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藏传佛教:76 密乘与经律论 ▎77 问答录(十四) ▎78 “甚深内义”的旨要与受用 ▎79 回向《甚深内义》

第三世噶玛巴让炯多杰



编者按:西藏诸实修系统,宁玛巴和噶举巴以实修见长,噶举更因密勒日巴尊者和大手印闻名。《甚深内义》实际讲授者为堪布卡塔仁波切。转载此文,谨供参考,慎勿据此实修。


藏传佛教:76 密乘与经律论  ▎77 问答录(十 ▎78 “甚深内义”的旨要与受用  ▎79 回向《甚深内义》

 

76 密乘与经律论

 

到目前为止,我们谈到的密法说明了密乘的殊胜卓越之处。今天我想來谈谈它与毗奈耶(戒律)、阿毗达磨(释论)和经教之间的基础关系。

 

五蕴、五元素、五识以及外在世界的山、岛、海等——简而言之,也就是无量的宇宙世界与所知者,即智慧的心是无二分别的,此乃密乘之见地。我们的内在金刚身与各大元素合一无别,但我们的心,也就是一切事物的觉受者虽然看起来似乎非常真实而具体,然而究竟上来说,它并没有一个真实存在的体性。至于我们的肉身则由气脉和明点所组成,它亦与外在元素溶合无别。换句话说,地球上的二十四个世界和三十二个地点都与我们身体里面的二十四条气脉和三十二种不同的明点没有分別。气脉和明点的究竟本质也就是勇父和空行。密法直接进入了宇宙现象的究竟本质,包括了金刚身之内的气脉等,而此直接性使得密乘成为一种至高无上的道乘。虽然三乘佛法的目的都在寻求开悟解脱,但密乘的殊胜则在于它的转烦恼,也就是一切现象诸法,成为智慧。

 

在毗奈耶(戒律)法门中,消除烦脑的方法就是避免或远离烦恼之因。在师父详细说明了由烦导致造恶的缺失后,行者便抑制自己,避免去触犯。“毗奈耶”在藏文中称为“督儿瓦DULWA”,意为平息、止息。因此,“毗奈耶”有止息烦恼的涵意在。毗奈耶教法的观念就是削弱烦恼的力量,然后征服或摧毁它。这种方法就像捕捉一名强敌后,把他锁在牢狱里,不供他吃喝,看他一天天变瘦。当他身体衰弱后,便不再有力量攻击我们。因此,在毗奈耶的法门中,行者必须避免或远离烦恼之因,然后借由严格的戒律慢慢消灭它的力量。

 

在毗奈耶的法门中,纵然行者能借由戒律摧伏烦恼,但也还未能开展出利益度化他人的力量。因此,纵使他已征服烦恼,但仍未培养出利他的善行。

 

在密乘中,调伏烦恼的方法则有很大的差异。相信大家对密乘转烦恼成智慧的方法已有相当的概念。我们可以再引用与毗奈耶同样的例子来说明它。在密乘中,我们虽然也征服了敌人,但并没有把他捉起来关进牢里。相反的,我们让他平反,恢复身份,同时参与我们的事业活动等,成为一位盟友。与敌人合作后,他变成我们工作上的支持力量,甚至保护我们不受伤害。同样的,密乘转烦恼的方法帮助了我们增长证觉的智慧,同时它也以此证明了自己在技巧上的殊胜性,而成为止息烦恼最好的方法。

 

然后我们还有与菩萨乘修行有关的经教。行者若能追随菩萨道,修行菩提三十七道品以及六波罗密等,便可以在三大无数劫或三十七大无数劫圆满证悟。而在密法中,以气,脉和明点的修行做为基础,行者可以圆满菩提三十七道品以及十波罗密。十波罗密除了六波罗密外,再加上善巧、力量、愿力和智慧等波罗密。简而言之,行者可以将一切烦恼染污转为智慧,而变得清净无诟,在一生中即证悟成就。这是密乘法门的殊胜处。密法另一个殊胜处在于它不与毗奈耶(戒律)、不与阿毗达磨(释论),也不与经教(菩萨乘)的教法互相冲突或矛盾。依据三藏的经、律、论来说,密乘依旧是达到证觉最殊胜的方法。

 

经、律、论的法门指出了身、口、意的戒律威仪,让心智上渐生智慧,而后脱离烦恼,并慢慢了悟烦恼不具真实存在的体性。举例来说,毗奈耶的教法多强调严守戒律,避开任何不善的行为。遵循这种严格的法门所得到的证果便是阿罗汉,但行者在那之后的修行进展极为缓慢,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证觉开悟。相对密乘的法门便采不避烦恼的态度,直接进入对其本质,也就是智慧的观照。不过若想修行转化,行者必须具备真正的智慧才能成办。所以密乘行者也必须修齐经、律、论三种法门;密乘并非一独立分开的道乘,它是三藏教法的究竟内在本质。

 

密乘结合了许多佛教的法门,而一个结合所有这些法门的真正行者便称为“三法金刚持”。三法指的是别解脱律仪(着重在个人的行为举止上)、菩萨道以及密乘。

 

由于对三法深入的了解,因此三法金刚持是一位真正的修行者和佛法的护持者。这不是嘴上说说就算的,由于对三法的真正了解,因此,持有者才能真正修入心中,不与任何一法相互矛盾冲突。若对三法的了解不足,我们所修的法便会相互矛盾,不能圆融,这是一件相当难过的事。在此情况下,修行便无法进步,因为我们对一切法都感到怀疑和不自在。称呼一个人“三法金刚持”很容易,但要真的成为一位真正的“三法金刚持”则沒有那么简单,嘴上说的和实际上的况是两事。虽然名称听起來很吸引人,但我们也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去做;我们一定要依自己的能力而为。

 

我举一个例子来做说明。若你没有腿的话,便可能要用爬的,这是唯一的解决办法,若你有腿,便能走路.当你有腿而没有翅膀时,不想用走却想用飞的,是非常不切实际的想法,你应该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去做。当你长出翅膀时,便能飞了。没有翅膀却不顾死活,固执的想从高崖往下跳的话,这下子它可能会要了你的命。这是一件相当无意义且不切实际的事。

 

当说明了在你还没有长出翅膀前,就想由高崖往下跳是一件相当危险的事后,你可能会想:“当我们对密法只了解一点点就想修,不也正如想从高崖往下跳?我们不也有那种危险吗?”我倒不这么认为,因为就像我之前曾向诸位解释过的,密法是非常秘密而且稀有的,除非过去生你曾累积过功德福报,否则是不可能遇到密法,或想来聆听接受这样的法的。既然你已遇到了密法,也发心修习它,那么就足以证明过去生你曾累积足够的福德,才能当一名密乘的学子——虽然也许你自己对此毫无感觉。既已当了一名可敬的密乘学子,诸位便一定要好好学习,坚定有恒的实修密法。

