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八下语文古诗《题破山寺后禅院》知识点+图文解读指导+图文解读+同步练习
扫码查看下载 全部资源 |
资料汇总
第二单元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第7课《大雁归来》第8课《时间的脚印》第9课《桃花源记》
综合性学习《倡导低碳生活》第二单元写作《说明的顺序》第三单元
第11课《核舟记》第12课《<诗经>两首》第三单元写作《学写读后感》名著导读《〈傅雷家书〉:选择性阅读》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诗经《式微》《子衿》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望洞庭赠张丞相》
第三单元测试卷第四单元第15课《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第16课 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
任务二《撰写演讲稿》
任务三《举办演讲比赛》第五单元第17课《壶口瀑布》第18课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第19课《登勃朗峰》
第六单元
21 《庄子》二则北冥有鱼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嘉肴《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知识点总结
一、注释
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
禅院:寺院。
禅房:僧人住的房舍。
悦:此处为使动用法,使……高兴。
空:此处为使动用法,使……空。
万籁(lài):各种声响。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
钟磬(qìng):寺院诵经,敲钟开始,敲磬停歇。
二、译文
清晨我漫步走到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大的林木。
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
山中景色使鸟怡然自得,潭中影像使人心中俗念消失。
各种声音都已经沉寂,只听到那悠长的钟磬的声音。
三、问题归纳
1.“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中的“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说说你对这个字的理解。
写出了禅院中花木繁盛的样子,表现了禅院环境的幽深安静。
2.“万籁此都寂”和“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万物之音响全部消寂,而仅有禅院的钟磬之音,袅袅不绝,似乎永恒地吟唱,它使这寂静的禅院更显空寂,使这肃穆的世界更为庄严,使一刹那成为永恒。
四、作者简介
常建(708-765),唐代诗人,字号不详,有说是邢台人或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过着一个很长时期的漫游生活。后移家隐居鄂渚。大历中,曾任盱眙尉。
五、赏析:
清晨,太阳出来了,在高大树木的遮蔽下,古寺依然沉睡在幽暗中。重重花木掩映着弯弯小路,来到禅房,更是觉得幽静。悠长的钟磬声,在万籁俱寂之中带来深远的禅意,使人的心灵愈加沉静。
晨游山寺,看到幽静的竹林、清澈的水潭,青山焕发、鸟儿欢唱,袅袅的钟磬声时隐时现。如此清幽的环境使诗人顿去杂念,心中豁然开朗。全诗虽咏禅房寺院,实抒寄情山水及隐逸之情。
语言古朴,意象深微;构思工于造意,妙在言外,引人在平易中进入胜境。
首联起居平平“清晨入古寺”简直如同平白说话,毫无诗意。但却简单地交待了时间地点。缓之又缓,平之又平,不是孤峰突起,也不是一泻千里,仿佛轻松愉悦地步入山阴道上。继而“初日照高林”亦是不加粉饰的句子,却在眼前铺开了幅“山林晨景图”。树密,但不是密不透风;林高,但不是高不可及。密密匝匝的树林伴着初升的旭日,“初日”亮而微红,红又间黄,从树缝、树头间漏下道道光柱,袅娜着林间微微的雾气,氤氲着别样的轻柔。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此言一出足令人瞠目结舌、啧啧称赞。步出高林是一丛翠竹,翠杆碧叶下是仄仄的小径,竹影微摇,小径隐现,前路深幽,不可轻现。隐隐有一角挑檐露在花木深处,幽僻之所,非高僧不可得也!花木、禅房、曲径、竹林仿佛已融为一体,浑然天成。既点题,又显意,无怪乎令人叹赏至今。
颈联两句对仗工整,比兴巧妙。一个“悦”字,高雅了“鸟性”,写活了“山光”。鸟竟犹人,可识、可赏、可悦这山光。一个“空”字,沉寂了“潭影”,澹定了“人心”。潭影幽暗而似空无一物,人心无所求无所欲,空空中而异常的满足。
尾联巧妙的把全诗化为一曲淡雅的乐章。起先有丝弦竹肉,金革匏陶,到此一节,万籁俱寂,只在那钟磬上一击,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如缕的金玉声萦绕在禅院上空,与那日光相融,与那紫烟相缭,仿佛梵音入耳,涤荡尽胸间尘垢,悠远悠长,回味无穷。
《题破山寺后禅院》学习要点+思维导图
1.文学常识:常建,唐代诗人,他的诗大多为五言,以山水田园、寺庙为内容,也写过一些边塞诗。诗的风格平淡自然,意境幽深,感情含蓄,在唐代山水田园诗歌中别具一格。禅院,寺院。
2.诗歌赏析:
诗中意象:古寺、初日、高林、曲径、禅房、花木、山水
(1)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词语-初日:早上的太阳。
析:点明出游的时间、地点。
(2)颔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析:“曲”、“幽”、“深”等形容词表现了禅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
(3)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词语-悦:使……欢悦。 人心:人的世俗之心。
析:抒写诗人的主观感受。
(4)尾联-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词语-万籁:指各种声响。
析:采用以声衬静的写法,以钟磬音衬托环境的清幽寂静,营造出万籁俱寂的宁静氛围,抒发自己出世的情怀。
3.诗歌主旨:诗歌以简洁凝练的笔触描绘出一个景物独特、幽深寂静的境界,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愉悦心情和对高远境界的强烈追求。也暗含诗人寄情山林的隐逸情怀。
4.艺术手法:以动写静,以声衬静
5.重点探究:
(1)“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一句妙在哪?
解题思路:运用的手法→结合文本→表现诗人的情感。
语言组织参考:
·这两句诗以动写静,因景生情;
·更多抒写了诗人的主观感受(两句综合)。“悦”字表现了诗人从山光水色中感受到的欢欣,“空”字表现了诗人此时此刻心中尘世杂念全消的精神状态;
·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内心感受,也流露出诗人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同步练习题
↓八年级下册↓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