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鲁米诗3首赏析

鲁米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商人和鹦鹉


从前有个商人养了一只鹦鹉,

将它囚于笼中,取悦人们的耳目,

一天商人打点行囊要出趟远门,

他决心去印度碰碰自己的财运。

他慷慨地询问了每个男女家仆,

问他们想要他带回什么样的礼物。

于是每个人都将自己的心意表露,

每个心愿都得到了主人的赐福。

“那么你呢?”他最后问那只鹦鹉,

“你想让我从印度带给你什么礼物?”

“你要是在那里看见了我的同伴,

呵,请告知他们我难言的辛酸。

你就说,‘有只鹦鹉渴望你们的陪伴,

却因上帝的裁决樊笼里度日如年。

它向你们问候并申明它的权利,

希望你们能给予它帮助和建议。

它说了,‘难道我就该听任命运的驱遣,

茕茕孑立,在牢狱中憔悴直至生命耗干。

难道我就该安于这笼中的死寂,

而你们却可以草地林间漫游嬉戏?

这难道就是所谓的朋友的忠贞,

我这儿身陷囹圄,你们却逍遥绿林。

呵,求你们记起旧时凉亭的浓荫,

我们曾一同畅饮陶醉晨酒的芳醇。

呵,请记得我们友谊的悠远绵长,

还有我们共度的每一刻欢乐时光!’”

商人将鹦鹉的嘱托默默牢记,

他将向它的伙伴们传达这一讯息。

当他来到印度的边境,

见许多鹦鹉盘旋在沙漠的上空。

他勒住马,抬高自己的嗓门,

向它们殷切地转达了鹦鹉的口信。

只见其中一只突然拍打着翅膀,

一头扎向地面,顿时气绝身亡。

商人追悔莫及,恨不能收回射出的语箭,

“我残害了一只生灵,”他哀叹,

“它和我那小雀儿怕是同胞血缘。

它们虽远隔万里然灵魂相依相吸。

我却为何偏要将这样的凶信传递?

我愚蠢的话将一颗无助的生命吞灭!

我的舌头坚如燧石,嘴唇冷似钢铁;

语弹如火舌从那里喷薄而出,

这火舌却不因愚行将石铁惩处,

或出于仁善,或出于赤裸的虚浮。

今夜的世界好似一片丰收的棉田,

棉田中的火星怎会不将万物席卷?”

最后商人做完了自己的生意,

又一次满心欢喜地回到家里。

他拿出备好的礼物分给每个男仆,

每个女仆也得到了允诺的礼物。

“那我的礼物在哪儿呢?”鹦鹉问道,

请把你经历的一切都告诉我!

“我只把你的牢骚重复了一遍,”他答言,

“就说给那群鹦鹉,你的老伙伴,

其中有一只听罢你悲痛的经历,

伤透了心,扑倒在地没了气息。

这鹦鹉一听到它伙伴的不幸,

也挥了挥翅膀,顷刻间倒地毙了性命。

商人望着面前的一幕惨状,

突然一惊而起,将帽子狠摔在地。

“呜呼!”他痛哭,“我甜蜜可人的鹦鹉,

我灵魂的知己,心中的密友。

呜呼!苍天!苍天哪!我喊你不应!

如此娇美的月亮就这样被乌云吞噬!”

于是商人将鹦鹉的尸体扔出鸟笼;

快瞧呀!那小鸟竟纵身跃上树梢。

眼前的一幕令商人惊呆不已,

他满心疑惑地思忖其中的玄秘。

“我的伙伴用行动开导了我,”鹦鹉开了口,

“‘逃走,’它说,‘快逃离语言和声音的陷阱,

既然正是这声音将你的自由背弃。

为此它不惜用鲜血证明这个道理。

鹦鹉又赠予他几句智者的训诫,

最后它向那个商人道了永别。

“别了,我的主人,你的这一善行

使得我摆脱暴虐,重获新生。

别了,我的主人,我要回到我的家园。

但愿有一天你自由的颜色如我这般!”


