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哈菲兹诗6首赏析

[波斯]哈菲兹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沙姆斯·丁·穆罕默德·哈菲兹(1320-1389),十四世纪波斯伟大的抒情诗人。哈菲兹幼年就能写诗和背诵《古兰经》,他名字的含义是“熟背古兰经的人”。哈菲兹一生共留下五百多首诗。他的诗对封建专制和宗教偏见进行揭露和嘲讽,对贫贱的人民寄予深厚的同情,他咏叹春天、鲜花、美酒和爱情,呼唤自由、公正和美好的新生活,感情真挚、联想丰富、寓意深刻、富有哲理,充满浪漫主义精神,被公认为波斯抒情诗的高峰。




哈菲兹《我为爱情受了多少委屈》


我为爱情受了多少委屈,请不要问,

我吞了多少离恨别绪,请不要问。

我浪游天下,找到了一位魔女,

她有何等迷人的魅力,请不要问。

我在她门口思慕,思慕门口的尘土,

我眼泪滴落了几许,请不要问。

我这只耳朵昨晚从她的口中

听到了什么甜言蜜语,请不要问。

你为何对我咬嘴唇,叫我别作声?

我是如何咬碎了红玉,请不要问。

没有你,我在乞丐般的寒舍里

经受了多少凄风苦雨,请不要问。

爱之路上的流放者——哈菲兹呀,

已走到了哪一步田地,请不要问。


飞 白 / 译


这首爱情诗不同于哈菲兹以往的风格特征,它比较趋向于婉约,呈现出一种别样的情致。哈菲兹抒情诗的特征是热情奔放,情感丰富,格调明快,富有一种强劲的生命力和情感冲击力。但在这首小诗中,诗人以“请不要问”贯穿于全诗,营造了一种婉转细腻的氛围,给全诗增添了一种婉约的韵味,让人在这种婉转的情感中反复咀嚼着诗人那一份“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思绪。
诗人开篇就诉说着自己“为爱情受了多少的委屈”,在这种诉说中我们感受到了爱情所带来的折磨和痛苦,但这种情感是复杂的,是夹杂着诗人自己炽热的感情的。接着诗人将这份爱情聚焦到一位女郎身上,“她有何等迷人的魅力,请不要问”,诗人在这里激发着读者的想象空间,同时也给下文留下了铺垫。这样一位女郎到底令诗人爱慕到何种地步呢?诗人接下来说道,“我在她门口思慕,思慕门口的尘土”,诗人的爱情已经达到了这种地步,我们不禁为诗人的这种痴情所感动。但爱情的道路上夹杂着许多痛苦,诗人反复提醒我们,不要追问这背后所隐藏的欢乐和痛苦。“我眼泪滴落了几许,请不要问”、“听到了什么甜言蜜语,请不要问”、“经受了多少凄风苦雨,请不要问”,诗人在爱情中饱受折磨,在“不要问”的背后,隐藏着无尽的悲痛。
全诗在这种反复的吟唱中,让读者领会到这种爱的深沉和伟大。诗人为了心中的女郎,甘愿经受爱情无尽的折磨。正是在这种“不要问”的衬托下,我们感受到了诗人那一颗敏感而细腻的心,同时被激发出无尽的想象。
在这首加泽尔体诗中,诗人在每一行运用衬词叠句,加强了诗歌的情感性和表现力。所谓的加泽尔诗体,是从阿拉伯的克希体发展而来。主要题材是吟唱醇酒和美人。其形式是每首包含7至12组对偶句,偶尔也有少至5组或多至15组对偶句的。其次是要一韵到底,第一、二行押韵,以下逢双行押韵。诗歌的最后一对偶句要点明主题,同时要将自己的名字写进去。有一部分加泽尔体诗在韵脚之后加上衬词叠句,这首诗就是。诗人反复使用叠句“请不要问”,增强了全诗的韵律。但“请不要问”并非韵脚,真正的韵脚已经移至诗行的中间(“请不要问”的前面)。
这首诗歌以一种婉转性的抒情方式,更突出了诗歌的主题,凸现了诗人那一份复杂而婉转的感情。全诗结构精巧,用“请不要问”贯穿于全诗,增添了诗歌的抒情力度,并激发了读者无尽的想象空间,使得诗歌具有了很强的情感张力和艺术表现力。( 叶 玉 香 )




