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楞伽经26 :你不好意思拒绝,那你这一辈子会被这个不好意思害死了

慧律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楞伽经(一)26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m0679mdwzuz&width=500&height=375&auto=0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慧律法师讲座

楞伽经(一)26

(在此感谢各位把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

为什么?回去碰到境界,一样是贪嗔痴杀盗淫,是不是?那这个功夫就不是听经闻法,听经闻法从心性上出,真正的契入涅槃,回去,享受这份宁静,然后你就自己下定决心,发大愿:我了解离一切相即名诸佛,如如不动,不取于相,从此以后我的心中,无我相、人相、众生相,从此以后,了一切相都是空无自性,那么人生宇宙到现在为止,就摆平了。所以,你想过佛陀的日子吗?想过大菩萨那一种enjoy的日子,享受,那很简单,不困难,离一切相即名诸佛。接着就问自己了,问自己了。但无论如何,这里一定不可作平叙句解,否则便前后不能贯通,不一致了。若作反诘句解,则不但可以承上,亦可以启下,上下都可连成一气了,否则便成扞格不入。就是格格不入了。

◎【一一相相应,远离诸见过,悉檀离言说。】这一句话三藏十二部经典,统统这十五个字,三藏十二部经典统统这几个字:“一一”,“相”就是法相,一一法相,中间补四个字:其性本空,若人一一相应于第一义大空,这五个字就是这样补的,一一法相,一一相的中间,相应的前面,一一相的后面,相相中间补四个字:其性本空。“相应”,就是若能一一相能相应于第一义谛大空,就是所有的相,都趋向于空无自性,回归当下,就是万法本空的意思。

再读一遍。 一一法相其性本空,若能一一相应,一一相相应于第一义谛大空,然后远离诸见过,悉檀离言说,远离的前面补两个字:则能。则能远离诸,这个“见”前面补一个字:叫做邪见及二见,因为外道掉进去断见、常见,凡夫掉进去有见、无见,二乘人掉进去这个能所不断,菩萨有能觉所觉,成佛尚不可得,连佛见都不可得,一切见都要离,则能远离诸邪见及二见,离断见、常见之过。为什么呢?第一义谛离唯心无境之道理,为了契入第一义谛大空,所以你必须要证得诸法,空无自性,证得诸法空无自性,就是第一义谛理,第一义谛理唯心无境的道理,你一定要了解,当一个人证到第一义谛道理,唯心无境的时候,则能远离诸邪见以及二见,邪见还有二见,还再补:以及二见,二见就是断常二见,之过,“过”就是过失,中间就补七个字:佛所说的第一义谛悉檀,因为这个悉檀讲的太简单,只有两个字,补上七个字:佛所说的第一义谛悉檀的道理。悉檀的底下补两个字:之理。然后本离于言说,离言说就是,本来就离于言说。

再讲一遍。佛所说的第一义谛悉檀之理,本离于言说,不可说,是故大慧莫执言说,方能契入离言法性。后面就是补这几个字:是故大慧莫执言说,方能契入离言法性,才能够契入离言法性,所以因此相相本空,今天为什么讲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从来不说一个字?它就是离言法性。为什么说佛从来不说法?讲了四十九年说:佛不说一个字。佛是指什么?是指摩诃般若那颗心,是指我们的觉性。我们的觉性没有能所,我们的觉性就等同法性,毕竟空寂,毕竟空寂没有来去生灭,没有语言、没有文字,没有妄想、没有颠倒。为什么经典里面讲:离一切相即名诸佛?当然就是离一切语言相,离一切文字相,离一切心缘相,是不是?因此佛从来不说法,还是回复一句话,释迦牟尼佛从来无一法予人。如果释迦牟尼佛有法给你,你的本性就增加一个法了,我们的本性从来没有增减,释迦牟尼佛讲的这些法,统统是方便脱粘解缚,诸位!脱粘解缚,就是究竟第一义谛大空,所有的方便统统要解脱,诸位!怎么样能够证明一个人不死在文字教下呢?就是这个人真正的放下,这一辈子再也不会为男女的感情,为经济、为这些人情世故不好意思,好不好意思来牵累

我有一个大学的同学,我出家了将近二十年,有一次我们见面。哎呀!我们都是老参,老同学了,你现在怎么用功啊。哎呀!我不好意思,我这个密宗请我去,我就不好意思,就去。某某一个慈善机构,我也去,也不好意思,不好意思。然后呢?某某师父一叫,我也不好意思。某某居士团体去,我也不好意思。我说:你这一辈子,就会死在“不好意思”,你稳死的。一个人跑一个道场,有一百分钟;一个人跑两个道场,分一半,剩五十分钟;一个人跑三个道场,剩下三十三分钟,你怎么有那个生命呢?对不对?你就选择一个稳当的道场,全心地投入就对了,你难道不会这样?我跟他说:你不好意思拒绝,那你稳死的!这一辈子你会被这个不好意思害死了。不是人家邀约就去,邀约就去,对不对?不是这样。你要看情形呢。

所以说,你说一个人在参,跑了很多道场是对还是错,是很难讲,当然法无定法,对不对?在参的过程是这样,但是如果说,欸!这个道场或者这个居士团体,或者慈善团体,不能让我了生脱死,也没有一句法可得,那你在参什么?我跟你们讲,我们佛弟子有两种菩萨,南无无头苍蝇菩萨,南无莫名其妙菩萨摩诃萨,这个你拿他没办法。这是我发明的,南无莫名其妙菩萨摩诃萨,就是那个人行为举止,怎么告诉他就是醒不过来,就是很奇怪,莫名其妙这样,南无莫名其妙菩萨摩诃萨。南无无头苍蝇菩萨摩诃萨,他就一直追逐,他的心往外,不晓得快乐来自于宁静的内心,莫向外求,释迦牟尼佛讲的,快乐来自一颗宁静的心,宁静就是涅槃。

