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你总能收到任正非的内部信 | 鸣岳音频

拨惹尘 鸣岳几时有 2020-09-11

⇧ 戳一下,收听完整内容⇧


Who's talking


陈鸣 X 岳路平




有一种“内部信”类型的经管书籍常销不衰,类似《马云的内部信》、《海尔内部文件》、《任正非内部讲话》等等。很多马云的“内部信”,其实马云自己都不知道。


这种“内部信”的效果类似于明星绯闻,很多时候是把“内部消息”作为卖点,卖给外部的人满足猎奇。


最近几年微信公号流行,这种“内部信体”充塞朋友圈。


我经常感慨,这些企业的信息能力得有多强,它才能让信息从老板那里穿透到几万名员工的末梢,它还能穿透出企业,变成社会上人们的谈资和嚼头。


这有点儿像亚历山大的故事。这哥们不但能征善战,还颇懂传播学。亚历山大征服亚非欧时,没有报纸、电视、互联网,国土上黎民百姓不知君主是谁。直到货币上面印了亚历山大的头像。


这个比单纯的“内部信”还强大,因为它通过视觉形像,借助流通最大化,完成了治理术的通讯。让一个老百姓买菜的时候、买厕纸的时候,也能想起老大是谁,看到老大的眼睛。



信息的穿透力一向是一门大学问。


所谓“组织”,就是信息流通的一种方式。“组织架构”就是信息流通的路径。而一旦信息开始流通,耗散也就开始了。


我经常跟我自己的合作伙伴或者员工讲,信息传递过程中,两条标准特别重要。


第一条叫“一语中的”。讲的是信息描述的准确性。检测的标准就是你这句话说完、这个邮件发完,别人不会再多问你任何一个问题。


第二条叫“一语入心”,讲的是信息的穿透力。一句话能一直击穿层层架构,最终穿到你的脑子里面。


用艺术术语讲,这也是一种“接受美学”。创作端包含 100分 的信息,接受端接收到 1%,还是 50%,决定了传输效率 50 倍差距。


《小苹果》和《一起学猫叫》不见得是什么有艺术成就的作品,却从“接受美学”上却是极为成功的,它是一种自带传播病毒的信息包,都实现了“神同步”和“神下载”。B 站上有很多视频,是呈现韩国的小哥哥听冯提莫唱这首歌时的心醉,完全陶醉其中。



以前有个朋友在富士康做中层管理,有一段时间他被罚了很多钱。因为在富士康的园区的时候,会有戴着红袖章的人突然把他拦下来,说:“同志,你好!请背诵《郭总裁语录》第 36 条!”背不出来要罚款。



后来这哥们终于跑掉了,因为郭总裁越写越带劲儿,语录慢慢积累到了上百条,这哥们再也背不动了。


富士康这种制造业的公司,非常讲究效率,良品率还要达到 6 个西格玛。于是上下一致,脑体一致,就变得非常重要。


管理学有句话非常政治不正确,但是实操时又特别有道理,叫做“执行层要砍掉脑袋,中层要砍掉屁股,高层要砍掉双手”。郭台铭天天搞创作,写语录,他就是整个公司的大脑,其他人的大脑很多时候需要暂时“休眠”。


“忠诚”类似于小脑、脊椎或者神经系统,它不需要创见,而是要传递“正确”,要执行得稳准狠。



美国有很多贵族学校,教学方法很奇怪,只教小孩三门课,演讲、写作和种粮食。


种粮食是为了生存,就是哪怕有天买不到吃的东西,也不用看别人脸色。《一出好戏》里面的保安王宝强也不会趁机爬到你脑袋上去。


演讲跟写作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信息的穿透力足够强。这是成为一个领袖必备技能。


演讲和写作,都是一对多的活动,它本质上就是一个大功率、多频道、强输出的一个大喇叭,能够最低能耗地从上到下。


 所有大公司的 CEO 演讲能力都得很强。到了“国家级”的 CEO,比如美国总统竞选,那就是一场全国范围的大型演讲比赛。




领袖的职责就是立 Flag。这不是骂人,是承认其重要。


英特尔的以前的总裁叫安迪格鲁夫,是乔布斯事业上重要的引路导师。安迪格鲁夫最厉害的事情是两个。第一个事情是他推出了 intel inside 市场策略。


原先英特尔藏在机器里面的,普通消费者根本不需要知道这么一个品牌,但他们决定做 to C 的传播。于是 90 年代初,英特尔在中国免费发放了上百万个自行车挡泥板的反光罩。于是,中国满地的自行车,都很滑稽地写着 intel inside。小黄车 OFO 要是懂得这种广告业务的价值,今天可能就不会过得这么惨了。


第二件事情是安迪格鲁夫(和摩尔一起)决定,全面放弃内存业务,转向 CPU 业务。



这个过程中,公司始终旗帜鲜明、信息无误是十分关键的。格鲁夫永远只扣着一个点讲,就是“我们要变成全球领先的 CPU 生产商”。他在饭堂里面遇到员工讲这句,在茶水间讲这句,撒尿的时候遇到同事也讲这句。因为他觉得过度沟通,才能使得整个团队穿过“死荫幽谷”。