樊 维 娜 / 译

鹦鹉是具有灵性的,无数诗人对鹦鹉进行了各种形式的赞美。同样,对于笼中的鹦鹉,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也发出了种种感慨。我国唐朝就有许多诗人对笼中的鹦鹉寄予深切的同情,发出了由衷的感叹:来鹄的《鹦鹉诗》咏物寄情:“色白还应及雪衣,嘴红毛绿语乃奇。年年锁在金笼里,何似陇山闲处飞。”杜甫也在《鹦鹉》一诗中哀叹鹦鹉“未有开笼日,空残旧宿枝”。李义府在《咏鹦鹉》中则写了鹦鹉孤苦伶仃的境况:“慕侣朝声切,离群夜影寒。”而白居易的《红鹦鹉》在对鹦鹉极度赞美之后却又发出哀叹:“安南远进红鹦鹉,色似桃花语似人。文章辩慧皆如此,笼槛何年出得身?”
然而,鲁米的叙事诗《商人和鹦鹉》,靠的是鹦鹉自身的大彻大悟和心灵的默契而获得了自由和拯救。
就作品情节来说,鲁米的叙事诗《商人和鹦鹉》是一篇极为优美的寓言故事。故事中的中心形象便是鹦鹉。一位富商家中养了鹦鹉,这只鹦鹉尽管受到了“款待”,但它毕竟是一只离群索居、失去自由的“笼中之鸟”。当商人出差去印度的时候,鹦鹉恳请主人给印度原野上的自由的鹦鹉捎个口信,向它们诉说一下自己的囚禁生活。赴印度的商人欣然接受了鹦鹉的托付。到了印度的国土,商人看到原野上的几只鹦鹉,便将自己家中鹦鹉所托付的话语转述给鹦鹉听。谁知,其中一只鹦鹉闻言,便一阵惊悸,顿时跌落在地,从此“气绝身亡”。商人极度后悔,怪自己不该传达那个消息,将一个生灵置于死地。回国之后,商人悔恨地把这一经历告诉了家里的笼中的鹦鹉。当家中的鹦鹉听到了印度原野上的鹦鹉的相关情况后,也突然全身震颤,顷刻间倒地毙了性命。看到笼中的鹦鹉死了,主人只得来到户外,把它扔出鸟笼。谁知,一旦从笼中出来,“毙了性命”的鹦鹉突然似一道晨光,“纵身跃上树梢”。原来,鹦鹉之间通过商人进行了沟通,传递了妙计,笼中鹦鹉终于获得了解救。

从叙述的语言来看,该诗简洁流畅,语言明晰,没有晦涩之感,但是,对于诗中的象征以及所传达的思想内涵,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伊朗著名学者纳迪尔·瓦金普尔对于该诗的研究作过综述,将该诗的象征意义以及基本思想内涵概括成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这首诗表现了苏菲主义‘死亡与被拯救’的重要思想。包括摒弃个人特性,而注重灵魂的至上性,为了摆脱对人的束缚(诗中‘鸟笼’的象征意义),则要蔑视一切情欲和世俗享乐;要避免自我暴露,不被赞誉引诱等。另一种观点认为:它告诉人们要彼此相爱,身陷囹圄时要乞求神的宽恕。”
应该说,这两种观点对于我们欣赏此诗,是非常具有参照价值的。不仅是象征意义,该诗所阐述的一般意义上的人生哲理也是极为深邃的。概括起来,我们所获得的以下几点启示是非常明显的。
首先,该诗叙述了灵魂的追求,这是一曲自由的颂歌。诗人通过笼中鹦鹉与印度鹦鹉的对比,来突出对自由的追求以及遭遇束缚与自由自在之间的精神反差。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在于精神的愉悦,而不是在于物质的丰裕。哪怕物质生活无忧无虑,得到百般宠爱,可是却束缚在“笼中”而不能自由自在地生存,其生命意义何在?所以该诗中的鹦鹉蔑视物质享受,向往“可以草地林间漫游嬉戏”的自由生活。而且,这种对自由的向往还具有与“真主”合一的意旨。在尘世之牢狱中,人们不能放弃对自由境界的追求。所以,鹦鹉获得自由的故事也象征着一个苏菲主义者摆脱人世间的痛苦最终达到与“真主”合一的自由境界。
其次,该诗渲染了灵魂的默契和感悟。鹦鹉之间得以沟通,靠的就是心灵的感悟。日常生活中,不能被语言的表象所迷惑。言语只是符号,只是媒介,要透过符号进行感知,进行探究。所以,鹦鹉之间的沟通,是一种超越语言的对真主的大彻大悟。
再则,该诗在结尾部分明确道出了含而不露,不要丧失自我,不要显摆的处世原则。鹦鹉之所以成为笼中之囚,在于它一开始不懂得这一原则,为了讨好于人,卖弄自己,模仿人的语言,丧失鸟的本性,从而导致自己失去自由,成为人的玩物。同样,一个人若是过于显摆,甚至卖弄自己,那么,定会遭遇忌妒,遭遇厄运。
最后,该诗表现了灵魂的拯救与再生。该诗是一首诗体寓言,形象地说明了摆脱肉体的“牢笼”,超脱世俗,洞悉“人生真谛”,在主的启示下,进行自我拯救,获得再生,达到自我完善的思想。
总之,这首描写鹦鹉自我拯救的诗篇,所蕴涵的人生哲理和处世原则是极为深刻、发人深省的。( 吴 笛 )