 

诸位就像一只刚破壳而出的小鸟。当小鸟刚孵出来时,它不能飞。但等日子一天天过去后,它的翅膀慢慢长大变硬,直到有一天,也终于能像自己的父母一样会飞了。诸位不是天生长有四只脚的动物,虽然一年一年长大,但永远也长不出翅膀来一样。诸位与这种情形完全不同。在诸位破壳出来后,在生活中便一定要有恒心的学习修持戒律等,包括密法。诸位可以由严格的守戒开始,例如,不杀生,不造身、口、意的不善业等,这样它本身就是一种戒律。任何守规矩或纪律的事均属戒律的范围。修密乘并不表示你不必守戒,相反的,你一定要将戒律配合着法一起修。若你能循规蹈矩,多行善业,那么这就是一种持戒的表现。

 

同时,诸位也要将经教,也就是菩萨乘的修行带入生活中。除了不造杀生和身、口、意的恶业外,你也要将发愿利益一切有情的菩提心(证觉的心)溶入生活中。修密法时,不论你做的是观想或持咒,都要不忘将它回向给众生,这就是菩提心。这样做时,才能不离经、律、论的修行

 

最后,在阿毗达磨的方面来说,要尽力去研读了解阿毗达磨的义理,包括宇宙世界、现象、集蕴、元、身体上识神的作用等。这可帮助诸位依阿毗达磨的见地了解一切现象均属虚幻无实,从而断除我们的执着以及执有的想法。了解现象的集蕴与人的身心关系,可断除我们对一切外境执为实有的想法。这样当我们在修密乘时,便也溶入了经、律、论各藏的法,如此诸位必然会快速长出翅膀,在天空自由遨翔。我要再说一遍,诸位不要担心修密法时可能会觉得太深,有一点像要由高崖往下跳的感觉。我无意要那样说来泼诸位冷水,因为诸位绝对与密法有很深的因缘存在,这是可以看出来的。

 

我们一定要很有恒心的实修密法,培养开展自己,但也不能假装自己对密法很懂,在对它了解不足的情况下,便随便将法传给别人。密法的用词有时是很诈人的(注:意为不能仅凭表面文字释义),若你只靠看书便认为自己很懂而教别人的话,就有可能完全扭曲了它的内容涵意。密乘的经典文字中隐藏着许多高深的义理,而除非你知道其中的隐义,否则便很容产生误懈。举例來说,有一个密乘的教法,依字面上它说的是:杀、盗、妄、淫。这就是现代许多学了对密乘产生错误观念的地方。他们说:“我是修密的,什么都不必放弃。我可以随心所欲,也不必约束自己。”这就是他们由类似我们刚刚提到的那些字句所产生的一种非常错误的观念。

 

那是事实,倘若你精通密法,而已达到某种程度的证悟,那么你的行为举止便不再那么重要。但做为一个一般的密乘行者,我们的一举一动都有非常重大的关系。做为一个行者,我们要将毗奈耶(戒律),修多罗(经教、菩提心等)和阿毗达磨(释论),以及包括密法等的修行溶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

 

举例来说,在密乘的密义中,“杀”并非指杀害或杀死某人,反而它指的是解脱一切众生,借由解脱,我们让众生脱离轮回,证入涅槃。因此,这就是“杀”在密法中的内义或隐义。

 

而“盗”也不表示你要到别人那里偷什么。它指的是在无我的观念中,我们将心住于一种无施者、受者,以及所施之物的境界。当我们的心住于此种三轮体空的境界时,便能认知根本无一所谓的施物者、受物者以及所施受之物的存在。因此,它指的是一种了知无自我、无行动、无现象的心境。它也有普贤供养的涵意在。普贤在此并非本尊的名字,它只取其完全、周遍、贤善之字意。此,我们可以看出“盗”然不是像平常我们对“偷盗”所了解的那样。

 

然后是“妄”,也就是妄语、谎言。若依照我们的了解,我们可能又会说:“我是个密乘行者,我有权妄言,因为教法是这么说的。”但它正的意思是,我要在相对的层次上说法,这样別人才能真正受用,倘若一个人已证到究竟的了悟,知道一切在究竟真理上均不存在。但他若因此便由此角度来说一切法,那么这些不具与他同等证量的人便无法听懂了解。因此为了让众生能受用,传法者必须多由相对的层面来说法,例如,说有业果和轮回等。但在究竟的层次来说,并没有业力,只有证果。因此,妄语便隐喻为以善巧度众而说相对层次的法。

 

最后是“淫”。很多人在此又误解了,认为做大乘的行者,有权力行邪淫。不论在东方或西方,邪淫都被认为是不道德的。在密法中,“淫”与性关系一点都没有关系。它代表一种空性与现象诸法合一无别的了知。一切我们认为真实而具体的东西都应视为空,而双运则象征空色合一,此即是“淫”的内义或密义。密乘行者不应太快依表面文字就速下定义。

 

而这也许是为何在西藏,所有密乘的典籍都保存得非常秘密的原因。纵然读写都非常好的藏人也未必能了解这些密法的内在密义,除非一个曾接受这方面的教导,也了解其中涵义的人为他解说。读读文字就根据表面意思取义的人会产生极大的邪见,对自己、对整个社会都造成伤害。

 

现代的社会改变极多,但问题依旧,甚至还有增加的趋势。它由于缺乏秩序和纪律,加上为了金钱的动机,所以有很多人出了不少密法的书。我希望他们的本意都是善的,我也希望他们没有把法误写,而让别人得到错误的观念。密乘由于它极微细的特质以及所使用的象征意义,所以极有可能被误传,甚而腐蚀了法的传承。

 

由于作者能由书中获得金钱和声名,因此,密乘的书越來越容易取得。我不是说我们要把所有密乘的书都藏起来,也不是说翻译出版这些新书的人,其中都写错的地方。但我怀疑这些作者是否把密乘的内义和密义都完全弄淸楚了,而没有太严重的失误出现。由于我不懂英文,没有权力说这其中一定有缺失,但我真的对这些密乘的书有很大的存疑(注:此指一些在家行者所写的书)。

 

 

77 问答录(十

 

一九九o年七月七曰下午

 

仁波切,早上您说当人死亡时,若能了悟到净光便可证悟法身,倘若隔几天还未了悟净光,但认出本尊的本来面目时,也能证悟报身。请仁波切为我解释一下,我曾听说持戒不严的人通常处于中阴没有几天,很快就会进入来生投胎转世的阶段。另外,我想以前我也听说过,大菩萨可以停留在中阴四十九天以上。为何有些人一直停留在中阴,而有些人则在中阴初期不是马上证悟成佛,就是很快再去投胎转世?

