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健康中国蓝皮书:健康城市建设研究报告(2017)

2017-11-20 文琳阅读

欢迎点击上方文琳阅读 关注!

近日,中国健康城市建设高层论坛暨健康城市蓝皮书《中国健康城市建设研究报告(2017)》发布会在京举行。

 

《中国健康城市建设研究报告(2017)》是北京市社科规划办于今年9月立项的社科基金研究基地重点项目。全书由总报告、健康环境篇、健康社会篇、健康服务篇、健康文化篇、健康产业篇、健康人群篇、健康城市案例篇、国际借鉴篇和附录十个部分组成。报告梳理了中国健康城市发展之路,深入探讨健康环境、健康社会、健康服务、健康文化、健康产业、健康人群六大领域的重大问题,旨在为党和政府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以及社会各界参与健康城市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提供有益的理论和经验参照。



本报告在分析国内外健康城市的理论沿革和实践发展的基础上,总结中国健康城市建设的成功经验与不足,借鉴国际经验,寻找共性的战略性指导框架,在运行机制、资金来源、健康公平性、健康城市建设指标和评价体系制定等发展路径上予以破解,完善以健康为价值取向的各项政策设计,实现从单一的健康政策目标到健康优先的多元政策目标的转换。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对人类健康产生一些不利影响。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与倡导“建设健康城市”,并将其作为一项全球性的战略。


20多年来,我们在建设健康城市的进程中,越来越多国家层面的政策陆续出台,既体现着国家对健康城市建设越来越重视,也标志着我国健康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正在逐步展开,并日益完善。


建设健康城市是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满足人民群众健康新需求的必然要求,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实现健康中国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健康中国、健康城市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国许多城市在探索健康城市建设的有效模式中,总结了一些规律性的认识和做法。从城市规划、建设到治理全过程,要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从单纯依靠医疗转向运用经济、社会、政策等综合手段,从政府组织动员为主向政府组织和社会动员参与并重保障人们的健康。这些成绩的取得与中国健康城市建设在全国的推进处、独特的健康中国建设经验是分不开的。有以下几点独特经验:有别于国外健康城市建设,中国的健康城市建设是在爱国卫生运动和卫生城市创建活动良好基础上展开的,这成为独特的健康城市的中国经验;建立了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健康城市建设的中国机制;实施健康优先政策,在制定和实施各项政策的过程中以人的健康为中心,让健康福祉覆盖全社会、全生命周期,形成独特的中国健康城市建设方案;在健康环境、健康社会、健康服务、健康文化和健康人群“五大健康”领域全面开展健康城市建设,成为独特的中国健康城市建设领域;实行目标管理,将任务直接落到社区、单位(学校、企业、机关等)和家庭,借助于这一系列“健康细胞工程的设计,已基本形成独特的中国健康城市建设运行机制;以重点和优先实施的项目为切入点,培育好健康小城、健康村镇、健康细胞的典型,推进健康城市建设全面展开,形成独特的中国健康城市建设项目。


中国健康城市建设建立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创建的卫生城市(镇)工作基础上,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针对这些问题,需要结合国际经验和中国国情,在运行机制、需求评价和政策评估等决策机制、社会组织的设置以及资金筹措等方面寻求对策。分别有:提升爱卫会组织协调能力,加强党委、政府领导,强化规划带动落实;加强社区等基层单位在健康城市建设中的作用,是健康决策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在健康侧还能干啥建设中医健康公平为推进重点,关注弱势群体的健康水平;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形成多元化、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提升健康城市建设的财政保障能力;重视并增强社会组织在健康城市建设中的独特作用;完善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城市基础社会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构建完善的社会健康管理服务体系,积极营造健康支持性环境;推动形成绿色的生活方式;提高健康城市决策科学化水平,建立中国国情的健康城市建设指标和评价体系。