语法学家和舵手之争


一天上船来一位博学的语法家,

这自大的士子开口向舵手问话:

“你是否学过句法?”“没有。”舵手回答。

“你白活了半辈子!”博士眼睛一眨。

那位值得尊敬的舵手深受委屈,

但他默不作声,保持着泰然之色。

刹那间狂风猛袭,刮得怒涛如山,

舵手对脸色惨白的语法家开言:

“你是否学过游泳?”士子全身发抖:

“没有,多智的贤人啊,亲爱的舵手!”

“哎呀,博学之士啊!”舵手一声叹息。

“你白活了一辈子,船将沉入水底!”


宋 兆 霖 / 译


鲁米的创作代表了苏菲派诗歌的高峰,特别是他的六卷叙事诗《玛斯纳维·玛维纳》一向被视为“波斯语的古兰经”。鲁米和父亲、儿子祖孙三代都是苏菲派长老,因此其诗歌带有浓厚的宗教意识。其抒情诗的主题大多是歌颂信徒对真主的爱。他利用许多短小的故事诗宣传苏菲派的思想,内容短小精炼,具有极强的哲理性。

鲁米的创作题材大多来自民间,有的是历史传说,还有的是宗教故事。他的这首《语法学家和舵手之争》,由于其深刻的寓意而被广为流传,深受人民大众的喜爱。

鲁米的诗歌创作极其注重思想内容,因此在语言上并不华丽雕琢,但其语言通俗易懂,明白晓畅。其叙事诗以讲故事为主,但在故事的结尾往往能够让人们发出许多的感想。《语法学家和舵手之争》这首诗语言机智幽默,结构精巧,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语法学家和舵手之争》讲述的是一个博学的语法学家和一个船夫之间发生的争执。全诗以两人之间的对话为主,诗人巧妙地将人物的性格特征通过语言形象表达出来,人物的性格特征刻画得栩栩如生。诗的开端就用简洁的语言,向人们描述了一个骄傲自大的学者形象。通过语法学家的言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骄傲自大,以及对舵手的不屑。在语法学家看来,如果没有学过句法就等于白活了半辈子,这样一种思想在当时的社会是很普遍的,直至今天我们仍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像语法学家那样的人,他们看不起劳动人民,认为自己才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人。诗人的巧妙之处在于没有直接攻击这样一种观点,而是通过作品的展开,讽刺了像语法学家这样一批骄傲自大、目光短浅的人。

与语法学家相反,舵手的形象是一个睿智幽默的形象。在遭受了语法学家的奚落和鄙视之后,舵手没有进行还击,而是保持沉默。随着作品的逐步发展,原先骄傲的、自以为是的语法学家在现实面前却显得极为愚蠢。由于狂风的侵袭,小船即将沉入水中,舵手以极为睿智的语言回击了先前语法学家的骄傲自大:“你白活了一辈子,船将沉入水底!”这样的回答令人赞叹不已,既讽刺了语法学家的骄傲和肤浅,也同时凸现了舵手的聪明机警,作品到此戛然而止,令人回味无穷!

