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南国读书会||第45期:《行动研究:协作型问题解决方案》

       现代大学教育之发展,瞬息万变。而社会国家及宇宙太空事物,无时不在变动之中。故培育人才,如何以适应社会之需要,如何以改进社会之事业,以达到社会福利之最高标准,大学教育之责任重大也——陈炳权(广州大学创校校长)



南国读书会第45期

《行动研究:协作型问题解决方案》



目录

一、活动情况

二、特邀嘉宾:方英

三、书籍推荐:《行动研究:协作型问题解决方案》

四、读书纪要



一、“南国读书会”活动情况


2020年12月2日14:00,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级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以线上视频会议的形式开展了第45期“南国读书会”。本次南国读书会邀请了我院方英副教授作为主讲人,围绕《行动研究:协作型问题解决方案》的阅读进行了深入的分享与交流。


二、本期特邀嘉宾:方英



方英,1974年生,江西修水人,先后获江西师范大学文学学士、中山大学文学硕士、社会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性别研究、社会工作与社会组织研究。现为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台湾研究院两岸婚姻家庭研究中心召集人。学术著作有《女性类型与中国城市性别秩序》(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学术论文代表作有 “全职太太”与中国城市性别秩序变迁,《浙江学刊》2009年第1期,获2008年度中国社会学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中国妇女研究会优秀论文奖;市场转型与中国城市性别秩序分化,《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中国社工机构的早期培育与可持续发展,《学会》2011年第8期,人大复印资料2011,12全文转载。主要的科研项目有国家社科基金2013年度青年项目“社工机构多元组织网络建设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2010年度一般项目“社工机构的早期培育与可持续发展”;广州市社科规划项目2010年度“非公募基金会的制度建设研究”;广东省妇联2011年度委托课题“妇联‘枢纽型’组织建设研究”。


三、本期书籍推荐:

《行动研究:协作型问题解决方案》



本书为行动研究领域经典的学术作品,原书已修订至第四版。作者斯特林格是行动研究领域的实践专家,凭借自身在教育领域、社会工作领域丰富的研究经历与实践经验,本书呈现出简明易懂、可实践性强的特征。本书强调一种积极的“融入“,即传统研究中的”被试“应积极参与到研究的每一个过程中,得出与参与者的工作与生活环境息息相关的实践研究成果。《行动研究》一书为商业组织中、社会机构中、及教育领域中的行动研究提出了高效的实践模型LTA,并提供大量清晰、简明、实用的工具与指导。本书内容大量涉及与儿童、青少年、社区人群的研究内容,同时为那些从事种族多样化、边缘化人群、权利剥夺人群研究及服务工作的人士提供了有效的研究和实践方案。是教育领域、商业领域、健康领域、咨询领域及社会工作领域的学生与专业人士必读书。


四、读书会纪要


(一)主持人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黎秋红就本次分享书目《行动研究:协作型问题解决方案》及主讲人方英作简要介绍。


(二)方英老师就《行动研究:协作型问题解决方案》展开解读与分享。

方英老师对了解行动研究的定义和特点、介绍一篇行动研究或相关的论文和设计一个具有可行性的行动研究方案四方面来具体展开本次读书分享会。



(三)社会工作研究生分为七个小组对本书进行读书心得分享,方英老师进行点评。

1.首先是第一组刘建妹同学对行动研究的定义与特点进行了阐述。接着通过介绍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郭婷老师的“中级汉语口语课堂会话活动行动研究”论文来对行动研究具体展开分享。认为行动研究具体就是两大部分:发现与诊断问题和制定行动方案。陈浪同学分享的是一个解决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及衍生问题的行动研究方案设计。从背景、发现与诊断问题、制定行动方案三部分展开分享,契合了我们所学的社会专业,对于如何制定一个行动方案展开了具体论述。


第一组成员:刘建妹、刘倩倩、梁庚许、陈浪


2.随后第二组的马锐同学从行动研究的多方视角对行动研究的特点展开了一个具体的分享,认为行动研究的特点是行动者们平等参与研究、行动研究具有非束缚性、行动研究是以解释为取向的、行动研究的目标取向是自我批判性和建设性的。谢言茜同学分享一个提高研究生论文写作水平的行动研究方案。针对目前学生的一个实际情况,论文写作多,本科写作系统学习少阅读文献效率低而制定了一个具体的小组计划。分享小组计划以及活动预期达到的目标。但是此方案是我们针对当前问题的一个设想,我们也希望后期能对活动方案有一个具体的实施。


