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访]天坛医院高之宪: 近2000台胶质瘤手术经验的忠告 第一次手术对延缓复发至关重要 不能全切有可能会刺激肿瘤增长

2017-01-02 神外医学情报尽在 神外前沿

点击上方“神外前沿”可订阅

神外前沿讯,坐在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十病区并不宽敞的主任办公室里,态度和蔼、举止稳重的高之宪主任谈到中国脑胶质瘤规范化治疗的问题时,就变得有点激动。


“目前,无论医生和患者对于脑胶质瘤的治疗,都有一些常识性的观念错误”,高之宪教授说。比如,认为脑胶质瘤切多切少都一样的观点,就是大错特错。


高之宪教授想以二十几年来近2000台亲自主刀的脑胶质瘤手术经验告诉大家:低级别脑胶质瘤有长期生存的希望,但关键在第一次手术的选择,如果肿瘤不能全部切除,将可能刺激肿瘤的生长。


能否切除干净,主要看术者的临床经验,这是神外医生的“硬功夫”,而不能只依赖于外部设备或技术。

以下是《神外前沿》与高之宪教授的对话实录:

神外前沿:脑胶质瘤现在的治疗观念上有哪些误区?

高之宪:在神经外科做颅脑肿瘤的话,第一个要接触的病,可能就是胶质瘤。胶质瘤实际上是神经上皮肿瘤中的一种,常常起源于神经胶质。在大脑中主要有神经元,神经胶质和血管,神经胶质所占的体积很大,所以发生肿瘤的比率是颅脑肿瘤中的第一位的。


得了胶质瘤之后,我们以前对其认识不是很全面,在20年前是一个治疗效果很差的疾病。后来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有一些胶质瘤并不是那么可怕。一个疾病如果最终导致病人失去生命了,那就是一个很严重的病,如果导致了病人功能出现障碍了,也是很重的病,那么假如一个病通过治疗没有导致病人失去生命,功能也是不错的,那我们对这种疾病的治疗就是比较乐观的。在既往大家都认为胶质瘤是不好治不可治,高死亡率,高致残率,这个观念其实要改变。


胶质瘤确实是一个恶性肿瘤,但是如现在的乳腺癌、甲状腺等一些癌恶性肿瘤,通过治疗已经是一个慢性病了,病人可以长期生存,可以正常工作和生活,这样大家就没有很强的畏惧心理。那低级别胶质瘤也能够把它看成一个慢性病。


这个是要重新认识的疾病,起码我们医生要重新认识,就是真正搞胶质瘤治疗的专家,我们应该知道。这样才能把对胶质瘤的正确认识传递给年轻的医生,年轻的医生也会告诉他的病人。


为什么要这么说,因为我们做的工作,已经到了这个程度了,比如我们天坛医院每年有2000例左右的胶质瘤病人,其中大部分胶质瘤都是低级别的。二级以下的都属于低级别胶质瘤,胶质瘤母细胞瘤和间变星型细胞瘤是高恶性胶质瘤。


我们神经外科大夫首先就是面对低级别胶质瘤治疗效果这个问题。我们经常给病人说,你手术后可以恢复工作和家庭生活,可以回归社会,这就证明治疗没有造成病人严重的功能障碍。


这就是一个观念认识的问题,但是目前还是有多数医生和病人,都没有这么认为。可能因为是在他身边看到的胶质瘤病人,大多数情况是不好的,手术以后功能障碍比较严重,而且复发的很快,恶性转化而变成高恶性的胶质瘤,最后就失去了生命。


所以,大家都认为胶质瘤治疗很棘手,但我恰恰认为低级别胶质瘤是一个可以治疗的疾病,能够让病人得到非常满意效果的疾病。而我们这里的大部分的低级别胶质瘤患者,都获得了这种满意的治疗效果。很多病人长期和我们接触,都变成朋友了,因为每年都要来复查,很多人十几年过去了,都能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神外前沿:您对低级别胶质瘤的确切定义是什么,是依靠组织病理还是分子病理?

