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德,全名为约翰·哥特弗雷德·赫尔德(Johann Gottfried Herder,1744.8.25 -1803.12.18) 是德国哲学家、路德派神学家,诗人。其作品《论语言的起源》(Treatise on the Origin of Language)成为狂飙运动的基础。
最高贵的品德 [德国]赫尔德
如果人类走上战场攻打人类,这是
一种恶劣的英雄气质。他渴求的
并不是对方的血,他不会饮血。
他并不想吃对方的肉,可是他要
斩杀对方,砍碎对方,杀死对方!——
是由于复仇?并非出于复仇;因为
他并不认识对方,也许还喜爱对方。
他从遥远的地方赶来,也不是
要拯救他的祖国。是一种强权的命令
把他驱使前来;粗野的心意,
掠夺的野心,追寻更高的奴隶统治。
仗着葡萄酒和烧酒的烈性,他在射击、
猛刺、砍杀、屠戮——不知道: 反对谁?
为什么?有何目的?直到两位英雄,
被驱逐到极端残酷的邸宅里,
被赶进一所医院里,和无数其他人
一起躺在那儿呻吟;一等到
饥馑结束了战争,那时,大家
都成了残废的凶手流浪街头
向人求乞。唉,他们杀人是为了军饷,
这些传统的被收买的英雄。
为了祖国战斗的,是一位高贵的英雄,
为了国家的福利战斗的,比前者更高贵,
但是最高贵的英雄,他是为人类而战斗。
像一位大祭司,在他的心里承担着
人类的命运,在他的胸前佩着
真理的勋章。他冲锋陷阵,
他是迷信和骄奢淫逸的敌人,
他是迷惘和阿谀谄媚的敌人,
他将从容就义,尽忠于最高的陛下,
尽忠于正直的良心,良心告诫他:
不要去寻死,但也不要临难苟免。
钱 春 绮 / 译
《最高贵的品德》是德国诗人赫尔德所写的一首爱憎分明的诗歌,它的内容涉及到了战争,却没有围绕战争的残忍、无意义等主题而展开,而是从什么是真正的英雄,什么才是最高贵的品德的角度入手,向我们逐步揭晓了答案。全诗共分三个诗节。在前两个诗节中,诗人向我们讲述了那些为人驱策、前去沙场杀敌的士兵,他们不知道为谁而战,为何而战,他们只是漫无目的地“射击”、“猛刺”、“砍杀”和“屠戮”。最后负伤被送进了医院,与无数人一起呻吟,但是等战争一结束,他们却又免不了流落街头,向人行乞。用诗人的话来说,他们只是“被收买的英雄”。当我们读到“他并不认识对方,也许还喜爱对方”的时候,让我们马上联想到了在赫尔德的一个世纪以后英国的著名小说家、诗人哈代的名诗《他杀死的人》,两个不认识的人很可能在酒馆里像朋友一样坐在一起,喝个一醉方休,可是当他们都当上了士兵后,却不得不“他朝我射击,我朝他射击”,结果“我把他杀死在原地”,只是因为“他是我的仇敌”,表现了战争的“古怪离奇”。而在这首《最高贵的品德》中,这种“人类走上战场攻打人类”,在开篇就被赫尔德批评为是“恶劣的英雄气质”。这些士兵靠着酒精在血液中燃烧,疯狂盲目地互相厮杀,目的不是为了复仇,也不是为了拯救祖国,他们只是服从统治者“为了追寻更高奴隶统治”而发布的强权命令的机器。所以在前两个诗节里,诗人让我们看到了这些战争的“粗野”、“掠夺”的本质,也让我们不禁为这些可怜可悲的“英雄”而叹息。到了最后一个诗节,诗人笔锋一转,向我们阐释了为祖国而战的是真正的、高贵的英雄,但为了人类的理想而战的人们却更加崇高,更加值得钦佩,因为“在他的心里承担着/人类的命运,在他的胸前佩着/真理的勋章”。真正的高贵的英雄,他的敌人不是人类,而是“迷信和骄奢淫逸”、“迷惘和阿谀谄媚”。真正的高贵的英雄是真理的崇拜者和追求者,他们会为真理而殊死奋战,也不惧为人类的理想而英勇就义。所以,在《最高贵的品德》里,诗人将那些所谓的勇敢的“英雄”作为铺垫,最后提出了“为人类而战斗”的才是“最高贵的英雄”,认为这些为真理而冲锋陷阵的启蒙主义者和人道主义者具有最高贵的情操和道德,所以这首诗冠以《最高贵的品德》的标题。( 万 洁 华 )
征服的野心 [德国]赫尔德
公侯们,可恨你们为了荣名
流了各国人民的血,
为了你们的权力和财产
流尽十分辛酸的眼泪;
可是你们所拥有的,并不利用,
你们占有的,并不享受,
你们只为了妄念相争,
只为了幻想相斗!