“死荫幽谷”,这几个字也是《圣经》里面出来的。在教堂文化长起来的人都知道 Valley of Death,这是很重要的《圣经》的一篇。他调用了这个意象,告知所有人,路上很难受,但路的终点流着奶和蜜。



后来的乔布斯经营公司也很重视信息的穿透度,比如他会把一个目标具象化,比如说“我要让每个人的桌子上都摆一台苹果电脑”。


他更牛的地方在于将信息穿出公司之墙,抵达了开发者和用户那里。企业的使命和用户的念想,中间连线成功。于是,用户也被吸纳成为了他未支薪的外部员工。




有一段时间,日本企业的效率全面压过了美国公司。格鲁夫说原因很简单,因为日本人都在一张桌子上办公,一抬头就可以聊业务,可以迅速反应。


直到有一天,美国人开始在企业大量地使用电子邮件,email 成了那张大家围坐的大桌子,于是美国企业的信息效率瞬间反超。


信息的工具在很多公司内部被轻视了。


当一个人只需要管理自己的时候,工具最多一张纸和一支笔。当一个人要管理另一个人的时候,比如夫妻老婆店,只需要用嘴。说了听不懂就多说一遍,说了不执行吼大声一点。团队发展成三个人的时候,同步开始变得复杂且重要,因为三个人都要懂、要知道。接着扩大到更多人,按 Facebook 的说法叫做”一张披萨饼已经吃不饱的时候,这个时候你就要划分层级了“。一般一张披萨饼只够 7 个人吃。



我们的节目里,动不动就要聊到“厕所”。因为“厕所”是一个既隐秘又必须,既带味儿还带劲儿的场景。


乔布斯在管皮克斯的时候,非得把大楼搞成大家只能在一个地方撒尿。他的理由就是创造力的事业需要大家反复沟通。他要迫使所有人见着面。


NASA 在太空竞赛的时候,有色人种和白人还是分开上不同厕所的。NASA的一名主管发现,他手下有个特别好用的一个黑人女数学家,每天总会失踪大概 40 分钟。


他就质问她:“为什么上班偷懒?”


那位黑人数学家当时刚刚被大雨淋了一身,就对他发怒吼叫:“你知道吗?这个楼没有我撒尿的地方!我要撒个尿,要走 1.5 英里到另一个楼里!”


结果主管直接去把厕所的有色人种门牌砸掉,从此不再做区别对待,他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我们撒的尿都是同一个颜色。”


这一届奥斯卡金像奖《绿皮书》里也有类似的情节,黑人主角已经是卡耐基音乐中心的伟大钢琴家了,到南方巡演的时候还是被歧视,不让他在正常的厕所撒尿。他宁可牺牲半小时,回酒店撒完尿再回来。


我们聊“厕所”,因为它跟亚历山大印在硬币上的头像一样,它是一种人类社会的基础设施,一个组织的价值观的寄身其中。基础设施永远是潜移默化的,它是一种沉浸式的体验,影响更加深远深刻。



有一年“三只松鼠”开线下店,花了几百万做了第一家店的模型,但是结果的呈现让 CEO 不满意。


于是 CEO 大张旗鼓,请了各种媒体过来,当着所有的人的面,挽起袖子,抡着一把大锤子,开始砸墙。这是通过一种强有力的夸张的行为有效地对内对外传达了信息。



还有一次,我被淘宝请去做一个艺术和电商的论坛。马云当时用画国画的方式来猛推“来往”。同行有专家问我,马云的艺术算不算艺术,我当时说的大意是从某种角度来说是的。


第二天我这句话就被包装成 100 种不同的方式,通过成百上千的文章传播出去了。以前我参加各种活动,新闻稿都是长得一模一样的。阿里让我见识了抓金句的能力,把信息无限演化的能力。这不光是有钱,更重要是体现信息能力的强大。


(完整内容请点击音频收听)



鸣岳几时有?

每周四

陈鸣 岳路平

和你说说

流行文化

背后的



往期节目


第一季

 01 全球新款通用神话漫威

 02 “101女团”背后的人设经济

 03 《纸牌屋》和扮演总统

 04 聊起金庸,还有一声没讲完的叹息

 05 双唇上的故宫

 06 城市里的市井温情

 07 《权力的游戏》背后的家族动力学

 08 科幻的生产力

 09 《黑镜》照出的科技副作用

 10 日本超级整理术:无印良品和索尼背后的通用哲学

 11 《小猪佩奇》的中国奇遇

 12 番外 新年电话


第二季

 01 生在中国,人到中年

 02 全球寒门大逃杀

 03 10万+洗劫的低智时代

 04 你用一生买包包,他用一生成为符号

 05 女性在职场

 06 大白话的威力

 07 阿丽塔背后的科技思潮

 08 赏樱背后的日本瞬间美学

 09 与孩子共享一块屏幕

 10 500年前的美学

 11 流浪大师是飞驰时代的后视镜

 12 大师荒芜的时代


第三季

 01 996的全名叫“过劳时代” 

 02 黑洞背后的“版权新经济”

 03 《权游》神剧难再神

 04 中国何时有《复联》?

 05 语言的“贸易战

 06 贝聿铭一生的双重密码

 07 创业《坏血》病


吃好喝好

才能聊好

本节目由全家爱吃会员店

赞助播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