 

答:曾经修行但没有真心守戒的一般人,无法察觉到在中阴阶段所显现出来的解脱机缘。他们的修行并没有带给自己很大的效益,因此只有继续在中阴阶段徘徊,然后再去投胎转世。基本上,早上我们说生起次第的禅观若修得很好的话,便有助我们在生前得到解脱成就,而圆满次第的禅观若修得好的话,也可助我们在中阴时获得解脱。

 

至于菩萨,他们都已有很高的证量,因此可以这么说,他们并不真的急于想证悟成佛。由于愿力所致,他们便停留在任何他们认为对众生最有受用的地方继续度众。我们都知道无量众生不曾停止的死去,许多人正在死亡,也正在中阴状态中受极大的苦。所以有些菩萨便停留在中阴境界,利益解脱那里的众生,而有些菩萨则立刻再转世回来,度化世间的众生。他们可随意选择度众的方法。

 

仁波切,可否请您就“利用烦恼増长智慧”多做一些说明?

 

答:我对这个主题并没有什么了悟,所以能说的极为有限。但是就教法而言,它说若你能直视烦恼,以正确的方法利用它,那么它就会导引你开启烦恼的智慧层面。除此外,我实在无法多加说明,密乘所举的例子是毒药以及水银。如果我们吃到毒药是很危险的,但是一个医术精练的医生却可以将毒药混合其他东西,制成药剂。如此一来,毒药不但不会再害人,反能变成一种治病的良药。这是一个例子,但不要太表面取义。水银是有毒的东西,跟上面的例子一样,它若碰到你的舌头,你在一秒钟内就会马上死掉。但有些人却利用它做药来吃,以便可以延寿。因此,若你能把东西适当的混合在一起,会致人于死的东西很可能马上就摇身一变成为可以寿的东西。这些是一些密乘的例子,显示出若我们知道如何正确的看待烦恼,正确的处理它,烦恼便能转成增长我们智慧的助力。

 

您刚刚使用“开启烦恼的智慧本质”的词句,请问它是不是就像心在一种无念之境中悟到了烦恼?

 

答:一点不错,烦恼本身就是智慧,而它之所以成为烦恼乃是由于概念(念头、想法、观念)和分别之见所产生的。当概念和分别消除后,烦恼本身就是智慧了。水结成冰时,它非常密实、坚硬,但一旦融解后,坚实的东西便马上又变成了水。水与冰并无差异,冰原本就是水。所以当种种观念和分别念头消失后,烦本身就是智慧了,就像水一样。

 

仁波切,下个月尊者蒋贡康楚仁波切要来此举行中阴百尊的灌顶。请它是出自哪一部续的法?另外,像我正在修四加行的初学者可以修这个法吗?我们修这个法是否会得成就?

 

答:百尊的法是出自最高密法的无上瑜珈续。我们都知道百位本尊跟我们是合一无别的,我们的身体本身就是百坛城。现在再回到灌顶,中阴的教法也可以用这两个词句来说明,即“借由听闻解脱”以及“借由看视解脱”。“借由看视解脱”表示,若你曾在唐卡或法照上看到百尊中之任何一尊本尊,那么它将可助你在中阴状态时解脱。“借由听闻解脱”则表示中阴百尊中时任何字语都可助我们解脱,

 

我们有一本短轨,但你不必每天把它拿来修。我现在从中举一个例子。在这本仪轨中有一行约是这样写的:“德巴玛莫DOPAMARMO”,它是一位本尊的名字。“玛莫”在藏文中指的是红色,而“德巴”依文字表面上的意思则是贪欲。也就是说,那位红色空行母的化现代表食欲。另外“普速PUSUK”是啄木鸟“打修DAZHU”则指弓箭。它整句就是这样,所以仪轨就像这样写的:“红色的贪欲空行,有着啄木乌的头,手握弓和箭”。话说以前在西藏有一个人每天非常大声的念这个仪轨,而另外一个住在隔壁的邻居便不时听到他的念诵声。在藏文中,文字的表面意思很容易了解,所以这个邻居也不特别感到什么。但她天天不断听到他的念诵,便在心中留下“鸟头贪欲空行手持弓箭”的印象。有一天她死掉后,看到了那位空行母,但她心中一点也不害。她想:“我的邻居常常在念的就是这个吧!”于是当下就解脱了。这是一个经由听闻解脱的例子。

 

我们真正要了解的是,当我们死亡时,在整个死亡和中阴过程中,我们看到了自己的百尊坛城,但遗憾的是我们常没认出它就是我们自已的坛城——我们的身体本身就是本尊坛城。我们由于没有认出这一点而把自己给吓跑了。虽然它属最高的密法,但倘若诸位能来接受这个灌顶的话,绝对会获得很大的受用,让自己在中阴时不致感到害怕。由于它能与众生结一个缘,借由听闻、看视而得解脱,带来极大的受用,所以我已请求允许每一个人都可以来灌这个顶。纵使一个人不曾受过皈依,也可以來参加这个灌顶。

 

假始不起分别的烦恼与智慧同义,那么我们是否也可以说不起分别的烦恼便是菩提心?

 

答:是的,但通常我们不说:“不起分别的烦恼”,因为它已转成了智慧,所以我们就真接以智慧称它。而这种智慧就是菩提心。

 

在上课的第一天,仁波切提到修行最大的好处之一是可以帮助我们开展圣观。我很认真的想要将我在修行上所学到的一切溶入生活当中,不知仁波切是否可以就如何将我们所修学的东西转入日常生活当中给更多的意见?

