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合向上!野蛮生长的内容森林,媒体如何守护稀缺性
昨日我们俯瞰了媒体技术“上帝之手”一般的生态雕刻力,今天,我们揭秘代号为“媒体+”星球的另一块生态——内容。
旺盛生长的内容森林,蕴藏着多少野心与希望——入局者众,在遍地未知中探寻前路,摸索破局之道。破立之间,物竞天择。
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梳理全年媒体行业内容发展大趋势,解析内容森林的竞合规律。
瞭望新机遇,风云际会。
独木不林:
入局者众,生态重塑
从生产到分发,内容领域的全产业链迎来了各式各样的入局者。他们有的单打独斗,有的团队作战,共同构建了全新的内容生态。
自媒体中兴
2017年,自媒体成为内容市场不可忽略的大热宠儿。他们从受众中来,到受众中去,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对自身优势领域的深耕,搭上互联网时代的大船,乘风破浪,迅速抢占内容市场高地。
通过全媒派往期文章,可以发现,自媒体对内容领域的挖掘拓展已经延伸到电台、情感、ASMR、影评、美食等多个领域。在线上抢占注意力的同时,还将自己的优质内容及品牌延展到线下活动及周边产品上,从而形成心理上的贴近和参与感,构建较为稳定的关注群体,增加粉丝黏性,通过垂直化、类型化打造记忆点。
在自媒体的内容江湖中,KOL也正迅速成长。作为优质内容的输出者,他们正影响着大平台的建设发展。今年9月,网传MC天佑2000万拔营快手入驻火山小视频,恶魔奶爸又掀起“知乎300大V出走门”,足见自媒体KOL在当今内容市场的威力。
单打独斗的KOL如何形成倒逼平台的力量?自媒体自身对市场的把握、对态度的呈现以及对受众的洞察,帮助其树立了对内容形态的重大影响。归纳起来是其自身的话语特性形成了“追随者效应”,既击中了当今圈层化受众对同类信号的敏感,也满足了如今社会信息焦虑下的资源崇拜。
巨头跨界,瞄准内容市场
除了异军突起的自媒体,科技、社交、商业巨头也纷纷入局内容市场,以自己的方式试图分一杯羹。
环顾全球,媒体业与互联网巨头间的关联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分工合作,传媒业务已经在各家巨头内部生根发芽。今年的奥斯卡上,亚马逊打败在影视领域深耕多年的流媒体Netflix,其出品的《海边的曼彻斯特》夺得最佳影片奖,让大家开始重新审视这个电商巨头。此外,Facebook开辟Watch频道,与专业公司合作开发短视频系列;Apple投资10亿美元开发原创视频;Snap用AI对用户上传内容进行二次加工,都是瞄准了影视频内容的发展沃土。
横扫奥斯卡、救活华盛顿邮报...外行贝佐斯带来了哪些媒体经营启示
全媒派文章脸书VS谷歌,社交VS搜索,谁是内容消费流量之王?编译Chartbeat的报告显示,谷歌搜索为内容方带去了他们40%的外部流量,而Facebook引流约占30%。作为流量入口,这两大巨头选择在平台建设上以内容加码,放大自身用户优势,寻求更贴近受众的发展方式。
搜索大户Google改变搜索为分发,依托平台数据,对尾部内容进行精准利用,开发资讯功能;社交巨头Facebook积极拓展与新闻产业的合作,通过新闻项目、付费入口建设等多种方式,引流优质媒体内容,提升平台内容质量;分享重镇Instagram作为典型的UGC平台则注重挖掘用户的原创精品,以“强曝光”精选推荐及“趣味性”话题征集、创作者关系维护与一站式资源支持、联合广告主帮助内容变现三个方面调动平台内容创作积极性。
新闻付费订阅再获巨头加持!Facebook抽成多少你觉得合理?
