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鲁米《同甘共苦》

鲁米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在浩如烟海的波斯中世纪诗歌中,带有浓厚苏菲神秘主义色彩的诗歌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波斯的诗歌带有浓厚的宗教气息,有许多著名的诗人本身就是苏菲长老或苏菲人士,鲁米就是其中一位,因此其诗歌中充斥着浓厚的宗教色彩。

鲁米的抒情诗主要表达对真主的爱,并极力宣扬苏菲派的一些思想。苏菲派思想在中世纪的波斯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如果排除其宗教因素和具体的宗教修持,作为一种哲学观实际上是对绝对精神的追求。同时,苏菲思想追求思想品德上的修炼,追求一种思想品德上的人格,由于其宣扬的积极的价值和理想,因此在当时的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鲁米是苏菲派思想家,也是苏菲派主要诗人,其诗中所宣扬的这种苏菲思想也极为明显。
这首《同甘共苦》不同于其创作的其他诗歌。他的许多诗歌是借一些故事委婉地表达苏菲思想,但在这首诗中,诗人直抒胸臆,劝导人们要同甘共苦,相互之间要团结和友爱。
诗的开篇,就用极为饱满的感情呼吁要一起享受快乐,一句“啊,朋友”,就将世间人们陌生的心灵紧紧联系在一起,具有一种普世思想。接着诗人又进一步宣扬了其有苦同担的思想,这相对于开始“有乐共享”的主题又进一步,更具有救世的思想和意识。

诗的第二节,诗人笔锋陡转,将抒情的对象转到了真主。在这一小节中,诗人宣扬了对真主的敬仰和忠诚。诗人认为我们应对真主坦诚,忠诚。这样一种观念是苏菲派的主张,在苏菲教徒认为,人应该对真主绝对忠诚,这样才能达到人神同一的境界。在看似无关的抒情中,诗人是为下面的抒情作铺垫。正是诗人这样一种人神合一的观念,才导致了诗人这种有乐同享,有苦共担的主张和观念。

在第三、四两节中,诗人极力宣扬有苦同担的这种世界大同的思想。诗人认为世界上的人们应该一起分担苦难,就算有人死去,有人避世隐居,剩下来的人们不要悲伤,应该共同分担苦难。诗人在这两节中,表现了一种高高在上救世的心理,诗人将自己已经等同于真主,在这里诗人已经超脱了普通的情感,达到了与神同体的境界。诗人认为不要为别人的死去而惋惜,在这里诗人已经是超出了普通的一种价值观念,带有浓厚的苏菲宗教意识。在诗人的眼中,死亡并不是可怕的,诗人已经超脱了世俗的这种生死观念。将死亡和避世看作是一种很普通的事情在叙述,我们在这里找不到诗人那种悲伤的情感。诗人劝导人们的是要共同的背负着世间的苦难,人们在一起要相亲相爱。
在诗的第五、六、七节中,诗人继续在传达这样一种同甘共苦的主张。诗人将这样一种情感渲染到极致。诗人认为就算世界毁灭,人们也应该视死如归地直面苦难,共赴黄泉。同时认为就算是在死亡的最后一刻,有快乐也应该同享。在诗的结尾,诗人同时不忘其美好的宗教信仰,认为人们应该面朝“克尔白”,能够尽尝甘泉。在这里,甘泉有着一定的象征意义,具有一种宗教的意蕴在里面。诗人坚信真主的存在,并相信最终能够赐予人们最后的欢乐。
整首诗在极力宣扬“同甘共苦”这样一种思想观念,表现了诗人所具有的一种普世思想,具有极强的教育意义。诗人在诗中规劝世间的人们要共享欢乐,共担困苦,也表现了苏菲思想中一种积极的救世观念。( 叶 玉 香 )



鲁米《同甘共苦》


啊,朋友!让我们把欢乐共享!

若没有欢乐,便共同分担忧伤!

朋友啊!我们应同真主无所不讲,

就像耶稣向圣母玛利亚倾诉衷肠。

假若亚当的后裔中有谁离开世间,

何必悲伤?其他人应把困难承当。

如果有谁离开我们到偏僻处隐居,

不必管他,其他人应当甘苦同尝。

我们在世间应该相伴相随,共享欢乐;

假若世界毁灭,便携手并肩蹈火赴汤——

一旦深陷火海,应当分饮一杯清泉;

而当受到重创,就该相互敷药治伤。

但愿我们临死时,都能面向“克尔白”,

并且,都能把扎姆扎姆甘泉饱尝。


张 晖 / 译



推荐阅读:

鲁米诗20首

鲁米诗15首

里尔克《秋日》

里尔克一诗两译

R.S.托马斯《秋日》

狄兰•托马斯《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狄兰·托马斯《羊齿山》

约翰·弥尔顿《哀失明》

约翰•弥尔顿《时间啊…》

弥尔顿《我仿佛看见》

赫塞《梦》

马丁松《三月的夜晚》

叶芝《当你老了》

叶芝《茵尼斯弗利岛》

叶赛宁《我记得》

叶赛宁《为什么月光如此暗淡》

博尔赫斯《天赋之诗》

博尔赫斯《我用什么才能留住你》

博尔赫斯《棋•Ⅱ》

博尔赫斯《南方》

博尔赫斯《我的一生》

博尔赫斯 季米特洛娃 米沃什《诗艺》

特拉克尔《给孩子埃利斯》

辛波斯卡《在一颗小星下》

辛波斯卡《种种可能》

辛波斯卡.扎加耶夫斯基.布罗茨基《云》

托马斯•哈代《对镜》

玛丽·奥利弗《黑水塘》

纪伯伦《我曾有七次鄙视自己的灵魂》

纪伯伦《先知•论死》

曼德尔施塔姆《马蹄铁的发现者》

曼德尔施塔姆《干草堆》

曼德尔施塔姆《列宁格勒》

卡明斯《我喜欢我的身体》

卡波维兹《沉默的一课》

威廉•斯塔福德《秋风》

阿米亥《人的一生》

阿列克山德里《爱》

阿多尼斯《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

艾杜尼斯《给掌握中时光的挽歌》

布罗茨基《黑马》

茨维塔耶娃《我想和你一起生活》

马拉美《叹》

洛尔迦《梦游人谣》

索德格朗《星星》

聂鲁达《我记得你去秋的神情》

聂鲁达《我喜欢你是寂静的》

聂鲁达《女人的身体》

聂鲁达《马克丘•毕克丘之巅》

魏尔伦《月光》

魏尔伦《秋歌》

雨之诗

约翰·多恩《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艾略特《空心人》

艾略特《四个四重奏》

马雅柯夫斯基《穿裤子的云》

扎加耶夫斯基《尝试赞美这残缺的世界》

扎加耶夫斯基《房间》

詹姆斯·赖特《开始》

休姆《秋》

惠特曼《自我之歌》

惠特曼《啊,船长!我的船长!》

惠特曼《哀歌》

惠特曼《从滚滚的人海中》

惠特曼《黄昏的和歌》

波德莱尔《信天翁》

波德莱尔《恶之花》

波德莱尔《秋歌》

波德莱尔《感应》

阿赫玛托娃《安魂曲》

叶甫图申科《娘子谷》

沃兹涅先斯基《戈雅》

纪德《别再等待》

瓦莱里《海滨墓园》

福尔《夜莺》

叶拉金《雨水踮起足尖沿著大街奔跑》

容格尔《未来》

伊万诺夫《安谧的傍晚》

赫塔·米勒《我怕故我写》

帕索里尼《葛兰西的骨灰》

帕索里尼《胜利》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