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公达评论||谢治菊:数字化从“餐桌”到“土地”的实践



数字化从“餐桌”到“土地”的实践:

新农人致富带头的徐闻经验

谢治菊



  现代大学教育之发展,瞬息万变。而社会国家及宇宙太空事物,无时不在变动之中。故培育人才,如何以适应社会之需要,如何以改进社会之事业,以达到社会福利之最高标准,大学教育之责任重大也——陈炳权(广州大学创校校长)


.






产业振兴的核心要素主要是资金、技术、人才、政策、市场、管理、资源,数字经济能从产业品质化、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信息化、集约化、绿色化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可以节约产业成本、提升产业效率、促进产业融合、拓展产业功能、培育产业形态、升级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但是存在数字基础较薄弱、数字人才较短缺、数字素养较贫瘠、数字技术待提升等问题。新农人的出现,对缓解这些问题提供了人才支撑。事实上,要实现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振兴,基础是夯实新基建,关键是培育新理念,核心是打造新农品,根本是培育新农人。

新农人,是泛指有文化,懂现代化管理、科技的现代农业从业人员。进入新时代,更是特指坚持生态农业、现代农业理念,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供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推广、服务的群体。他们对于推动农产品营销方式创新、引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拓展农民就业和增收空间、带动城市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有重要的价值。调研发现,有这样一批思维新、结构新、形象新、手段新的“农村致富带头人”他们爱农民,无私奉献,带动乡邻实现增收;爱农业,敢于创新,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爱农村,贡献力量,助力乡村振兴,具有敢于打破传统的勇气、能够承担责任的胸怀、善于带动一方的能力、广于联农带农的使命。比较典型的是,广东徐闻以菠萝产业为支点,携手阿里巴巴将数字化应用通过品牌化提升乡村价值、互联网化助力农文旅融合、数智化畅通产供销全链路、实训化促进乡村就业创业四条路径嵌入乡村产业振兴,为新农人的涌现与创新创业提供一方沃土,破除了农村产业发展的四大困境。首先,破除了农产品品牌效应难推广的困境。“中国菠萝看广东,广东菠萝看徐闻”,品牌是农产品开拓市场、占领市场、赢得信誉的竞争武器,而对于传统农业来说如何打破品牌效应区域限制是一大难题。徐闻联合阿里巴巴打造菠萝区域公用品牌——红土金菠,通过红土金菠品牌打造以及徐闻菠萝整体网货采收标准、分级标准、包装标准、渠道标准的确立,从源头把控菠萝品质,以线上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带动徐闻菠萝产业品牌化发展。

其次,破除了物流供应链难打通的困境。在传统的农业供应链模式中农产品流通需要经过多个节点企业,导致流通中介费用偏高。数字化物流供应链通过对产地运营中心运营以及品控标准流程建立、功能分区规划、分选设备选型、菠萝分级标准制定、物流冷链配套等措施打通湛江菠萝产地最先一公里,从产地源头把控产品品质,从产地源头降低物流供应链成本,实现菠萝产地运营中心产地仓标准化运营,物流实现成本较上年降低20%以上,打通菠萝电商上行通道,助力广东菠萝产业高质量发展。

再次,破除了销售渠道难拓展的困境。“如今乡村最缺的并非好产品,而是销售渠道与平台。”徐闻菠萝在电商平台销售上,建立湛江甜蜜蜜凤梨和鲜切小菠萝进驻盒马门店标准体系,助力鲜切小菠萝盒马销售超过50万斤。通过线上线下融媒体平台的媒介传播、乡村主播在全国各地各展数字“新农人”风采,

最后,破除了农业人才难扩容的困境。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支撑和源头活水。教育在乡村振兴建设发挥着“输血”与“造血”的功能。徐闻通过实训化促进乡村就业创业,为返乡创业的青年“新农人”们提供实训基地与系统化的指导与培训。例如,2018年决定返乡创业的90后新农人魏仕旗是通过直播、电商等渠道帮助家乡的果农走出困境,在政府政策与数字化技术支持下成为一名典型的“电商新农人,返乡4年来,魏仕旗光菠萝就已经销售了330万斤。

