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的馬鈴薯,會更好吃一些嗎?|劉紹銘的半自傳
嘿,一年一度的香港書展又要來了!
不激不隨近期會密集推送
書展新書、
中大書單、
書展攻略等各類信息,
敬請關注。
▼ ▼ ▼
吃馬鈴薯的日子
劉紹銘 著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9年7月
撫今追昔,回眸歲月的痕跡
《吃馬鈴薯的日子》是學者劉紹銘年輕時勤工儉學的經歷。劉教授出身貧寒,一路苦撐自學成才。台大畢業後,他毅然往美國讀書,身無隔宿之糧,每天三餐只有馬鈴薯陪伴。
回眸艱苦歲月,如今或可報以莞爾一笑,但那仍是確確實實的痛苦經驗。時移世易,今天的社會環境,與五十年代已是雲泥之別。但仍有某些人,在某些角落,為了不同的目標,櫛風沐雨、旰食宵衣。劉教授希望這些人看了本書後,也會像他當年一樣:咬着牙,掙下去。
▼ 開卷五分鐘 ▼
童年雜憶──家貧莫論親
(節錄自本書頁26-28)
「讀書有什麼用?還不如早日出去打工,說不定學到一技之長。」如果這是伯母說的,姨母就在旁邊唯唯。
如果這是姨母說的,妹妹就會附和說:「阿姊,你說得有理。」
伯母的娘家是生意人,難怪她姊妹倆瞧不起吃文字飯的人。
我和弟弟因為自小無家,心理特別早熟。她們含沙射影的話,句句聽得懂。於是我們一邊用筷子撥飯,一邊強忍着承在眉睫的淚水。
我們兄弟倆只有在夜闌人靜時,蒙着被窩飲泣。
如果這是後母的折磨,那也只好認命了。可是我和弟弟受的苦,都是家貧強認親的惡果。好幾次,我想到離「家」出走──到孤兒院去要求收養也好、到街邊去討飯也好,總勝於在伯父家受精神虐待。但一來我不願意讓伯父傷心;二來不忍讓弟弟更見形單影隻,乃作罷論。
「讀書無用,打工有理」的現實終於在我唸完初中一那年降臨。
伯母的娘家有開計程車公司者。她們姊妹說個情,我就在般含道的大行的士公司上工了(一年後我弟弟也輟學,在九龍的大來的士公司打工。大來大行都是余家的產業)。我這個老闆的「親戚」,負責的是接電話和記下司機老爺每次回到總站時報上來的路程哩數。
我的薪水與他人無異。看來「親戚」網開一面的地方是不以我年紀少而破例聘用。
這種大資本家的「親戚」,平日自然不會有幸見到面。可是我伯母有一個姊妹確是明媒正娶嫁給我老闆的,因此每到農曆年,以伯父為首的拜年團就以朝聖的心情「認親戚」去。
到了余家,我和弟弟循例善頌善禱一番後,就自動靠邊站。余家沒設簾子,但大老闆親戚的音容舉止,現今想來,確有幾分垂簾聽政的味道。他一個人大剌剌的半躺在沙發上聽禀。
「姊妹花」當然扯着「自己人」閒話家常。伯父呢,在旁有一搭沒一搭的應酬着。生意人的家底你無法猜透,但中學教員身價若干是個透明的數字。
在余家哪有我伯父說話的餘地。他攀龍附鳳的如意算盤,如果沒有太平洋戰爭,說不定可以因裙帶關係一帆風順。但日本人一來,他苦心經營的關係也隨之中斷了。
可是與富家女成親的後遺症卻害了他一輩子。今天男女平等,也許再無門當戶對這種觀念了。但戰前的中國社會,「妻憑夫貴」確是天經地義的事。伯母有資格道東家長西家短,無非是她覺得真的「下嫁」了伯父。
做男子在家裏矮人一截,在親戚輩中自覺寒酸,實難想像怎樣去養「浩然之氣」。如果「女權主義」讀者看了這句話不舒服,我也沒辦法。我決不肯為了適合潮流而講假話。
伯母伯父先後作古,姨母進了修道院。二十年後思往事,猶有餘悸。平心而論,伯母姨母都不是壞人。站在伯母的立場說,她也許會覺得我不爭氣的父親把兩個孩子「寄養」在她家,是強人之難。事實也如此。
今天事過境遷,我和弟弟都不會記恨。她和她姊姊給我童年所造成的種種創傷,都可以原諒;因為她們沒有義務替別人管教孩子。
最不能原諒的是生而不養的父母。
我的母親是受不了我父親的脾氣而離婚的,至今生死不知。如果偉大的母親是不惜犧牲而護衛自己的孩子,那麼我的母親不夠資格。如果人生的目的是像美國憲法說的追求一己的幸福,那麼她拋棄了我們,也是情有可原;因為我父親一不如意就動粗的性子,實非常人所能忍受。
我和弟弟今天心理還能保持正常,多少是個異數。
「家貧莫論親」。強攀關係,自取其辱,這是我從我伯父一生取得的教訓。
▼ 目 錄 ▼
試遣愚衷(代序)
二〇〇二年牛津版前言
一九九一年香港版序
童年雜憶
吃馬鈴薯的日子
▼ 作者簡介 ▼
香港01,曾梓洋攝
劉紹銘(1934– ),著名學者、翻譯家、作家,嶺南大學榮休教授,著作等身。與閔福德(John Minford)教授合編的學術著作Classical Chinese Literature: An Anthology of Translations, Volume 1: From Antiquity to the Tang Dynasty(中文大學出版社,2000),深受好評。其他文集包括《吃馬鈴薯的日子》、《二殘遊記》、《小說與戲劇》、《偷窺天國》、《情到濃時》、《文字不是東西》、《方留戀處》、《藍天作鏡》等。譯作則有《中國現代小說史》、《中國古典小說》及《一九八四》等。
劉紹銘教授在這次書展上總共會出版三本新書,
另外兩本:
劉紹銘、梁淑雯編:《給孩子的港台散文》
➤ 華語文學的世界裡,港臺必須有姓名:劉紹銘、梁淑雯編《給孩子的港臺散文》
喬治・歐威爾(GeorgeOrwell)著・劉紹銘譯:《一九八四》
➤ 這本過目難忘又不忍再讀的經典反烏托邦小說,首部完整中譯本重新面世 | 劉紹銘譯《一九八四》
- end -
➤ 購書請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或發送電郵到cup-bus@cuhk.edu.hk
➤ 轉載或合作請聯絡微信後臺
2019,我們繼續與你看……
➤ 新的一年,繼續與你在一起 |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8年度全書單
➤ 十萬張珍貴底片,真實重現文革的極端年代 | 李振盛《紅色新聞兵》中文版首次出版
➤ 王賡武:繞不開的歐亞大陸 | 書展新書《王賡武談世界史》
➤ 泅過界河,我就踏上了我親愛的祖國的敵國 | 雷光漢《蘇聯流亡記》
➤ 貧困中國的「驚天大逆轉」· 港中大出版社新書《中國如何跳出貧困陷阱》
➤ 香港、中國大陸、倫敦 90個「他」的故事:江紹祺《華人男同志跨地域研究》
➤ 香港電影:誰死了,誰可能活了?| 彭麗君《黃昏未晚:後九七香港電影》增訂版
你還可以閱讀更多……
在後臺輸入以下關鍵詞,提取過往精彩內容
鄧小平 | 文革農村 | 臺灣社會 | 垃圾 | 反行爲 | 張愛玲
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