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克里斯托弗·马娄诗3首

英国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克里斯托弗·马娄马洛,Christopher Marlowe,1564—1593),英国十六世纪诗剧大家,是莎士比亚的先行者,以“壮丽的诗行”(mighty line)著名。毕业于剑桥大学,交结了一批无神论者,又为英国政府完成过一项秘密使命,不久因在酒店与人口角,当场被刺身亡,留下了六部剧作和一些诗歌。
他是一个浪漫奇才,笔下写的都是大过常人的征服者和追求者。他有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并能通过壮丽、有力的文字把它表达出来。他也是一个写爱情和美人的能手。
这里选译的是一首情诗和两个片断。情诗题为《多情牧童致爱人》,利用了牧歌形式,诗人自比为牧童,而以所爱姑娘为牧羊女,这样就把背景放在美丽的山水之间。这是古典文学的一种手法,用意在使爱情去掉俗气而表现纯真,像古代乐园里乡下人一样纯真,古罗马的作家用过,十六世纪又在英国盛行。马娄之不同凡俗处在于写得音乐性强,自然生动,美丽的描写中看出气魄,而其关键的一行——“与我同居吧,做我的爱人”——又大胆直言,几乎是一种挑战,曾引起许多同时代诗人的注意,至少有三人——多恩、赫里克、劳莱——写诗应和。以劳莱所作最好,其答诗的结句是:


如果青春长存,爱情繁茂,

欢乐不逝,老年无忧,

那么这类乐事会使我动心,

我就与你同居,做你的爱人。


从此也可看出此诗的影响。
两个片断之中,第一个取自马娄未写完的长诗《希洛与里安德》(1598)。这一对爱人各住赫里士滂特(即今天的达达尼尔)海峡的一边,里安德每夜游过海峡去与希洛相会,直到他某夜淹死,希洛也跳海殉情。故事来自古希腊,马娄用它作为诗的骨架,细节则很多是他创造,但他只写完一部分,其余由另一诗人贾浦曼续成。马娄所写,固然也叙事,恣意渲染的却是这一对爱人的青春活力,这里所选对于希洛美貌的描写,即是例证。诗句充满了明亮的色彩,把诗人的“视觉的想象力”发挥到了极致。几乎同时,莎士比亚也写了一首叙事长诗,名《维纳斯与阿多尼斯》(1593),也流利可诵,但不及马娄此作之瑰丽有力。
第二个片断选自《浮士德博士的悲剧》(1592—1593),是形容浮士德蓦见海伦时的印象的。海伦是古希腊的有名美人,为了抢回她,希腊联军同特洛伊军交战十年。这一史实燃起了马娄的历史想象力,现在借浮士德之口来赞颂她。颂美人容易流于浮艳,马娄所作则有历史与宇宙的壮观,并且显得新鲜,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追求无限知识、无限经验的劲头。


