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继双创经济、摆摊经济之后下一波经济会是什么?

崔新生 CCVI数据微观点 2022-07-09

本来想划拉一个所谓深一点的题目,但为了避免过敏,就最后成了现在的这个标题。原来的题目已经拟好:侧链阻:任何政策都逃不脱一片泥泞。主要是指政策效能的利益链化系统的形成——侧链阻,就是在权力部门的“侧”,会有一个链化的利益系统,任何所谓改革或政策变化,随之形成一个牟利链条,同时也阻碍或扭曲改革或政策的目的和目标。日常里潜移默化被迫接受的,如现在会发现商标注册通过越来越难了,但随之代理申诉的部门多了,只要出钱,就可让你获得通过的机会;航班因阻断输入性传染源而减少班次,随之就有天价机票“部门”出现了;摆摊同样也不会放过,城管做为“侧链阻”系列,自然获得牟利机会最终必然越收越多,导致摆摊做为“创业”行为不堪重负……


与多少年前所谓的搭政策便车、打政策机会擦边球有所“迭代”的是,这些侧链阻行为越来越成熟到“无可挑剔”,一切显得那么师出有名和顺理成章:为注册商标申诉,是法律维权事务,以帮助你获得主张权利的机会,而事实上这个“机会”是不是权力与利益之间是否存在权利勾兑,根本说不清楚;摆摊城管收费,同样合情合理,环卫、城管部门人员开支等成本,都需要支出,当然“羊毛出在羊身上”了。

我有一个产业政策风险指数,历史比较久了,十几年前就用过,后来行政部门并转,链接政策部门的系统需要调整,我就懒得再使用了——产业政策风险指数的指标体系包括部门极权化倾向、产业对外依存度、产能国内需求、信贷总量产业投放分布,其中第一个指标,就与现在中国侧链阻相关。

在“三驾马车”驱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阶段,没有谁去关注到三驾马车之后,中国经济将何去何从。中国通过这三驾马车,将自己与世界连接为一体,同时为自己进行的全球产业战略的功能定位:来料加工或代工业。那些年直到如今,我一直纳闷儿为什么那么多的经济学权威,居然分不清楚什么是加工业与制造业的区别,到处鼓吹并为中国进行制造业大国这一定义。可以说举国上下,都已经欣然接受作为制造业大国的这一认知和定义,直到现在仍然迷幻于作为全世界产业门类最全的华而不实:门类齐全是计划经济模式,什么都要自己干使然。世界早已进入全球一体化即所谓世界一盘棋,囿于一城一国的“门类齐全”,既不划算也不堪一击。

也没有人发现或指出,中国之所以今日,都是为三驾马车失速以及制造业大国迷幻买单:只有加工业而缺失制造业。而且,加工业甚至不等于代工,是处于产业或产品最低端的价值洼地。

当然,有时候也想:都是代工,为什么内地没有出现台积电甚至富士康?而这样的企业为什么都在那个岛上?内地出来一个华为都那么到了“不可替代”地步,无论是人口之比还是什么投入产出比,如我一朋友的口头禅:这不科学。

不管科学不科学,由此也会想到:美国为什么不制裁台积电而制裁华为?如果说技术前沿的风险程度,台积电更威胁到美国,为什么美国任由台积电做大?我已经在阿斯麦的光刻机是一枚全球化的种子里提到类似世界就是一盘棋的产业化向全球产品供应链的嬗变。华为同样也是全球化公司,供应商牵扯世界高端厂商的销量或产量,这一点,难道不也正是台积电或阿斯麦的同类么?为什么美国容许他们存在,而就承受不了华为存在的风险?

这些都属于容易扯着蛋的话题,我也就仅仅是一个讨教,别无他意。

当三驾马车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或双创经济,再到如今的全民摆摊经济,下一波经济会是什么?

