产者的合作,旅馆让客人在餐桌上品尝地道的地域性季节美食。只见在餐盘上精心地排列着佐贺有田町的味噌鸡、蔬菜、金橘,白石町的莲藕、豆腐,以及当地的酱油、酱料,并用有田烧的陶碗餐盘装盛,用餐的过程犹如跟着食材享受一场晨间旅行,精致的美食让人仿佛体验了一段在佐贺的时光。
餐后我对催生这一切的宫崎先生进行了访谈,对于漆成黑色的老屋外观我十分好奇。他说,原本房东希望低调些,就漆成和对街房子一样的黑色。不过现在不只是刚开始的HAGISO,第二间hanare 的黑屋也已经成了识别度极高的建筑。
有趣的是,目前正筹备的第三家店,竟然是一家便当店。为什么是便当店呢?因为便当店也可以为当地人提供当地食物,而不只是满足游客的消费需求。而每一个新的空间,都与当地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结,融入谷中的文化与环境,并随着时代变迁与老屋一起进化。这家有些隐秘的便当店备受期待,相信会是一家散发着当地的风情魅力,且兼具特色的、有质感的新铺。
我在下町谷中的巡礼,因为时间有限不得不暂时画下句点。离山手线日暮里站不远的这里,应该可以成为东京旅行与文化体验的完美终点,也是旅行途中美好的发现。
-限时好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