高之宪:分子病理是在这几年临床认识的,尤其是2016年纳入病理学诊断中,以前都是很少参考分子病理的,我们依照的是之前的分级,就是二级的星形细胞瘤和和少枝胶质瘤。在没有分子病理之前,我们已经搞了很多年的工作了。二级就是低级别胶质瘤,一级属于良性肿瘤。三级和四级(间变星形细胞瘤、胶质瘤母细胞瘤)是高恶性高级别胶质瘤。分子病理只是大体病理的补充,一定要在大体病理的基础上,分子病理给予细分,单靠分子病理不是很确切。

神外前沿:您提到低级别是大多数,在神外十病区,低级别胶质瘤占比大概多少?

高之宪:我们病区收的高级别肿瘤比较多,可以说是天坛医院各病区收高级别胶质瘤最多的,即使这样我们病区高级别胶质瘤占比四分之一,低级别占比四分之三左右。


但是低级别胶质瘤复发之后,基本上都会转化为高级别肿瘤,这是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更凸显了第一次手术治疗的重要性。为什么原来医生对这个疾病也无望,病人也对这个病失去信心,一听到胶质瘤,不管低级别还是高级别的,都感到很害怕。恰恰是没有抓住低级别胶质瘤的有效治疗,甚至术后几个月就转化为高级别肿瘤了,这个是我们在临床上经常能够看到的问题。

神外前沿: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对低级别胶质瘤有效治疗,这个是怎么做到的?能够保障不复发?

高之宪:主要是延长它的复发时间。因为低级别肿瘤,大多数要复发的。以前经常一两年就复发了。现在可能过了七八年了,还在正常生存,而且大部分病人就是这样的。


假如肿瘤病人正常生存五年以上时间不复发,病人的治疗就会有更多的期望。


这个原来我们做的效果不好,确实有低级别肿瘤病人一两年转化为高级别肿瘤,高恶度胶质瘤(WHO IV级)的生存时间在国际上也就是一年时间左右。


这就是治疗的问题,我们做了很多年了,用很多的精力来做胶质瘤的临床治疗。现在已经把低级别胶质瘤,变成一个常见的慢性病。就是病人通过治疗以后,能够恢复工作恢复生活。至于什么时间复发,那就间隔越长越好。

神外前沿: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使低级别胶质瘤变成慢性病?

高之宪:大家非常关注,如何做到。我的回答是一定要把低级别的胶质瘤,在第一次手术的时候,全部切除肿瘤。甚至我们在做手术的时候,往往切除的程度,比影像学显示的程度还要大一些。


如果这个肿瘤,真正做到影像学全切除,那在我们的临床观察中,多数病人一定会长期生存的。除了手术之外,现在没有一个更有效的方法,能够达到这种效果。因为我们天天在临床工作。

神外前沿:那您说的这个全切除,是沿着水肿带全部切除吗?

高之宪:不是,我指的全切除,标准就是在手术之后,复查磁共振的时候,原来看到的病变影像都没有了。其实这个标准,往往还不够。

神外前沿:还要结合电生理监测的指标或影像学检查?

高之宪:不是电生理。并且因为低级别胶质瘤,在影像学上,有的界限相对清楚,有的界限不相对清楚。对于那些不相对清楚的,难以用影像学来判断是不是全部切除了。


现在有研究显示,FLAIR序列的检测,能够鉴别低级别胶质瘤是否真正全切除。但将来不一定看这个指标,因为真正的组织学上全切除,要在切除后所有的边缘取病理,如果没有肿瘤了,这才是组织学上全切除。


我们追求组织学的全切除。所以说我们常常在手术中,实际的测量切除肿瘤的大小,要比影像学还要略大一些。

神外前沿:略大一些几毫米吗?

高之宪:都不一样。因为胶质瘤有异质性,它的组织学也不一样。它的表现形式也不是一样的。有些低级别胶质瘤,是软的稀薄的,在显微镜下特别容易辨别的,界限分明。但有的没有界限,怎么做到全切除,这也是很多年轻大夫问的我一个问题。说是不是可以借助导航、术中磁共振、B超、黄荧光等等来完成。


我告诉他们,没有一个工具能给你彻底的帮助。因为即便磁共振,在判断有些低级别肿瘤的时候,也是模糊界限,那么你在手术中做了一个磁共振,是不是能判断了呢,还是不一定。而且我们不可能一次一次把病人推到磁共振室去检查。


我认为,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手术显微镜下的辨别,在手术显微镜下,放大倍数以后,根据肿瘤质地的颜色,硬度,甚至是供血情况,来分辨这是肿瘤组织还是正常的脑组织。同时要参照肿瘤所在部位的脑组织的正常解剖结构。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才能达到肿瘤的全切除。


这个全切除的概念,首先达到影像学上的参数,就是术后做磁共振没有肿瘤显示了,第二是很可能比影像学切除要进了一步。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很多病人的随访显示,他都在长期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神外前沿:那您每年大概亲手做多少台胶质瘤手术?一共从事了多少年了?