在座诸位,所有的法就是要让你契入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涅槃,如果你今天用了五年十年,你对佛教的核心,这个涅槃的思想完全不懂,那你惨了,你现在叫做行善结缘,跟了生死没有关系,那个了生死要入木三分的,知道吗?那个修行不是用结缘的方式,那个修行是要单刀直入,要入木三分的,入你究竟的心法的。有的人就没办法了,对不对?老参有这种毛病,盛情难却就跟着走,初学者也有这样的情形:师父啊!那我跑别的道场不对。我没有这样讲,我是说,你要衡量你的时间、空间、体力,对不对?要衡量自己,我没有说你去护持别的法师、别的道场是不对,这样我变成有私心,私心。我是怕说,你这一辈子,滚动的石头不长青苔,你一直滚动一起滚动,那你要搞到什么时候,能够把心静下来呢?对不对?我的好意不可以被扭曲,不可以被扭曲。那么我这一句还是要再强调,解释一下比较好。说一一法相其性本空,若人一一相,相应于第一义谛大空,则能远离诸邪见以及二见之过,为什么呢?第一义谛离,唯心无境,佛所说的第一义谛悉檀的道理本来就离于言说,是故大慧莫执言说,方能契入离言法性,所有的真理都在一颗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来不去的涅槃妙心里面。

【注释】“一一相相应,远离诸见过”:此指大慧菩萨所问的问题中每一法之“相”,若能皆与第一义谛之理“相应”,则能“远离”种种邪“见”恶“见”之“过”。所言第一义谛理者,唯心无境之理也。所言恶见邪见者,如断常等见。“悉檀离言说”:如来虽以四悉檀成熟成就一切世间,然菩萨须知悉檀之性本离言说,叫做无言说。以悉檀之理不在言说之中,诸位!言说叫做第二义,第二义就不是绝对真如的心境,第一义谛大空无可言说,没有来去生灭增减,所以唯证相应,第二义就是方便说。所以我们讲这一次彰化演讲,斋僧的时候:第一义谛。为什么讲第一义谛?第一义谛就是不可说,那我们所有的言辞,统统叫做方便说,叫做第二义,但是你由第二义的言说,方便说,能够契入真如实相,虽然不可说,方便说,欸!也能够有大根器上根利智的来相应,来相应。以悉檀之理不在言说之中,如指月之指,用指头指向月亮,那个月亮就是真如本性,用语言指向真如,语言就是像指头一样,不可认指作月;不可把这个语言当作是真如自性,月就是譬喻真如自性。我们今天所有的说法,应当去体认真如,而不是在师父的语言,教下里面一直摸不着门。然悉檀亦不得离言说而建立,悉檀离言说则无可说,无可说就没有,正法就会消失,如指月之指,若无指,则众生不得见月,亦复如是。如果没有文字语言的记载,那么释迦牟尼佛两千五百年的真理,早就散失了,我们今天哪有办法讲经说法?

又,悉檀皆为如来种种方便言说以成,而悉檀之性既离言说,是即为说而无说。是故《金刚经》言:若说佛有所说法者,是为谤佛,以是人不了佛所说义。“佛所说义”者,即第一义悉檀。为什么说若说佛有所说法者,是为谤佛?诸位!为什么?因为佛证入了离言法性,注意,那个法性,所以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佛陀发现什么?佛陀发现整个宇宙究竟的真理,就是所有的万法都趋于空无自性,简单说万法统统叫做空性,叫做不可得,悟无所得,无有少法可得才能成佛;若有少法可得,然灯佛就不会授记释迦牟尼佛。诸位!所以为什么在修行,为什么一丝不挂一尘不染?你说:我著一点点一点点,那不行的。诸法本空,没有那0.001的。师父,我现在放下许多了。那就表示你没开悟。师父!我全部都放下了,那表示你没开悟,诸法本空,放下什么东东呢?师父!我体悟到诸法本空,那你还是没开悟啊,诸法本空,你干嘛跟我讲?真如离言说。师父!开口就错。这一句也错,对不对?师父!我沉默不语。不说,是愚痴啊。还是保持沉默,不知该如何?中秋月饼多吃一点,在师父的面前,不知道说什么?还是吃饱穿暖来得好。若说佛有所说法者,是为谤佛,以是人不了佛所说义。

“佛所说义”者,即第一义悉檀,佛已离一切相,无少法可得,焉有能说所说哉?所以,修学佛道的人,证得无生法忍,诸位!他不会写一本书,一直去骂人的,这个忍辱的功夫达到究竟的时候,如果一个真正讲说,他已经悟到第一义谛的,他有悟道的心相,他悟道不但语言没有攻击性,他也不化作文字有攻击性,包括网路也不会跟人家论战,因为无有少法可得,哪有可以论战呢?对不对?动念即乖,拟议皆非,所以你跟他讲,如果有人告诉你,他已经大悟,或者是证到第一义谛,那么你就听其言观其行,要看一看,是不是他真的有那种如来成佛的慈悲心,大慈大悲大喜大舍的心,是不是真正有摩诃般若智慧。那如果说你已经离一切相了,无有少法可得,你自称为我已经证量,第一义谛了,那你这个语言产生的暴力,那说不过去的。诸位!这要解释说,你是开悟的圣人,是怎么样都解释不过去的,开悟的圣人有无诤的心,有佛的心、有平等的心,没有任何言说的心,能够含摄那一种修行跟修养都达到最高超,所以听其言观其行,不要被人家唬弄。现在很多人,动不动就说自己开悟,或者是见性,都是要大家相信他,跟着他走。那好好地看一下,看看他是不是离一切相,无少法可得,哪有能说所说,修养跟修行达到最了不起的,收摄,有没有这种功夫?然以大悲愿力,为欲令一切众生趣入此相无相无说无示之境,是故方便设教,皆令成熟、成就,以此“成就”之义,故名“悉檀”。

