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九大“网红”城市,谁最有可能跻身一线?

2017-10-14 文琳阅读

欢迎点击上方文琳阅读 关注!

文|凯风

 

一线城市与新一线城市之争,硝烟再起。


最近,有专家表示,中国未来至少需要8个一线城市。而天津、杭州、成都、武汉、南京、重庆、西安、苏州、合肥,这9大城市都有望成为“新一线城市”。

 

这九座城市的确够“网红”,也是各种热门话题里挑战北上广深的常客,但一线城市果真能批量生产?这些城市里,谁最有希望跻身其中?


1

 

其实,一线二线的概念,最早都是从房地产领域流出的,本来只是好事者作为评价城市房价梯度的标志,在后来才逐渐成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体现。

 

虽然现在涌现出不计其数的挑战者,但直到如今公认的一线城市,还是只有北上广深四个。其他城市虽然在某项指标上超过广州或者深圳,但就综合竞争力而言,仍然难以登顶一线城市。


 

北上广深之所以能位列四大一线城市,主要原因无非是以下几点:

一是这四大城市的GDP总量位居全国前列;

二是这些城市都有相当强的区域辐射力;

三是这些城市都有一定的优势性主导产业,这些产业在区域甚至全国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四是他们都有一个强大的城市群作为依托,城市群为其发展壮大提供了广阔的腹地。

北京、上海不用说,一个政治和文化中心,一个经济和金融中心,这种经由政治加冕的地位,在现阶段,是其他所有城市都无法挑战的。

 

广州之所以能位列一线城市,不仅是因为GDP在过去20多年都稳居全国第三位。而且广州是华南区域中心,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龙头城市之一,更是中国久负盛名的商贸中心。这种区域辐射力、产业辐射力以及城市群辐射力的存在,让广州虽然备受“衰退论”的困扰,但一直能位列一线城市之列的原因所在。

 

深圳位列一线城市,除了GDP总量和增速都遥遥领先之外,又是上海之外的另一大金融中心,同时还作为中国民营企业的大本营,科技创新实力一直都位居全国前列。再加上珠三角一流的制造业的存在,让深圳的创新效应能够在粤港澳大湾区内部流动,从而形成极其强大的辐射效应。

 

与此对比,不论是被寄予厚望的杭州,还是作为老牌名城的天津,抑或在这个名单里极其醒目的合肥,要么是只具备其中一两个条件,要么是一个都不具备,显然离真正的一线城市还有很远的距离。

  

2

 

下面我们用数据来逐一说明,为什么这些城市离一线城市还有很长的距离?

 

从GDP总量来看,北京上海都突破2万亿,广州深圳则超过1.9万亿,而天津重庆只有1.7万亿,至于成都、武汉、杭州、南京等城市都刚突破1万亿不久,与广深还有很大差距,至于合肥只有6000多亿,不到广深的1/3。


再从人均GDP来看,广州深圳同样是遥遥领先,除苏州之外,其他城市仍有不小的距离。


从城市资金总量来看,北京上海遥遥领先,广州弱于深圳,但其他九大城市,离广州都还有较远的距离。资金总量反应的是一个城市“多有钱”的指标,它代表的是本外币存款的总额,也是城市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从人口规模来看,我们用城镇人口这一指标来衡量。不难看出,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城镇人口都已经超过1000万,其他城市里,仅有天津体量与一线城市相当,重庆作为直辖市,相当于一个省,而城区实际人口规模与一线城市仍有差距。至于其他城市,差距更为明显。


从城市群来看,我们可以通过灯光图做出对比:长三角与珠三角城市群灯光连成一片,这反映出这两大城市群的城市化率遥遥领先,京津冀稍弱,而其他城市还呈孤立状态。


具体而言,天津位于京津冀城市群,但在北京一家独大的情形之下,难免有些灯下黑,缺乏区域辐射力;重庆、成都正在争夺西南的龙头城市地位,都有区域辐射力,但从城市经济体量上看仍然还不够。

 

杭州、南京、苏州位于长三角城市群,上海在其中拥有压倒性的优势。至于合肥,虽然也被视为长三角的一部分,但从灯光图上可以明显看出,合肥与其他城市之间存在明显的断裂,把合肥列为一线城市预选队,实在勉强。

  

3

 