第二组成员:马锐、叶绮丽、谢言茜、张佳羽


方英老师点评:大家都能结合一些实际情况去设计行动方案,这是非常不错的。行动研究的一个重要精神就是发现身边的问题,但是我们要注意研究者的一个角色定位,在行动研究中我们是将研究者看作是一个催化剂的角色,推动实践者去实施。因此我们社工开展活动时,就是要激发案主去自发主动的改变,这也就是我们社工一直在说的助人自助。第二组同学的一个有关提高论文写作的方案,在其中分工合作的这一活动中,这一活动最主要的就是要对论文有一个整体论文的把握,这也是我们同学目前所缺少的一个技能,希望同学在对把握论文的整体发展有一个更深入的思考。



3.第三组由张鹏飞同学代表发言,首先通过一个图式对其行动研究的定义进行理解。随后分享了有关行动研究的特点,行动研究具有微观性、实务性,即行动研究注重从实践方面,以解决问题为导向,行动研究具有合作性,即提供的是一种协同探究的一种方法,注重行动者的意见,行动研究具有特殊性、情景性,即注重特殊情况,并非适合做有人。随后基于班上同学们课堂参与度低,课堂互动程度低设计了一个具体的可行的方案。


第三组成员:张鹏飞、张永龙、欧均桐、卢书琴


4. 第四组苏嘉静同学分享的是一个有关于流动青少年社会工作行动研究,通过指出流动青少年城市化过程中的一个困境而引出具体的行动方案。舒莉莎同学分享了一个农民工城市融入服务体系建构的社会工作行动研究,通过介绍研究背景,对农民工进行需求与问题进行分析,设计了一个具体的行动方案,将其具体行动方案分为携服务、促反哺服务、享共融三方面。同时也对此次行动与具体进行了一个反思。



方英老师点评:第三组的同学通览了教材,并能运用知识点展开分析,同时大家也关注身边问题,根据身边的具体问题设计行动方案,非常不错。刚才同学分享了许多有关青少年个案和行动研究小组活动,其他同学也可以讨论讨论有关青少年这一群体的其他行动研究方案。但是这个农民工的方案还未完成行动研究的转变,行动研究需要更关注农民工的主体性和行动力,促进农民工自发地主动地去改变。


5.第五组由朱雅玲同学代表发言,首先分享了有关行动研究的定义和行动研究的特点。随后分享了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袁征教授题为行动研究与学术研究的一篇文章。该文章通过梳理行动研究的起源,行动研究的概念、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指出行动研究跟学术研究的明显差异。朱雅玲同学通过袁征教授的论文,用一句话概括了学术研究与行动研究的主要差异:学术研究是探索未知,行动研究是应用已知。同时雅玲同学分享了一个有关行动研究具体应用的案例,其研究的对象是单亲家庭中的青少年。


第五组成员:王鹏、张家源、

朱雅玲、张婉仪、罗雅至、孔一鸣


6.陈艾珊同学对行动研究进行了具体划分,认为行动研究是指以某些行动对组织系统的影响为主要对象的研究活动,是实验社会心理学的一种研究方法。包括诊断性研究、参与性研究与实验性研究三种方式。前者侧重于对行动本身的研究,以探索某项行动在实践中运用和可能收到的效果;后两者主要是解决问题式的研究工作。讲述了一篇农村社区志愿者培育中的社会工作行动研究的具体论文,分享了培育农村社区志愿者的一个具体行动方案。李洁同学则是分享了一个社会工作者介入介入网瘾青少年的具体行动研究方案。


第六组成员:黎秋红、陈艾珊、李梦杰、李洁


7.第七组由陈焕仪同学代表发言,从自身专业出发,分享了一个单亲家庭儿童抗逆力提升的行动研究,从而对单亲家庭中的儿童进行可行性的介入。陈焕仪同学从研究背景、研究因素分析、需求评估、小组计划书、行动效果反思与评估具体展开有关单亲家庭中儿童的可行性行动研究方案。


第七组成员:

胡泳琳、陈焕仪、陈玉先、李姣、陈颖


方英老师点评:同学们在比较中分析行动研究的特点是很不错的。大家对情境都有有较多的关注,但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激发行动者在情境中产生可行的改善行动。


(四)方英老师就此次读书分享会作总结发言。

回顾我国目前有关行动研究的研究,可以发现行动研究仍然是处于一个探索阶段的,行动研究还有很大一个发展空间。同学们分享领域大多集中在教育方面,其实行动研究在医学与社会工作领域方面也有具体的应用。今天分享的行动计划大多数还是站在一个传统的研究视角,研究者仍然处于一个主导者的位置。而在行动研究中,研究者应该作为一个推动者或促进者,在设计行动研究方案的时候,研究者的角色定位同学们仍需多多探索。

