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链条—— 怎样引导学习者深度学习?(9)
【杨德发专栏】
教育的链条——
怎样引导学习者深度学习?(9)
文|杨德发(《学本式教师培训资源开发研究》课题组负责人,微信:cq-ydf,欢迎各大纸媒、公众号向杨德发约稿。)
董老师,物理学科、副校长在微信“教学、教研群”中贴出:“诱以之利,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胁之以威,授之以渔,绳之以法,导之以行,勉以之恒,持之以恒,学之以恒,行之以德,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杨德发,您能讲解一下吗?谢谢了!
董老师
诱之以利:在现实中,99%的人都是处于功利阶段的,就是立功获利。另外,从人性的角度看,每个人都在追求对自己有利。有利才能成长,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所以“诱之以利”让学生、学习者感觉到这件事(学习)对他有利、有大利他就会自觉地作。举个例子吧,我原来每天中午吃了午饭,我就立即要睡午觉,后来我看到报上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中午饭后适当地做一点事就可延长自己的生命,就可以增进自己的健康,所以现在中午吃了饭之后我就争着收碗、在厨房洗碗,去厕所里洗内衣内裤,做完差不多就是40分钟了,然后再去睡觉,它的效果就要好一点,舒服一点,睡觉之后,肚子就没有原来那么胀了。所以我们教学生任何知识,都要让学生认识到这个有利于他的身体成长、有利于他的大脑发育、有利于他的前程。 当学习者认识学习对他有大利且每个知识点均学习成功时,他就能体会到学习之乐趣,从而爱上学习,达成深度学习,最终学习上瘾。
动之以情:我们的学生以及我们大多数成年人,都是情感的动物,都是受感情所支配的,都是受激素所支配的。特别是我们的学生,他是一个未成熟的主体,他的情绪容易都到外界的左右。举个例子吧:我们大家去选餐馆,一般说来都是选的味道好的,而不是选的营养高、环保的。假如你开一家餐馆,你说你的菜营养高、非常环保,你是吸引不了别人的眼球的。你只有说你的菜味道好,吃的人才多。“动之以情”,我用在教学时,就是抓住学生眼睛(美色)、鼻子(香味)、耳朵(好听的话)、嘴巴(美味)、触觉(良好的触觉感),使他们看、嗅、听、尝、做的过程中感到愉悦,喜欢这个东西(知识)、爱上这个东西(知识)。我们的讲课有没有感动学生?我们的讲课有没有打动学生?言轻莫劝人啊!
晓之以理:万事万物中都蕴藏中一个“理”字,这个“理”字就是我们说的“规律”。“晓之以理”就是要讲清这个规律,讲清学习对学生的成长有大利的道理。学生必须被说得口服心服,否则学生的执行就可能不力。
胁之以威:我们的学生就是一个“小动物”。小动物的成长,对外界的庞大这些庞然大物,他感到的恐怖、是害怕、是担忧。(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所以我们就要利用这个“怕”来管理学生。实验心理学家早证明:惩罚的力量是奖励力量的三倍。同时,要鼓足他的信心,授之以技能,使他能战胜自我,使他能战胜环境,使他艺高人胆大,使他对未来充满信心。要教会学生新知识,首先要消除学生对新知识的恐惧心理。
授之以渔:这个渔就是抓鱼的方法,各种各样的方法、各种各样的技巧。一道小学数学题,我们用正规的方法、笨方法来做,可能要做20多分钟,而用巧方法来做,可能只花几十秒。所以不同的方法,产生的效果是大不同的。古人曰:师傅授人以规矩,不能使人巧。我看现代应试教育的教师,就是要使学生巧。您观察考试的考字和巧妙的巧字。它们的最后都是“丂”——表示既要坚持原则,又要会转弯(灵活变通)。体、用、术,体是思想,用是方法,术是技术、艺术、X术。靠钱靠术,人们多半是为术买单。
绳之以法:就是立规矩。这个立规矩就是底线思维。比如说日本人,从小到老,所有的日本人只有一条规矩——“不妨碍别人”,就是我们自己在做事时“不妨碍别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不妨碍别人”。它的要求是非常低的,就用这一条就把所有的日本人教育好了。而我们中国的德育是完全失败的。
导之以行:比如刚才讲的,还是以日本人来说,他们的老师、家长、各位朋友,在提醒学生时都要求学生在行为时“不妨碍别人”,比如在公共汽车上打手机时不能大声说话,在餐馆吃饭时不能高声喧哗,在扔垃圾时不能妨碍别人,所在的事情都不能妨碍别人,在他的每一个行动中不妨碍别人,这就是导之以行。
勉以之恒:勉励学生长期坚持,如果能长期坚持就会形成良好的习惯。
持之以恒:滴水穿石,贵在坚持。形成了良好的习惯,仍要一辈子坚持,不能中途半途而废。
学之以恒:效仿并推广他的良好习惯,是对学习者最大的激励。如果良好的习惯在所有社会成员之前推广,就会形成良好好的社会风气。我家邻居有两个60多岁的男人,我经常一出门,他们中的一位就在过道里吐痰,我看到十分恶心但又不好说他们。以邻为壑,有时候是不得已而为之。有人说得好:买房是买邻居。您和质差的人住在一起,怎么可能“以邻为亲”?