【义贯】大慧,若能了悟你所问的问题中之种种法“相”,每一法相究竟皆与第一义谛唯心之理“相应”,则能“远离”一切邪见、恶见,断常等“见”之“过”咎,须知如来依大悲力所建立之四“悉檀”,其性皆“离”于“言说”,不可于言说中求取悉檀之性,(是故大慧,莫执言说,应得兔忘蹄,得鱼忘筌,方能入于离言法性)。得兔忘蹄,蹄就是足迹,当你抓到兔子的时候,因为你循着这个足迹,寻找兔子,当你抓到兔子的时候,就要放掉(足迹的相),就不必在这个足迹里面找了,因为你已经找到兔子了。当你见性的时候,就要放掉语言,“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得鱼忘筌”,“筌”就是笼子,捕鱼的笼子。当你抓到鱼的时候,你就要放下那个笼子了,不能把笼子扛在肩上走,因为那个筌,是捕鱼的笼子,你捕到鱼了,就是当你见性的时候,就是要放掉语言文字,方能入于离言法性。

◎【我今当显示,次第建立句。佛子善谛听,此上百八句,如诸佛所说。】解释一下。说:“我今当显示,次第建立句”,这个“句子”就是法,譬如说无常句就是讲无常法;或者是常,常句就是讲常法。这个“句”有包括理,佛陀讲的无常句,就是无常法、无常的理,无常这件事,法理事,还有无常的要义,无常的要义就是说,无常的要义当体即空就是常,所以这个“句有法”,就是法义,理、事,还有种种的要义。譬如说,佛说一切法无常,我们也可以说佛说一切无常法,一切法,佛说无常句,就是佛说无常法;佛说无常句,就是佛说无常的理;佛说无常句,就是佛所说无常的事;佛说无常句,就是无常有什么重点要义,要义。所以这个“句”就包括了法、理、事、要义。

“佛子善谛听”,希望大慧你这个佛子,好好善自以怎么样?“谛”就是谛实之心,就是第一义谛没有能所,诸法毕竟空寂的心性来谛听,“听”就是听取,所以善说法者,一定要碰到善谛听者。所以世尊在经典里面讲,如果一个人用生灭心听经闻法,他是永远没有办法契入大圆觉海,没有办法。大圆觉般若海,必须要以没有来去生灭增减的涅槃妙心来谛听,才有办法。也就是你今天来听经闻法,你用的是生灭心,那你怎么听法,就是第一义谛也变成生灭,所以为什么师父一直讲说,后面有讲说:大慧!无生莫作无生解,无生若有所解,无生即成生灭;大慧!无生就是第一义谛大空,无生,当体即空就是无生,无生就是第一义谛胜义谛,不离当下。佛陀讲的无生不可解,无生若有所解,解成生灭;无生,一切法无生,是证量的解脱境界,不可言说;无生若有所解,无生即成生灭。后面就是讲得太好,所以唯证相应的无生,就是说你不能用任何的思惟思想,一定要超越任何的次第阶段生灭。今天我们来听经闻法,也必须用不生不灭的涅槃妙心来听经,知道凡所有的语言都是方便,解开了我们内心里面的那个无明,打破了无明、烦恼、分别、执著、颠倒,记得!我们的心性没有任何的增减。什么是学佛?就是开发本来的面目,本来的面目是什么?就是真如自性啊,真如自性不增不减,真如自性不来不去,真如自性没有生也没有灭、来去生灭增减一异,也没有一相,也没有异相,一切法不可得相,如是真如,如是绝对,如是一真,如是实相,如是圆觉,如是即心,就是佛,即佛就是心,所以希望大慧佛子你善自以谛实之心来听取。

“此上”就是指上面世尊偈答所说之法。一“百”零“八”之理,一百零八个法,一百零八个要义,怎么样?“如诸佛所说”的一样,如诸佛所说的,也就是说皆是诸佛所自证的,注意,自内证(内证:又作自内证。即自己内心所体悟证得之真理。《成实论》卷一(大三二·二四四中):“佛法可自证知,不可以己所证传与他人。”—《佛学大词典》),这一句话要背清楚喔,自内证的第一义谛理,第一义谛一定要内证,也就是顿悟契入,没有办法用语言讲的,所以六祖讲的那一句话,诸位要背起来,如果一辈子都要看,都要说依善知识,而能自证到第一义谛,我现在用语言来把它解释,六祖讲的,如果你期盼善知识来开导你,那么你来证得第一义谛理,那是不可能的事情,第一义谛是你内心自己真如的那一颗解脱的当下,善知识是没有办法的,知道吗?善知识只能提醒你,教你契入,要证量你一定要自己。