眼泪是一种苦水,
是给你们尝的苦酒。
荣名的热烈的赞歌
将会变成诅咒,
当每一声叹息在为你们
掘好的墓边号召复仇的时候,
当你们的子孙必须偿还
你们所欠下的血债的时候!
钱 春 绮 / 译
在《征服的野心》这首诗中,德国诗人赫尔德对贵族们作了辛辣的讽刺和强烈的谴责。赫尔德不仅是一位颇有成就的诗人,也是德国由启蒙运动向古典主义过渡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和文艺理论家。他具有民主思想,拥护法国大革命,是狂飙突进时期的精神领袖。因此他对贵族们的控诉甚为直接与深刻,将他们贪婪的罪孽暴露无遗,同时也预示了他们必要遭受的应有结局。《征服的野心》共分两个诗节。全诗采用对第二人称“你们”(贵族们)直接控诉的方式,痛斥了这些王公贵族们的丑恶罪行。诗的开篇就是“公侯们”,将矛头直指这些王公贵族,并且跨越了国界,模糊了界限,就像千万支箭射向了“各国”丑恶的贵族们的喉头。一个“可恨”也透出了整首诗不满与愤怒的基调。从一开始,诗人就将这些王公贵族们的罪恶与他们的本质揭露无遗: 为了各自的“荣名”、“权力”、“财产”,流尽了百姓的泪,榨干了人民的血。可他们贪恋的目的不是为了“利用”和“享受”,而只是为了“妄念”和“幻想”。诗人用这短短八行诗句就将他们的可恨、可耻、可恶的罪行与他们贪婪的本质彻底地揭露,强烈痛斥和深刻批判了王公贵族们为了彼此间的攀比和各自的虚荣欺压百姓的丑陋行为。到了第二诗节,诗人采用倒装手法,将两个“当……”放在诗的结尾,加强了全诗谴责的意味,将批判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是在这里,诗人的角色从一位控诉者转变成一位诅咒者、预言家,预示出这些现在逍遥的贵族们必会遭受因果报应,接受应有的惩罚: 以“眼泪”和“诅咒”为伴。而且这个时刻并不遥远,就在他们走向坟墓、子孙还债的时候!也是在诗的最后结尾处,诗人将心中的那种愤怒与痛恨彻底宣泄。赫尔德不是一位纯粹的诗人,由于他的多重身份,他的思想和政见,他的诗作《征服的野心》明显地带有他极为浓烈的个人风格: 语言精练直白,能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一种特殊气息。他褪去了以往诗人讽刺批判时隐讳象征的风格,直抒胸臆,可见他的果敢与勇气,也为诗篇赋予了新的意义。( 万 洁 华 )
赫尔德(Johann Gottfried von Herder,1744.8.25 – 1803.12.18)他在德国十八世纪启蒙运动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同时他也影响了“狂飙及跃进时代”(Sturm und Drang)的兴起和浪漫主义文学。赫尔德被认为是德国浪漫主义的先驱,其史学思想则影响了二十世纪历史学家布列锡格、史宾格勒等人的历史观点。赫尔德生于东普鲁士莫伦根 (Mohrungen,即波兰莫龙格Morag) 小康家庭,受贵人恩庇1762年他进入柯尼斯堡大学(Königsberg Univ.) 研读哲学、文学和神学,并受到康德(Kant)的影响极深。1764年至里加(Riga)担任中等学校教师及德国信义会牧师,并出版《当代德国文学之片稿》和《评论文集》。1769年离开里加前往法国,在旅途中完成 《我在1769年的游记》。1770年,赫尔德在斯特拉斯堡会见年轻的歌德(Goethe),在艺术与文学上给予歌德深远的影响。1776年前往魏玛担任宫廷牧师及掌管教育和宗教事务的总监察。