如果说互联网巨头的基因中或多或少就与传媒有一定关联,那么知名品牌企业入局传媒内容生产则显得更为独特。星巴克、可口可乐、耐克等大品牌主,建立起自己的内容生产和传播中心,频频推出自制原创内容。这些由品牌主生产的原创内容,不是过去沉溺于提升贩卖和销售的广告,而是足以和专业媒体抗衡的好内容。“企业即媒体”的时代已在眼前。
#视频:星巴克出品《Upstanders》系列纪录片之《The Hunger Hack》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d0391p2xian&width=500&height=375&auto=0
内容孵化公司乘风而起
在火热的内容市场中,还有一批勤勤恳恳的内容孵化者,他们本身不生产内容,但却是优质内容背后强大的后盾。
韩国媒体孵化器Mediati鼓励年轻的内容创作者进入新闻业,为这些年轻的创业者们提供内容管理系统,帮助他们建立线上社区;MCN不仅思考内容生产,更为旗下的内容生产者制定发展计划和扩展蓝图;创业公司Vox Pop则通过UGC与社交传播的方式为编辑部聚合内容,成为新闻内容源。
UGC视频采访×社交传播,Vox Pop开脑洞,为编辑部聚合素材
国内MCN快美妆签约博主
新柳抽条:
优质内容的包装换新
如何在内容大爆炸时代守护读者注意力?构建数字化生态系统的重要举措,就是通过语音、视频、图片、增强现实等多种方式深度融入读者的日常生活。
内容业的科技加成
多年来,“阅读”新闻成为惯例,而在科技加持的现代内容业,新闻由文字向语音的转化成为新风尚。亚马逊联合《华盛顿邮报》开发“读新闻”产品Polly,利用人工智能语音识别技术,发展语音资讯;《纽约时报》发布日更语音产品The Daily,呈现资深编辑的热点事件汇编、事件的补充细节、跟踪报道,以及主持人的分析和看法等。
polly读新闻界面
在国内,各大科技巨头接连宣布进军语音交互领域,一步步完善起资讯互联网络。
热爱“搞事情”的科技向资讯应用Quartz则看上了AR对内容生态的重塑潜力。在iOS 11发布的当天,Quartz就更新了iOS应用,新版本的特色就是可以使用AR技术展示其部分内容。比如,在报道“卡西尼”号飞船的“退役”过程时,Quartz利用AR技术加入飞船的3D模型,用户可以沉浸其中感受整个过程。
在近一个月的实验后,Quartz发现,读者确实对AR感兴趣。自新版本发布,短短一周内,Quartz带AR功能的应用程序就被下载了1万次,截止10月中旬,总量已经超过78万次。
#视频:Quartz的AR技术应用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c0560xk3dzv&width=500&height=375&auto=0
在今年的F8大会上,Facebook透露出明确进军AR/VR社交的计划,并且大举收购AR/VR公司,丰富AR/VR社交体验成为其今年主攻的进化方向。
Facebook成收购AR/VR企业最多的公司
糖衣里的内容:图片/视频/音频
在科技对内容形式的重塑之外,不少媒体选择将文字之外的产品作为自家的专业内容。
Pictoline页面
墨西哥资讯公司Pictoline主营业务是图片信息,即以简短解释性图片的形式出现在社交媒体中,这些动画及漫画风格的图片包含了现场消息、卡通海报和数据内核的视觉故事。凭借这种形式,Pictoline很快就吸引了大量受众,其Facebook页面就拥有超过250万粉丝。
除了静态图片,GIPHY更在这个表情包横行的年代,把动图做成了产业。该公司以GIF搜索起家,以动图作为自己的内容核心,发展出动图处理、内容聚合、社区搭建等多方面功能建设。目前,GIPHY日活用户超过1亿、日均产生10亿动图,并应用AI实现“文字—动图”转化,还立志要在原生广告上分走一大杯羹。
GIPHY创始人:Alex Chung和Jace Cooke
流媒体音乐平台Spotify近年发力视频业务,CEO Daniel Ek公布了一系列原创视频计划,启动与ESPN、VICE、Tastemade等视频平台的内容开放合作,以期提供一个包揽音乐、播客和视频的泛娱乐环境。但由于投入产出的失衡,投放策略不成熟,这位音乐巨头在视频领域的试水尚未成功。
反观国内,梨视频已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拍客网络,拥有核心拍客逾2万名。跨国、跨界的内容经过平台整合,带来了客观的内容增量,完成了人、内容和商业的新连接。
传统媒体这一年,在视频+内容的游乐场里也玩得正欢。今年第三季度,NBC和CNN一同入驻Snapchat,各自推出了一档合作新闻节目,试水移动视频领域;《华盛顿邮报》更是把直播/短视频/全景,全部纳入发展版图。视频编辑总监Micah Gelman表示,报社目前已有约40位编辑部成员在负责视频工作,新招募的员工将会使这一数目增加到70人,外加10人左右负责这一项目的发展。
传媒领域的前瞻内容聚合网站Digiday凭借对行业的敏锐观察,选择加入音频内容,将播客打造为王牌栏目之一。Digiday的博客提供iTunes、Stitcher和RSS三种订阅方式。自2015年发布第一期播客以来,Digiday已推出了150余期播客节目,目前已经收获了超过5万的月度下载量。
