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弗朗西斯·雅姆诗7首

法国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弗朗西斯·雅姆(Francis Jammes,1868—1938),法国旧教派诗人。他笃信宗教,热爱自然,他的诗把神秘和现实混合在一起。他的诗大都写得质朴,很少有绚丽的辞藻。作品有《早祷和晚祷》(1898)、《裸体的少女》(1899)、《诗人与鸟》(1899)、《基督教的农事诗》(1911-1913)等。
弗朗西斯·雅姆生于法国比利牛斯省杜尔奈,早年曾做过奥尔泰地方公证人的书记员。他是天主教徒。祖父曾在南美洲瓜德罗普岛行医,他父亲就生在那里,因此他对那个小岛充满怀念之情。1890年,他发表了《诗集》,从此结识著名诗人马拉美、小说家纪德,并和纪德结伴去阿尔及利亚旅行。他的一生几乎都是在法国南方乡间度过的,平日深居简出。当他进入文学界时,法国诗坛已厌倦于象征主义的晦涩,而寄兴于可感知的世界。1898年,他发表诗集《从黎明三钟经到夜晚三钟经》,富有乡土气息,愈来愈多的融入了民歌色彩。他用自有诗体写过不少诗集。晚年爱写十音缀诗,有《泉水集》(1936)以及诗集遗篇《泉水与火》。他还写过小说、散文和四卷《回忆录》。另外有书信集四卷,是他跟纪德、克洛代尔等人的来往书简、札记,颇具文献价值。