所以为什么现在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你因为不了解佛义,所以,我要靠阿弥陀佛,自己忘记自己;心性也是佛,当我们心清净的时候,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就会显现,所以很多人说,念佛、念佛、念佛,是没有错。当你一边解一边行,你不但有智慧,知道一实相的道理,知道第一义谛大空的道理,你用的就是实相念佛,虽念没有能念所念,实相的道理,用实相的道理来念阿弥陀佛,这个往生的品位又更高,许多人不了解这个道理,把听经闻法忽略了,因此太多的人在念佛,在台湾几乎全部的人都在念佛,但是往生种种瑞相的人,却不多。为什么?他就是只懂得想要拼,也没有耐性。譬如说来听一堂课,又听不太懂,然后听一堂课,第二堂课又不来了,要不然就是病苦,又或者是太胖了走不动,开始就心里想了生死,但是身体无法作主,常常没办法来。今天没办法来,明天也没办法来,他不是没有时间,而是很闲散,时间一久,就说我要往生极乐世界,用嘴巴讲当然简单,我也要去极乐世界,谁不去啊。嘴巴说说,谁不会啊,对不对?修行往生极乐世界,不是用嘴巴讲就可以的,没有用,用实际去行。所以今天你来听这个圆顿大教,能够帮助你更快、更直接契入佛的心,这是利器。

佛也是如是说,就是说,如诸佛所说的一样,也就是说,皆是诸佛所自证的,自内证的第一义谛理,诸佛如是说,我也如是说,佛佛道同,法本无二。那么整句贯串起来说,我今当显示,次第来建立,为什么要讲次第?落入言说一定要次第说,顿悟就没有语言,没有语言就没有次第,有次第就是说为了方便说,当然要一个字一个字讲,不然怎么办?是不是?今天呢?大家因为不悟到第一义谛,所以劳驾师父,这个老人家已经很辛苦了,六十岁了,对不对?快入涅槃了,还劳驾这个上人,讲得汗如雨下。如果我们大家今天都有功夫,都(证到)第一义谛了,那么就课本盖起来,为什么?大家都证到第一义谛大空了,还要讲什么呢?没有什么可以讲的了,当然课本盖起来,念佛,阿弥陀佛。为什么?大家都已经顿悟了,没有东西可以讲了。那整句就是说,我今当显示次第建立法,种种的法,种种的理,种种的事,种种的要义,佛子大慧,希望你大慧要善自以谛实之心来听取,此上面世尊偈答所说的法,这一百零八句之理,一百零八的法,一百零八的要义,如诸佛所说的一样,也就是说,皆是诸佛自内证的第一义谛理,内证,里面的内证,因为法不能外求,内证,诸佛内证如是,诸佛如是说,我也如是说,佛佛道同,法本无二。

【注释】“次第建立句”:“句”即法也,义也;亦即为阐发、叙述某法、某理、某事、某义之文“句”、字“句”。此种以“句”开演道理之方法,为诸佛所传最精要之法。“此上百八句”:指上面世尊偈答所说之法。“百八句”即百八理、百八法,或百八要义。【义贯】(大慧,虽然悉檀离于言说,但以大悲故)“我”现在要明白开示(“显示”),依“次第”所“建立”的法要(“句”),希望你“善”自以“谛”实之心“听”取。我“上”面所说的“百八”法“句”,都是“如诸佛所说”的一样(也就是说皆是诸佛所自证的第一义谛理,诸佛如是说,我亦如是说,佛佛道同,法本无二。)

诸位,只要有诤论的那个人,就是凡夫,只要在语言上诤论的,那个就是凡夫。为什么?第一义谛理,诸佛如是说,我也如是说,佛佛道同,哪有诤啊,六祖讲:诤与道相违。如果你证得的跟人家有诤,想要辩一个高下输赢,诸位!佛佛的道跟你不一样,佛佛道同一定是无生,为什么?法本无二,因此所有的出家众,在家居士,修学佛道避免诤论。哲学家说,诤论就像一支钉子,越辩论越敲就越深,辩论只有得到一种礼物,两个人辩论只有得到一种礼物,四个字:一肚子气,你辩论就一肚子气,你什么都得不到,而且辩来辩去,脸红耳赤;真正的证入到“佛佛道同,法本无二”,怎么会辩论呢?六祖讲的“诤与道相违”,所以那个一天找人家辩论的,说他是开悟见性,这说不过去的,把自己抬得很高,好像拿起大悟的鞭子,可以左劈出家人,右劈在家居士。诸位!这个第一义谛理,没有这个东西的,没有这个东西。法离能所,它是绝对的东西,绝对就是绝对的包容,就算别人,如果你自有内证的功夫,就算别人意见看法跟你不一样,那你也能够理解说,他在修学的过程会有自己的看法,那你如果大悟,那你就会宽恕他,你一定会包容他。

【诠论】此段结束了世尊的偈答,亦结束了如来的“无方便之方便”,为什么无方便?诸佛证悟到第一义谛理,当然没有任何的方便,第一义谛究竟大空,怎么会有方便呢?没有语言没有文字,当然无方便,可是无方便里面要开出方便,无方便之方便,无次第的第一义谛。要方便次第来说,“无次第之次第”;下面开始是诸佛所传,依次第而建立的“百八句”,即百八道理,或百八法要,这也是诸佛密传之心地法门,这百八句,则真是“有次第之次第”,“有方便之方便”,为什么?诸位!体本来就无生,注意听!体本无生用即方便,体本无生就是没有次第,用即方便就是有方便、有次第,记得!体跟用,是一体的,两面的东西,依体起用,摄用归体,站在体来讲,第一义谛大空;站在用,不一样,用就要讲啊,是不是?我今天如果说证入,证入到真如第一义谛大空,但是我不方便说,诸位怎么能够理解跟体会呢?所以用于方便,方便就有次第说,方便就有种种的阶位次第。