哈菲兹《琴声婉转悠扬》


琴声婉转悠扬,花瓣儿在风中轻荡。

莫饮那提神的酒,留心狡黠的暗探在旁。

若逢杯盏在手,与挚友共饮对酌,

千万小心,这世道可蓄意把人折磨。

快把酒杯藏在外衣袖口里,

世情如酒徒醉眼,涌起滚滚血波。

让滚滚泪水冲净长衣上的酒痕,

现在,该是克制与忍耐的时刻。

在这颠倒的苍穹之下不必去寻找欢乐,

那酒看来很清,其实是满坛混浊。

青天,多像翻转过来的滴血的筛子,

霍斯陆的头颅与帕尔维茨王冠碎屑点点撒落。

哈菲兹啊,如今你已征服了伊拉克和法尔斯,

再向着巴格达与大不里土进发,凭着你优美的诗歌。

什么比得上在春天园中与挚友痛饮畅谈?

萨吉,你在何处,莫叫我们望眼欲穿。

但得欢乐时,你应十分珍视,

日后是什么结局谁又能够看穿?

要当心,人的生命不过系于一线,

善自珍重,何必为世事空自愁烦。

生命的泉水和伊甸园的欢乐,不过是,

畅饮一杯美酒,留恋在小溪岸边。

酒徒的本色从来就是洁身自好,

世事本不由自主,我们为谁而意惹情牵?

住口吧,你如何晓得幕后的奥秘,

挑剔者啊,与知心人为什么要争论一番?

如若奴仆们犯了罪就要重办严惩,

那还说什么主宽宏大量把罪人赦免?

圣徒希冀的是天堂之酒,而哈菲兹却贪杯嗜饮,

看哪个更符合真主的意愿。


张 鸿 年 / 译


在波斯中世纪的诗坛上最显诗酒风流本色的是哈菲兹,可以说酒的意象贯穿整个哈菲兹诗歌,成为其诗歌的有机组成部分。哈菲兹的酒杯中,盛的是对生命的礼赞,对真正自由的追求,展现着诗人那种狂放不羁,以及不为世俗道德观念所约束的个性特征。
在中世纪的波斯,苏菲主义思想盛行。哈菲兹对精神自由的追求,首先表现为对苏菲外在修行的公然蔑视、抨击和嘲讽。在这首诗中,诗人就大胆地抨击了这种苏菲教徒所宣扬的处世原则和修行方式,展现了诗人及时行乐的价值观和生命观,具有一种强烈的战斗性。
苏菲派主张人们舍弃现世享受,奉行清贫生活,主张苦行和禁欲,他们坚持以冥想的方式同绝对的神交往对话,坚信在孤独的冥想中,在宁静的出世状态中,能够使自己体验到与神同一的美感和愉悦。在这种教条的约束下,许多的人放弃了现世的生活,而追求一种虚无缥缈的来世生活。某些恪守教条的苏菲信徒将饮酒视为罪恶。在哈菲兹的诗歌里,酒成了精神自由的代名词。在这首《琴声婉转悠扬》中,诗人以酒为武器,抨击了苏菲教徒所宣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在诗人自己看来,那些束发修行、道貌岸然的苏菲是可笑的,繁琐的修性完全是对精神自由的扼杀。哈菲兹把纵情于酒作为通向自己人生目的的一种生活方式,酒已经深深地融入了诗人的血液之中,并成为其一种生命状态。
诗人这种潇洒自由的精神状态融入其诗歌中,使得其诗歌有如行云流水。诗人将自己的生命体验融入诗行中,凸现了一种超然的生命态度。整首诗结构精巧,诗人在一开篇就叙述了这种社会现实,“莫饮那提神的酒,留心狡黠的暗探在旁”、“千万小心,这世道可蓄意把人折磨”,从这几句诗中,我们可以看清当时的社会现状,在这种残酷黑暗的社会现实中,喝酒是要小心谨慎的。接着诗人巧妙地解释了这种原因,诗人以一种超然于物外的态度说明了这种社会现状是由于人们厌弃了现世的丑陋世界。
由于社会的黑暗和丑恶,所以人们抛弃了现世的享受而追求一种克制和忍耐的生活方式,他们将酒视为一种罪恶。诗的巧妙之处在于诗人将这种苏菲视为正确的生活方式和态度进行了正面的解释,看似合理,其实是违背人性的。诗人接着表露了自己的人生观和生命态度,认为人们应该及时行乐,追求现世生活。这是对苏菲教徒所宣扬的克制和忍耐生活态度的反驳。同时诗人在这里又进一步宣扬了自己的这种生命观,认为苏菲教徒所宣扬的“真主”其实是不存在的,从根本上否定了苏菲教徒所奉行的价值观。诗人巧妙地揭示了真主是不存在的事实。“如若奴仆们犯了罪就要重办严惩,/那还说什么主宽宏大量把罪人赦免”,在这种自相矛盾的现实面前,真主的形象被破毁了,诗人一针见血地揭露出真主的虚无。这种反抗的自觉意识在当时的社会是具有极强的社会意义。
整首诗节奏明快,结构精巧,充分表现了诗人那种放荡不羁,任性自得,逍遥自由的个性特征。本诗的反抗精神和教育意蕴是值得推崇的,诗人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价值观抨击了传统的虚伪道德观念。( 叶 玉 香 )