多情牧童致爱人


与我同居吧,做我的爱人,

我们将品尝一切的欢欣,

凡河谷、平原、森林所能献奉,

或高山大川所能馈赠。


我们将坐在岩石上,

看着牧童们放羊,

小河在我们身边流过,

鸟儿唱起了甜歌。


我将为你铺玫瑰为床,

一千个花束将作你的衣裳,

花冠任你戴,长裙任你拖曳,

裙上绣满了爱神木的绿叶。


最细的羊毛将织你的外袍,

剪自我们最美的羊羔,

无须怕冷,自有衬绒的软靴,

上有纯金的扣结。


芳草和常春藤将编你的腰带,

琥珀为扣,珊瑚作钩,

如果这些乐事使你动心,

与我同居吧,做我的爱人。


牧童们将在每个五月天的清早,

为使你高兴,又唱又跳,

如果这类趣事使你开心,

与我同居吧,做我的爱人。


英国杰出戏剧家马洛无论在个性上还是经历上,似乎都比同一时代的莎士比亚来得更加激烈,甚至精彩。他短暂而传奇的一生,他浪漫而奔放的戏剧作品,以及他在诗体上的大胆探索和革新,使他如英国文坛上的奇葩,熠熠生辉。
马洛的诗句被本·琼生称为“雄伟的诗行”,他大胆地将素体诗(每行五音步、每音步轻重音节各一、行尾不押韵的诗体)运用于戏剧之中,使戏剧的表现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诗句雄伟、有气魄,充满了历史感。而他的抒情短诗,相比同时代的诗人也更加富有生命力。
《多情牧童致爱人》是伊丽莎白时期享有盛名的一首牧歌,莎士比亚就在他的戏剧《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中援引过本诗的片断。该诗问世后,和者甚众,马洛的好友、著名英国探险家瓦尔特·雷利爵士就曾写过《女仙对牧羊人的回答》一诗来应对,在文坛上传为佳话。
轻快悦耳的牧歌,多情大胆的牧童,美丽清新的田园景色,最适合向心爱的姑娘表达爱意。首句“与我同居吧,做我的爱人”开门见山,大胆直率,有着马洛一贯的热情和奔放的气魄,更与牧歌、牧童、田园再相适不过。
在前面两个小节里,“牧童”向他心爱的姑娘描述他们将来可能的生活环境:凡“河谷”、“平原”、“森林”、“高山”、“大川”都可以尽情享用;阳光明媚的午后,可以相依“坐在岩石上”,看小牧童放羊,听小河轻淌,还有鸟儿甜蜜的歌谣助兴。诗人通过热情可爱的牧童之口,用明快清新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清新自然的神仙眷侣图。
也许担心如此优美的环境还打动不了爱人的心,诗人继续让牧童用最有诱惑力的语言告诉爱人他所能付出的一切。在随后的四个小节中,飘逸超脱的神仙眷侣开始步入生活细节的乐趣。用花瓣铺就的床,千束花朵编成的花冠,桃金娘叶芽织成的绣装,上等羊毛做成的衣袍和拖鞋,纯金制作成的鞋扣,芳草常春藤腰带,琥珀施钮珊瑚扣环,诗人慷慨地运用了所有的鲜艳夺目的暖色,挑选了所有少女都爱不释手的东西,可见牧童有多希望能让爱人留在他身边。
曾有人认为,一个小小的牧童不可能有如此雄厚的财力拥有这些炫目贵重的物品,甚至指责诗人不切实际。对于如此不懂浪漫的人,恐怕马洛的牧童会感到很无奈吧。因为诗人更多的是借助牧童这个角色,来表达自己心中的爱意,通过牧童之口来求爱,更能使爱情洗去城市生活的浮华,留下淳朴和清新。如果一定要认为诗歌本来就是一个牧童的求爱告白,追究牧童是否能负担得起纯金、琥珀、珊瑚,那未免也太过牵强了。
淳朴直爽的牧童,不会掩饰心中的爱意,不懂得那些矫揉造作的手段,只会大胆地敞开自己的心胸,愿意对心爱的少女倾其所有,用亲手制成的精致饰品打扮她,还有什么比这个更能表现爱情的纯真与浓烈呢?
而这些还不是所有,牧童还会在“每个五月天的清早,/为使你高兴,又唱又跳”。诗人大胆融合了五朔节浓厚的民俗气氛,不仅有清净自然的神仙眷侣图,还有热情活力的清晨聚会,动静相怡。心爱的少女可以穿戴着牧童亲手为其打扮的衣饰,凭借爱情赋予她的美丽和活力,当之无愧地成为五朔节皇后。
最后,牧童再次大胆地恳求“与我同居吧,做我的爱人”,照应开头,并再次强调自己的心意,相信这次一定能轻而易举地将爱人留在自己的身边了吧!
在诗歌形式上,马洛采取了双行押韵的格式,四音步抑扬格,以及大量的头韵,使得诗歌念起来更加轻快自然,富有节奏感,极具感染力。( 江 莉 莉 )



希洛与里安德(1—90行)