我们今天所炒作新一线城市,很大程度上仍旧是在玩概念。很多人之所以反复鼓吹一线城市,无非也是希望借概念来炒作当地房价。而且,一线城市这一荣誉所制造的虚荣感,也为不少人陷入口水战提供了充足的刺激。

 

换句话说,一线城市是经济总量、人口规模、产业辐射力、区域辐射力和城市竞争力等一系列指标综合作用的结果。所谓的一线城市,只是发展的结果,而非发展的原因。指望通过呼吁或者规划,来创造更多一线城市,其实是本末倒置的。

 

相比于对于一线城市的追逐,这些城市真正应该考虑的是如何构建区域竞争力。比如重庆成都之于西南,西安之于西北,武汉之于中部,南京杭州苏州与上海在长三角区域内部的协调发展等等。

 

最后多说一句,有时候,实力比不上北上广深,但房价和物价却已比肩一线城市,未必是好事。


为什么年轻人别回小城市?大数据告诉你

关于年轻人应该留在大城市还是回小城市的话题,网上一直争议不多,今天通过数据分享一个观点,希望能引起大家新的思考。



1



每年暑假前,都会收到不少毕业生发来的提问:我毕业后该留在北京/上海/广州……,还是回家乡呢?


每年过年前,也都会收到不少外出打工者发来的提问:我过完年是回到北京/上海/广州……,还是留在家乡发展呢?


不用我回答,他们心里很清楚两种选择的利弊。


留在大城市的好处是工作机会多,收入高,生活更精彩,但缺点是远离亲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可能奋斗很多年也还是买不起房安不了家。


回乡的好处是生活节奏慢,压力小,房子的问题也解决了,和父母在一起互相照应,但缺点是收入高的好工作很难找,如果父母托关系进了体制内,可能工作也比较无聊,缺乏成就感,再说小城市的生活也比较单调。


其实所有提问者都很清楚两种选择的代价,但人性天然就是鱼与熊掌都想要,所以才会纠结犹豫来问我。


每次,我给出的答案都很明确。



中国的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在一二线城市,稍微优秀点的学生都会尽可能考到省城的高校,最优秀的学生一定会尽可能考到北京或上海——因为中国最优秀的大学就在这两座城市。


高考就是一场惨烈的战争,能来北上念书,本身就说明你是这个残酷战场中的胜利者,如今面对压力,刚毕业试都不试下就直接灰溜溜逃回老家,这不是懦夫吗?你对得起自己十年寒窗苦读书吗?


人生就是一段旅程,早晚都有一死,哪怕你拼尽全力最终发现自己还是留不下来,那到时再退回去也不再有遗憾。至少在一无所有还输得起的时候,你在一线城市见过世面了,以后可以对着后生晚辈吹牛说,上海有啥子了不起?老子当年在北京如何如何……


而对于更多的打工者,我建议就算退出一线,也要尽可能去强二线扎根,再不济也要在三大都市圈范围内的三线城市奋斗,千万不要回到小城市。





2








最近,数据君看了一系列大数据报告,从真实数据上佐证了观点。


人可能会骗人,但数据不会。


很多人都没意识到,我们这个一直号称“人太多”的大国已经或即将出现3个非常重要的人口拐点:





01




劳动年龄人口拐点(刘易斯拐点):2013年

这个拐点我们在4年前经过了。中国的劳动力总量不再增加了。





02




流动人口拐点:2014年

这个拐点我们在3年前经过了。离开家乡寻求发展的人数不再增加了。





03




总人口拐点:2025-2030年

个拐点在10年内即将迎来,即中国的总人口不再增加。


经济蓬勃发展的根基是有足够多的人,有足够多的年轻劳动力才能持续生产,有足够多的有钱人才能持续消费,从而实现供求两旺,经济腾飞。


在劳动年龄人口持续增长的人口红利时代,房子、车子、衣服、食物……什么都值钱,唯独人不值钱。


但在劳动年龄人口衰退期,已经造好的房子没人住怎么办?即将开业的新公司招不到员工怎么办?新建的购物中心没人逛怎么办?