哈菲兹《花园里洋溢着热闹的春意》


花园里洋溢着热闹的春意,

花儿为动听的黄莺送上春的信息。

晨风呵,如若你那轻拂草坪上的嫩绿,

请向翠柏蔷薇与芳草传达我们的情意。

如若酒家童子也这样满面春风,

我愿用自己的睫毛扫净酒店前的土地。

呵,你的鬈发的芳香直达月宫,

请别再挑逗我吧,我已深深动情。

有人讥讽嘲笑酒徒嗜饮贪杯,

但我看他们想的怕也是酒肆中一醉。

和真主的信徒为友吧,因诺亚方舟中的土地,

能经受住海上狂风暴雨的洗礼。

切勿眷恋尘世,也不要去乞求剩饭残羹,

这黑了心的主人一朝会把客人生命断送。

人人最终不过是一抔黄土掩身,

又何必把亭台楼阁修得高耸入云?

我的迦南的明月呵,纵让你成了埃及之主,

但大限一至,你就得离开这牢狱远去。

哈菲兹呵,你可及时行乐狂歌豪饮,

可千万别像别人用古兰经欺世骗人。


张 鸿 年 / 译


哈菲兹无疑是一位杰出的抒情大师,他以其抒情作品蜚声世界文坛,许多著名的诗人和作家都对其作品作出了极高的评价。其作品洋溢着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并且具有极强的反叛精神,内容一般是对爱情、美酒的歌颂,传达着诗人狂放不羁的个性特征,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他的诗歌一方面继承了海亚姆的叛逆精神,另一方面又吸收了萨迪、鲁米在抒情诗方面积累的经验,将波斯诗歌推到了一个顶峰。
哈菲兹的诗歌抒情色彩浓厚,诗体运用纯熟,一般运用“加宰尔”诗体,这种诗体是波斯传统的诗歌体裁,但这种体裁通过哈菲兹的丰富,已经达到了一种新的高度。
《花园里洋溢着热闹的春意》是一首醇酒的诗歌,这一主题始终贯穿哈菲兹诗歌创作全过程,他的许多有名的诗篇都是对美酒的咏颂。这与诗人狂放自由不羁的个性紧密相关,同时也透露了诗人反宗教的个人思想倾向。诗的开篇以极其温柔的抒情笔调传达了对春的欢喜,“花园里洋溢着热闹的春意”这一句就将春天的景象生动的表达出来了,具有传神之笔,我们从中可以读出春的活泼和生命力。紧接着诗人又以极为舒缓的笔调来描写春天里的花朵,将花儿拟人化了,将其形象活化了,使其具有了生命力。这就更凸现出了春的动人形象,将春天的一切赋予了生命力,并使春天传达出了一种令人积极向上的气象。诗人以极为抒情的笔调将春天里的一切赋予柔情,使读者看到了一副甜美的春意图。但诗人笔调陡然一转,从对春天的歌颂转入了对酒的歌颂,这一过渡是巧妙的,诗人将酒家童子脸上洋溢的春风,直接比喻成春风向翠柏蔷薇与芳草传达的情意,从而让我们看到诗人对酒的赞颂。诗人把酒比喻成春风,暗喻了酒给人带来的生命和活力,在巧妙过渡同时也表达了酒带给人们的欢乐。“我愿用自己的睫毛扫净酒店前的土地”,“呵,你的鬈发的芳香直达月宫”,从这两句中我们可以看出哈菲兹诗歌中的意象是奇特的,想象是丰富的,语言是狂放的,这种大胆的夸张,豪迈的气概有中国诗人李白的风范,也表现了诗人独立不羁的狂放人格,具有抒情诗人所独有的气概和想象力。紧接着诗人又转入了议论,对人们讥讽嘲笑酒徒的原因进行了说明,同时也大胆地揭示了世人的虚伪,他们其实内心里也渴望享乐,但由于受现世的一些道德的约束而不敢大胆地享受人生。这种虚伪的道德观念是诗人所鄙视的,诗人潇洒而不畏世间道德的约束,他的人生观是建立在自由豁达的基础之上的。
在诗的最后一节,诗人进行了哲理性的总结,认为世人最终归于尘土,我们不应只为了生活和名利而生存,应该享受现世的快乐。诗人在最后一句大胆地批判了那些宗教的信徒们,劝诫他们不要为了所谓的宗教的教义而生存,展现了诗人自由的人格特征。
整首诗抒情色彩浓厚,语言优美,想象丰富,哲理性强,结构巧妙,在对春天的歌颂中,巧妙地过渡到对美酒的赞颂,进而凸现出诗人的人生观,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在诗中,诗人对宗教教徒为了所谓的教义而放弃现世享乐人生态度进行了批判,诗人大胆地表露了其价值观并对那些虚伪的教义进行了抵制,表现了诗人独立的人格精神。( 叶 玉 香 )




哈菲兹《葡萄女儿走失了》


在以灵魂冒险的市场上,快去大声宣布:

“听着,情场的居民!听着,为了主的缘故!

葡萄女儿走失了,离开我们已有几天工夫,

她竟违背初衷,遗弃了我们这批贪欲之徒。

她头戴泡沫的花冠,身披红玉的长袍,

她能剥夺聪明理智,千万不能麻痹马虎!

不论谁把这坏丫头交给我,我都将厚赏,

哪怕她躲进地狱,你们也要追进去搜捕!

她是个泼辣的、玫瑰色的、彻夜浪荡的姑娘,

抓到了她,请一直送到放浪的哈菲兹住处!”