前面偈答为自悟自证,这一句话,对一个弘法的人是很重要的,诸位,没有内证的功夫,当你讲经说法,还不了解说:我这句话讲出来的,到底对还是错,自己没有把握,那这样你就要收敛一下,要收敛一下。你看看师父这个是:我四十年来,几乎都是谢绝外面所有的一些奔波啦,国外有时候会去演讲一下,师父这个学历,这种学历,这种智商,我到今天为止,这样用功四十年,才能上台稍微法布施。如果说你一个法师,不专在经教上或心性上的东西,你看他上台要怎么说,对不对?所以法师有时候他很忙,出家众都有慈悲,答应这个答应那个,有的人不是这一方面的兴趣,或者是专门的,因为他有他的责任嘛,所以每一个人的兴趣不一样,师父对这个阅藏,阅读藏经还有悟明心性,弘法利生,我只有兴趣这个,其他什么相的东西,我就觉得随缘,所以我跟法无师讲说:浴佛节大家、众生高兴就好,相是表法的嘛,你就好好地让大家高兴就好,对不对?就让你去安排。这样子。因此师父一辈子就是做这种工作,那么我很高兴,像最近几天,这法传递好几千万,我很喜悦,非常地高兴,法正在流动。美国也去一批了,你看马来西亚去一批了,香港也有,你看这个法这样,一直流动、一直流动,所以这个变成一种喜悦了。

我每一次听到麦老师跟赵老师跟我汇报的时候,我都内心充满了喜悦,有法师打电话来,是多么地感动啊,感恩师父!他听了这个《想阴十境》,赞叹得不得了,我就跟赵老师、麦老师讲,我这样就已经心满意足了,无论花了几千万或者是几亿,用我的生命付出我在所不辞,只有能够听到这样子的回馈,够了、够了!不需要给我什么?中秋月饼买来,我还是多少吃一点,就是这样子,吃的,可以随缘,随缘。所以这个最近每天都法喜。前面偈颂为自悟自证,这个就是法师最重要的,此下百八句为化他之用;以自悟自证,故唯一如如理,诸位!一如就是一心真如,如理就是一如的真理,就是不二,这个道理是十方诸佛,所共证的就是如,就是如,如之一字没有任何语言,没有任何次第,不可思、不可议,没有文字、没有次第、没有阶位,如就是十方诸佛所证的,所以你讲空,诸位!你讲空是指法界性,讲如才是真正的三藏十二部经典的心,因此你一定要培养一件事情,就是如如不动不取于相,就是这世间无论发生什么天大地大的事情,你的心就是要如如不动不取于相,你念佛也是这样子,那么就是用实相念佛。

不著言说,故偈答中率为反诘法,“率”就是都用。统统用反诘的方法,以收棒喝之效,令当下忘言、离言。以为化他,故有种种法相,方便立名,起无边之用;然此之用,皆依离言之体,故如下百八句之第一句为“不生句”,不生句就是一切法无生,句就是法,无生法的意思。以此不生之句,就是以此不生之法,而演化成八万四千法藏。为什么?不生是什么意思?诸法本空,一切法空无自性,毕竟空寂叫做不生,众相本空。最后,在结束世尊偈答,进入诸佛百八法句,就是百八法、百八理、百八事、百八要义,之前,在此作个结论:欲了解世尊整个偈答的最重要主旨,必须要能回答这个问题:为何世尊并没有如其所言,在偈答中一一回答大慧所问的问题?要回答这问题,首先须了解:世尊的偈答,是给人参的!不是给人了解什么的,诸位!解答,给人家解答就等于没有答,因为他不是真实的悟,如果你给他解答,他会依循着语言文字,又变成生灭的意识心,所以禅宗是不准你开口的,但是也没有几个人有禅宗的这种功夫,所以我们还是要方便说,不是给人了解的,其中并没什么“资料”或者是“材料”,让你去吸收、执取。如果有资料让你去吸收去执取,叫做知解宗徒,那就是把佛法当做学问来研读,那跟真参实悟证量的圣人,那是不一样的。

诸位!佛法不是学术,佛法是要了生死的,那个真枪实弹有多么具体,这个真枪实弹是你真的放下,那个人那个是真的修行,是真枪实弹地在修行,因此,这可说是一种“观机逗教”,(注意这四字词中之“逗”字之妙。)是故,偈答中,尽是用的对比、反衬、烘托、反诘、反讽、喝斥等法,而“无一法与人!”注意!如果有一法予人,你的本性就增,如果有少法予人,你的本性就减,无一法予人,平等平等,本来就平等平等,所以说无一法予人,所有的佛法都在于打破无明,解脱烦恼,是个方便,这实在令人失望!若参不透这一点,则真“一头雾水”,若参透这点,则一切了然。复次,一一作答的方式,为“填鸭式”的教学,适合接引中下根人,以中下根人见有实法可得,仍未能契入无相门故,故是方便教化门,亦称为“教下”。而反诘式之教学,乃为“启发式”的教学,适合顿根利智之人,此种教学实为直指人心之“直接教授法”,无方便、无次第,观机逗教,当下顿契顿悟,更无余言。

世尊于其偈答中,以种种方便(如反诘、反讽等)暗示:一切问题的答案,不但不应著外相求,而且亦不应著他人求,是故《维摩诘经》云:“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众求”,这个“众”就是僧。求法者应无所求,这《维摩诘经》就是这样讲,说:真正求法者,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众求。就是不著于佛法僧三宝求。为什么?法是来自于自心性的真如心性,本性,每一个人本来具足。所以真正求法者,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众求,意思就是三宝没有法,只有真如自性,反映出来的般若智慧,那是真正的法,法在你内心深处。诸位!大善知识就是你那一颗摩诃般若的心,你那一颗摩诃般若的心,就是你内心里面的大善知识,应当自依止、法依止、莫异依止,要应当依止你,内心里面的大善知识,千万不要向师父求。向师父求的,那不是真的,即是此意。