 

答:是的,首先我们要了解所有其他的众生都跟我们一样希望得到快乐,脱离痛若。有了这种了解后,我们必须断除的是一切以自我为是的自私想法。由于已经了解到一切众生所渴求的跟我们没有差別,所以我们自然就会生起一种真正的慈悲,不愿去伤害他人。就像父母常关心孩子的种种一样,我们也会开始关心到其他的众生。这种想帮助他人,希望他人也快乐的利他心会越来越稳固不变,直到后来成为一种生起真正慈悲的有力工具。

 

这一点他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切众生的本质都与佛性无二分別。我们可以这么说,他们由于心起惑迷,才导致行为失误,而非他们的本质本来即有差异。我们不要对众生起分別心说:“这个好、那个不好”,或“这个做得不错、那个做得不好”等。我们要尽自己所能观一切男性为勇父,而一切女性则为空行。这不只是一种自心的投影而已,而是真正了解到一切众生的本质本來如此。一旦我们把每一个人都视为勇父和空行时,何来好坏之別呢?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这不仅可以断除我执自私的心念,也可以消除分别的心态。利用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在每天平常的修法中培养开展这种发心和明性。

 

我知道诸位都对四臂观音的法门很熟悉,在法本中,有一行写着:“达先吕囊帕贝固DAKNNHEN-LUNANGPHAKPAYKU”。“达”意为自己,“先”为他人,“吕”是身体,“囊”则是觉受。‘帕贝”是尊圣者,在此指的是观音身,也就是“固”。里面真正的涵意是自身和一切众生身都为圣者观音身。倘若我们和—切众生都成为观音时,便没有所谓好观音和坏观音之别了,而如此分别的心便会消失。我们可以利用这种方法和技巧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圣观。

 

仁波切曾有几次提到我们内在的二十四条脉和外在世界的二十四个地点之间有关系(不知仁波切是否可以举例说明它是什么意思?

 

答:它的关系是一种合一无别以及离于二元对立的概念。在佛教的说法里,我们有二十四个圣地,大部分在印度,但也有一些在其他地方。大家相信每一个地点都是某一位本尊的圣地,但由于我们的执着,尤其是二元之见,才导致我们相信它们是属于外在的——我们将它定义为外在的东西,并且执着在其之上。事实上,我说它有关系的意思是指它们与我们身体里面的气脉并非真正是分开的。我们的身体确实是一切本尊的坛城,因此这些我们认为外在的本尊——或我们认为神圣的地方,其实并不尽然是属于外在的,让大家深信我们和这些圣地乃为分开两样东西的是我们本身对二元见的执着。在实相上来说,所有的坛城和圣地都是这些在我们气脉中的本尊的外在显现,它们关系密切。

 

就这层意义来说,好比我们有在每个满月,或阴历初八称为空行母日或金刚亥母日要修的法。我们在那天要修的法事实上是修我们自己本身坛城的法。我们的身体是一个坛城,换言之,就是气脉。要了解圣地和我们的气脉之间无二分别的关系,我谈到了它与二十四个世界和三十二个地点的关系。

 

我举一个例子说明我们很难了解那些关系的原因。房间内有一个空间,房间外也有一个空间。现在你可能会认为它们是分开的两个不同空间。但假设你把整个屋顶掀开的话,便没有所谓的里空间和外天空之分了,它们是合一无别的。同理,我们一直所在提的本尊、地点和圣地,大家深信它们是存在外境的东西,但事实上却不尽然;它们是存在于我们的气脉之内,而这一点就是我所在谈的关系。

 

我们也要以同样的方式来了解法身、报身和化身的概念。我们不要把这些东西视为是外在的东西,认为法、报、化三身都属外在的。我们心的本质就是法身,因此哪来外在的?哪来分别?我们语的本质就是报身?而我们的身便成为化身。若我们能对所有这一切有所了解的话,那么我们便不会造成任何分别了。

 

那么上师和弟子的关系是否也是这样?同样的,在究竟上,上师和弟子之间并无分别,而上师的心是不是就是弟子要努力去了解的?

 

答:一点没错。在很多教法中,尤其是“推卓THORKOL—借听闻而解脱——其中有一个句子是这样写的:“我向上师,也就是我自心的了悟顶礼”。我们真正顶礼的对象是我们的自心本性,也就是我们的上师。当我们了悟自心本性时,便能获得与上师同等证量的成就。它不是想把红茶变白,而把牛奶进去一样,也不是新加进什么东西;它只是了悟我们本然具足的自心本性。

 

仁波切,在这次的课程当中,您常提起三年的闭关,并且敦促大家考虑闭关的事?同时希望大家赞助闭关中心,好让我们这一生都有福报能在您的指导下做闭关。但闭关的方式到目前为止都僧院的型态方式。在和几对夫妻谈过后,我发现他们也和我有同样的问题。我不知道您是否愿意考虑(或正在考虑)开办一个供夫妻共修的闭关?是否有可能夫妻在闭关时太必分开,而能像那样子住在一起修行?

 

答:闲关的目的是要获得精神和心性上的体悟,而非要提供某种浪漫式的快乐。阿毗达磨的教法曾说道,为了止息我们粗细的烦惊,闭关最理想的方式就是行者要与任何生起烦恼的对境物保持距离,他甚至连烦恼妄念都要能不生(英译注:这是引用阿毗达磨释论的一个粗略翻译)。根据这个教法,过去大家都知道男女在闭关中杂居实在不是一个达成闭关目标的有效方法。一般来说,男女在这种清况下住在一起反而会给双方都造成一种障碍和干扰,而生起烦恼心。

 

我现在无法针对你的问题回答你,不过我比较喜欢看到两种闭关建筑隔开得很好,一栋供男众,一栋供女众做闭关。有了这种分隔,他们在闭关期间就无法碰面。这是依阿毗达磨要保持距离的一种想法,因为闭关期间,行者要尽量不受干扰。我们不必再制造会让自己分心的事,因为我们乃属凡夫之人,我们的心对毎一种情况都很敏感。因此,我们必须做到让修行不受到任何障碍和干扰。

 

倘若我们的经费不足,只有一栋关房,那么我也在想第一梯次只办男众或女众的闭关,依照哪一边的人数先凑齐,之后,再进行另一边的闭关。假设我们不够经费造两栋关房的话,也可以先那样做。

 

还有,当行者在修密法时,不能漏精是很重要的。因为你是在修明点,而正如我们以前曾提过的,储存这些东西非常重要。这是对于你的发问由稍微不同的角度来看的一个结果。

 

不过在没有和学子有所接触讨论前,对于将來的闭关要如何做安排,我还无法就问题做一个全面的回答。

 

不知您是否有任何身体化光?证虹光身的征兆显现?倘若您现在有,或未来有这种征兆显现时,可否请您一定要想办法再延寿驻世?

 

答:会的,我一定会马上去看医生!

