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初级的佛法在戒定慧三学,高级的佛法在闻思修三慧

净空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摘自空法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之六  显见不杂

【阿难,且吾与汝,观四天王所住宫殿,中间遍览水陆空行,虽有昏明种种形像,无非前尘,分别留碍。汝应于此,分别自他。】

这是接着前面,佛给我们讲众生见量,差别不等。在如来究竟果位上,见量与法性是相等的,确确实实是无所不见。法性,自从一念不觉而起无明以后,这个见量,就不完全了,随着众生,迷有浅深。像前面所举,十地菩萨,见无量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世界,这还是有个数,还不是圆满的。等而下之,二地见千界,初地见百界,阿罗汉能见一个小千世界;众生所见的呢,那就非常有限了。

经文里面说,「不过分寸」呢,「不过分寸」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是对圣说的,要是把这些大菩萨们的见量跟我们凡夫一比较,确确实实是不过分寸。第二个意思,把所有的这个一切众生之类,胎、卵、湿、化全都包含尽了。如果照佛经里面,所谓五种现量性。见到初禅天,这是有学人,慧眼见量的境界,他可以达到。见阎浮提,照本经里面来说,大千世界,百亿阎浮提,这是阿罗汉天眼见量的境界。像前面经上所讲的,五种不同。

虽然说五种不同,我们必须要知道,全是八识现量,见性所著。因为见精缘现量的境界,不生分别就是真性。这个道理必须要很清楚,很明白,我们才谈得上转识成智,才谈得上舍识用根。我们在讲堂也给诸位说过多次啊,什么时候你能把这个境界转过来,那就是佛境界。转什么呢?就是舍识用根。究竟怎么个转法?我们六根缘现量六尘的境界,必须要记住,不生分别就是真。这一生分别啊,就落在意地里面去了,落在五俱起意识里面去了,落在心、心所里面去了。

在此地,世尊因为阿难尊者前面曾经请问,「云何得知是我真性」?那么佛在此地答复他,这个现量的见性啊,就是真性。就在前面所举的这个例子,见性大的时候,能够等同法界,小的时候是不过分寸,这个差别悬殊实在是太大太大了。难道佛菩萨与众生的见量真有差别吗?说真有差别,那是错了。实在上并没有差别。如来的见量尽虚空遍法界,我们见量又何尝不是呢?而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在见量之中,自己划许多的界限,麻烦就出在此地。这个划界限呢就是分别执著,一有分别执著,当然就要起妄想了。妄想则是染污啊。

所以,我们讲见性不过分寸,这也是如来不得以的方便语,并不是真实的情形,见性是周遍法界的。但是如来这样说也没有过失,为什么说没有过失呢?迷情太重了,所以在广大见性作用当中,而你自己所感觉到这个作用啊,不过分寸而已。但是在佛菩萨眼光里面看到呢,那其实是不然的,与佛菩萨并没有两样啊。

今天这一段经文,这就阿难现量的境界,所以佛说了:【且吾与汝,观四天王所住宫殿】。在这里我们特别值得注意的,那就是有四王天。如果没有四王天,那佛岂不是打妄语吗?四王天的宫殿佛见到了,阿难尊者也见到了。那么这是讲的天眼,确确实实见到四天王所住的宫殿。

【中间遍览水陆空行。】这是讲所见的范围,有水面上,有陆地上,有空中飞的这些鸟雀之类的。【虽有昏明,种种形像。】这个昏明就是气象的变化。天晴下雨,说的这些。「昏」是指天气暗的时候,下雨天,「明」是睛天。举出这些形象,说:【无非前尘,分别留碍。】这一段是特别就阿难见量所见的物象,来做深一层的观察。其余像那些诸佛、大菩萨乃至众生的见量,暂时放在一边不谈。

四天王宫殿在哪里呢?佛在经上给我们说,这一个单位世界的中心啊,是一座须弥山。须弥山之外,环绕须弥山,有七山八海,七金山,八香水海。在香水海之外,这是四大部洲。八中洲还有无数的小洲,那么这是在咸水海中。很可惜,当年释迦牟尼佛没有画个地图,画个图给我们看。后人所画的这个世界的图啊,不是佛画的,是依照佛所讲的,想象当中所画的,并不是佛画的。于是这个小世界就引起争论了。我们这个地球究竟是一个小世界,还是小世界里面的一个洲呢?那么这是古今学佛人对于这个问题,各有各的看法。这一个争论一直到今天,可以说依然没有叫人心服口服的结论。