若求法者,应于自心中求,盖心为地,能生一切法故,故称“心地”,解此法者,名入“心地法门”,此法唯能顿契,非思议所及,故说“不思议”,故说“悉檀离言说”,唯此一法为究竟无上,故称“不二法门”。是故世尊偈答之意亦默示:纵解得如是种种法相,种种问题,而不知返求自心,不解自心,亦无有用。诸位!这就是要画双红线。不知返求自心,不能解决问题,不知不解自心,也是不能解决问题,也不知道所有的用,体相用都在你的心,因此不知返求自心,不解自心,亦无有用。因此,一个说法者,如果对方跟我们不相应,那么就是浪费我们的生命。是故,自心若了,一切即了;自心若不了,一切无有了时。

复次,世尊偈中无有答案,此亦是默示:“无答之答,乃为正答;无说之说,乃为正说。”是故,须解得无言之言者,方能当下顿契。顿契就是顿悟,契就是契入。虽然是一个很老生常谈的名相,这可是真功夫。顿入顿悟顿契是什么意思?就是顿悟真如、契入佛心。顿悟真如:没有次第、没有阶位、没有生灭,一切法寂静、寂灭。契入佛性,佛性就是这样:离两边,离断、离常,离无常、离常。再者,此中亦意含:“我今无答,显你亦无问。意谓什么?所有的问空无自性,所有的答也是空无自性,空不来空,所以并没有问答。问是因为代众生问,方便问;答还是代众生方便答。如果是大慧也是无问,佛还是无答,为什么?究竟寂灭啊。是为正问正答:以一切法不可说、不可示故。”是故经云:如来于阿耨菩提为无所得。“若有少法可得,然灯佛即不与我授记。”是故,此偈答乃如来以大智慧大方便传授诸佛所印之心地法门,微妙无上,离心意识,离心就是第八意识,意就是指第七意识,识就是指第六意识,就是离八识,八识都有能所,都有四分,离心(、)意(、)识就是离八识,不可思议,最为第一,诸位,心意识如同树的影子,真如就像树一样,依真起妄,因为动念所以有心、意、识,全妄即真,所有的心、意、识当体即空,就是真如,所以真如就像树,一棵真树,心、意、识就像树的影子,因此我们今天用错心,就是用树的影子,就是用意识心在过日子,在分别、在执著、在烦烦恼恼,所以烦恼本空,烦恼即菩提,烦恼不可得,因为你用心意识,就会有来去生灭增减;如果是真如,真如是不可思议最为第一。

唯能于言离言,于言说当下体悟,所有的言说空无自性。唯能于言离言者乃得契入,在座诸位,我还是要重复讲一句话,教下的人,很难体会顿悟的宗门。教下的就是用语言文字,一直在写了很多书,或者是讨论了佛法,所以佛法没办法教,也只能方便教一教,唯证相应的东西,所以这个教下的人,一直在经典里面研读研读,没有碰到圆顿大教契入本心,那么这一辈子,就是结一些善缘,佛教的善缘,背一些佛教的名相,种种一下善根也算不错,比没有根的好,是故达摩祖师默传吩咐此经以为印心。因此,法其实不可说,这圆顿大教,我一直认为说,我们今天讲《楞伽经》,讲到最后应当是会人越来越少,我认为会讲到剩下,只要两根柱子的前面有坐人,我就会继续讲,讲到柱子前面都没有人了,人如果越讲越少、越讲越少,这样就是因缘不具足,我就要休息了,结果讲堂是一个很奇怪的地方,讲越深的,人竟然越多,这个实在是不可思议,讲越深的圆顿大教,竟然人会这么多,这是让我们意想不到的。

117页倒数第四行。◎【不生句生句(1)。常句无常句(2)。】这个句,先用法来代替,不生法生法,常法无常法,那么你就比较容易,这个要从两个角度来解释:如果是迷的时候的众生,要从下面解释上来;如果是开悟的圣人,要从上面解释下去。

先讲迷的众生:不生句生句,常句无常句。现在讲迷的众生,释迦牟尼佛说法,那个生句就是因缘所生的一切法,讲不开悟的时候,因缘所生的一切法,当体即空就是无生法,这个是迷的时候,要由下面解释上来。所谓的无常,生生灭灭,无常法就是缘起法,条件所构成的,万法刹那皆是无所住的东西,所以这个无常法,佛所讲的无常法,当体即空就是真常,迷的时候是这样解释的。所以无常法体性本空,无常法就是缘起法,缘起法就是无常法,无常法就是生灭法,生生灭灭,生生灭灭就是无常法,无常法就是缘起法有增有减,那么缘起法就是空无自性,那么缘起法,这个缘就是条件构成的。你到一个机场上看,哇!一座建筑物啊,飞机场很多的飞机,人潮人来人往,熙来攘往,结果你体悟到无常法体性本空,它是条件所构成的缘起法。你看!一个机场这么多人,可是圣人却没有看到任何东西。为什么开悟的心境叫做“入万人之中如入无人之境”?为什么开悟圣人是这样的心境呢?你看到这个机场这么多人,可是开悟的人,他知道它是空性的东西,并没有这个机场,因缘和合。你看好像你去菜市场看,哎呀!熙来攘往,那么多人买茶菜,看起来很热闹,诸位!所有的热闹,当体即空就是寂灭法,佛法就是找到生命最寂静的东西,也就是真正在享受生命的,就是那一颗般若智慧的寂静法,那众生寂静不起来,寂静不起来。