清 代 的 学 术 思 潮

作为最后一个皇权专制王朝,清朝又是一个集传统学术之大成的时代。它在传统的经学、古籍整理、史地考据、书画工艺、园林艺术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绩,而中西文明的交流也在艰难徘徊中迈开了脚步。
经学是皇权专制时代传统主流意识形态的一部分。清初学者多前朝遗民,他们生活在王朝兴废之际,许多人参加过现实的政治斗争,志在匡救时弊,故多经世致用之学。他们反对明代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而终日讲危微精一之说”的空疏学风,提倡“行己有耻,博学于文”,主张治学应“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顾炎武:《与潘次耕札》)。他们以强烈的救世情怀去深入地反思历史,揭示种种的社会弊病,并画出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图景。被后世誉为“清初三大儒”的顾炎武(字亭林)、黄宗羲(号梨洲)、王夫之(号船山)都是节操凛然的志士仁人,其著述皆真切笃实,有为而发。顾炎武足迹踏遍半个中国,考察各地的山川、风土、人情,验证古籍,著为《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开创一代学术风气。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批评皇权专制,主张士人参政议政,表现了勇于批判现实、担当天下的精神。他在《明儒学案·发凡》中又说:“学问之道,以各人自用得著者为真,凡倚门傍户、依样葫芦者,非流俗之士,则经生之业也。……以水济水,岂是学问?”当沧海横流之际,黄宗羲主张独立不倚的思考,而不是随声附和、依傍他人门户。王夫之晚年遁迹深山,穷力著述,以“六经责我开生面”自许,他的《读通鉴论》、《姜斋诗话》等著作,在史学、经学、文学诸领域均有着深刻而周密的思绪。皮锡瑞《经学历史》概述说:“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皆负绝人之姿,为举世不为之学。于是毛奇龄、阎若璩等接踵继起,考订校勘,愈推愈密。”这种经世致用、崇尚实学的风气,在清代影响十分深远。
雍正、乾隆之后,天下大定,清王朝采用各种手段加强思想与文化的控制显现出成效。由清初学者提倡的经世致用的学风削弱了,“士大夫得肆意稽古,不复视为经世之具,而经史、小学、专门之业兴焉”(王国维:《沈乙庵先生七十寿序》)。乾嘉学派重训诂、重考据,虽有脱离实际、繁琐考证的一面,但他们整理国故,治学态度严谨,多有发明。皮锡瑞《经学历史》认为清代经学有功于后学者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辑佚书,使得古书之亡佚者复存;二是精校勘,勘误订讹,解析疑滞,对于后来者帮助很大;三是通小学,传统的文字、音韵、训诂之学,至此达到系统而又精深的境界,其中最著名的,如江永、戴震等人的音韵学,高邮王念孙、王引之父子的经学训诂,段玉裁等人的《说文解字》研究,皆造诣精湛,推动了学术的深入展开。
嘉庆时期,占主导地位的仍是重训诂考据的古文经学。道光以后,古文经学衰落,今文经学兴起。今文学派说经主张微言大义,他们反对“务琐碎不知道理”的古文学派。面对急遽变化的时势,今文经学家们预感到清帝国的必然没落,预感到一场社会风暴的来临,他们内心深重的忧患情结无所发泄,往往以《公羊》义例来“讥切时政,诋排专制”(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他们将社会分为三类(治世、乱世、衰世),以“衰世”影射现实,主张更法图强,清除弊政。龚自珍、魏源都属于今文学派。清末王闿运、廖平治公羊学,寻求经学中的微言大义,以图古为今用。康有为作《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借孔子的力量宣传变法改制的思想。他以为《春秋》之义在“绌君威而申人权,夷贵族而尚平等,去内竞而归统一,革习惯而尊法治”,显然是为维新变法造舆论,所以当时有人说他是“托于素王(指孔子)改制之文,以便其推行新法之实”。可见随着时局的改变,经学学说内部也在不断地躁动,处在演进变化之中。
由于考据学的发达,带动了史地之学的深入开展。章学诚著《文史通义》,倡言“六经皆史也”,“六经皆先王之政典也”,“六经皆先王得位行道、经纬世宙之迹,而非讬于空言”,拓展了学术的途径。钱大昕《廿二史考异》、王鸣盛《十七史商榷》、赵翼《廿二史札记》,都是以考据的工夫审视历史事实,此后这种研究方法蔚然成风。清代地理学的发展,由清初的关注山川形势、险隘关塞,到中期的考证郡县沿革、水道变迁,逐渐关注海疆以至外国的地理状况,视野愈益开阔。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总述历代王朝兴亡与地理形势,包括行政沿革、名山大川、城镇关津、漕运及海运航道著作,被誉为“数千百年绝无仅有之作”。清末杨守敬、王先谦的《水经注》研究,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清代介绍外国地理的著作,如图理琛的《异域录》(成书于康熙末年)记述中亚、俄罗斯的地理,陈伦炯的《海国闻见录》(成书于雍正八年)记述了四十多个国家与地区的地理风物,航海家谢清高的《海录》(成书于嘉庆二十五年)则记述了97个国家与地区的地理位置与风俗物产。据学者统计,从1841年到1861年的二十年里,有关域外或世界地理的著作达22种,其中最著名的有两部:一是魏源遵照林则徐的建议编写的《海国图志》(道光二十二年首刻),该书较系统地介绍了世界各国的状况,包括宗教、历法、兵器、货币等。另一部是徐继畲的《瀛寰志略》,作者长期在福建任职,又一度在北京主持同文馆事务。该书“稿凡数十易,五阅寒暑”,初刻于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记载了八十多个国家与地区的基本情况。王韬在该书的跋语中说,作者“内感时变,外切边防,隐愤抑郁而有是书”(参见萧樾《中国历代的地理学和要籍》第九章第六节)。这就在长期闭锁的中国士人面前,逐渐打开了世界的大门,它自然对于中国人的知识结构、心理态势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清代的书画流派众多,异彩纷呈。相比较而言,明末清初文人的内心压抑与精神痛苦只有在画中才能得到曲折的表现。清初以八大山人朱耷、苦瓜和尚石涛为代表的四僧画,多以陡峭的山峰、荒寒的景象、孤零零的鱼鸭作为描写的对象,展现一种孤峭、傲岸、幽僻又孤寂的心境,将故国沉沦所激起的悲凉之感融化于景物中,有着鲜明的艺术个性。继起有所谓山水画“六大家”(指王时敏、王鉴、王原祁、王翚、吴历、恽寿平),他们画笔苍润明秀、安详宁静,逐渐回归传统技法。以金农、郑板桥为代表的“扬州八怪”将文人飞扬不羁的意气与才思融入画笔,透露出文人心性中难以告诉又无可名状的孤独感。乾隆时宫中还有郎世宁等几位西洋画士,他们糅合中西画法,逐渐影响了画坛风气。此后一些中国画家下笔亦参用透视法,讲究空间比例与光线明暗,画幅中的山水人物都增强了立体感。
清代的瓷器、雕刻工艺,达到精美绝伦的地步。康熙、雍正、乾隆的粉彩瓷与珐琅器,不仅色彩美丽,构图和谐,而且形态各异,精巧而又华贵。各类竹、石、玉、翡翠、玛瑙等雕刻为文房四宝及生活器具,细至毫末,或浮雕,或镂空,富于艺术的情趣。清代的文人多擅长书画,赏玩艺术,风流潇洒,成为日常的生活方式。
王国维曾论及清代“学术三变:国初,一变也;乾(隆)、嘉(庆),一变也;道(光)、咸(丰)以降,一变也”。清代的学术生态、书画艺术的繁荣,不仅为文学的发展与变迁提供了大背景,而且陶冶了不同时期文学内在的精神,悄然改变着它的气质与风貌。