付费用户猛甩Apple Music几条街的瑞典公司Spotify,则凭借个性化音乐推送和周边市场打造,打算绕过IPO进行上市。这个有着鲜明绿色logo的音乐平台,正在巨头挤压下,凭借优质音频内容制霸全球。
音频内容市场在国内同样火爆异常。今年3月豆瓣时间上线5天销售额破百万,5月《罗辑思维》坐镇的得到APP一周年实现总销售额2.4亿,6月喜马拉雅会员日宣布《好好说话》第一季销售额超过4000万……各大平台纷纷抢滩,付费音频市场迎来大爆发,“耳朵经济”已成当下新风口。
集苑集枯:
深耕领域的别样选择
乙方只会接brief?短视频\MCN\原创IP,他们才是内容领域最强的种子团队一文曾提到“在内容领域,越来越多的制作团队开始升级进化,打造独立内容IP,开拓商业模式,各自收获垂直领域的忠实粉丝。”
内容领域不再是大生产模式,而开始流行精耕细作。
科学/萌宠/游戏:细分领域精耕化
在“AlphaGo Zero”、引力波、霍金的博士论文分分钟刷新受众科学知识边界的当下,科普内容于是趁机生长。一群独特的内容生产者凭借自身扎实的科学功底,深耕科学知识,将艰深的专业理论以轻松的形式呈献给普通读者,打破隔绝知识的墙壁。
高大上的科学问题已被内容生产吸纳,照顾人类内心情感需求的萌宠也成为了内容领域的一道亮丽风景。满足受众“云养猫”需求的宠物博主、以萌宠作为内容成分的专业杂志、靠自己爱宠加buff的内容创业者,建立了社交时代新的对话关系和情感纽带,脱离人类社会秩序的陌生感,让受众感觉到简单纯粹的快乐。
这一年来,更加不可忽视的内容垂直领域,是一款存在已久却刚被发现产品价值的游戏——狼人杀。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与狼人杀相关的内容密集地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先是王思聪的熊猫TV推出狼人杀直播《Super Liar》,与战旗TV一年前的《Lying Man》对垒,随后网综《饭局的诱惑》也于9月入局,以狼人杀为主要娱乐项目。到2016年底,狼人杀相关App火热上线,迅速占领了App Store的前排战地。今年年初,除了仍不断有入局者出现外,一款狼人杀App还获得了资本垂青,成功融资。
在满足玩家完善性格不足的心理需求外,狼人杀也面临着游戏自身客观局限、社区运营规范不完善等现实问题,这一款桌游作为内容产品能活多久,尚是内容领域的疑问之一。
评论区文化释放UGC能量
这一年的内容生态中,UGC同样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集中表现在兴盛的评论区文化中。
国内目前最有料的评论区大约当属各种乐评区,“我不是来听歌的,我是来看评论的”。乐评区文化的生态构建完全实现了说的比唱的好听。
抽屉/最右则抓住了段子手汇聚的评论区,将评论做成了自家的资讯内容。有料有趣、接地气的评论资讯获得大受众青睐。
看到UGC的强大潜力,为了打破仅仅让读者出现在评论区这种“常规模式”,《纽约时报》宣布推出读者中心,以评论综述、读者体验形成内容,想让读者们发挥更大的作用。
事实核查专业化
在内容生产形势一片大好的背后,实际上也危机四伏。就如PolitiFact网站今年上半年提到:“现在假新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因为它们的蔓延,每天都仿佛是愚人节。”
值得庆幸的是,已经有媒体敏锐感知到事实核查在当今环境中的重要性,并以此作为自己的细分深耕领域。WhatsApp、GiveMeSport都专门设置了事实核查环节,卡耐基梅隆大学的一帮研究生们组成的团队更是以打假为主题,设计了一款名为《Project Axon》的VR游戏。
除了文字信息的打假,Who Said What还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帮助识别音频和视频中的引用内容,旨在帮助记者和事实核查员核对相关信息的真实性。今年6月获得了奈特基金会(Knight Foundation)5万美元的拨款。
内容森林的“丛林法则”
内容业新概念层出不穷,UGC、PGC、PUGC已成为聊天入局的标配。潮流改变太快,或许在你刚学会走时,别人已经在商量升级赛道了。但不论是入局者身份的变化、内容形式的改变,还是深耕领域的多样,归根结底是内容领域核心逻辑的改变。
正如内容业核心逻辑正在迁移?层出不穷的“XGC”如何改变潮水的方向一文所说
新名词、新概念层出不穷,内容生产者是成为核心参与者还是边缘人,取决于能否吃透这场传播革命的核心逻辑:
①“谁来生产”的界限不再分明
②信息集成趋向数据中心化
未来,传媒业的内容生态还将走向何处?
今年的2017腾讯媒体+峰会,首次提出“媒体新星球”这一概念。我们将从新陆地、新森林、新水源、新居民等多个篇章展开探讨,对应今日媒体世界的技术赋能、内容竞合、商业渗透与用户连接。11月16日当天,16位海内外重磅嘉宾将同时降落上海,与600位到场来宾一起,共同描绘媒体新星球的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