老同修们对于这个事情无所谓,为什么呢?这在学佛里并不是一个重要问题。初学佛的人对这个问题很重视,为什么呢?这个疑问不能解决,这个信心没有法子生起来,障碍了清净心。实际上,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个世界,是不是这个世界的真相就看到了呢?如果说我们看到的这个世界,真相就是如此,这问题就很大了。

首先我们要研究研究,我们这个眼为什么能见呢?无论是在佛学上,是在今天科学上,都得要研究它的真相。佛学里面说得更透彻啊,我们眼之能见,是外面的景象,而且这个景象啊,还要随着它的光波不同,摄入我们眼根之中啊。现在科学懂得了,我们能见的这个光波极其有限。比我们现在所见这个光波长的,长波(红外线以外),我们见不到;比这个光波短的(紫外线以外),我们也见不到。那么换句话说,我们见不到的东西太多太多啦。怎么能够说,我们见到的这个境界相就是宇宙的真实相呢?!

所以稍稍明理的人啊,他就晓得这个道理,不敢说我们所见的就是真实的。我们现在借助科学仪器,像X光、像紫外光,能够帮助我们,见不到的部分也能见到一些,但是还是有限呢。比我们现在见的这个光波长的,无量无边啊;比我们现在见的这个光波短的,也是无量无边。如来「五眼圆明」,我们怎么能比得上?

前天这个报纸上登了一个消息,大陆上,好像是在武昌,有一个小孩,他的见量呢,就超过我们。他能够透视,能够看到人体内部的活动,无需要借任何仪器。那么换句话说,他能够看到短波,像X光这样的波度的时候,他能够看得到,所以这个人体在他看来是透明的。这就是一个例子啊。

佛给我们讲了,只要是恢复了见性的原有的功能,无所不见呢。那个时候,我们看这个世界,看出来那个样子,形象里头,才可以说是真实相。所以佛讲啊,我们现在凡夫所见的全是虚妄相啊,这个话不假啊,没有见到真实相啊。误会,把虚妄当作真实,这是自己造成的迷惑、障碍。

那么须弥山是不是在地球上?或者是在我们地球之外?是不是我们太阳系围绕着这个须弥山在转?这一个问题啊,我们可以暂时搁置在那里不论。为什么呢?等诸位这个修行功夫到了,证得须陀桓了,那么你就亲自见到了,不会再有争论了。没有证到这个地位,没有这个能力,怎么争论呢,都是自己的推想。那是属于误会,是我讲你想啊,距离事实一定有相当的距离。那么这是一个问题,在此地必须要提出来跟同修们说说的。

佛法重视理论,尤其佛给我们说明,这个境界啊,是心变现的。纵然像如来五眼圆明,见到这些色相的真实状况,那个色相还是虚妄的。为什么呢?阿赖耶见性所变现的。那么这是从理上来说。

「四天王」,我们俗称作四大金刚。就是平常我们一入寺庙的门,这个山门两边排的塑像啊,塑得很威武的,都是顶着盔披着甲,世俗人看作金刚力士,实际上是四天王。东方他的名号是「持国天王」,持是保持,国是国家,持国天王,南方叫作「增长天王」,西方叫作「广目天王」,北方叫「多闻天王」。这个四天王的宫殿在须弥山的半当中,须弥山的天顶就是忉利天,我们中国人讲的玉皇大帝,他住在须弥山的顶端。那么须弥山的构造,据佛所说,它的形状很特别,上面大,下面大,当中小。像个腰鼓一样。这四位天王也是佛法里面的护法神的首领,所以在寺院里面,塑像啊,把它放在山门口,就好像守卫的一样。除了表护法之外,也代表出入佛门所修学的基本法则,代表佛法里面的根本法。