徐闻素有“中国菠萝之乡”的美称,是全国最大的菠萝生产区,却也曾因市场流通渠道不畅而面临滞销困境。此次“重磅回归”的背后,徐闻经验的重要启示,不仅在于某个产业环节或具体的数字技术应用,其之所以具有较好的带动作用和推广价值,体现在为新农人的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数字化支持,使这样一批思维活跃、善于运用数字化工具的新农人逐渐成为“农村致富带头人”,成为链接数字化技术与乡村产业振兴实践的关键纽带,带动一方水土脱贫致富,实现“以点带面”模式的高效致富。

从手段创新方面来看,许多新农人群体都懂得运用网络平台来推销自己的产品,懂得电商直播带货的技巧,他们在互联网技术和社交媒体的带动作用下,通过十分丰富的线上线下形式开展各种活动。不仅于此,他们中有人能敏锐把握乡村振兴政策扶持的潮流,有人能研发高质量菠萝种植技术,有人能利用智慧农业技术,将种植工作规模化、产业化与标准化。这些创新的想法和行动为当地农村的产业发展带来了充足的动力。大多数新农人都愿意将自己的思维、观念、技术、方法、市场等分享给当地的村民,都愿意帮助当地村民脱贫致富,特别是在产业前端的标准化种植、中端的品牌化包装和后端的规模化销售方面,这无疑提升了当地产业的质量和竞争力。

新农人对于推动农产品营销方式创新、引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拓展农民就业和增收空间、带动城市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有重要的价值。就笔者看来,新农人之所以“新”,是因为他们思维新、结构新、形象新、手段新、带动新,由此看出乡村产业振兴的趋势有以下几点:一是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越来越明显;二是以产业带动“五兴融合”越来越明显;三是以产业后端也就是市场端倒逼前端即生产端、中端即流通端改革越来越明显,也就是产业前端、中端、后端全链条发展越来越明显;四是产业发展中的技术含量、数据思维、智慧手段越来越多。由此带来产业发展的牵引是:规模牵引、资源牵引、技术牵引、人才牵引、市场牵引。产业发展的模式是:村集体组织带动模式、村集体与社会资本共同撬动、社会资本撬动模式、龙头企业带动模式、致富带头人引领模式,但不管哪种模式,都应该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和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不宜搞一刀切。

同时,在农业培育过程中,新农人仍面临着生产经营链条上的薄弱环节、土地供应与集约化争端、资金与技术短缺问题等普遍难题;再加上,当前农业行业风险较大且试错成本较高、土地流转阻力较大等因素的影响,都给新农人群体的运营和发展带来了一些困难与挑战。面对这些难题,仅仅依靠政府和新农人群体是不够的,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徐闻经验”就是企业介入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助推新农人成长发展的成功经验,未来我们需要通过政策引导、资源支持再到技能教导,正视新农人所面临的困境与需求,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相关部门需要积极搭建行业培训、企业合作、人才交流的平台,同时降低新农人融入当地创业的成本,鼓励更多的人返乡入乡创业,社会对于新农人群体应给予更多的关注与支持,转变以往对于农村农民的偏见,让更多新农人站稳脚跟,助力乡村振兴数字化发展。


作者:谢治菊,广州大学教授、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

来源:光明网,2022年10月13日;南方都市报,2022年10月13日




公达评论||张茂元:完善收入分配,增强社会韧性

公达评论||谢建社:合力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

公达评论||郭   明:算法机制利于农民共享数字服务

公达评论||程   潮:构建人性化精准化的外来工服务机制

公达评论||方   英:幼儿照顾类型及其精准育儿支持

公达评论|||蒋红军: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精细化治理

公达评论||谢治菊:大力做好乡村振兴的“三篇文章”