这篇短诗,向人们揭示了极为深刻的道理,让我们真正懂得所谓的智慧和博识,是存在于日常生活中。语法学家的短浅是因为他没有看到劳动人民的智慧,而一味地沉浸在自己的天地中,看不到人民的伟大之处,这首诗之所以广受人民大众的喜爱,正是由于它本身所蕴藏的深刻的哲理。( 叶 玉 香 )




骑手和睡者的故事


一次有个骑手沿草原驰奔,

在荒野中看到个睡着的人。

一条毒蛇正游到那人跟前,

突然钻进了他张开的嘴间。

骑手正想要去把毒蛇赶开,

可是晚了,尽管他动作挺快。

多亏他是个聪明的土耳其人,

立刻用棍棒猛打那人全身。

他毫不留情地朝他打个不停,

那人叫喊着醒来,狂奔逃命。

骑手的棍棒不断狠狠抽打,

直到他躺倒在一棵大树底下。

那儿正好有一大堆烂苹果。

骑手喊:“该死的东西,吃这个!

快吃个够!”说着又用力打他,

硬逼他把生蛆的苹果吃下。

那人吞下烂苹果不知多少,

最后叫他难过得又吐又冒。

“大王啊!我犯的过错在何处?”

那可怜的人边哭、边喊、边吐。

“我到底哪儿惹怒了你阁下?

啊,饶了我吧,要不就把我杀!

不论哪个凶暴的恶汉强人,

也不会对无辜者如此残忍!

看着你这凶神般可怕嘴脸,

倒不如让我早点命归黄泉!

求老天爷快给你五雷击顶!

天啊,给凶手以应得的报应!”

可是骑士又对他厉声怒喊:

“起来!快在草原上奔跑,坏蛋!”

苦命人在敲打下不停奔跑,

直到迎面在块石头上跌倒。

他趴在地上哇哇吐个不了,

和食物一起吐出黑蛇一条。

那人大惊失色,看这条蛇啊,

它长得多恶多丑,又粗又大。

他忙向救命恩人一头跪倒,

淌着眼泪对着他大声说道:

“你真是位慈悲使者加百列!

要不就是真主离座到凡界!

多亏你看到我,我已是死人,

是你又赐给了我新的灵魂。

你待我,就像慈母照料婴孩,

而我像蠢驴,从棍棒下逃开。

出门能和你这样的人同行,

哪怕走危途险道也可放心!”


