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朱苑瑜:《信用的宇宙观:跨国流动与中国的目的地政治》(2010)
项飙:《潜在移民:中国东北后社会主义的原始积累、潜在跨国流动和当下的流离失所》(2014) 项飙:《悬浮:在高度流动的世界里谋求变革的能动性》(2021) 张鹂:《焦虑的中国:内心的革命与心理治疗的政治》(2020) 方称宇,弗朗索瓦·蒂埃里:《中国的花钱:吉祥与庇佑的图像学语言》(2016) 塞巴斯蒂安·康拉德:《“不是非得这样”:19世纪时间制度的全球转变》(2018) 塞巴斯蒂安·康拉德:《全球历史中的启蒙运动:一种历史编纂学批判》(2012) 阿图罗·埃斯科瓦尔:《“第三世界”的建构与解构:发展与现代性的人类学》(2012) 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1991) 劳拉·贝尔:《把时间作为方法》(2016) 鲍里斯·格罗伊斯:《时间的同志》(2009) 亨利·列斐伏尔:《节奏分析:空间,时间和日常生活》(1992) 小威廉·休厄尔:《资本主义的时间性》(2008) 小威廉·休厄尔:《经济危机与现代史的形成》(2012) 墨磊宁:《与国家达成共识:现代中国的民族识别》(2011) 克雷格·卡尔霍恩:《乌尔里希·贝克、亚洲与“第二现代性”》(2010) 理查德·麦克唐纳:《放电影给神看:会合空间的神殿与曼谷露天电影院的仪式经济》(2017) 孔飞力:《太平天国幻觉的起源:一场汉人叛乱的跨文化维度》(1977) 雷祥麟:《非驴非马:医学与中国现代性之争》(2014) 朱迪斯·法夸尔:《病床边的形而上学》(2015) 尼古拉斯·罗斯:《治理灵魂:私人自我的形成》(1990) 任柯安:《治理中国现代性的灵魂》(2017) 墨磊宁:《中文打字机:这里没有ABC》(2017) 石静远:《汉字的王国:使中国走向现代的语言革命》(2022) 洪美恩:《论不讲中文:生活在亚洲和西方之间》(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