近二十年前,我有一个小文,说的是麦当劳与国家产业安全,以麦当劳肯德基能不能提高中国员工素质,而质疑为世界产业上游产品“量身定做”加工机械的来料加工业,能不能为中国培养和提升劳动力素质,核心是指以此支撑我的加工业而非制造者之论。

当廉价劳动力作为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时,意味着中国失去了提升劳动力素质的机会:不是通过左右盘剥的廉价雇佣,而是赋予其持续培训而获得的能力成长价值,以免除一旦失业后更多谋生的选择余地。三驾马车以及之前的贸工技延续,至少失去了真正制造业的基础积累、高素质劳动力的提升机会特别是劳动力群体或工人队伍(工会组织)的自立和自主意识的挫伤。

所以,很快我们就会发现,包括廉价劳动力这一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会被东南亚国家削弱;所谓高素质劳动力本身,同样也会因一般化的技能而被替代。剩下的,就是所谓最完整的产业门类这一优势了,但这个优势原本也仅仅是为了维护最低端加工的原材料或零配件作业而已。当产品向更顶端的产业升级后,这些门类齐全的产业或产品能力的储备,亦将依次被替代:以前的生产资料是物,以后的生产资料则为数据以及新材料的不断发现和替代,而此时的产业门类齐全的优势,也仅仅属于统计学而与产业的关系越来越远。世界在进步,其余皆淘汰。

假如说三驾马车暴露的是缺乏战略远见,即没有基础研究,一切以即时变现为主;双创则裸露基础研究或科技成果质量简陋不堪的馅儿:自主研发皆表面文章,真正应用于产品核心技术的成果转化与其多年投入之比,则不忍计算——这也是对我文前之侧链阻的又一例证,甚至已成为死胡同。

摆摊经济来了。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到全民摆摊,等于一切回归商业即交易和买卖,此等于回归于正行,这一族群最适合的就是生意人或买卖人,好像除了做生意讨价还价之外,别的也不怎么灵光或者不屑。历史转了一圈又回到原地,当老师去摆摊、当研究生去卖烤串,这并非是他们能不能去摆摊或卖烤串,更不是什么脑体倒挂,而是他们开始接受知识没用、学习没有价值并深化了这一认知,确实也是,摆摊这一机器人都能干的活儿,人类根本无须动什么脑筋,更谈不上去探索未知世界的什么动力。

如此接地气,而我怎么会百感交集?




-END-



近文闲阅:

当摆摊成为传统文化产业

阿斯麦的光刻机是一枚全球化的种子

从法兰克福看车展,有多少中国制造?

和解、宽恕和爱:骚乱的美国正在发生什么

中国云铜312亿元人民币收购美国公司一批商标知识产权

清华教授的疑问:我们究竟是有钱还是没钱?

有关中美渐行渐远的这些年

逆势倒逼:中国的变革逻辑

马保国能保的了他的国么

清华大学何以取消新闻本科:通识基于应用还是培元固本

黄永玉:文革是一场有趣的戏 遗憾的是票价太贵

再卑微的灵魂也有强大的能量[熵学院公共课:恐惧缘于认知失能]

人类生命永远是物质时间的手下败将[熵学院公共课:熵时]

核武的边缘:人类是否意识到危险

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文化大革命这样历史的悲剧还有可能发生

有关“量子通信”,应把真相还给公众

人们最相信什么以及为什么“深信”

汉诺威工业智造指数(CHIII):未来工业的见证者!

中国的大学未来教育只是补课而不是创新

没有什么比“儒释道=国学”更荒谬的了

中国为什么无正史以及战狼之恶

当代中国人为什么普遍缺乏常识性思维

世界近代史、现代史,中国会不会仍然孤悬史外?

《特权逻辑极简史》摘要

中非关系缘起、现状以及未来

工信部部长:“中国制造”并不像我们想象那么强大

自性、空性的逻辑认知和推演

那个骂驴的人最后自杀了

国学即锅学:造锅、分食权以及厨子的厨艺

一个“无心”之举,不仅毁灭“中国口罩”,还有“中国制造”的沦陷

大国或正在失去的机会:灾后重建和秩序重构

黄奇帆的“三点思考”有点儿一厢情愿

打“封关闭锁”的算盘非常危险!

“有人想害朕”以及阴谋论的起源

三省吾身的传统文化哪儿去了

“怒怼”和“可能”,除了没教养就是没事惹事儿

世界本可以是君子,你何以要当小人?

“失控的世界”以及她的救赎

张文宏医生:嘲笑别国疫情蔓延,猛夸自己国家棒,是对灾难和逝者的亵渎

被背叛的遗嘱 | 汉字流亡之勾陈

这场行为艺术不完全纪录

中国市场需要重新定位和估值

“专利第一”、“论文第一”,何以从鼓励到抵制?

决胜「未来工业」:操作系统生态战争

300多个核心专利?比亚迪的弥天大谎让股票市值狂增100多亿

中国工业网:CHIII崔氏汉诺威工业智造指数力推“榫卯计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