高之宪:我近几年每年的胶质瘤手术在近200例。应该从我开始主刀做胶质瘤,但是前期少一点,每年都是100多例左右。这是说我做的,我参与的胶质瘤手术就更多了。

神外前沿:这二十年您做过将近2000台?

高之宪:应该是的。应该说我在胶质瘤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包括各个部位的胶质瘤。

神外前沿:您说的手术显微镜下的辨别,主要靠个人的经验?

高之宪:靠经验。现在很多医生问我,你觉得如何能把胶质瘤完全切除,我说这个不是我能说清楚的,我确实说不清楚,因为每一例和每一例不一样,这恰恰是个难题。


而且再次强调一下,你不能依赖任何一个工具,就帮你完成全切除,导航、B超、黄荧光等都不可以。


所以说医生的临床经验有多重要,确实很重要。尤其对于脑肿瘤,一个脑外的肿瘤,如脑膜瘤,听神经瘤,鞍区的垂体瘤等等,是界限分明的。做到全切除有个判断标准,胶质瘤是没有的,所以我只能说是影像上全切除,不能讲组织学全切除,因为组织学全切除的判断标准太困难了。

神外前沿:按照您的观点,这是给很多医生浇了点冷水了,因为有些医生还是希望在辅助手段上有所突破和依赖?

高之宪:浇了一个很大的冷水,为什么呢?我这里什么都有,也什么都用,但是我都不能依赖他们。我要我们的年轻大夫,一定要用这些辅助的手段,来帮助你完成胶质瘤的切除。


但是这些辅助手段不是只有天坛医院有,大家都有,为什么还做不到肿瘤的全切除?所以说,我们培训胶质瘤临床专家,在手术这方面非常重要。因为第一次手术全切除之后,病人就获益了,否则就没有机会了。

神外前沿:按照您的说法,作为胶质瘤治疗来说,它的第一次的手术切除是最重要的?

高之宪:最重要的。

神外前沿:外科怎么能够切除,还要靠医生的手术基本功?

高之宪:医生的临床经验手术经验是最重要的。这也是困惑大家的地方,阻碍大家对这个疾病能够做到一个标准。

神外前沿:您说有些胶质瘤很难分辨其界限,所以有些观点认为,胶质瘤手术是最好做的,因为切多切少都一样,病人也分辨不出来?

高之宪:这个观点是个大错特错。


这就是为什么到现在,还有很多的医生和病人,得了胶质瘤以后就无望了。因为他们看到了,手术后的病人很快复发了,大量的病人得不到很好的治疗。当然,这也不能怪我们的医生,因为我们的医生去辨别它的时候已经很困难了,而且又是脑组织,又怕损伤它的功能损伤。


这就是为什么,在大的胶质瘤中心,在有经验的专家那里,能把胶质瘤做的比别人要好一点。


所以我一直呼吁在低级别胶质瘤的治疗中,首次手术的重要性,以及培训我们临床大夫的重要性。不是说谁都能切。现在是谁都能切,但是要看治疗效果,病人能活多长时间。


另外,即便全切了,但是也有5%-10%左右的人是在两年内会复发的,我们发现了一个问题了。我们做的手术后,患者两年内复发的非常少见,但是也有。这个我们将来进一步研究,比如把分子病理学,加到了我们病理组织诊断中,帮助寻找原因。

神外前沿:如果能全切除的话,那么低级别胶质瘤,还需要做其他的辅助治疗吗?比如说放疗,化疗?

高之宪:需要,因为指南上规定了,大概在2010年之前,几乎我们所有的低级别胶质瘤病人都要做放射治疗。但是现在我们根据NCCN指南,对于40岁以下的,全切的已经不做放射治疗了。在我们的临床实践中,我们对于一部分大于40岁的肿瘤全切的病人,我们也要病人暂时不要放射治疗。因为放射治疗带来的辐射损伤是一定会存在的。

神外前沿:因为放疗可能造成假性进展?