中国目前的快速城市化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都未曾经历过的总结中国已有的健康城市建设指标和评价体系,借鉴国际经验,有以下几点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第一,从中国已有的健康城市建设指标和评价体系来看,一些城市已经借鉴国外的经验,用传染病发病率、人均期望寿命、妇死亡率等指标健康水平,但却没有用心理疾病患病的指标来显示健康状况,如对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无明确要求,对心理咨询人员的数量没有要求等,这些同中国在城市化进程中人们精神压力日益加剧、心理疾病和=逐渐增多的现状是不相符合的。第二,健康城市建设指标和评价体系应该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更新,剔除不合理的指标。第三,国外健康城市建设的一些具体指标和评价体系值得我们借鉴。

 

城市绿色空间对公共健康具有重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存在。应当分别从全球尺度(或者区域尺度)、城市尺度、社区尺度、绿色空间场地尺度等不同尺度考虑城市绿色空间的规划设计,为构建健康城市环境提供充足的绿色基础设施。

在现代城市中,绿色空间以公园、社区游园、街头绿地等多种形式服务于城市居民,促使居民身体上健康健全、心理上愉悦满足、社会关系和谐稳定。并且,有越来越多的风景园林从业者认为应当通过设计,鼓励人们多与绿色空间接触,进而提高其健康效益。城市绿色空间对公共健康有着积极影响,在降低城市人口密度、改善城市卫生环境方面的作用已得到实践检验。城市绿色空间对公共健康产生积极影响,主要是通过接触其中自然要素带来的健康效益,以及绿色空间促进有益健康的行为两个方面。


城市是人类的聚居地,健康的城市环境仍旧要回到“以人为本”的思路上,但“以人为本”并非满足人的一切欲望,而是从人类长远发展的角度思考,如何构建健康、稳定、安全、舒适、和谐的人居环境。


“健康的城市环境”包含构成城市环境本身的生态系统健康,也包含生存在其中的以人为核心的生物的健康。要维持城市生态系统整体的健康发展,保持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前提,这与人类自身的健康并不矛盾。总结来说,“健康的城市环境”,应当是低能耗、无污染、可持续发展、充满生机的。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我们应当牢记工业革命后西方大城市的前车之鉴(由于缺乏对自然、对城市绿色空间的认识而造成公共健康问题大爆发),充分利用城市绿色空间,以人为本,构建健康的城市环境。

 

中国健康社会构建需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强化基层医疗和公共卫生体系,优化养老体系,为健康社会发展奠定基础并提供保障。

健康社会并不是仅指人民身体和心理的健康,而是更侧重于追求一种平衡良性的健康发展,构建人人享有医疗卫生服务保障的公平可及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康社会应该从广泛的健康影响因素入手,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树立“大卫生观”和“大健康观”并重的观念,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健康社会共有健康生活理论、健康的社会阶层差异理论、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理论、健康权与政府责任理论五大理论,中国构建健康社会的理念不断深入,中国健康社会建设的实践体现在许多方面,主要有健康心态与健康行动、健康家庭、健康城市、公用卫生服务体系四个方面。


中国目前医疗卫生资源分配的存在比较严重的失衡状况,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能力仍然较为低下,并且“防之未然,治于未病”的思想在中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和建设过程中仍被忽视。首先,中国卫生投入水平在不断增加,这体现了国家对于医疗卫生事业建设的重视。但是,大部分国家卫生投入流入了公立医院的扩建和病床的增加,而中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公共卫生机构,特别是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的建设却一直处于较为低迷的状态。其次,卫生人力资源是卫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一个地区医疗卫生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卫生事业中最具活力、最积极的因素。最后,医疗卫生资源城乡分化,前期发展积累的差距短时间内较难得到缩小。


面对中国疾病谱和人口分布情况所呈现的新特点,中国卫生与健康事业的发展应坚持以下发展策略:医疗保障工作不断推进,为健康中国打下扎实基础;预防和基层医疗不断强化,为健康中国筑牢坚固屏障;养老体系构建不断优化,为健康中国创建和谐氛围。

 

健康城市的实质与核心是以人为本,不仅注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重视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