希洛


海峡里流着痴情人的血,

两座城隔岸相望,海水为界,

它们本是紧邻,却为海神大力拆分,

一城在阿比杜,另一城以色斯托相称。

色斯托有美人叫希洛,

她的秀发打动了阿波罗,

他愿以黄金的宝座作嫁妆,

让她坐在上面给世人端详。

她的外衣是薄纱所缝,

紫绸作里,面上有金星闪动,

绿色的宽袖绣有树林样花边。

维纳斯曾赤身站在林子中间,

让高傲的阿多尼斯任意观看,

他却躺在她身前面带讥讪。

希洛的裙子是蓝色,上有血迹斑斑,

是青年被她拒绝后自杀所溅。

她头戴爱神木编成的花冠,

长长的面纱一直垂到地板,

这面纱由绣花和布叶织成,

做工巧妙,几乎可以乱真。

人说她每次走过留下一身香气,

却不知这香气来自她的呼吸,

蜜蜂都飞来想把蜜采,

一次赶掉了,一次又来。

她颈上挂了一串海潮石,

她的白皮肤把它们衬托得亮如钻石。

她的手没戴手套,由于太阳不敢晒她,

冷风也不敢冻她,却都爱摸抚她,

随她的心意要暖给暖,要凉给凉,

趁机在她白嫩的手上玩耍一番。

她脚穿一双缀有银色贝壳的高统靴,

红珊瑚的靴头直到膝盖,

那里栖息着明珠和黄金编成的空心麻雀,

那手艺的精巧使世人叫绝。

婢女们把香水灌进雀嘴,

她一走动那麻雀就叫得清脆。

人们说丘比特为她生了相思病,

一看她的脸,他几乎瞎了眼睛。

有一点千真万确:他想象

希洛就同他的母亲一般模样,

因此他多次飞向她的胸口,

把她的头颈紧紧抱住在手,

让自己的头枕上她的胸脯,

喘着气不断摇动,就这样享尽清福。

希洛这绝色美人服侍过爱神,

大自然看了她却哭得伤心,

因为她拿走了天地间的至美,

剩下的只是破烂一堆,

为了表示所受损失的惨重,

从此半个世界笼罩在黑暗之中。




浮士德博士(第五幕第一场,98—117行)


海伦


浮士德:

就是这张脸使千帆齐发,

把伊利安的巍巍城楼烧成灰的么?

甜蜜的海伦,你一吻就使我永生。

看,她的嘴唇吸走了我的灵魂!

来,海伦,还我的灵魂来!

我住下了,天堂就在你的唇上!

凡不是海伦身上的,全是粪土。

我来做帕里斯吧,为了对你的爱,

让维登堡代替特洛伊遭受毁灭,

我将同没出息的墨涅拉俄斯决斗,

把你的旗帜插上我的盔顶;

对,我将刺穿阿基里斯的脚跟,

然后回身求海伦赏赐一吻。

啊,你比黄昏更美,

尽管它披戴了一千颗美丽的星,

你的光辉胜过朱庇特,

虽然他身上的火焰曾经毁了西密丽;

你比这位天上的君王更可爱,

纵使他躺在阿丽苏撒的浪荡的怀抱。

只有你,才能做我的情妇!

王 佐 良 译




末 世 感 和 现 代 性

在主题内容上也可以看到让波德莱尔与浪漫主义相分离的那种转折。他从浪漫主义那里所继承的——为数不少——被他如此改造为一种艰苦的体验,以至于与他相比,浪漫主义者形同游戏者。他们深化着自启蒙晚期以来再度扩展开的(既来自古典时代又包含基督教根源的)末世论,按照他们的理论,他们自己的时代被看做末世。但是这主要还是一种气氛,在文化的夕阳余晖中获取的色彩之美让其失去了毒性。波德莱尔也将自己和他的时代归于末世,但是是通过其他的图像和刺激来表现的。自18世纪以来直至我们当代遍布欧洲的末世论意识在波德莱尔笔下成为了受到悚惧也让人悚惧的敏锐识见。1862年他的诗歌《浪漫派的夕阳》问世。这首诗包含了光与火逐渐减弱的过程,这一过程一直过渡至冰冷的深夜和对泥沼恶虫的恐惧。这样的象征是不容误解的。它指向的是最终的晦暗,它喻示了即使在颓败时仍可能拥有的灵魂深处对自己的信赖也遭丧失。波德莱尔知道,一种与时代命运相符的诗歌只有通过把握暗夜之物和反常之物才能获得:这是唯一一处让自我异化的灵魂还能写诗并逃脱“进步”之平庸的处所,末世正是以这“进步”为伪装的。他顺理成章地将自己的《恶之花》称为“末世缪斯的刺耳产物”。
他以一种完全不同于浪漫主义者的规模彻底思考了现代性的概念。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从消极方面来看,它指的是没有植物的大都市及其丑陋、其沥青路、其人工照明、其砖石峡谷、其罪孽、其人群中的孤独所组成的世界。另外它也指蒸汽动力和电力技术与进步的时代。波德莱尔将进步定义为“灵魂的日渐消瘦,物质的逐渐掌权”(第766页,与第一版有所出入),在另一处将其定义为“精神的萎缩”(第1203页)。我们听到了他对海报、报纸、“拉平一切的民主运动高涨的洪流”的“无限厌恶”。这也是司汤达、托克维尔和稍晚的福楼拜曾经说过的。然而波德莱尔的现代性概念还有另一个方面。这个概念是充满不谐和音的,同时从消极之物中制造出了一种让人着迷之物。贫穷、堕落、邪恶、暗夜、人造物都提供了被当做诗来感受的刺激材料。这些材料包含着将诗歌创作引向新路的秘密。波德莱尔在大城市的废弃物中嗅到了一种神秘。他的抒情诗将这种神秘展示为磷火的闪光。而且他还肯定所有摒除自然以建立人工造物的绝对王国的效用。因为城市的立方形石林是无自然的,所以虽然它们组成了邪恶之所,却归依于精神的自由,是纯粹精神的无机景象。这样的辩护理由在后代诗人中只是零碎地重现。但是甚至20世纪的抒情诗都还在大城市之上燃烧着波德莱尔发现的神秘磷火。
就波德莱尔自己而言,充满不谐和音的大城市图像是高度聚合的。这些图像将煤气灯与夜空相连,让花香与焦油的气味并列,充溢着享乐与哀怨,又凭借他的诗句那巨大的振幅使这两者形成对比。这些图像来自于平庸,就如同毒药采自于毒草,通过抒情诗的改造,成为了反对“平庸之恶”的手段。不堪之物与音调的高贵相结合,获得了那种他用以称赞坡的“电流般的悚栗”(frisson galvanique)。积着灰尘、留着雨的痕迹的窗户,模糊不清的灰色房宇,毒药般的金属绿,在肮脏污渍和妓女兽一般的沉睡中到来的晨曦——公共汽车的轰鸣,没有嘴唇的面孔,年迈的女人,铁皮交鸣,浸透苦汁的眼珠,已经走味的香水:这是他的诗歌“电流般的”现代性的一些内容。在艾略特那里,这些内容还依然鲜活。