公达评论||谢治菊:多举措构建脱贫攻坚育人体系

公达评论||谢治菊:构建易地扶贫搬迁心理服务体系

公达评论||谢治菊:您因乡村而精彩,乡村因您而振兴

公达评论||刘建义:数字中国建设的现实意义和行动支点

公达评论||刘建义:大数据驱动政府监管方式创新

公达评论||王枫云:首席数据官制度为政府治理赋能

公达评论||王枫云:重视学术共同体精神的积极功能

公达评论||王枫云:美国首席数据官制度及其功能

公达评论||王利兵:带着“情感”做社会学研究

公达评论||王利兵:从区域视角看海疆治理

公达评论||王利兵:南澳岛,一半火焰一半海水

公达评论||王利兵:从记忆到行动:海洋博物馆的价值

公达评论||周利敏:人工智能助力灾害治理

公达评论||周利敏:迈向数字时代的灾害治理

公达评论||李利文:借助大数据改善社会治理

公达评论||姚华松:古村,“活着”更有“活力”

公达评论||姚华松:重寻乡土性助力乡村振兴

公达评论||姚华松:让单身者轻松地回家过年

公达评论||姚华松:乡村全面振兴也要个人全面发展

公达评论||姚华松:智能化时代,学生需要怎样的劳动?

公达评论||姚华松:乡村振兴不能小觑“老婆孩子热炕头”

公达评论||姚华松:高桥之下的隐秘空间何以扭转乾坤

公达评论||张   惠:加强国际公共卫生应急治理网络韧性建设

公达评论||李双龙:2020年社会学SSCI期刊JCR排名简评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公告2022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3年研究生招生目录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2023年招生简章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2年“百人计划”招聘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2年博士后招聘公告

《大数据+治理》新文科慕课智慧树选课公告

“面向公共管理的新文科教育与一流专业建设”征稿

第七届海峡两岸农村治理学术研讨会征稿启事

第七届南国公共管理研究生学术论坛征稿启事

第五届羊城廉政智库建设论坛学术征稿启事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始创于2004年,粤港澳大湾区经世致用人才培养重镇,珠江三角洲应用社会科学创新高地。秉持“培育公共精神,创造健康社会”理念,坚守“立德树人,经世致用”目标,坚持“本土化,个性化,国际化”方针,积极营造“民主,团结,和谐,高尚”氛围,努力创建“体面的学术社区,博雅的知识高地,愉快的精神家园”,奋发成为“立足广州,服务广东,辐射国内,对接国际”的高水平创新型学院。致广大而尽精微,公天下而存高远,热忱欢迎优秀学子深造,诚挚邀请天下英才加盟!让我们一起:服务国家,无畏艰辛;砥砺学术,创新生命;追求卓越,共享荣光!

荣耀2022

董石桃获立国家社科基金2022年度重点项目

陈潭获立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国家重点项目

谢治菊荣获2021广东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王枫云王霞谢治菊领衔入选2021年省一流课程

林曼曼荣获“广东省优秀共青团干部”光荣称号

蒋红军获立2022年广东社科规划特别委托项目

万朝春获立2021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

杨芳领衔获2022年广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

刘向晖获立2022年度广东省党建重点课题

王枫云获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优秀成果奖

学院本科生党支部通过全国样板支部建设验收

学院本科生党支部通过全省样板支部建设验收

隆惠清苗嘉龙两团队获第八届“互联网+”省金银奖

梁嘉俊团队获第13届“挑战杯”创业计划省赛银奖

吴莹莹团队获省“推动党史推动社会实践”三等奖

吕凌炜团队报告荣获广东大学生调研大赛一等奖

“万企兴万村”和“老城市新活力”入选省实践团队

东西部协作推普获称2021广东省优秀实践团队

乡村致富带头人口述团队获评2021年市示范团队

四作品入选广东高校“活力在基层”主题团日项目

校友黄思静助力中国女篮获得2022世界杯亚军

女篮荣获省第11届大学生运动会女子乙A冠军

女篮再获省第11届大学生运动会女子乙B季军

刘沐晗廖晓盈团队列全国MSW研究生案例百强

范飞刘鉴萱两同学被录取为国内名校博士研究生

王鹏同学被录取为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博士研究生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2年本科生考研创佳绩




【联络】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文逸楼。邮编:510006。电话:(020)39366783(行政)、39366775(教学)、39366776(学术)、39366703(学生)。邮箱:gzggxy@sina.com。微信:gzdxggxy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