飞 白 / 译


这首仅有五组对偶句的加泽尔体诗,是热情与巧智、幽默与狂放的巧妙结合。这首诗作于禁酒令颁布之后,由于这样一种特定背景,哈菲兹惯常的歌颂醇酒美人的主题翻出了有趣的新意。
“葡萄女儿”就是葡萄酒,就是葡萄酒仙子。因为颁布禁酒令,就使得葡萄女儿失踪了。
有趣的是诗人正话反说,在每句诗中都放进了表面的和真正的两层意思。
表面上,这是配合禁酒令的一篇“葡萄女儿”通缉令,通篇是对葡萄女儿的反面评价和辱骂之词。在市场“大声宣布”,是发布通缉令的做法;说“她能剥夺聪明才智”,是说明被通缉者的危险性;悬赏缉拿和追进地狱,是表示疾恶如仇和捉拿的决心。这样一篇檄文,证明哈菲兹拥护禁酒令比谁都激烈,你能挑出什么毛病来呢?
然而我们再看看诗人真正的意思:葡萄女儿的初衷是与我们永结同心的,如今不幸而走失,这并非她的本意;她“头戴泡沫花冠,身披红玉长袍”,这是描绘葡萄女儿的美色;而“泼辣的、玫瑰色的、彻夜浪荡的”形容,其实还是寓褒于贬。更有趣的是,对葡萄女儿的追捕,其实与禁酒令的意图恰恰相反,是出自哈菲兹对她的热恋。她失踪“几天工夫”,已令诗人无法忍受,悬赏缉拿和追进地狱,都是表明不顾一切禁令要与她团聚的决心。——你们禁酒,你们说葡萄女儿有种种罪恶,那么好吧,你们都反对她好了,把她捉拿归案,送交“放浪的哈菲兹”好了!
正话反说,本是诗法巧妙之一端,而哈菲兹这首诗对此运用得尤为高明,全诗用辱骂葡萄女儿来表现对她的歌颂,读来风趣盎然。
还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哈菲兹在诗中歌颂的葡萄女儿,并不单纯是酒的代名词,她在广义上可以看作哈菲兹浪漫主义的象征。从诗的开端,诗人把此诗的听众定为“以灵魂冒险的市场”即“情场”居民,以及从诗人对葡萄女儿的形象和性情描绘,都可以说明这一点。( 飞 白 )




哈菲兹《那又如何?》


如果从你花园里摘一枚果,那又如何?

如果我试图照明而用灯火,那又如何?

主啊,如果我在情火之中熊熊燃烧,

让我在翠柏荫下稍歇一刻,那又如何?

啊,那吉祥的红宝石印作为努力的报酬,

但求有一次与我唇的印章相合,那又如何?

我的理智已神不守舍,如果酒是如此醉人,

真不知我的信仰会遇上什么?那又如何?

尽管市人热心追求的是王公贵人的爱,

可我只对美人的爱如饥似渴,那又如何?

我为追逐醇酒美人用去我宝贵的生命,

却不知这会带给我什么后果,那又如何?

连官府也知道我如此多情而未加指责,