 

之前仁波切在回答一个问题时说(若我没听错的话),在中阴身时,亡者要观他的身体为本尊的坛城,这让我产生一个问题,因为有一些仁波切在北卡罗来纳州的弟子,有一次在讨论人死亡后的身体时,曾谈到一位成就者死亡后的身体是否有所不同?这个问题其实是分两个层面来谈的,最主要是在捐赠器官做为医学研究或移植上面,因为它需要在死亡后马上由身体取出。那么对于一位菩萨來讲,他是否一定要捐赠器官?此外,从另外一方面来说,这是否会造成不好的影响?另外一个方法也许可以保留身体一段时间,一天或二、三天不被移动或破坏,在那之后再捐给医学院的学生或类似那样的东西。不过那样的话,身体将会被切割得支离破碎。

 

答:这全要看行者的修行程度而定。行者的修行若相当高深,在死亡时能认知净光光明的话,做为一种认知的兆示,他们的身体可以以禅定姿势坐着停留三、五天。虽然在医学上它们已被宣布死亡,但在肉体上,他们依旧能在三、五天内维持直挺的坐姿不坠。在那时候,移动或破坏身体会不会干扰到那个人处于禅定中的心。这是一个我无法回答的问题。但既然那个人的身体能以禅势挺直的坐着,这便表示在那时,人的身和心一定有某种关系存在,而也许那就是一种兆示,显出他的身体不应被破坏或干扰。对于有这种能力的行者,他的器宫如果能不被取出会比较好,这样他才可以继续停留在禅定中三、五天的时间。一位成就者的身心关系是纵然在医学上他已被宣布死亡,但在夏天三、五天的禅定中,肉身仍不会腐坏,而在冬天也不会结冻。这代表身心之间确实有某种关系存在,因此不要去动到他的身体比较好。普通人死掉时,在死亡时或死亡后,不管有没有身体,百位本尊都会化现出来。它只是一种自身坛城的显现,因此身体就不是真的那么重要了。

 

昨天早上仁波切在一开始时说,证悟不是像卡答一声就马上进去的事,它是一种渐进的修行过程。但是像仁波切说到的另外一个故事中,那洛巴的女房东却因十分幸运有一位成就者做房客,所以当下就解脱了。请问获得证悟和解脱之间的分别在哪里?

 

答: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当我们仍活着,有这个身与心的关系存在,要获得证悟较困难。我们之前曾说过,一位十分精进的密乘行者可以在一生中即开悟成就。一生指的是密乘时间的算法,所以我们可以说大约需要一百年上下。当我们说到年数时,它给我们一种非常遥远、迟缓行进的感觉。但当我们脱离色身还未投胎转世前,心在中阴阶段到处飘荡,想找一个地方逃避(“逃避”只是一种意象,我们不应太表面取义)。由于我们的心非常迷惘不安且害怕,因此它想找一个庇护所。那时中阴的本尊都会一一显现,而这些本尊事实上与我们的心是无二分别的,它正是我们的自身坛城。但由我们的心对这些体验做二元分别的投射,于是我们便将自己与这些体验隔开为二。事实上,那些都是我们自心的坛城。

 

所以若我们能在那时认知一位本尊,那么我们便能在当下解脱,或找到一处我们一直所在寻找的庇护所。若能识得本尊,便能让我们不再堕入轮回、尤其是堕入下三道,而能刹那生到佛土。这个称为解脱,意即由中阴的恐惧境中解脱,但它还末完全证悟。然后借由认知本尊的功德力,一切因缘将会变得平顺有利。接着由此往上,证悟之路便变得简单多了。因此,之前的便仅称为解脱。

 

请仁波切对于我们愿众生得乐的发心再多做一点说明。因为似他们所觉得的快乐其实是由于无明惑迷的关系,而他们心中所认为的快乐也只是痛苦的消失而已。我有一点搞不太懂。

 

答:在我们常念的大乘祈愿文中,说:“愿众生得乐及乐因,愿众生离苦及苦因”。以佛教的想法来说,我们所考虑的是现世和究竟的安目前我们所祈求的,或甚至想带绐惑迷众生所认为的快乐,纵然不是究竟的安乐,但渐渐的如祈愿文说的:“愿众生得乐因”,所以这代表我们也希望他们都乐意行善积福。然后祈愿文又说:“愿众能离苦”。我们祈愿众生都能暂时脱离痛苦;脱离痛苦后,愿他们能行善,在生活中实修佛法的教义。

 

祈愿文的第三行是:“愿众生常往无苦之妙乐此行强调脱离现世或暂时的痛苦,积极行善业,如此他们才能获得究竟不变、毫无痛苦的喜乐或安乐。而此即意为:“愿他们能获得究竟证悟”。大乘教义的最终目标永远是证悟,但为了能带领众生到达那个境界,我们必须先依其现世或暂时的感觉和需求来利益或度化他们,祈愿文所表达的就是一种现世和究竟,以及现在和未來的受用。

 

我想请教一点关于精神疗法里面的方法论,以及它可能在某些方面与密法的关系。仁波切早上说在毗奈耶的教法中,烦恼多少是被挡住了。仁波切用的比喻是它们被关进牢房里,但不压抑它,不过在密法中,它们事实上是被邀请进来的,我想是因为行者已认知烦恼的本质为空性的缘故。在精神疗法中,烦恼或情绪也是被引进来,虽然不一定见到空性,但似乎在治疗的过程中也有些平息或好转的现象产生。我不知道仁波切对此是否有什么样的看法?

 

答:我们两人一直都在精神疗法和佛教的领域中耕耘。我曾向诸位说明过,对很多心理有障碍的人而言,精神上的治疗绝对有其必要性,因为这些人的心被各式各样的问题和烦恼情绪过分扰,以致除了自己的问题外,他们的心再也容不下其他的东西。当他们听不进别人的建议时,我们很难借由修行上的方法来帮助他们。这就像一个已装满东两的杯子,因为已经满了,所以无法再容纳任何我们放进去的东西。但借由心理上的治疗,他们似乎便能平息心中过分受到搅乱的情绪——过分充满的忧虑、情绪、问题、痛苦、伤痛等。当一个充满忧虑、问题和痛苦的心借由精神疗法帮助,打开一点空间时,才能接受修行上的指导。我觉得当一个人能稍微平静下来的候(虽不见得完全平静),一些非常普遍的修行方法,例如,打坐等便可能对他们有所助益,而最终他们也能接受一点较深的修行方法,例如,密乘的法门等。

 

精神疗法确实可以帮助许多人,因为若我们向一位心中充满痛苦的人讲说密法,尤其是转智慧成烦恼这种主题的话,他们能了解接受的机缘几乎是零以下,所以这是一个无益处且无意义的举动。但我想精神疗法可以帮助他们到达一个可以接受密法的程度。虽然,如你所说的,精神疗法也类似运用人的烦恼或情绪来治疗,不排斥、不压抑它,这点很好,但它与密法转烦恼成智慧的修行,实际上仍有很大的不同。我在这里对这个法门只做口头上的讲解,但它真正在实修上则较此任何说明深奥许多。