「持国」,如果拿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代表负责尽职,能够恪守本份,代表这一个意义。我们在社会上,无论是出家在家,各行各业,如果人人都能够守本份,都能够尽职守,这个社会,诸位想想,必定是繁荣的。必定能达到安和、乐利啊。所以它是代表这个意义。出家人有出家人的本份事情,在家有在家人的本份事情。自古以来,世出世间的教学,第一个就是教我们要知道守本份,这个概念比什么都重要。你要懂得守本份,换句话说,你治学、办事,心就有主宰,不会为外面境界所动摇啊。自己晓得自己是什么身份,我是应该干什么事情,我应当在自己岗位上尽忠职守,把自己本份事情办好。

第二位南方呢,是「增长天王」,增长代表的是什么?代表的进步。要拿我们中国圣贤人所说的,就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而不是叫我们守住今天这个样子,不是的,是要我们天天求进步啊。所以佛法不是保守的呀,是求新的呀!保守,一定被时代所淘汰,用今天的话说呀,落伍啦,跟不上时代啦。佛法不但在理论、教学方面来讲,思想是常新的呀,永远是在时代的前面。就是在仪式方面,也是随着时代来革新的。

现在我们的佛教,为什么衰了呢?就是这一个时代当中啊,大家保守了,没有再往前进一步。而现在这个时代,是无论哪一种科技都突飞猛进,而佛教保守在至少是一两百年以前的这个状况。这是跟不上时代呀,与时代脱了节了,衰就衰在这个地方。也就是说,我们对于增长天王疏忽了。

佛法传到中国来,在仪式上就是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譬如说,在以往佛教在印度,三衣一钵,到中国来这一条行不通了。中国的气候,三衣不能够保暖,所以佛教里面的三衣啊,只变成一种形式,纪念的意思了,平常都不用。这个衣就是我们搭的这个衣,二十五条的,七条的,五条的。但是做的这个样子,跟印度原来的样子不一样了。印度本来这个衣,大概比我们现在这个衣要大一倍多的样子,大概大一倍到两倍,它是一块很大的布裹在身上的。那么到中国来我们不需要了,如果用那么大的衣,我们披在身上的时候,那真是麻烦了,所以就要裁小了,只裁到原来的三分之一的样子。那么加上勾环,勾环在印度没有的,他们没有,这是中国人发明的,释迦牟尼佛你看看他那个衣裳,绝对没有勾环的。改啦!

在中国出家人吃饭也用饭碗,也不用钵啦。这个佛教传到日本呐,日本人懂,他是在盛唐时候传过去的,对佛法道理他懂。你看日本人现在的袈裟,比我们这还简单,他做的这个袈裟只有这么大一小块,上面加个带子,往脖子一套,这就是袈裟披上了。比我们还省事呀,你看我们这个披衣要披大半天才搭在身上,他那个往身上一套就行了。取下来的时候,一卷,往口袋里一装,就装进去了。你看日本法师,穿着西装,他要到庙里来拜佛,他把袈裟一披,就是那个袈裟从口袋里面拿出来,头上一套,那就是他的袈裟。

所以这个佛教仪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啊,一成不变决定行不通。那么近百年当中,在我们中国就没有出现第一流、第二流的大师,把佛法再带进一步,从十八世纪,带到二十世纪,再带到二十一世纪,我们才能站在时代的尖端啊。这也是增长天王所含的意思。

你比如讲梵呗,梵呗所使用的乐器,古印度使用的乐器,跟我们中国乐器不一样。那么今天乐器更进步了,可是就没有人改变改变我们的梵呗呀,配上国乐,或是配上西洋的乐器,不改行不通啊。实际上能够循着正统的方法去革新,也能够组织像今天大型的演奏会一样,也可以在各个地方去表演,去演奏,这种演奏就是弘扬佛法。