高之宪:对于造成假性进展,原因比较复杂。原来假性进展发病率低,现在高一点,现在主要是替莫唑胺在临床使用之后,对高级别胶质瘤同步放化疗,有些发生假性进展的多了。因为替莫唑胺,本身对放射性是增敏作用,就是同样的放射剂量,它可能受到放射线的损伤。


这个在低级别胶质瘤比较少见,因为低级别胶质瘤目前不主张同步放化疗,一些国外的实验,提出高危因素的低级别胶质瘤,也应该同步放化疗,但是我们现在没有这么做,还是主张单纯放射治疗。


有统计数据,早期放疗,还有肿瘤复发后放疗,对病人的治疗效果和生存期,变化差别不大。所以,低级别胶质瘤,能不放疗的还是不放疗。

神外前沿:那低级别胶质瘤的化疗怎么办?

高之宪:如果肿瘤全切以后我们不建议化疗,只有少突胶质细胞瘤,也叫少枝胶质细胞瘤,可以单独化疗。

神外前沿:那其他的二级的胶质瘤都不化疗了?

高之宪:肿瘤全切除后不用化疗。

神外前沿:那病人经济负担也降低很多?

高之宪:对,而且他很快回归工作了。我们是这么做的,这对病人太重要了。

神外前沿:但是我们看到类似病例,咨询过国外专家和国内专家,但是大部分也是建议二级胶质瘤需要化疗?

高之宪:我们见到一些医院,包括国外的医院,很多都是没有做到肿瘤全切的,影像学上还存在。这个时候确实不但要放疗,而且要化疗。

神外前沿:这些患者全切后功能如何?

高之宪:这么大量的低级别胶质瘤患者,要回归社会回归家庭。我们没有明确的功能损伤,至少我们做到了。这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很多医生就是为了保护功能,而没有做到肿瘤的全切除,这是一个误区。低级别胶质瘤,无论长在哪里,都几乎可以做到肿瘤全切除。低级别胶质瘤,假如做到肿瘤全切除,预后又很好。不要借口保护功能,来使肿瘤得到残存。


但是,确实有一些低级别胶质瘤很难做到全切的,我们要承认这个现实。所以不能太绝对,说都能做到全切除。那对于这部分病人,我们真的要放疗,真正需要化疗,或者寻求别的办法治疗,所以我觉得这个非常重要。

神外前沿:也就是说,因为手术技术不能全部切除低级别胶质瘤,所以在选择放疗和化疗?

高之宪:对,他就是没有切除完。因为胶质瘤,有人说所有的人都能切,但是不是全部切除,还是说只切了一点。如果没有全部切除,反而有可能会刺激肿瘤的生长,很快就转化恶变。这才是胶质瘤治疗最根本的问题,为什么胶质瘤治不好,为什么很快就复发了,有一部分原因是没有全切了,没有全切反而打破了它的平衡。


为什么有人说,胶质瘤短期暂时不做没有变化,人还活着,而一做手术,反而很快病人就严重了的原因。这个生态的平衡,机理到底是什么原因,为什么手术以后,会刺激这个肿瘤的恶性转化,目前是我们临床的一个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神外前沿:关于高级别胶质瘤(GBM),天坛神外十病区的治疗效果怎么样?

高之宪:我们的效果非常好,比如说老年胶母,是胶母中预后很差的一类,我们的文章已经发表在2016年11月的《World Neurosurgery》杂志上了,我们70例60岁以上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为15月,远远高于国外的4-8个月的生存期。(这篇文章详见《神外前沿》另外报道)


我们病区有很多的胶质母细胞瘤病人生存两年到三年,对于高度恶性的胶质母细胞瘤来说,延长生存期是最重要的目的。

神外前沿: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您主要通过手术,还是通过其他手段?

高之宪:第一个重要手段是手术全切除,如果没有全切除,任何补救手段,都是效果很差的;第二个一定要术后的综合治疗;两个手段缺一不可。一句话,无论低级别和高级别的胶质瘤,都要做到全切除。在这个基础之上,才能进一步去研究它。

神外前沿:那么术后这块,综合治疗就是放化疗了?