就算哈菲兹自知我是这样的我,那又如何?


飞 白 / 译


这首诗在显示哈菲兹的狂放不羁方面,是很典型的,表现了诗人大胆追求爱情而不理会教义禁制和舆论非议的气概。
诗人以反问的口气贯串全诗,为传统道德观念看作不正当的行为一一翻案,并作为正当行为理直气壮地一一列举出来。传统观念认为私摘爱情果实是罪恶,为教义所不容,哈菲兹却说:“摘一枚果,那又如何?”哪怕是在涉及宗教信仰这样严重的问题上,哈菲兹也不在乎“我的信仰会遇上什么”。
除了与信仰的矛盾以外,哈菲兹的追求与市人的狂热追求也发生矛盾。市人全都在热心追求王公贵人的青睐,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从来没听到对此提出非议;那么我哈菲兹不求贵人眷顾而只求美人倾心,为什么就该受到非议?诗人在这里提出了两种价值观念,这两种价值观念显然谁也说服不了对方,那就各行其是好了。即便“哈菲兹自知我是这样的我”,哈菲兹也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念,不思悔改,依然故我。
这首诗中,不断重复的叠句“那又如何?”是画龙点睛之笔。一句“那又如何?”使得哈菲兹那种毫不在乎的豪气溢于言表,与后代苏格兰农民诗人彭斯的著名叠句“不管他怎么说”异曲同工,先后辉映。虽然哈菲兹“追逐醇酒美人”,看起来似乎格调不甚高雅,但他的追求显然含有解放个性、肯定现世、冲击教义的积极的核心,同时他的狂放不恭也表现了他豁达可爱的性格。
这里,我们要对哈菲兹习用的诗体——加泽尔体作一介绍。加泽尔这种诗体自阿拉伯的克希得体发展而来,其主要题材就是吟唱醇酒美人;而其形式则有如下特点:(一)每首包含7—12对偶句,偶尔也有少至5对或多至15对的;(二)一韵到底,第一、二行押韵,以下逢双行押韵,单行不论;(三)最后一对偶句要点明主题,同时还要用进诗人自己的名字,例如本诗最后点明哈菲兹有自知之明而不思“悔改”等。
有一部分加泽尔体诗还在韵脚之后加上衬词或叠句,如这首即是。此诗的叠句是“那又如何?”已如前述,但“那又如何”并非韵脚,真正的韵脚已经前移到诗行中间,从而不再是韵“脚”了。本诗译文按原诗韵式,在第1、2、4、6、8、10、12、14行的腰部(即叠句“那又如何”之前)押的韵字是“果、火、刻、合、么、渴、果、我”。这是加泽尔体的一种特殊风格。
哈菲兹传下来的诗以加泽尔体为主,共有加泽尔体615首,大多诗意浓郁,热情奔放,因此哈菲兹被称为“加泽尔大师”。( 飞 白 )