宋 兆 霖 / 译


莫拉维·贾拉鲁丁·鲁米在波斯诗歌史上是一位神秘主义大师,因为他的抒情诗中的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他被称作“冥想世界的夜莺”。
在《骑手和睡者的故事》这首结构规整的双行哲理训谕诗中,诗人鲁米讲述了一个富有戏剧性的故事,并用隐喻、象征、对比等修辞手法,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对真主的挚爱和虔诚,其诗内涵深邃,感情充沛,语言流畅,韵味十足,充满哲理,可谓苏菲派神秘诗的典范。
作为一首叙事诗,本诗情节完整,冲突明显,具有分明的起承转合。诗歌第一至三诗节是起因,一个骑手在荒野看到一条蛇钻进了睡者张开的嘴中。故事情节在第四至十四诗节得到了发展,骑手猛打睡者,并逼迫他吃生蛆的苹果。睡者在不明就里的情况下,误解了骑手,由于自己所承受的苦痛转而咒骂骑手。全诗高潮部分集中在第十五至十八小节,睡者在骑手的厉声鞭策下狂奔,直至将腹中的蛇吐出,才终于恍然大悟骑手的良苦用心。在最后四个诗节中,睡者羞愧地感谢了骑手的义行,诗歌在睡者对骑手的情深意酣的颂扬中结束。故事饶有生趣,充满了人情味和奇异色彩,并溶入了神秘主义的灵性感受,引人入胜。
在跌宕起伏的情节中,鲁米通过语言、动作、神情创造了两个鲜明丰满的艺术形象。其中之一就是助人为乐的骑手,他在荒野中见到素不相识的人,却能中断旅程而拔刀相助,极富有正义感。他明白事情的轻重缓急,虽遭睡者误解,被百般辱骂,却只顾节省时间驱除睡者的腹中之蛇,宁愿承担骂名,而不为自己的行为辩解。诗人通过一连串的动作描写(“毫不留情地朝他打个不停”、“骑手的棍棒不断狠狠抽打”、“硬逼他把生蛆的苹果吃下”),生动描写了骑手果敢干脆的性格和老练的处事方式。因为诗人所用的是全知视角,读者在知晓故事的来龙去脉的前提下,并不因为骑手的严词厉语和近乎野蛮的行为,而对他心生厌恶,相反对故事的发展,产生了期待。另一个艺术形象是无辜的睡者。与骑手相比,睡者的形象多是用语言来表现的。诗人通过对比睡者在知晓缘由前后的语言,写出他爱憎分明的性格。睡者在不明就里的情况下,认为自己是遭骑手的无故虐待,咒骂骑手是“凶暴的恶汉强人”、“凶神”、“凶手”。而原委水落石出后,他则把骑手赞为“慈悲使者加百列”、“真主离座到凡界”、“慈母”,把自己比作是“蠢驴”。自尊是睡者的另一性格特征,他无法忍受自己的无辜受辱,发出了“倒不如让我早点命归黄泉”、“啊,饶了我吧,要不就把我杀”的呐喊,捍卫着自己的尊严。睡者不仅自尊,而且尊人,真相大白后,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真心实意地忏悔着自己的无知。
这个故事和两个形象都凝聚了鲁米的知识和智慧。他年少时开始接受其父传统的伊斯兰教育,深受其神秘主义思想影响,后来创建了“毛拉维教团”,集中地阐述了苏菲主义的认主独一说、真主流溢说、人主合一说等思想观点。而诗歌创作也成了他传播苏菲派的学理奥义,推行独特的道乘修持仪式的途径之一。鲁米虽然学识高超,但在本诗却用了明白晓畅的语言,无非是为了更好地启发民众,以达到训喻的目的。《骑手和睡者的故事》语言浅白易懂而涵义深厚,骑手和睡者很容易让读者联想到真主和凡人的二元关系。灵性沉睡的凡人,往往被世俗琐事蒙蔽了双眼,不知罪恶已经降临己身,需要真主的拯救。另一组具有宗教意义的象征是棍棒和毒蛇。棍棒象征着苏菲派所奉行的苦行。丑陋的毒蛇则是罪恶的象征,宣扬只有经过磨炼才能得到拯救,不要“像蠢驴一样,从棍棒下逃开”。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和诗人歌德在他们的著作中,对鲁米的诗歌贡献给予高度评价,认为鲁米使造物主、灵性、理性、人间的伦理道德得到完美的综合,把人的“精神和独一的真主合一”,这些特点在本诗歌中可见一斑。鲁米的诗歌创作使得他在波斯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声望,与费尔多西、萨迪、哈菲兹齐名,一起被称为“诗坛四柱”。( 杜 夕 如 )



推荐阅读:

鲁米诗20首

鲁米诗15首

鲁米《同甘共苦》

华兹华斯《丁登寺旁》

华兹华斯《孤独的刈麦女》

华兹华斯《露西》

华兹华斯《永生颂》

华兹华斯《致杜鹃》

华兹华斯《我孤独地漫游,像一朵云》

华兹华斯《早春遣句》

图霍尔斯基《教堂和摩天大楼》

尼古拉斯·纪廉《两个祖先的歌》

海姆《战争》

海姆《哥伦布》

阿伦茨《夜里》

罗伯茨《割草》

贝兹鲁奇《西里西亚的森林》

哈菲兹《世上的蔷薇千朵万朵》

帕斯捷尔纳克《哈姆雷特》

帕斯捷尔纳克《屋里不会再来人了》

卡图卢斯《生活吧,蕾丝比亚,爱吧》

沃尔科特《黑八月》

沃伦《世事沧桑话鸣鸟》

吉普林《如果》

布莱希特《诗人的流亡》

布莱希特《给后生的人们》

巴列霍《只信你》

狄更生《如果记住就是忘却》

特兰斯特罗默《果戈理》

拜伦《哀希腊》

拜伦《普罗米修斯》

拜伦《想当年我们俩分手》

拜伦《雅典的少女》

威廉·布莱克《爱的花园》

威廉·布莱克《老虎》

黑塞《雾中》

D.H.劳伦斯《钢琴》

普希金《青铜骑士》

歌德《漫游者的夜歌》

希尼《阳光》

勒韦迪《一切都是黑暗》

彭斯《友谊地久天长》

兰波《感觉》

兰波《黄昏》

兰波《醉舟》

兰波《奥菲莉娅》

策兰《死亡赋格》

策兰《花冠》

荷尔德林《海德堡》

米沃什《和珍妮谈天》

米沃什《礼物》

米沃什《第二空间》

里尔克《秋日》

里尔克一诗两译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