推荐阅读:

马丁·梭罗楚克诗3首

西班牙民谣绝句25首

莎拉·蒂丝玳尔诗6首

莎士比亚《鲁克丽丝失贞记》

席勒诗12首

但丁·罗赛蒂《题乔尔乔内的威尼斯牧歌》

但丁·罗赛蒂《顿悟》

但丁·罗赛蒂《短暂的时光》

惠特曼诗12首

阿赫玛托娃《北方哀歌》

阿赫玛托娃《爱情》

阿赫玛托娃《黝黑的少年沿着林荫道漫步》

阿赫玛托娃《有个声音呼唤着我》

阿赫玛托娃《亲爱的,不要把我的信揉作一团》

阿赫玛托娃《最后一次相见》

别德内《指路的星星》

荷尔德林诗15首

威廉·莎士比亚诗20首

约翰·多恩诗4首

托马斯·纳什《春》

克里斯托弗·马娄诗3首

爱德蒙·斯宾塞《贺新婚曲》

伊丽莎白·巴雷特·勃朗宁传记

亚历山大·蒲柏传记

里尔克传记

济慈传记

金斯伯格传记

艾略特传记

兰斯顿·休斯传记

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传记

聂鲁达传记

加里·斯奈德

英国桂冠诗人尼古拉斯·罗

卡尔·桑德堡,诗人和林肯传记作家

兰斯顿·休斯在20世纪20年代的哈莱姆

惠特曼与内战

失乐园学习指南

里尔克:未被认可的女权主义者还是自恋的理想主义者

里尔克与罗丹

反调:里尔克只是气体

厄休拉·勒古恩:作家,抑或谦卑的诗人

Joan Murray and the Bats of Wisdom

西尔维娅·普拉斯:耀眼的光辉,绝望的疯狂和自杀的诗意象征

奥登:若有可能,愿成为大西洋的小歌德

爱德蒙·斯宾塞《爱情小唱》

英国中古民谣6首

安娜·阿赫玛托娃《战争风云》

梵乐希《水仙辞》

里尔克诗3首

魏尔伦诗5首

尼采诗9首

波特莱尔诗4首

雨果诗4首

雪莱诗2首

黑塞诗22首

歌德诗7首

叶芝诗13首

卡尔·桑德堡诗10首

约翰·但恩诗15首

柯尔律治诗16首

英国桂冠诗人作品

里尔克诗11首

普希金诗20首

叶芝诗16首

哈洛·品特诗9首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20首


相贺雕阑侧 双飞翠幕中 勿惊留爪去 犹冀误吴宫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