当人口总量特别是劳动力总量不够分配时,人口流动就必然会产生越来越强烈的抱团效应。


人往高处走,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是人的本能,所以越来越多的人会流入经济发达的大城市。


越是能吸引人口的大城市,消费能力越强,资本越喜欢扎堆投资,持续不断的投资又会制造更多的高收入工作岗位,从而吸引更多渴望更好生活的年轻人涌入这些大城市,形成良性循环…


反之,则会在越来越多的地方形成人口和资本不断外流的恶性循环…


结果强者愈强,弱者愈弱,任何力量都无法扭转。


今天最典型的恶性循环就是东北,“投资不过山海关”的民谚,在数据上也能获得完美印证。

数据显示:2014年,90%的控股型城际投资去向了99个城市,但到了2017年,90%的城际投资只去向了60个城市。说明越过劳动人口拐点后,虽然钱越来越多,但资本却越来越挑食,投资集中到越来越少的城市。

而在这张榜单上,从2013年到2017年,北上深牢牢占据着前三位。我们耳熟能详的许多大城市,比如广州、杭州、宁波、苏州、天津、成都、南京、武汉等都排名靠前,连三线城市嘉兴也因为承接上海制造业外迁红利而跃入TOP10。


可偌大的东北,只有被定性为“国家中心城市”的沈阳2013年排名13位,2014年跌到18位,2015年后,就跌出20强行列。


虽然政府希望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走的是中小城镇化道路,人口像撒芝麻一样均匀分布在全国各地,但过去几年最真实的春运数据证明,跨过刘易斯拐点后,大城市的人口虹吸效应没有如政府希望的那样减弱,反而在逐年增强,全国人口依然在加速涌入一线城市。


这是2017年和2005-2010年(人口红利期)春节期间各省人口变化对比图:

对比六年前的数据,春节期间净流入和净流出的人口规模都有了5-10倍的大幅增长,人口集聚省份从10个缩减为8个,人口资源已经开始向更少的省份聚集;而北京、上海两座一线城市的集聚程度甚至超过了浙江全省,包含了广深的广东省的集聚程度仍然排名第一。


很明显:全国人口流动的集聚程度在进一步提高,而且继续向一线城市聚集。


当然,以省份为观察单元,可能会忽略省内人口流动和集聚的情况,那么不妨再聚焦到城市级的颗粒度上观察。


以城市级别进行观察,可以看到:2017年春节前,全国仅有46个城市存在显著的春运人口净流出,它们大部分为东部沿海发达城市和省会城市。


具体情况请看下图:

图中绿色区域为春节前夕的人口流出区,红橙色区域为人口流入区,黄色区域为平衡区


再对春节前人口净流出的城市进行更细致的观察,可以看到:虽然有46个城市出现了人口净流出,但其实大部分城市只是略高出平衡线而已,真正的春节人口流出量显著地只集中在少数几个城市。


流出人口在这46个城市的集中度有多高呢?


请看下图:

可以清楚看到:前10大城市的春节前人口净流出总量占据了全国春节前人口净流出总量的70%;其他36个城市只瓜分了剩下的约30%。而前4大城市的春节前人口净流出总量的集中度高达48%。


换句话说:全国春节前大约一半净流出人口都是由北上广深四个城市贡献的。


这就是一线城市令人感到恐怖的人口吸聚力量。


下面这张图看得更直观:

图中每个圆点代表一个地级市。红色为人口聚集的城市,绿色为人口流失的城市,圆圈大小代表流动的人口规模


可以看到,全国大部分城市都呈现出人口流失状况,人口吸纳大户依然是北上广四座城市,其次是以长三角为代表的其他东部沿海发达城市和部分中西部地区的省会城市。


将以上城市进一步分为三组:

一线城市——北上广深;



准一线城市——天津、重庆、沈阳、成都、武汉、南京、西安、杭州、青岛、郑州、厦门等11座国家认定的中心城市




强二线城市——大连、宁波、苏州、无锡、济南、佛山、东莞、福州、长沙、温州、泉州、合肥、太原、南宁、长春、哈尔滨、石家庄、昆明、贵阳、南昌等20座城市。


分别统计其人口吸纳能力可以得到下图:

线条上扬表示该类城市的吸纳能力逐年提高,线条下落则表示吸纳能力降低


这张图说明在越过劳动人口拐点后的2015-2017年,虽然仍有不少城市保持着净迁入人口的增长,但实际上,只有四个一线城市的人口吸纳集中度呈上升趋势,从48%提高到56%;而部分准一线城市和强二线城市虽然也有大量人口流入,但从占比上看已经呈现为下降趋势,分别各下降了5个百分点。


下面两张动图可以最形象地演示这些大城市从全国“人口抽血”的景象:

“抽血”这两个字用得很贴切。


当一个垂垂老者的身体出现整体供血不足的情况时,为了求生,身体会本能把全身上下所有细枝末梢的血液都抽送到心脏和大脑。


为了活命,当其他血液都从细枝末梢拼命涌向心脏时,对于还留在细枝末梢的少数血液来说,意味着什么?