行动研究方法为什么会产生呢?因为行动研究对于底层和边缘的人们是很重要的,由于他们的社会地位处于一个弱势的状态,因此他们的意见常常被忽略。而往往要促进这些对象进行改变,最核心的就是要将被研究者作为一个主动行动的人,不再感受到体会外界给他的束缚,促进他们主动改变。行动研究也给这些群体了一个机会,从情境出发,从而为自己发声。

行动研究再从决策者角度看,做行动研究可以使决策更为科学和合理。因为行动研究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从情境出发,从而真正来了解到政策对象的一个真正需求。行动研究带有一种解放性质,因此在做行动研究时需要获得掌权者的认可,要关注权力结构,对双方都要有一个沟通。

   行动研究对于社会工作来说是一个具体可行的方法,它认为研究者是一个催化剂,鼓励实践者去行动,将行动者的地位得到了一个提升。行动研究也契合了社会工作专业助人自助的目标,相信同学们在以后从事工作中会对该方法有更多的具体应用。行动研究改变了传统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权力结构关系关系,从而使得行动研究在某些领域更具平等的概念。



文字|李姣

图片|符雅

指导|方英

监制|杨芳


相关链接

南国读书会||第43期:新冠疫情的社会学思考

南国读书会||第42期:《全球治理与中国公共事务管理的变革》

南国读书会||第41期:《瘟疫与人》

南国读书会||第40期:《苦难辉煌》

南国读书会||第39期:《理论自信》

南国读书会||第38期:《政府3.0》

南国读书会||第37期:《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南国读书会||第36期:《入党:40个人的信仰选择》

南国读书会||第35期:《理想国》


谷琶公告||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招聘启事

谷琶公告||广州大学2020年高层次人才招聘公告

谷琶公告||《公达家书》面向海内外院友征稿启事

谷琶公告||《农业6.0》面向海峡两岸征稿函

谷琶辑刊||《南方治理评论》征稿启事

谷琶辑刊||《社会创新研究》征稿启事

谷琶荣耀||张庆鹏等4人获立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谷琶荣耀||谢治菊王利兵获2020国家社科后期资助项目

谷琶荣耀||陈潭获立2020年教育部后期资助重大项目谷琶荣耀||陈晓佳王利兵荣立2020年度教育部一般项目谷琶荣耀||蒋红军获立2020年广东制度研究专项课题
谷琶荣耀||张茂元获立国家社科基金2019年度重大项目
谷琶荣耀||GUPA获立4项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学术事务||GUPA获立7项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学术事务||GUPA荣立4项201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谷琶学事||GUPA斩获2项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谷琶荣耀||谢治菊获立2019年度教育部后期资助项目
谷琶荣耀||GUPA获立3项2019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
学术事务||GUPA获立2项2018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
学术事务||GUPA获立4项2017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
谷琶荣耀||刘晓洋获立2019年第二批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
谷琶荣耀||张惠肖生福沈本秋获2019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
谷琶荣耀||徐凌和蒋红军获批2018年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

公达家书||第1封: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公达家书||第2封:选择了远方,就风雨兼程
公达家书||第3封:带着爱与支持,成就更好自己
公达家书||第4封:前路漫漫,相继而行
公达家书||第5封:云中锦书,衔于桂花
公达家书||第6封:寻找大学生活的社会现场公达家书||第7封:心怀感恩,砥砺前行
公达家书||第8封:不说再见,只因远行是归程
公达家书||第9封:你是我人生最美的遇见
公达家书||第10封:来时携初心,别时亦如初
公达家书||第11封:让阅读和城市的温暖传递
公达家书||第12封:永生难忘的美好时光
公达家书||第13封:在光与爱中努力奔跑
公达家书||第14封:无高考,不青春

公达家书||第15封:研究需自训练始

公达家书||第16封:期待遇见最好的自己

公达家书||第17封:触摸质性研究的温度

公达家书||第18封:自然之回望

公达家书||第19封:最近的距离,彼此的牵挂

公达家书||第20封:重建我们生活的新秩序

公达家书||第21封:在怀念和寻找中行走

公达家书||第22封:寄思故乡,感念师恩

公达家书||第23封:爱我所爱,初心如磐

公达家书||第24封:立足时代,书写青春

公达家书||第25封:敢梦敢当,行则将至

公达家书||第26封:博学笃行,行远自迩

公达家书||第27封:诠释青春,铸就辉煌

【联络】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文逸楼。邮编:510006。电话:(020)39366783(行政)、39366775(教学)、39366776(学术)、39366703(学生)。邮箱:gzggxy@sina.com。微信:gzdxggxy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