推荐阅读:

克尼亚日宁《黄昏》

勒热夫斯基《诗章》

康捷米尔《致智慧》

里尔克俄语诗6首

博尔赫斯《雨》

歌德诗12首赏析

罗蒙诺索夫诗4首赏析

席勒诗6首赏析

赫尔蒂诗2首赏析

赫尔德诗2首赏析

博尔赫斯《献给贝阿特丽斯·比维洛尼·韦伯斯特·德布尔里奇》

丽泽·穆勒诗6首

希尼《挖掘》

希尼《在外过冬(1966-1996)》41首

克劳狄乌斯诗2首赏析

莱辛《卫生》

马丁·路德《上帝是座坚实的城堡》

维兰德《哀悼玛丽雅·泰莱希雅女皇 1780年11月29日》

采尔提斯《致阿波罗,诗歌艺术的创造者,愿他从意大利莅临德国》

博尔赫斯诗2首

雷沙德·卡普钦斯基诗2首

哈菲兹诗6首赏析

格吕菲乌斯诗4首赏析

胡腾《一曲新歌》

胡什哈尔·哈塔克《雄鹰第一次刚冲出窝巢》

哲利尔《昨天拉米斯带着一个坏消息》

波莉·克拉克诗3首

博尔赫斯诗5首

斯坦尼斯拉夫·巴朗扎卡诗2首

鲁达基诗4首赏析

瓦尔特诗4首赏析

阿塔希叶《善与恶在习惯与欲望中间连为一体》

哲米勒《布赛娜!你占有了一颗忠贞的心》

马杰农《有人对我说》

沃尔肯施泰因《我心在极度快乐中年轻》

赛莉玛·茜尔诗4首

尼约丽·米里奥斯凯特诗7首

内扎米诗5首赏析

萨迪诗3首赏析

艾德温·摩根诗11首

博尔赫斯《IN MEMORIAM A.R.》

戴夫·史密斯诗4首

琳达·格蕾格诗5首

普希金《寄西伯利亚》

雅努什·苏伯尔诗9首

阿米亥诗27首

杰玛·戈尔加诗9首

瑾·瓦伦丁诗2首

亥每·沙丙士诗5首

迈克尔·朗利诗6首

帕斯卡·葩蒂诗8首

沙比尔·巴努海《are you the river or am i》

约翰·古什洛夫斯基诗5首

弗兰克·奥哈拉诗17首

唐纳德·霍尔诗30首

帕斯卡·葩蒂诗2首

乔伊·哈尔乔诗2首

莎朗·奥兹诗2首


杏靥桃腮俱有靦 常避孤芳 独斗红深浅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