3








股市中有一句话,对趋势投资者来说,顶级的趋势叫时代,次级趋势是经济周期,最下层的趋势才是公司经营节奏。


很多股民只关注公司经营层面的趋势,所以赚到的是小钱,少数人还关心经济周期的起伏,所以能赚到一轮经济繁荣的大钱,但真正想要长久立于不败之地,你得理解这个时代。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在大城市还是小城市之间犹豫。


选择大城市意味着精彩,也意味着辛苦拼搏,选择小城市意味着平淡,也意味着轻松惬意。这本是价值观的偏好,没有什么是非对错。


但在这个时代,如果你选择回乡,那你或许能在一个生活相对安逸平静的小城里幸福地过完一生,但这也意味着,你的下一代和再下一代,注定将不再像你一样有选择easy模式的机会。

因为到了2040-2050年,你的子女也到了你现在的年龄时,中国将不可避免陷入深度老龄化状态,除非新一轮科技大爆炸迸发出全新的经济活力,否则,以过往30年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验看,留在小城市里的年轻人几乎将不再可能找到任何有前途的工作。


在30年前的繁荣时期,不管日本政府如何限制人口,全日本年轻人都在涌向东京和大阪,但经济泡沫破灭后,生活在小地方的年轻人更找不到有前途的工作,而被迫涌入大都会。


在经济繁荣时期,年轻人还有机会选择留在大城市还是小城市,在经济衰退时期,为了生存,年轻人没有任何选择。


在整个日本长期“少子化”和高龄化的大环境下,今天东京依然保持着非常健康的城市人口结构,这座城市依然充满活力,是因为东京源源不断从全日本每个角落“抽血”年轻人,乡村不够抽就抽小城市,小城市不够抽就抽大城市,大城市还不够抽就抽大阪……


没有任何年轻人被强迫去东京,而是但凡想要追求更好生活的年轻人,就只能去东京。


再看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过去30年,年轻人也一样进一步被“抽血”到首尔和台北,哪怕是釜山和高雄的年轻人都很难幸免。


《海角七号》看似讲述了一个唯美浪漫的爱情故事,但只有看似轻描淡写的一句话才点出了整部电影的核心。

阿嘉的继父洪国荣坐在垦丁滨海酒店的阳台上,对着友子的背影黯然问道:“你看我们的海这么美,为什么就是留不住年轻人呢?


何止美丽的恒春古镇留不住年轻人,再美的小镇也留不住年轻人。


“台北不是我的家”,但我的家乡终将衰弱…


你可以不爱北上广深,但你的家乡也回不去了…


在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离开,只留下老人和孩子的家乡,如果你现在不愿背井离乡,那你的孩子将来总有一天要背井离乡。


到那时,他想去大城市里站住脚,要比你现在付出的多得多。


到那时,望着孩子离你远去的背阴,你能做的,除了叹息,还是叹息……


所以年轻人,千万别回小城市。


任何选择都要付出代价,所有人都会为自己的选择寻找充足的理由,这是本能,但如果你已从大城市回到小城市,并决定在慢节奏的小城里平淡惬意度过余生,也没必要太过纠结,更没必要质疑数据,你只要认清楚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并愿意接受这种选择的代价,就可以了。


毕竟,只要一个人还活着,总有一些血液会留在细枝末梢。


文琳编辑

免责声明:转载内容仅供读者参考。若文章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添加 wenlin-swl  微信联系删除。



今日导读


公众号 wenlin-zx:文琳资讯 点击下列文字可以查阅

  1. 【读报时间】2017.10.14星期六农历八月二十五

  2. 重磅:当前经济形势及未来趋势

  3. 突发,抢人大战全面升级!中国城镇化的未来,将令你震惊

  4. 这位经济学家一篇文章讲透了中国房地产的核心矛盾

  5. 高铁的推拉之力:速度改变城市人口迁移格局

  6. 美国放大招!打脸联合国,背后竟打着这些算盘……

  7. 刚刚传来大消息,人类将禁止开车?

  8. 他1秒赚1万,登顶2017胡润百富榜(还有那些你意想不到的隐形富豪...)


往期相关文章推荐,可直接点击查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