 

 

78 “甚深内义”的旨要与受用

 

一九九〇年七月八日早上

 

今天我们要來讨论由第三世大宝法王让炯多杰所释义的“甚深内义”这个法的旨要所在。我们大约有六百万部的密法,涵括了印度所有玛哈悉达(大成就者)的广教法。在印度有些地方,这些教法已经湮灭或破坏,因此在一些大师,例如像莲花生大士、博学的罗札瓦(大译师)和许多上师的慈悲下,才将这些密法带到了西藏。让炯多杰了解到未来众生的烦恼习气增强,智慧和能力均不足以了解密法,且无暇全心投入密法的修习,亦无智慧了解它的内义和密义,所以便撰“甚深内义”这本法典。大宝法它的目的乃在于防患教法和传承口传的流失,同时将灌顶、口传和实修指导的传承保存下来。它涵括了整个六百万密法的精要。

 

这部典籍就像一切密法之钥,学者可从中了解要学习哪部密法,因此它成了提供密乘知识的孔钥。除此外,以前我们说过,虽然超过六百万的密法保存在西藏,但每一百部中才有一部存留下来。因此第三世大宝法让炯多杰预见未来密法可能会失传,于是写下了“甚深内义”做为一切密法知识的总纲。这个由过去的大成就者所预言的现象愈到现在,愈见真实。密法成就的上师越来越稀少,他们几乎都已圆寂而仅留下的少数年纪也都很大了。因此,密乘正处在一个很危险的时候,为了防止这些教法的失传,所以第三世大宝法在很久之前便写下了这部释论。

 

按照传统和习惯,在一切佛法经典的释论中,尤其是密法,释论者都会在结尾放上一段忏悔文,请求诸佛(证悟者)和护法宽容他所无意犯错或写错的地方。但第三世大宝法王让炯多杰并没有这样做,为什么?因为他的证悟圆满,与佛同等。而此殊胜不凡的证悟正表现在他的名字“噶玛巴”上面。“噶玛巴”意为“行证佛行事业者”。他的智慧与佛的智慧合一无别,因此不需忏悔过错,“甚深内义”基本是依照一切密法而写的。

 

此外,让炯多杰更提出他的释论没有任何错误的明证。他说得很清楚,若我们要将这个法拿来与密咒主金刚手菩萨、智慧主文殊菩萨,以及大悲主观音萨等的教法相比,或甚至审视一切经教和密续的法,也不会发现他所撰写的释论有何错误。或者我们将它拿來与印度八十大成就者的教法相比,也不会发现有什么缺失的。

 

下面我们来谈这个法的利益和受用。任何普通的人若修这个法便能克服烦恼,消除三种障碍——烦恼障、生慧障(无法开展智慧的障碍)、习气障。将这些障碍根除后,证悟的本质便会如乌云散去,阳光普照般展现出来。之后,他便能证得五种智慧,即法界体性智、妙观察智、大圆镜智、成所做智以及平等性智。在证得五智上,这个教法极为珍贵,而其事业也极为广大。倘若诸位能精进修习的,便有机会即身成佛。纵使你没有在一生当中即得到成就幵悟,但也能借由修行的力量关闭投生恶趣之门,且仍生善道,具足一切修习密法的因缘,终究达到圆满开悟。因此,不仅此教法与其事业有很大的利益,我们自己的修行也极具受用,且它将令我们未来世的修行事业持续不断下去。

 

一个人借由此修行成就证觉后,有几个方式可以度众。身体上来说,他可以化身无数,以任何身形出现在任何世界的任何地方。他没有要或不要的想法便会自然成办,而这完全依于众生的因缘福报。随处有益,随处有缘,他即随处化身无数,随机度众。在语的的受用方面,当他宣说任何教法时,并没有远近距离,也没有语言上的问题。任何他所说出的东西都能为每一个人以自己的语言,精确无误且意义十分淸晰的了解。此外,不管声音多细或多大,都能以每个人所认为最恰当的音量传到他的耳里。至于心的事业方两,对于要于何处度众以及要度谁等,他全然不具概念,亦无分別,一切自然,随处遍在,且不受任何烦恼业障染污。

 

证悟时之身、口、意的事业可以用太阳和阳光做为比喻。当太阳会照大地时,它并没有要往哪里照射的想法;它并没有不照肮脏的角落,而只照美丽的花朵和草地等。它无处不照。当它照着污秽不净的地方时,它的光线并不会受到这些不净的染污,依旧光亮无瑕。同理,佛纵然在一片混乱当中、在烦恼染污的众生当中化现,他的身、口、意也全然不受惑迷众生的烦恼业影响。

 

虽然让炯多杰声明他在此释论中无有缺失,亦无需忏悔,但他确实说,他需要请求勇父与空行的宽容,传统上来说,此种密法都是透过象征性的口传或耳语相承而传下来的,这表示它们是口耳相传,而非写下来让人看的。让炯多杰说道由于他对众生无尽的慈悲,所以必须将此密法用书写的方式保存下来。因此,他请求空行母的宽容和谅解。

 

跟这个一起的是,他说得很清楚,那就是未来世曾看过此释论的行者,在他要将这个法传给别人之前,必须确定自己本身有足够的内证和倘若他们没有实证便把法传给别人的话,他警告这可能会引起勇父与空行的愤怒。

 

整体来讲,由于我自己并未生起智慧和了悟,所以事实上,我是不适合像去年和今年一样来教这个深奥殊胜的法的,而诸位来参加的人,由于缺乏佛学理论的根基和实修上的了悟,也是不适合来听讲的。基于这个原因,有些明智的人便率直的反对我传这个法。但是这个法若长期保存得十分秘密的话,便会失掉它的真实性和传承。此外,第十六世大宝法王也希望美国的学子能学习到寺院的教法和修行,所以我只是遵循他的意见。以个人的想法来说,传“甚深内义”的法是我对我的上师以及未来世行者的一种供养。

 

许多大师来西方访问,举行密法的灌顶法会,然后就离开了。来参加的学子对受灌者该秉持的发心,以及灌顶之后该持守的戒律等所知甚少。为了消除这种困惑,所以我才决定传这个法。另外现在很多人要求刚波巴以及其他高深密法的灌顶,但行者若不对灌顶有正确的了解,并以正确的方式接受灌顶的话,那么纵然举行再殊胜、再高深的灌顶,也不会对他产生很大的受用。因此为了让学子能了解什么是灌顶,如何正确的接受它,以及受灌时要秉持何种发心等,所以我才传这个法。

