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敦煌出发

中国摄影 中国摄影杂志 2019-04-02

点击上方蓝字一键轻松关注


  出品


他们这样摄影

在这里,看有品格的作品


吴健执着摄影38年,他将镜头对准丝绸之路沿线珍贵遗迹,特别是对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等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展示和广泛深远的传播,其作品体现了科学与艺术、历史与人文的精妙融合。


摄影并文 | 吴健


变迁,甘肃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群


摄影艺术创作是“道”。古人云:“道在太极之上而不算高,在六极之下而不算深”,可谓道无止境。曾几何时,有业内人士谓之石窟摄影不成其为艺术,只不过是翻拍记录;也有人士认为其不过是一切业务的附庸,一时间似乎失去了它独立存在的价值。其实,这对我来说并不重要,既然从事了摄影,操起了相机,就必须寻找我眼中美好的世界。开弓没有回头箭,这一拍就是三十八个春秋。


我的摄影之路始于敦煌,所谓一条藤上两颗瓜,一为保护,二为弘扬,前者是科学地、精准地、全方位地将石窟及相关文物信息拍摄下来;后者是通过镜头艺术地、审美地、多层次地将石窟文物不断升华,生动形象地感染观者,唤起他们对艺术的熟知和眷恋:“噢,这就是世界文化遗产,这就是敦煌······”


涅槃佛,甘肃敦煌莫高窟第158窟-中唐


多年来,我拍摄的作品题材主要涉及丝路风光、古遗址、石窟外景、石窟建筑、石窟雕塑、石窟壁画以及出土文物等,在内容上包含了人文与自然、窟内与窟外、地上与地下;在艺术形式上呈现为平面与立体、时间与空间、再现与表现。我想就以上各类题材的摄影艺术创作过程与技巧,略谈一些感受。


| 古遗址摄影 |


古遗址是古代建筑遗存,虽历经沧桑、风蚀雨侵,残存不整,但仍具较高历史文物价值。若只用相机去反映其残亘断壁的现状,不过是一种景物再现而已。因此,要认识它的历史作用及审美价值,追溯它的往日辉煌,就必须整体构思、启发想象。要根据遗址所处地理位置,充分利用季节、气候、时间以及光线等自然因素的变化,寻求表现被摄主体景物的形状、结构等最具代表性的一面,充分反映它所处的典型环境和空旷神圣的大自然氛围,实现人文与自然高度统一。摄影用光线来描绘对象,由光线来确定物体在其周围的空间中所占的体积,光线给物体真实的透视感,强调物体的立体感,显示出物体的结构。色随光变,丰富的色彩或色调变化,增强了景物的空间透视感。在光影色最佳组合的瞬间,快速完成最能使作品情景交融、意境盎然的一幕。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第12窟-北魏


印度阿旃陀石窟第26窟-公元6至7世纪


艺术,常常就是要使人工的东西显得自然。被摄物体越显自然地融合于环境之中,就越能用它的品质打动观众。


| 石窟建筑摄影 |


甘肃敦煌莫高窟第428窟-北周


石窟建筑是石窟特有的空间存在形式,因开凿时代不同,建筑风格及空间大小各异。石窟建筑摄影最大的课题就是充分体现建筑特有的社会文化、宗教内涵和科学技术水平,是用来在一个平面上正确地表现出处于立体空间距离上的物体位置与形状的艺术与科学。


甘肃敦煌莫高窟第427窟-隋


处理石窟建筑摄影时,应考虑布局中的主体位置作为视觉中心或重心。首先,每一种建筑形式都有一个视觉中心或重心,如窟内的中心柱、佛龛、佛坛、背屏等,它们往往在构图中起到稳定和均衡的作用。画面的构图要兼顾到线条、体积、比例、亮度的平衡与和谐。通过合理地、协调地调整主要物体的色彩分布以及它们与画面中其他成分的相互关系来取得。石窟艺术是佛教美术形式,石窟建筑摄影可以表现出一种宗教氛围,除确立主体特征以外,充分利用窟内场景、环境加以组合烘托,运用光线的散射与强弱的变化,使主体得以突出,环境若隐若现,艺术地再现和表现石窟建筑的空间结构关系。夸张与变形的手法运用,可以强化建筑形式的无限张力,使其显得更具神秘感。


| 石窟雕塑摄影 |


雕塑是石窟中的主题,也是古人顶礼谟拜的偶像。在塑造上它们虽属佛教造像,受严格的仪轨之约,但其造型基础离不开现实中的人。每个时代的造像,均有每个时代的审美特征和生活气息,摄影家应以审美的眼光和鉴赏的心态去体验。另外,石窟雕塑摄影也是一个以摄影技艺物态化追求雕塑造像人格化的创造过程。


菩萨像,甘肃敦煌莫高窟第248窟-北魏


由于窟内的塑像不可移动,并不同程度地受空间制约,拍摄角度(视点)的选择尤为重要。应追求正常的透视感,即主体在大约50度的水平视角之内,透视取决于视点,理想的拍摄点可以表现雕塑最具完美的一面。构图和布局,应遵循中国古代传统的绘画美学观点,“远取其势,近取其神”,构图艺术主要在于合理地组织取景范围内各部分之间的比例,使被摄雕塑的特写,头像、半身像、全身像和群像的场景变化丰富多彩。光线的方向及强弱变化,色彩的冷暖配置,一方面可以将被摄雕塑的姿态、外貌和面部表情体现出来,另一方面可以揭示雕塑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气质,如佛的庄重、菩萨的慈悲、弟子的谦祥、天王的吼威以及力士的凶猛等。


石窟雕塑与建筑、壁画三位一体,除表现主体以外,还要重视雕塑环境和背景的关系,充分反映“绘塑结合”的艺术氛围和烘托作用,使其情景交融、虚实相间、动静结合、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飞天,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第6窟-北魏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第19窟-北魏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第12窟-北魏


| 石窟壁画摄影 |


甘肃敦煌莫高窟第61窟-五代


石窟壁画是石窟艺术重要的艺术形式和组成部分,题材广泛,覆盖面大,内容极其丰富。壁画摄影,首先要掌握一定的学术知识,熟悉和了解壁画的相关内容、形式以及各时期的艺术特色,拍摄过程中取材要精准,布光要均匀,视点要垂直,构图要简练,焦距要清晰,色彩还原要逼真。在内容上,讲究画面知识性、完整性、情节性和具象性,在艺术形式上,讲究画面的丰富性、趣味性和抽象性。一张照片上只能有一个兴趣中心,这一点十分明确,尽管是平面艺术,但画面同样可以产生“力点”和“重点”,给人们极高的观赏性和审美情趣。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第11窟-北魏


| 更多作品 |


弟子,甘肃敦煌莫高窟第46窟-盛唐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第5窟-北魏


中心柱,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第6窟-北魏


佛像,印度埃洛拉石窟-公元7至11世纪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第20窟-北魏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第20窟-北魏



作者简介


吴健,1963年生,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甘肃省摄影家协会主席,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石窟摄影艺术创作38年,作品和论文多次发表并获奖,包括第十二届中国摄影金像奖,出版《中国敦煌》等40余部摄影专著,承担多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






编辑:何博(杂志)/ 周星宜(新媒体)

本文部分内容首发于《中国摄影》2018年12期

如需转载请至公众号留言邀约


精彩文章回顾



点击图片进入杂志购买页面

做 有 品 格 的 摄 影 杂 志微信号:cphoto1957长按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