哈菲兹《心着火了!》


心着火了!主啊,那是谁家的烛火引起?

看主的面上,问问这是谁人心上的欢喜?

真想知道谁是她家中人,她躺在谁怀里?

我信仰和理智的大厦呀,已因她而毁圮。

那红宝石般的嘴唇,让谁人尽情啜饮?

命运啊,让斟酒人把她斟到了谁的杯里?

人人向她施用爱的符咒,但谁也不知

她精细而挑剔的心俯就了谁的咒语。

她神态如女皇,面如明月,额如维纳斯,

神啊,她是谁的稀世珍珠、无价宝玉?

她那无人饮过的红宝石酒,已使我狂醉,

美人啊,她为谁注满酒杯?她与谁为侣?

快在主面前问问吧:命运究竟判给了谁——

与那欢乐之光结为伴侣的最大的福气?

我叹道:“没有你,哈菲兹的心如此烦乱!”

她偷笑着答:“你寻烦恼,与我有何关系?”


飞 白 / 译


哈菲兹是伊朗文学史上的三大诗人之一,也是世界诗歌史上一位超群拔萃的抒情诗大师。他出生在伊朗南方名城设拉子,当时诸侯割据,封建势力与宗教势力沉重地压在人民头上,哈菲兹站在人民一边,激烈地反抗封建和强权,在他成名之后也拒绝进宫。他一生清贫,在妻儿死后竟至托钵化缘。在宗教方面他属于具有反抗精神的苏菲教派,但他并不承认来世信仰,而是热情歌颂和肯定现世生活。
哈菲兹的诗有浓烈的浪漫主义气质,以歌颂醇酒和爱情为主题,显得放荡不羁,但其性质并非颓废,而主要是对宗教教义的战斗性的反抗。他的诗深受群众喜爱。
哈菲兹的抒情诗于浪漫主义时代传入欧洲,对欧洲诗人有很大影响。歌德、拜伦、普希金等诗人都十分崇拜这位波斯抒情诗大师,歌德不仅表示了甘当哈菲兹门徒的心愿,还仿效哈菲兹的风格写了抒情诗集《苏莱卡之书》。可以说,哈菲兹热烈奔放的抒情诗,早在浪漫主义出现的五百年前就为浪漫主义运动树立了模仿的典范。
《心着火了!》以报火警的方式开始全诗,而以“烛火”隐喻点燃心房的美人,构思十分新奇,而且要在读了几行之后,才能弄清这一隐喻的谜底。
哈菲兹在此诗中对美人的赞颂,也用了很巧妙高超的手法。首先,诗人为了写出美人的绝色和自己恋情的热烈,采用了迂回的、旁敲侧击的手法:极力渲染心中烧起的无名之火——由艳羡而生的妒忌之火。按照常规,妒忌应当是有妒忌的对象即情敌的,然而现在却没有对象,诗人表现的只是漫无目标的妒忌:如此美人,我怎能忍受她成为别人心上的欢喜?从第一行开始,诗人就连用“谁家的烛火”、“谁人心上的欢喜”、“谁是她家中人”、“她躺在谁怀里”等疑问句,一口气竟追问了十二个“谁”。正是这一串火急火燎的追问,把“心着火了”的心理状态刻画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衬托出了美人的绝色。