那么讲到教学的艺术,可以说是最早,这个教学艺术是佛法最早提出来的。三千年前,释迦牟尼佛教学就是极尽其艺术化,不是呆呆板板的呀。我们中国古人就是教我们求新呢,教我们求进步,也不是主张说墨守陈规,是教我们求新的,是教我们天天求进步的。你要不相信,你看看我们中国古人那个做官戴的帽子,就能够想得出来,你说古人是种什么心理?从前人做官官戴的帽子,后面高出一级,像楼梯一样的,台阶,一层再上去的,这叫进贤冠,做官人所戴的,叫乌纱帽啊。它的意义就是含着,底下一代要超过我们,比我们更进步,比我们更高明,比我们更幸福。一代要超过一代啊,你看看这个意思多好。那么这在服装设计上,就含着有大学问,含着有表法的意思。

所以佛教传到中国,我们中国人呢,还是穿中国衣服,没有穿印度衣服。现在出家人穿这个圆领、大袖子,这个衣服是汉朝的衣服,名字叫海青,汉朝的衣服。这个衣服设计得很好,穿起来非常舒服,所以从汉朝一直流传到今天,那么这个样子还是保存到现在。在家人的衣服绣得很多的花纹,绣的花纹;出家人呢,朴素,不绣花纹,就是这一点差别。除这一点的时候,其他的没有两样啊。明朝亡国亡给满清,清是满人。满人入主中国之后,对这个服制啊,它有它的服装,所以把这个服装呢,就改革了。那么现在我们讲的长袍、马褂,这是满人的服装。中国人的服装,是明朝以前的,我们现在出家人穿的衣服,完全是明朝的服装。连我们里面穿的小褂,平常穿的长衫,全是明朝时候的服装。如果满清没有入主中国,我们相信我们的服装,一直到今天还是这个样子,老百姓还是穿这个服装。所以满清入主中国之后,还穿明朝服装的,这是出家人。

那么这就是说明了,我们这个服饰制度、仪式是要求进步的,是要求日新又新。原则、精神,永远是不变的。什么原则呢?学佛求的平等心、清净心、慈悲心,这是永远不会变的,变了就是不是佛法了。佛法的教学在三学三慧,初级的佛法在戒定慧三学,高级的佛法在闻思修三慧,这一个原则,是永远不会变更的。所以这个增长的意思,实在是非常之深呢,我们应该要明了啊。

西面天王叫「广目」,北面天王叫「多闻」。这也是在最初级的教学,老师教学生多看,多听,才能够成就学问,才能够长见识。那多看、多听,有疑是不是可以要问呢?没有叫你多发问,所以四大天王里面没有一个多嘴天王。有问题为什么不必问呢?你看多了,听多了,自己就开悟。所以有些时候,这个问题提出来问老师,老师不答复,这个不答是很有道理的,是一种教学,教学的艺术。(未完)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  历史链接集合

财不能积,佛在经上教诫我们,「积财丧道」

心清净,念的这个佛号就管用,心散乱,什么法门都没用处

你当下认取,你就立地成佛,谁也障碍不了你

真正破了无明,晚上走黑路不要用灯

成败关键决定在增上缘,就是古人所讲的师承

有一个窍门:就是训练一个不分别,一部书从头念到尾不起一念,字字分明

真正学佛人一定要在二六时中求心地清净,这个就是修定

自己还没有建立、没有成就、没有基础之前,只跟一个老师学

自己见性了,不能拿自己的标准来衡量一切众生

整个百法只解释佛的一句话「一切法无我」

学佛可以多读、可以多听、可以多看,决不要研究

凡是随语生解的,都是死在言下

法为见性而说,见了性了,法也不要了

佛法所在之处,是我们大家有福,尤其是讲大经

学佛的人若不修清净心做善事,绝大多数是到那个神道里头去

四大之色跟受想行识一和合变现出身相,这是人生的本源

心动了才有十方三世,心要真正静下来就超越时间空间

是、非都没有了,是、不是两边都离开就对了

受持的妙诀:离言说相持,离文字相持,离心缘相持

史文章选读集一(新关注师兄点击进入

历史文章选读集二链接(新关注师兄点击进入)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宣化上人教念楞严咒,万佛城教读慢诵楞严咒

慧律法师教念楞严咒,文殊讲堂唱诵楞严咒

元音老人楞严要解目录链接

宣化上人法华经浅释 01--80 链接集合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  历史链接集合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解01--45目录链接

大悲咒的妙用及修法 

阿弥陀佛的故事十集链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