健康城市是健康人群、健康服务、健康环境和健康社会的有机结合,是一个不断床在和改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并不断扩大社区资源,使城市居民能互相支持,以充分发挥潜能的城市。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经过近40年的持续快速发展,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而传统城市发展模式和快速城镇化不仅是各种慢性疾病易发多发,还将如何有效治理城市病这一世界难题摆在中国面前。一大批专家学者、地方政府开始接受认同、宣传践行“健康城市”理念,甚至将健康城市作为“一场用现代文明代替传统文明的深刻革命,是促进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积极应对城镇化进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的最佳解决途径,是医治城市病、提升人类健康水平的根本出路。”


由于起步晚、起点低,再加上城镇化进程快速发展,我国建立城市建设存在一些问题。宏观规划缺位,城市规划的可操作性有待加强;爱卫工作协调能力有待加强,工作内容有待拓宽;居民认知程度低。健康素养有待提升;健康城市建设动力不足,非政府组织的作用有待加强;建设要求高,人才水平低。


中国健康城市建设需要制定不同层级的规划目标。中央和地方都应制定短期、中期和长期结合的健康城市规划方案,统筹协调共同推进。要明确健康城市建设工作的重点,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培育健康文化,在全社会培养知健康、促健康的良好氛围。着力发展与健康城市相关的技术研究与开发应用。


2016年,中国首次在健康城市及健康中国建设中,列入健康文化建设的内容,从而使健康城市建设的框架突破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表述,形成健康环境、健康社会、健康人群、健康服务、健康文化五位一体的独特结构。这体现了中国健康城市建设战略思路和格局的变化,也是建立中华文化自信在健康城市建设领域的投射。

健康文化进入健康城市建设的事业乃至成为焦点,意味着健康城市建设思路和策略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在推动健康城市建设战略上的内在需求和独特思考。它开启了“健康城市”与“文化城市”建设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但其意义又不止于此。一座城市的精神品格、发展目标乃至外在的形态都取决于作为其文化核心的价值观,无论对于一座亟待复兴的城市,还是一座快速发展和繁荣中的城市。


中国健康文化的发展现状存在健康意识已内化为市民文化心理结构和文化本能,但人们对健康的关注有过于精细化的趋势;市民健康素养稳步提升,但健康教育尚不平衡;健康文化传播体系日趋立体多元,数字化、网络化和共享性成为最大特色,但信息的爆炸也造成了信息芜杂、良莠并存;健康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但产业乱象非常严重等特征。


为了促进中国城市健康文化进一步发展,提出以下对策建议:增强健康人文素质鉴于,传播理性健康观念;升级健康文化数据库,加强城市健康文化动态监测;更新健康文化传播方式,构建健康文化信息“云平台”;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凸显健康文化自信;加强对健康文化产业的规范、引导、监督和促进,夯实其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基础。

 

近年来,中国积极引进并创新发展健康素养理念。政府主导实施了一系列重大干预工程,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上升,逐步探索出据欧中国特色的健康素养促进工作模式。当前,提升人群健康素养水平已被列为健康中国建设的主要目标。中国人群健康素养整体上仍处于较低水平,健康素养促进还存在诸多挑战。下一步应加强品牌工程、多部门协作、平台建设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

健康素养是健康的重要决定因素,对人群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改善人群健康素养水平,有助于人们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实现“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的健康目标,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提高公众健康素养市公共卫生领域的当务之急,各国政府应将提高公众健康素养水平已被列为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目标和任务。


中国健康素养促进行动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出台政策,规划部署全国健康素养促进工作。一个重要的政策为《中国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工作方案(2008~2010)》,除此,还有《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规划(2014~2020)》、《关于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政策出台;二是建立全国性重大项目,确保做好长期经费安排。首先是作为托底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项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中国政府针对当前城乡居民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以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为重点人群,面向全体居民免费提供的最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其次是发挥健康教育专业机构技术支撑作用的中央补助地方健康素养促进行动项目。最后是充分调动媒体力量的健康中国行活动。


通过持续努力,中国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已经成为全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和抓手,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一是行动在提升人群健康素养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健康素养促进工作越来越被各部门、社会各界认知和认可。三是积极探索中国“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实施路径。