连用了三个“恒”。苏格拉底也用教育实验证明:世界上最难的事是坚持。杨德发的座右铭是:坚持做到。选择了正确的事,坚持下来,不半途而废,一定能取得巨大的成就。笔者研究科学汉语坚持了十多年,编著的《科学汉语丛书》基本完成。很多登山者在半山腰选择了放弃,越往山顶的路上人越少,所以越接近顶峰的路上越不挤。
行之以德:立法、立规是底线思维,是最低要求。德是最高要求。德是自觉的一种行为。德是一种内外一致的行为。德是一个高度的、较高的认识上产生的一种行为。我们的德育,还须将德育放在首位,以德治国,以德治校,立德树人,这些通通都是行不通的。只有当人的经济收入达到一定水平,成绩达到一定水平,认识达到一定水平才会产生德。
道之以德:给学生讲明做人的最高要求。这个德就是不损人利己,就是助人为乐,就是达则兼济天下。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成就自己。您帮助的人越多,您取得的成就就越大。马云帮助了千千万万的小企业做电子商务(当初每个小企业自己无力做电子商务),所以马云取得了超级的成功。我们要发下宏愿,干件大事,帮助人们解决痛点,或者去解决人们渴望得到解决的问题。
齐之以礼:礼就是仪式感。就是通过外在的仪式让人们来培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品行、良好的德。但是由于我们的底线没有做好,在中国传统的文化来观察,就发现培养了很多伪君子、伪道德者。
有耻且格:人和动物不同啊!人是要穿衣裳的,而动物是不穿衣裳的。人要把生殖器官、乳房这些包起来、遮起来,而动物它是裸露的。所以让一个人知道什么是可耻的,什么是不可耻的,这个肯定就是品格的一个分界线。假如一个人把裸露自己的身体当作一种美德,比如那个甘露露,她可能冲破世俗的约束而取得很大的成功。可是我们一般的人是做不到的,一般的人不会去裸奔,不会在公共场合裸露自己的身体,我们是有荣耻观的、有健康人格。有本书叫《厚黑学》,《厚黑学》它讲了:人们成功就要脸皮厚、心肝黑。纵观中国历史的这些大官,每个成功的人,99.9%的人确实是这样的。而现在我们提倡的是:心眼好也要取得成功,也就是心要白也要取得成功。但是那个厚字还是必须要的。讲一个人要取得成功,不要怕出错,不要怕出丑,脸皮要有一定的厚度,内心要足够强大。我写了一篇文章,叫《大厚学》(微信搜文章)。大:就是志向要大;厚:就是功夫要厚、茧痂要厚、功力要厚。
教育学它有几个前提,它的第一个前提是:人是动物,人是立直行走的无尾的兽。是在这个基础上来训练人的。一个教育学家、心理学家,不懂动物学,他不可能把教育的问题搞清楚。医学有个基础就是解剖学。我们现代的医生,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他都要学习人体解剖学,最好是精通人体解剖学,在这个基础上来治病。我们的教育,也有一个基础,这个基础就是脑科学。在古代,或者说十多年前,脑科学是不发达的,因为人们解剖的大脑是一个死脑,不能对活脑进行观察。现在,由于核磁共振技术的发展,可以用仪器观察大脑的活动,脑科学进取了长足的进步。现代的教师,不懂脑科学就像医生不懂解剖学,是非常可耻的。大脑它的关键是思维、是决策。所以这里就引出了思维学,不懂思维学也不可能搞好教育学。他除非是凭自己的经验在搞。教师培训必须学习思维学,加强思维学的培训。教师的主要工作是研究学生的学习,教会学生学习。那就还要懂学习科学。学习科学最近十年发展得很快。在美国已经有学习指导工程师、学习科学家,我们中国这一块也是比较落后的。学习总会遇到一些难题,只有解决这些难题,学生的学习能力才会有长进。教师在工作中也会遇到很多难题,只有研究解决这些难题我们的工作能力才有长进。所以我们的教师、学生都需要有一个研究能力的专门训练。(杨德发著有《研究学》)所以我今年的新年献辞是:您的工作、学习、研究、生活,短板在哪儿?祝您在2017年四轮驱动,超越一切障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以上所谈的是个人的见解,请董老师及群里的专家批评指正!
“诱以之利,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胁之以威,授之以渔,绳之以法,导之以行,勉以之恒,持之以恒,学之以恒,行之以德,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犹如教育的链条,环环相扣,用以教育学生,焉有教育不好学生之理?根据这几句话可以写一本书,每句话写一章。希望老师们在工作践行之。
2017年1月2日星期一晚11:00根据群中语音记录增补而成。
(本文为杨德发老师原创投稿)
延伸阅读:
怎样引导学习者深度学习(8)——杨德发的答案:突破难点、攻克难题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投稿邮箱:xiaozhangchuanmei@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