高之宪:对,放化疗。另外,现在免疫治疗,基因治疗,都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我觉得放化疗之外的治疗,将来一定会有好的手段。因为我们初步做了一批GP96的病人,GP96是个小的肽,取自于病人的肿瘤,然后给病人做免疫治疗。这部分病人我们做了20例,有长期存活的病人。这个文章我们还没有发表。


这让我们看到,同样的放化疗,为什么这个病人就活下来了,而且长期稳定。我们认为,恶性的胶质瘤治疗,手术现在比较重要,但是将来一定是别的手段更重要。我只能说目前来说,如果切不全的话,肿瘤很快就生长和播散了,还不叫复发。要切全了以后,这样给病人提供一个治疗的窗口期,我觉得是重要的。


最后,我特别想给大家呼吁一下,我们如何对待我们低级别胶质瘤的治疗,手术是非常重要的。

高之宪 教授

主任医师,教授,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中心副主任,神外十病区主任,硕士导师。长期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工作(1982年-至今),并从师于我国著名神经外科王忠诚院士,致力于颅内肿瘤的诊断与治疗。在颅内肿瘤手术治疗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完成了大量的复杂手术,包括鞍区肿瘤,海绵窦区肿瘤,颅底肿瘤,各部位大脑半球胶质瘤,各部位脑膜瘤。在胶质瘤的手术治疗中对岛叶、底节区、丘脑部位肿瘤完成肿瘤影像学意义全切除,并最大程度保留神经功能。擅长对鞍区及海绵窦区肿瘤的手术治疗,对垂体大腺瘤采取不同的手术入路切除肿瘤,尽可能做到肿瘤全切除。对颅咽管瘤完成肿瘤全切除并保护下丘脑功能,手术后病人并发症轻微,手术效果满意。对于海绵窦区肿瘤,熟悉该区域正常及病理解剖,完成了该部位复杂的肿瘤手术,并有效保护海绵窦区的神经功能。

往期专访:

[专访]北京天坛张建国:DBS治疗帕金森病的技术突破将出现在哪里

[专访]华山医院吴劲松: 低级别胶质瘤经合理治疗 10年存活率可超70%

[专访]宣武医院徐庚:应用纤维剥离术 挑战岛叶胶质瘤手术治疗

[专访]天坛医院张建国: 神经调控可以“替代”部分手术

[专访]林松(上):通过电生理监测和超早期化疗等手段治疗胶母(GBM) 

[专访]林松(下):手术是治疗胶质瘤的决定性因素  怎样才能做到精准切除

[专访]肖新如 (上):只有手术才能给颅底脑膜瘤带来治愈机会 

[专访]肖新如(下):手术不可能治愈脑胶质瘤  分子靶向与免疫治疗最有前途

[专访]王任直 (上):垂体腺瘤虽是神经外科常见肿瘤  但应多科协作

[专访]王任直(下) :反对滥用伽玛刀  垂体腺瘤治疗必须多科室协作

[专访]马文斌(上):今年将开展脑胶母细胞瘤的免疫治疗临床试验

[专访]马文斌(下):国际前沿技术怎样让中国脑胶质瘤患者受益

[专访]江涛:针对复发GBM的新药今年临床试验  免疫治疗大有前途

[专访]周文静:微创的电极植入和射频可以部分替代手术治疗癫痫

[专访]张玉琪(1):清华大学仿生人工骨为儿童颅脑修补解决世界性难题

[专访]张玉琪(2):脑胶质瘤治疗主要取决于手术切除程度  而不是化疗

[专访]张玉琪(3): 答颅咽管瘤、儿童脑肿瘤等热点问题

[专访]天坛于书卿(1): 术中B超造影等影像引导技术让胶质瘤手术更为精准

[专访] 天坛于书卿(2):基因治疗胶母细胞瘤效果良好  正在开展临床试验

[专访]北京天坛季楠(上):基因技术等脑胶质瘤治疗最新进展

[专访]北京天坛季楠(下):分子检测可能是脑胶质瘤的突破口之一

[专访]阎海:分子病理给脑胶质瘤治疗带来哪些帮助(下)

[专访]阎海:分子病理给脑胶质瘤治疗带来哪些帮助(上)

[专访]韩小弟:脑胶质瘤术中放化疗与靶向

[专访]李文斌:搭建胶质瘤治疗国内一流团队

神外前沿:神外医学情报与就医平台

获得合作资源或就医渠道请点击本文左下角阅读原文,咨询QQ2231686562,回复专家姓名可以自动查询,欢迎转发朋友圈,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