纵观中国健康素养促进工作的发展历程,构建独特的理论体系,实施广泛的干预工程,是中国健康素养促进工作的两个特点。梳理中国健康素养促进工作的经验,有以下几点:第一,政府主动承担健康责任是必要条件。第二,跨部门写作是落实健康素养促进工作的重要途径。第三,可持续的经费投入机制是重要保障。第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是健康促进事业发展的群众基础。地区,区域和场所健康促进是健康素养促进工作的重要平台。


为促进健康素养工作发展,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目标的实现,应从以下方面加强:继续围绕健康素养66条,做好健康教育和健康科普工作;加强多部门协作;大力推进健康城市、健康促进县(区)及各级健康促进场所的建设工作,并将健康素养促进列为各类建设的重点任务;加强科学研究,加大健康素养行为干预和认知能力方面的研究。

 

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正迎来高速发展时期,在生态环境良好的海南,医疗健康产业也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海南省琼海市作为全国健康城市建设首批试点城市,积极组织专家编制《琼海市健康城市建设规划(2017~2020年)》,部署了6项任务和12项行动,以适应琼海健康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生态文明”“健康养生”“美丽宜居”已成为当代中国党和国家的发展战略及社会关注的热点。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到了到2020年、2030年、2050年的“健康中国”建设目标。

具体到琼海市,我们要深刻认识“健康中国”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海南省委、省政府“加快建设美好新海南”的=和市委、市政“把琼海建设成为产业强、城乡美、百姓富、社会和的海南东部中心城市”的目标,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以营造健康环境、构建健康社会、优化健康服务、培育健康人群、发展健康文化、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健康基础,不断把“健康琼海”推向前进。


琼海市是建设医疗康复养生天堂的风水宝地,且具有国家级、省级、市级层面的良好发展机遇。琼海市规划部署了营造健康环境、构建健康社会、优化健康服务、培育健康人群、弘扬健康文化、发展健康产业六项任务;为打造医疗康复养生天堂,重点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全面实施城市垃圾综合处理工程、健康进社区促进行动、开展健康单位建设行动、加强疾病预防控制行动、推进饮水安全工程、推进食品安全工程、开展控烟限酒行动、实施妇幼卫生行动、积极开展医疗健康产业工程十二项行动。


琼海市抓住新型城镇化建设机遇,为“健康琼海”发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抓住“三市一区”创建巩固机遇,为“健康琼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北京市西城区健康工作网络得到不断完善,健康支持性环境得到持续改善,公众的健康素养水平和健康管理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自2007年西城区被全国爱卫办确定为健康城区建设试点以来,西城区爱卫会结合西城区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广泛调研,不断完善试点工作体制和机制,培育健康细胞,实行目标管理,督促责任落实,保证了各项指标任务与行动计划的实施。西城区成功创建卫生应急、慢病防控、艾滋病防治、中医治未病、餐饮服务、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妇幼健康优质服务七个国家级示范区,健康城市综合指数位居全国第一。


西城区有以下具体成效:完善健康保障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有效实施:建立完善的健康城区建设组织领导体系、促进爱国卫生工作与健康促进工作融合式发展;建设健康支持性环境,提升全区健康环境品质: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做好“绿”“水”两篇文章、开展各类“健康细胞”创建,全面实施健康促进场所建设、加强控烟法规实施力度,大力构建无烟环境;广泛开展各类健康促进活动,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加强公众健康素养的提升、积极开展“健康中国行”落地行动、多方位加强健康信息的传播能力;优化健康服务体系,居民健康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积极推动分级诊疗体系建设,构建“纵横结合”的紧密型医联体,组建家庭医生团队,丰富签约服务内涵,稳步推进慢性病防治工作,不断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大力推行医养结合,提升老年人的健康管理水平。


在建设健康城区的过程中,西城区有以下创新措施:借助西城区独特的资源优势,优化健康促进举措;与大型餐饮业结合,从源头开始减盐行动;推行精准化健康服务,打造社区“健康驿站”。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在建设健康西城的工作中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理念还没有深入人心、健康支持环境质量、居民健康管理不到位。针对以上问题,西城区提出以下对策: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健康城区建设体制机制、加大健康促进场所的建设力度,满足百姓的健康要求、加强“三支队伍”的建设,真正达到“1+1+1>3”的效果、治理“大城市病”,疏解非首都功能、转变形式、提高社会参与,促进健康产业创新发展、健康服务多元化、精准化。