 

在决定是否要传这个法时,我有许多吉兆出现。受到这些兆示的鼓舞,我才在去年和今年说了这个法。

 

虽然我承认在字面以及意义上的解说可能有误,但我确信借由它,已经启发了诸位的法道修行,而诸位的精神领域也将如雨后绽开的花朵一般阔展开来。

 

由于诸位给了我一个机缘讲授由第三世大宝法所撰写的“甚深内义”释论,同时也让我实现了我上师的心愿。因此,我要向诸位表示感谢。

 

 

79 回向

 

在讲完此释论后,愿诸位都能从这些有限的开示中取出任何你听懂的部分來实修,帮助自己在世界上任何一切地方都不造业;愿它能帮助消除世界上的一切贫困、痛苦、疾病、疫病和战争等,也愿世界和平、安乐、美好、和谐。在实修这个法时,愿诸位都能获得开悟,也就是证悟我们自心的本质。在得到证果后,愿诸位都能利益一切众生,解脱众生的痛苦,并带领他们证觉之境。也愿诸位能启发许多其他的人修行佛法,让他们未来也都能证觉并且度众。

 

为了祈求诸位以及一切众的福祉,我想做功德回向,并念一小段祈愿文。诸位若能和我一起做的话,我会很高兴。(仁波切念诵了一段藏文的祈愿文)

 

诸位也许觉会得有点奇怪,为什么我今天提早结束,因为它离通常我们下课的十二点整还有大约二十五分钟的时间。我希望诸位了解我是一个很传统的人,而依照传统习惯,开示或闭关最好在正午之后幵始,在正午之前结束。在正午之前结朿象征它在未来仍会源源流长,持续不断,而在正午之后结束则表示我们就此结束了。因此,我还没有要向各位“告别”的心情,其实心里想说的应该是:“再见!”(注:原文为英文good-bye与法文aurevoir之別,后者为“与你再见面”之意)

 

我们“甚深内义”的教法到此就告一段落,下面是一些与此教法无关的资讯。我想让诸位知道明年同一时候,我要再传一个玛尔巴的上师相应法,并推行玛尔巴的灌顶。这个课程已经决定了,因此我希望一年让诸位知道可以有时间做好准备,安排各事宜。

 

下午我们可能没有时间回答问题,因为有一些事情要讨论。所以倘若诸位现在有些问题的话,我不在意现在就做回答。

 

去年曾来此参加的学子都非常关心,因为仁波切有几次提到每一个人,包括仁波切本身在内都有一定的寿长,这一点我们实在不愿意中听到。由于我们都是刚破壳而出的小鸟,甚至还未长出羽毛。因此,我们希望仁波切能长久在此,这样我们才能长出羽毛和翅膀,并能在空中飞?我们和巴杜仁波切谈过怎样才能把仁波切留在我们身边久一点,他给了我们很好的意见,首先,我们请求仁波切为了我们务必一定要长寿住世,所以学子大家凑了二千美金(实在太好了!),希望以我们的名义为仁波切做长寿祈请法会。仁波切可选择自己喜欢的寺庙来做,例如,隆德寺、创古寺和尼师庙,或两者皆可。另外,我们私底下也会继续再做。

 

答:诸位非常细心好意为我做这些事,我打从心底感谢大家。老实说,我自己并不知道会活过六十岁,但由于大宝法王的加持,我现在已经六十七岁了。就我而言,我的寿长绝对是大宝法王所给予的。因此,我相信只要他的遗愿末完,他便会替我延寿、所以诸位能为我做的最大的长寿祈愿就是完成大宝法的心愿。大宝法王第一心愿的寺院(指屋士达噶玛三乘法轮中心)已接近完成,而他的第二个心愿则是闭关中心。若诸位能加以赞助,便是祈求我长寿最好的举动。基于这项原因,今早我已请求巴杜仁波切让大家知道,诸位所募得的款项将用在完成大宝法王的遗愿上。因此,我想声明,诸位若能赞助三年闭关中心的建造,将是希望我长寿最好的祈求,而这也是我希望诸位能做的。

 

全文终



藏传佛教:73 死亡与气脉的关系 ▎74 问答录(十三) ▎75 明点的溶入消失 《甚深内义》


藏传佛教:71 密乘的修行方法(二) ▏72 问答录(十三)《甚深内义》


藏传佛教:68 密乘 ▏69 密乘的修行方法(一) ▏70 问答录(十二)《甚深内义》


藏传佛教:65菩萨乘(大乘)▏66 入菩萨道有赖善业功德 ▏ 67 问答录 (十一)《甚深内义》


藏传佛教:61 密圣道之基础 ▏62 问答录(11) ▏63 声闻乘(小乘) ▏64 缘觉乘(小乘)《甚深内义》

 

藏传佛教:59 智慧的本质 ▏60 智慧与圣观《甚深内义》


藏传佛教:57、善巧与智慧不二 ▏58、问答录(十)《甚深内义》


藏传佛教:54 外在现象与我们的关系 55 我执乃分别之根本 56 问答录(九) 《甚深内义》


藏传佛教:51 醒境 ▍52结语与回向 ▍53 问答录(八)《甚深内义》


藏传佛教:46 意识的四境  ▍47 睡境  ▍48 梦境 《甚深内义》


藏传佛教:43 皈依的重要性  ▍44 脉轮与圣地的关系 ▍45 问答录 (7) 《甚深内义》


藏传佛教:41 明点 ▏42 自身即本尊坛城《甚深内义》


藏传佛教:39 修持宝瓶气的功德利益 ▏40 问答录(6)《甚深内义》


藏传佛教:37 七支坐法(庄严狮座) ▏38 宝瓶气《甚深内义》


藏传佛教:35 气的禅修 ▏36 问答录(5)《甚深内义》


藏传佛教:32 肉身的坏灭 ▏33 气的功能与其得失利益 ▏34 藏药与气脉理论 《甚深内义》


藏传佛教:31 气与元素的关系 《甚深内义》


藏传佛教:30 问答录(4)《甚深内义》


藏传佛教:27 右脉之支脉|28 五隐脉|29 五气脉《甚深内义》


藏传佛教:25 三十七脉 前言 26 左脉之支脉《甚深内义》


藏传佛教:24 问答录(3)《甚深内义》


藏传佛教:22 脉轮即本尊坛城  23 左右二脉《甚深内义》


藏传佛教:13-21 脉轮等《甚深内义》


藏传佛教:12 问答录(2)《甚深内义》


藏传佛教:10 五支分气 11 五蕴与五大的本质《甚深内义》


藏传佛教:7 肉身的形成 8 气脉与气的形成 9 五根本气 《甚深内义》


藏传佛教:问答录(1) 《甚深内义》


藏传佛教:4 我执与烦恼 5 阿赖耶识与阿赖耶智 《甚深内义》


藏传佛教:1 菩提心与佛性  2 空性  3 自心本性《甚深内义》


藏传佛教:前言  中译者序《甚深内义》



《藏密心要十讲》全集


敦珠仁波切对大圆满禅修的私人指导


修持大圆满心髓彻却、脱噶之体验(附:根造上师简传)