1803逝世于魏玛宫廷。在《论语言的起源》这本书中,赫尔德坚持咬字清晰的语言之兴起是出于自然,而非超自然的力量。如此,他对于现代学术性语言学之贡献良多。此外,赫尔德认为人类和自然的成长与衰颓都是依循相同的法则,因此将历史视为所有人类共通的有机演变,而显示于各民族特有文化的发展中。其中历史观中的革命运动也是历史演变不可缺少的要素。他并主张各民族本土文化的发展,产生一种表现于艺术与文学的“民族精神”。对赫尔德而言,“民族精神”这种概念并不表示任何民族较其它民族更具优越性;相反的,他大力鼓吹所有文化均为平等并具有其各自的价值。(摘自于大英百科全书,v.13,pp 540-1)在历史哲学方面,赫尔德是维柯的主要继承者之一。赫尔德力图在多变的历史事实中去寻求不变的历史规律,并认为所谓的历史规律是有所处地区的状况及其需要,所处时代及其机会和人们内在特征这三个因素所决定的,时间、空间和民族特性决定了历史的面貌。赫尔德既承认、尊重每一代人的创造,强调历史发展本质上的不可重复性、自然演化过程,又从一代又一代人的成就中发现、肯定历史先后的继承关系,并把人类历史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诗歌阶段、散文阶段和哲学阶段。按照赫尔德的观点,人的本质目的是人道,历史进化的目的是人道的实现,也就是理性和正义的实现,而人道的完成正是历史发展的终极结果。
推荐阅读:
波赫士诗6首
斯蒂芬·克兰诗10首
娜塔莎·特斯维诗10首
查尔斯·西米克诗3首
麦凯格诗8首
休·麦克迪尔米德诗3首
娜塔莎·特斯维诗15首
露易丝·格吕克诗8首
努瓦斯诗2首
穆太奈比诗3首
麦阿里诗3首
韩莎《今天等不到我所期待的梦幻》
安特拉《骑士》
盖斯诗4首
查尔斯·西米奇诗10首
查尔斯·西米奇诗12首
韩莎《我俩就像这些春天的树丫》
昂塔拉《一枝致命的毒箭》
昂塔拉《啊,小鸽子》
尚法拉《沙漠之歌》(节选)
盖斯《我告别了青春》
盖斯《又是雨天》
宫泽贤治诗8首
尼古拉·马兹洛夫诗32首
吉恩·瓦伦汀诗13首
雷·阿尔曼特劳特诗25首
尼基塔·斯特内斯库诗5首
琳达·葛瑞格诗11首
苏利·普吕多姆诗5首
翁贝尔托·萨巴诗20首
安娜·斯维尔诗30首
西奥多·罗斯克诗8首
艾米·洛威尔诗14首
安妮·塞克斯顿诗13首
安妮·卡森诗18首
马克·斯特兰德诗8首
吉恩·瓦伦汀诗11首
平田俊子诗9首
里尔克诗5首
小林一茶《俳句12首》
安娜·思沃诗14首
安娜·斯沃尔诗12首
中原中也诗3首
佐藤春夫诗7首
中野重治《歌》
阿多尼斯诗43首
普拉斯诗30首
卡夫卡诗15首
施加彰诗9首
贝克特诗8首
罗伯特·彭斯诗7首
萨拉·梯斯苔尔诗4首
金南娇《我的宝贝还没名儿》
普拉斯诗22首
普拉斯诗9首
拉格克维斯特诗6首
卡尔费特诗6首
古尔贝里诗4首
玛丽亚·怀恩诗2首
林德格伦诗2首
斯特林堡《我看见了太阳》
奥他维奥·帕斯35首
理查德·布劳提根诗17首
富埃尔特斯诗3首
金良植诗2首
迪埃戈诗2首
塞拉雅诗2首
埃斯普龙塞达《太阳颂》
德·拉·克鲁斯《心灵的黑夜》
理查德·布劳提根诗32首
理查德·布劳提根诗25首
鲍勃·迪伦诗27首
杜丽特尔诗16首
金斯堡诗7首
罗伯特·邓肯诗2首
布莱恩特诗4首
布雷兹特里特《致我充满柔情的亲爱丈夫》
沃尔科特诗10首
赫伯特散文诗7首
约翰·海恩斯诗14首
麦克利什诗2首
蒙塔莱诗4首
罗伯特·勃朗宁诗4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