 

健康城市在健康状况、健康服务、外部环境和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表现都很突出,将外部环境与内在追求、着眼宏观与着手细节、忙于工作与健康生活、政府法规与民众参与、广泛覆盖与特殊关怀、立足当前与面向长远等辩证统一起来,为其他各国建设健康城市提供了参考。

健康的城市以健康环境为首要保障,以健康人群为建设目标,健康城市是市民们在当地宜居宜业,使外来游客流连忘返。健康城市建设整体上要营造有利健康的外部环境,城市人群要自觉形成重视健康的内在追求。健康城市的城市绿化率高、碳排放量低、交通骨架健康、自发追求健康。


健康城市的建设离不开健康理念的转变和保障,其中,大健康观是较具代表性的健康城市理念新成果,也是全球健康城市普遍坚持的健康观念。健康城市普遍树立大健康馆、倡导思维健康、开展健康促进、细化健康服务。


人的健康是健康城市的核心内容,世界健康城市对我们的启发便是要加强重点人群的健康权益保障,不断维持和促进健康水平,更好的打造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城市。健康城市一般会发展养老服务、关照妇女儿童、发展助残事业、健全医疗保障。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摆脱身心负累、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成为城市人的健康追求。健康城市的发展之路表明,城市的节奏应当忙而不乱,张弛有度,不会给市民太大压力,带给人民休闲放松的聚会,同时应当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劳逸结合中体验生活的乐趣,才能保障个体的健康,塑造健康城市的典范。健康城市保持适宜节奏、保障文体活动、优化生活习惯。


健康城市建设过程中离不开相关法律法规的指引和约束,也需要全民遵守健康法规,实现健康城市的共享共建。健康城市拥有严格的环保立法、完善的卫生法规、发达的体育立法。


健康城市要着力消除影响城市建设发展的不健康因素,还要统筹规划,做好系统的健康城市规划。城市规划通过改善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交通布局、住房设计等外部环境,影响人们的健康预期和心理状态。来促进城市的公共健康。要通过科学晚辈的健康城市规划,实现健康城市理念,城市规划对健康因素考虑越充分,健康城市建设目标就越明确。健康城市会消除健康隐患、健康融入规划、构建健康社会。


中国的健康城市建设步入了加速期。在当前形势下,国家健康城市建设经验对中国健康城市建设具有如下启示作用:健康城市建设应立足本国国情,以深入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为总体方向,汲取国际健康城市建设的经验教训,加强对健康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要强化政府等公共部门的主体责任,加强相关领域立法,将健康政策融入城市规划管理的全过程。不断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特别是完善市政服务和交通框架,保障城市功能和畅通。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注重总体安全,增加公园绿地,减少碳排放量。



文琳编辑

免责声明:转载内容仅供读者参考。若文章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添加 wenlin-swl  微信联系删除。


今日导读

  1. 【读报时间】2017.11.20星期一农历十月初三

  2. 国务院对房地产未来十五年的规划

  3. 3万亿居民存款从银行消失!钱到底去哪儿了?

  4. 别去赌场了,你永远赢不了“凯利公式”

  5. 如何评价《马航MH370调查(终结篇)》?

  6. 特朗普自述(震撼!)




公众号  wenlin-yd:文琳阅读 点击下列文字可以查阅

  1. (原创)你经常听到的蓝皮书、绿皮书、黄皮书、红皮书、黑皮书到底是什么书?它们为什么这么重要?

  2. 行政改革蓝皮书:中国行政体制改革报告(2017)

  3.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4. 2016年畜牧业生产和市场变化与2017年发展分析

  5. 知乎最高赞:如果有人抢了你家孩子东西,为什么一定要帮他拿回来

  6. 这位女翻译官的火,并非因为特朗普

  7. 话说那些当年的经济学霸,是怎么沦为社会底层的?

  8. 俞敏洪“怼”冯唐:中年男人不好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