其次,诗人在第四行中还写出了“我信仰和理智的大厦呀,已因她而毁圮”这样强烈的词句。对中古时代来说,对教徒来说,宗教信仰应当是至高无上的,然而诗人却让信仰被爱情击败,在爱情面前瓦解,这真是离经叛道之举。同时,在诗艺上,这也是一种旁敲侧击的手法,与汉乐府《陌上桑》中的“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有异曲同工之妙。
到下半首中,诗人才正面描写了美人的容貌。我们注意到,与中国美人的蛾眉花容不同,波斯美人的典型形象是面如明月、唇如红玉,这是波斯文学的一种常规。此外她鬓角还必然垂着发卷,脸上还必然有一颗美人痣。
诗的结尾是诗人与美人的两句对话。美人的回答避重就轻,幽默空灵,既没有断绝诗人的希望,也没有解除诗人的焦虑。十二个问题的悬念依旧,然而全诗却因这么一点化而变得轻松活泼,富有喜剧情趣了。( 飞 白 )




  哈菲兹在波斯文学史上被誉为抒情诗的大师,他与菲尔多西、鲁米、萨迪被称为古典诗坛的四大支柱。据载,《哈菲兹诗集》是伊朗再版次数最多、发行量最大的一部文学作品。六百多年来,哈菲兹的名字早已超越国界,赢得广泛的世界声誉。黑格尔称哈菲兹的诗“显出精神的自由和最优美的风趣”。恩格斯说:“放荡不羁的老哈菲兹的音调十分优美的原作是十分令人快意的。”于18世纪德国大诗人歌德模仿哈菲兹的抒情诗写下许多诗篇,并给予哈菲兹极高的评价。歌德把哈菲兹比作一个巨大的航船,而把自己比作一叶小舟。他写道:“哈菲兹啊,我的愿望乃是做你信徒中唯一的信徒。”(见波斯文《哈菲兹诗集》袖珍本前言)普希金的《啊,玫瑰姑娘!》就是效仿哈菲兹的抒情诗的随意之作。他的另一首《译自哈菲兹》虽非译作,却是受诗人的启发而写就的一篇短诗(见俄译本《哈菲兹抒情诗》序言)。另外两位俄罗斯著名诗人费特和叶赛宁也都对哈菲兹给予了赞誉和嘉许。
  哈菲兹的全名是沙姆斯丁·穆罕默德·哈菲兹,生于公元1327年,卒于公元1390年。他出生在伊朗伊斯法罕一个商人家庭,但他们一家人主要住在设拉子。哈菲兹是这一家的第三个孩子,他幼年丧父,只能自食其力,进了一家面包店当学徒。在这个面包店附近有一所学校,哈菲兹曾在那里求学。哈菲兹幼年就接触了一位学识渊博的长者,受到诗歌的熏陶。从那时起,哈菲兹就对诗歌产生了兴趣。他年轻时就开始写诗,到20岁时,就显露出过人的才华,成为一个年轻诗人,并引起了王室和贵族的注意。