不生句生句,常句无常句。站在凡夫的角度讲说,缘生法当体即空就是不生不灭,无常法求其体性不可得,就是佛讲的真常法。现在要讲开悟的人,开悟要从上面看下来,大悟的人本乎于一心,证得到无生法,依于无生法,无尽的大悲心,出生一切法。生就是生出一切法,这个是开悟另外一个角度的解释,就是本乎于一心,证得到毕竟空寂的,真如本性当中的无生法中,依于无尽的大悲心,生出一切妙法,这个生就是一切妙法,就是所有的缘起法那是妙,就是他已经证到真如了,所有的缘起法都是真如,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也就是何期自性能生万法,那就是六祖讲的能生万法,本乎于一心真如的无生法,依于无生法,生出无尽的大悲心,生就是生出一切妙法,意思就是从真如出来的,统统叫做妙。常句无常句,若见佛心的真常,则不落入颠倒众生,妄见生灭的无常,常就是佛的心,佛的心性,常就是无生,一切众生妄见有常跟无常,所以若见真正佛心的真常,是离于常跟无常,不落入颠倒众生妄见生灭的常和以为有一种真常,所以放下无常跟常,就是真正佛的心。

再讲一遍。迷的时候,缘生法当体即空就是无生法,无常法就是生灭,条件所构成的缘起法,这个缘起法当下就空无自性,就是常法,常法就是佛所悟的无生法,一切众生妄见有常跟无常,不能入于佛的正见,所以迷的时候是:缘生当体就是无生,无常,当体空就是常;如果是悟的时候,本乎于一心的真如无生,依于大悲无尽生出一切妙法,若见佛心的真常,则离于无常跟常,不落入颠倒众生的妄见,生灭的无常,或者是二乘人所著的一个常,因为佛性离于无常还有常。所以这个是开悟人的话,所以渐渐地渐渐……两眼会渐渐地无神,前面一百多页很简单,你容易了解,后面那就完全不一样了,要有证量的解脱境界,你才听得来,要不然你就结缘而已,就是这样子。(开悟的圣人是从心开始,为度众生而生出一切妙法;而凡夫是由相而观见真心。—整理者自解)

【诠论】从这以下是诸佛所共说的百八法句,亦即百八法要。这百八法句都是从诸佛寂灭一心中所流露出来的,诸位!寂灭一心什么意思?一切法无生,当然就是一切法不灭,就是涅槃。涅槃是整个佛教的核心价值。什么叫做大般涅槃?就是一切众生都可以进入绝对的涅槃心性,就是平等平等,所以大般涅槃讲什么呢?就是一切众生都可以入涅槃,都有涅槃的清净自性,叫做《大般涅槃经,》就是究竟平等。所以诸佛寂灭一心,这个寂灭一心就是修行人所讲的如如不动、不取于相,也就是完全摆脱了情绪上的东西,完全离一切相,同时没有苦乐忧喜,也没有生也没有灭,也没有能也没有所,也没有八识,唯是一心,唯是真如,所以寂灭一心中所流露出来的,因此你的内心净不净,净到什么程度,你要问问自己,你是不是还会因为世间缘起法的某一点小事而困扰而烦恼?依于第一义悉檀,次第建立;而从这百八法要,又衍化出八万四千法门,以适应众生种种根机,方便教化成就,以此百八法句,精要无比,含摄宗通还有说通二通,这个宗跟说,宗、说,这两个是不一样的,宗就是顿悟,说就是三藏十二部,不一样的。“宗”是心法,“说”是语言文字。世谛真谛,权法实法,正的反的,无不俱备,是故在最后如来勉言:“应当修学”。

百八法句的第一句之所以为“不生句”者,因为一切诸法,从本以来,本自不生,无生无灭,其性如是,所以释迦牟尼佛就是发现什么,释迦牟尼佛就是发现:从本以来本不生本不灭,不生不灭,其性如是。所以佛陀发现了宇宙的法界的空性,所以能够究竟成佛,法界都是妄动的众生,唯是一心,唯是真如。然以众生自心妄想,一念妄动,因为要解释起点,不得不这样解释。故见一切为有生,于是由空无相“不生”之一真法界中,所以我们的心性本来是绝待的,一真法界是出自于《华严经》。妄成有生有灭之十法界,诸位!妄成就是用意识心,所以我们见到的心相的影子,我们见不到真如的空相,我们却见到生灭的影子,在我们刹那之中,真如本性闪动,我们误认为那个闪动增减的意识心,认为是自我,认为是我们的心,所以,佛在《楞严经》里面讲:破妄识,非心破妄识,非处破妄识无体。

诸位看过《楞严经》就知道,妄识非心、无处,还有无体。于是由空相“不生”之一真法界中,什么叫“不生”?诸位!如果你把它碎为每一颗都是颗粒微尘,你有看到从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吗?你把这棵树碎为颗粒微尘,你看到这棵树的形状是什么?你把百千万种花,颜色不一样,碎为微尘,火化以后,变成一个颗粒微尘,极小的磨成粉末状,你知道那是什么花?一切法无生,你还不能体会体性本空,那么我们用颗粒微尘来照见一下,整个宇宙就是这样,一个能量还有物质的转换而已,一切种种的相其实是不可得。于是由空无相不生之一真法界当中,妄见有生有灭的十法界,是故,由“不生”而有“生”,这个“生”,底下的那个“生”就是妄动或者叫缘起,这是前二法句当中“不生句生句”的第一层意义,这是依世间法产生的次第上来建立的,因为出世间法乃是依世间法而建立,六祖讲世间跟出世间,解释得最了不起:著于生灭,说名为世间;离于生灭,说名为出世间;而生灭本身不可得,并没有所谓世间跟出世间。这个六祖解的实在是棒透了,著于世间、著于生灭,就叫做世间法;离于生灭,就叫做出世间法,所以世出世间法,本来无二法,因为都是空无自性,一个著一个离,著于生灭就是世间法,离于生灭就是出世间,这个六祖解释得真是棒!