“在一个寂静的地方,放下一切来禅修,长期苦修,才会证悟”  ——明色堪布殊胜教诫开示录


《八万四千问》全集  宗萨仁波切


藏传佛教知识简介1:藏地最早的教派--宁玛派


藏传佛教知识简介2:萨迦派


藏传佛教知识简介3:玛尔巴尊者和密勒日巴尊者


藏传佛教知识简介4:噶举派的形成|“红帽系”huo•佛•系统


藏传佛教知识简介5: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喀巴尊者


藏传佛教知识简介6:宗喀巴师徒三尊


藏传佛教知识简介7:活佛转世制度


藏传佛教知识简介8:藏传佛教的论著 ▎经论的修习


关于密宗道教来源的讨论


先修禅还是先修密?~南师故事一则


《宗喀巴大师应化因缘集》全集




*          *




Sant Mat 常用词汇简释 (一 )


实修技巧严选 合集(一)


灵性故事严选 合集一


实修理论严选 合集(一)


Sant Mat 灵性导师主题教言 汇集(一)


《卡比尔诗选》全集


圣•给乐葩•辛格•马哈拉吉 故事集(一)


圣•给乐葩•辛格•马哈拉吉(视频) 故事集(二)


圣.给乐葩.辛格(Sant Kirpal Singh)开示 精华录(一)


《晨间谈话》全集


《巴巴.吉传》全集 附:巴巴•吉故事三则


《明师》《生命的轮回》《死亡之谜》《人 !认识你自己》全集


《修行的完美七要》《生命的桂冠——瑜伽研究》全集


《灵性的芬芳》《素食人生》《神秘主义的秘密》全集


《圣·瑞金德·辛格语录》《灵性渴望》《神圣的灵光》《灵性珍珠-致开悟的生命》全集


《圣.瑞金德.辛格的教理》《挚爱之所》《通过冥想赋予灵魂力量》


Sant Mat 关于 证知 教导汇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光明体 教导汇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专注 教导汇集


┅┅


《超脱-跟随瑜伽大师尤迦南达去修行》全集


《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全集


《与尤迦南达的对话》(全集)


来自苏非的教导(一)


来自苏非的教导(二)


苏非的故事(一)


《鲁米诗选:爱的火焰》全集


《鲁米:在春天走进果园》全集


┅┅


那些实修者必须知道的专业理论知识(一)


《体光老和尚开示录》《广钦老和尚开示录》《静老说的话》全集


《坐禅》《坐禅问答录》全集


《缁门崇行录浅述》


《禅宗六祖与中国理学》《禅话》《南禅七日》全集


《花出青嶂》选章  《和颜爱语》全集


禅宗资料汇总(一) 《定慧初修》全集


《禅海微澜》《恒河大手印》《佛法修证心要问答集》全集


《宣隆大师传》《觉知生命的七封信》《南师所讲呼吸法门精要》全集


《天台宗纲要》《南怀瑾老师“静坐问答录”》《印顺导师与学员意味深长的对话》


《略论明心见性》《证悟与神通》《成佛的诀窍》《参禅日记》


《念佛如何得到一心不乱》《禅观正脉研究(白骨观)》《圆觉经略说》全集


《唯识与中观》全集


《竹窗随笔》全集一  《金刚经说什么》全集


《七十空性论》今诠  ▎《心经》略说  ▎《楞严经》解读


┅┅


《大师在喜马拉雅山》全集


美赫巴巴的故事(一)


《寿命是自己一点一滴努力来的》&补遗篇(全集)


日本禅宗故事 (全集)▏有禅意的小故事(全集)


《海奥华预言》《 地球守护者》《看见真相的男孩》全集


《死亡好过一切》《去过天堂90分钟》 《再活一次,和人生温柔相拥》《我有死亡经验》


《影尘回忆录》《来果禅师自行录》《憨山大师的一生》《金山活佛》《虚云老和尚见闻事略》


《纯印老人故事》《心定和尚讲故事》《辨喜尊者传记》《回忆苏格拉底》《灵性故事合集》一


濒死体验(NDE) 濒死经历案例汇集 (一)


《死亡九分钟》 全集  《生命不死---精神科医师的前世治疗报告》 全集


《阅微草堂笔记》 全集一


《阅微草堂笔记》 全集二


《入门-古埃及女祭司的灵魂旅程》 全集


阿米三部曲:《阿米1:星星的小孩》《阿米2:宇宙之心》《阿米3:爱的文明》全集


《空谷幽兰》全集


《禅的行囊》全集


《密勒日巴尊者传》全集


濒死体验:《天堂的证据》全集


日本百岁老人的智慧:《活好:我这样活到105岁》全集


《宗喀巴大师应化因缘集》全集


《八万四千问》全集 宗萨仁波切


《藏密心要十讲》全集


《灵心小史》全集


┅┅


《从修炼的角度讲述一切神秘现象的原理》全集


《老子他说》(全集)


《丹道修炼问答》《修真内景谈》《天仙金丹心法》《心法相映——丹道心悟卅年》全集


《陈撄宁仙学大义》《学仙必成》《邱祖秘传大丹直指》校注《余之求道经过--陈撄宁点评版》


《我说参同契》全集(上)


《我说参同契》全集(下)


《道家修真图详解》《黄庭经讲义》《陈老“所谓口诀不轻传”的原因》《口诀钩玄录》全集


《丹道见闻录》《庄子现代版》全集《丹道法诀十二讲》


《青衣江道长问答录》精华录(一)


《青衣江道长问答录》精华录(二)


《方术纪异》全集




音流(Sant Mat)资讯整理

https://santmat.kuaizhan.com/

 

音流瑜伽(Sant Mat)简介

http://m.santmat.biz/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音流瑜伽研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