  后来,巴格达和德里的君主千方百计邀请他去做自己的宫廷诗人,但哈菲兹追求的是独立和自由,因此从未离开过自己的祖国。
  哈菲兹通晓阿拉伯文学,能熟背《古兰经》,他的名字就是“熟背《古兰经》的人”的意思。诗人中年结婚,有两个孩子,一个幼年死于设拉子,一个在印度旅行时死去,他的妻子也先于诗人去世。
  1387年,当帖木儿占领设拉子时,哈菲兹已成为一个极度贫穷的托钵僧,两年后,即1389年,于他的故乡设拉子在悲愤和贫困中死去。他的坟墓被安放在设拉子郊外的莫萨拉附近,今日已成为哈菲兹陵园,是人们瞻仰和游览的胜地。
  哈菲兹写了大量阐述《古兰经》的文章和少量各种诗体的诗篇,但使这位诗人获得巨大声誉的,却是他用卡扎尔诗体写成的诗。
  卡扎尔是波斯古典诗歌的一种传统形式。在哈菲兹之前,它主要是一种单纯的爱情诗。哈菲兹丰富了这种诗的体裁,把它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他通过这种传统诗体,抒发自己的自由思想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看法,赋予它以鲜明的时代精神。哈菲兹在艺术上也达到伊朗前无古人的地步,成为伊朗古典诗坛上的一颗巨星。



相关阅读:

哈菲兹《世上的蔷薇千朵万朵》

哈菲兹15首

哈菲兹诗全集 

山上忆良诗3首

室生犀星诗3首

三好达治诗3首

鲇川信夫《船舶旅馆晨歌》

科恩诗12首

特德·贝里根诗14首

奥里维拉诗4首

拉莫斯诗3首

板顿诗7首

哈姆扎诗3首

伦德拉《人间的歌》

托埃蒂·赫拉蒂《孤独的渔夫》

叶芝诗15首

丁尼生《尤利西斯》

瓜尔兑亚诗3首

哲米勒诗2首

西都莫朗《早上的空地》

陶白《人们说》

穆海勒希勒《回忆仿佛沙粒》

马丁内斯《扭断那天鹅的脖子》

高村光太郎诗5首

丁尼生诗4首

塞亚卜诗4首

鲁萨菲诗3首

贾瓦希里诗4首

白雅帖《给我的妻子的情诗》

梅拉伊卡《颤抖的旋律》

宰哈维《我俩身在异乡为异客》

丁尼生《悼念集》

科加瓦诗5首

卡兰萨诗3首

瓦伦西亚诗2首

西尔瓦《夜曲第三首》

拉法埃尔·蓬博《夜间》

卡罗《钦波拉索的颂歌》

哈克夫《深奥的生活之歌》

克鲁斯诗7首

纳赫拉诗5首

吉尔·维尼奥诗4首

邓肯·司各特《颂歌》

亚·詹·马·斯密斯《海岩》

塞维斯《孤寂的落日射出一派凄光》

爱·波·约翰逊《他说,继续战斗》

沃丁顿《新的季节》

里尔克诗18首

W·S·默温诗6首

野口米次郎诗3首

西条八十诗6首

新川和江诗3首

与谢芜村俳句选

与谢野铁干《败荷》

里尔克《上缴法兰西温柔的税》

里尔克《致荷尔德林》

布洛克诗15首

伊沃诗14首

班代拉诗6首

莫拉埃斯诗3首

梅格·内托诗3首

迪亚斯诗2首

安特拉德《海滩上的安慰》

阿尔维斯诗2首

古今和歌集①

古今和歌集②

古今和歌集③

阿尔丁顿诗2组

阿诺德《多弗海滨》

燕卜荪《两韵十九行诗》

霍思曼诗3首

吉卜林诗2首

麦克林诗2首

马维尔《致羞怯的情人》

金素月诗26首

鲁米诗3首赏析

柳谨助诗3首

鞠孝汶诗2首

罗俊敏诗2首

文忠成诗2首

郑澈《思美人曲》

尹善道《五友歌》

D·H·劳伦斯诗8首

贡戈拉诗3首

塞蒂纳诗2首

鲁米《同甘共苦》

阿特伍德《弃儿》


弱冠弄柔翰 卓荦观群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