因为出世间法乃是依世间法而建立,若无世间,则出世间亦无;以有世间,故说有出世间,是故此二法句所建立的第二层意义即是出世间法建立之所以:以众生一念无明妄动,产生十法界之殊,是故如来随顺世间,于空无相“不生”中,依于无尽大悲,出“生”一切上妙法门,令众生皆得回悟此本自不生之法理。是故,综上所言,世间生灭之法,与如来所说出世间不生灭之法,皆本自不生,以众生迷于本心本性,令不生成有生,以如来悲愍一切众生颠倒妄见,这个可是重要,颠倒妄见,所有的众生心都有病,是颠倒见,是妄见,因为他不知道,都从来没有人觉悟,一切众生都颠倒。颠倒是什么意思?认假为真。什么是妄见?头上安头。颠倒就是认假为真。师父!这个世间的真相是什么?这个世间的真相就是万法都是假相,可是所有的众生都承认,这个世间是真的,因此你看到的统统是颠倒,这个世间明明就没有真实性的快乐,可是拼了老命要去追求,追求这个快乐,而这个快乐刹那之间又消失,所以一切众生都过着颠倒的日子,妄见在清净的本心里面,安插了另外一种看法,就是妄动变成意识心,不是真如见,真如无所见,它是妄见,妄见如果再加一个字,就更清楚:妄识所见,那就更清楚了。妄见就是妄识所见,只要是识,它就是妄,可是离妄也无真,你离开识心分别,你也找不到真如,妄性本空即见真如。

枉入诸趣,生生灭灭,你如果会悟,这四个字就叫你一辈子开悟见性,如果你能够了悟我们的色身生生灭灭空无自性,我们的四周围所有的亲戚好友都生生灭灭,所有的房子也是生生灭灭,所有的孝子贤孙也是生生灭灭,所有现在所拥有的还是生生灭灭,那么慢慢你就懂得放下是什么。是故从其寂灭不生之娑婆若海当中,出生建立一切法相,俾令众生依此还得本心,彻悟本性,与如来寂灭无二,此则“不生句生句”,世间与出世间,双摄双融,双摄的意思,佛法包括世间还有出世间。双融,融什么意思?世间当体即空就是出世间,生灭当体即空就是不生灭,叫做双融,悟道的人离于生灭跟不生灭,因为生灭是对不生灭讲的,有为是对无为讲的,无为就是对有为讲的,世间法就是有为,出世间法就是无为,离于有为跟无为,叫做真正的无为,所以叫做双摄双融。同时双立双遣,立,就是有世间法跟出世间法的建立,双遣,毕竟空寂,无所谓的世间法还有出世间法的建立,都不可得,(未完)

楞伽经 01:达摩祖师来到汉地正法眼藏的传承就是以《楞伽经》为印心之据

楞伽经02 :人的那个得失心态很可怕的,修行没有那么简单的

楞伽经03 :修行人心中没有恨,只有因缘:有缘还是无缘

楞伽经 04:女人都犯一个很严重毛病就是需要人来爱我,这个期盼就叫作妄想

楞伽经05 :这部《楞伽经》是一切佛成佛以后一定会讲的,这个是成佛的重点

楞伽经06 :你还有一个众生不去原谅他,你就不能成佛

楞伽经07 :就算你做了很多的好事,那个也是识心,识性是依他起的不可得

楞伽经08:你今天心境跟佛一样,你的心就是涅槃,涅槃就是你的心

楞伽经09 :肯牺牲这个色身的,法身慧命就会活过来

楞伽经10 :经是指佛的心,讲经说法就是显示佛陀的证量境界让你契入

楞伽经11 :见缘起即见道,缘起就是条件所构成,条件所构成的就是无相

楞伽经12 :行善得五十分,包容恶的五十分,这样加起来才叫做一百分

楞伽经13 :天是棺材盖,地是棺材底,无论闯哪里总在棺材里

楞伽经14 :个性会害惨一个人,佛性会救一个人,要放弃个性开发佛性

楞伽经15 :习气如同婴儿,你满足他一次他就长一寸,到最后就完全没办法降伏

楞伽经16 : 有善说法者也必须碰到善谛听者,那个才有用

楞伽经17 :出家的人最难能可贵的就是阅读律藏,因为在家居士很多戒律他不能看

楞伽经18 :见和就同解,见不和合掌令欢喜;这个是很重要的修养

楞伽经19 :只有学佛半桶的人一直发表意见看法:那个不对、这个不对

楞伽经20 :我们所生活的问题全部都是意识心,能够突破意识心就会自契本心

楞伽经21 :伤人之语言如水覆地不可收,人造的恶业最大的就是这只嘴巴

楞伽经22 :你只要有主观、客观,那就有讨论不完的事情

楞伽经23 :记住:心就是一面镜子,清净就是什么净土都会显现

楞伽经24 :只要在《楞伽经》听到喜悦的人,这个都不是普通的根器

楞伽经25 :你放下几分就有几分的心性的功夫,如果你全放这个就是顿悟

历史文章阅选读三(点击标题观看)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全)

慧律法师《圆觉经》讲座 目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