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奇迹与史诗 | 《留住这一刻:莎莉•曼自传》导读预告

点击上方蓝字一键轻松关注

  出品



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的《留住这一刻:莎莉·曼自传》(莎莉·曼/著)入榜第四届中国摄影图书“年度引进版摄影图书”。我们邀请了出版社编辑郑丽君来为我们做导读,导读视频将以录播的形式于9月1日晚上20:00在千聊“中国摄影直播间”上线,欢迎收看!


同时,我们刊出了《留住这一刻:莎莉·曼自传》译者胡菲专门为《中国摄影》2020年第7期“第四届中国摄影图书榜”专题撰写的文章。


里尔克曾说过:所谓荣誉,不过是所有误解的总和。那么,破除这种误解的最好方式或许就是亲自和那个荣誉背后的人谈一谈,比如读她的自传,就像莎莉·曼的这本。读完之后,你就能理解她为什么会以那样的方式摄影,而她的摄影对于我们究竟有何意义。她以弗吉里亚阳光一般灿烂、跳跃、敏锐、直率的文字杀进记忆深处,坦陈那些幸福、陶醉、神秘、不堪,以及尖锐的愤怒与疼痛,让尘封往事重新显影,成为永远的“这一刻”。这是一部天才的传奇,也是一部南方的史诗。大量第一手图片使本书更富于感染力,同时也间接回应了“摄影何用”这一有趣问题。
——李楠(第四届中国摄影图书榜评委)


莎莉·曼的父亲在莎莉·曼婚礼上为其拍下的肖像

 
《留住这一刻:莎莉·曼自传》译后记
原文刊于《中国摄影》2020年第7期
文/胡菲
 
长久以来,我对包括摄影在内的艺术抱有带着距离的向往,能体会其力量,但缺乏体系化的认知,只能一知半解。而翻译莎莉·曼自传的初衷,也是源自一个朴素的愿望:也许通过直接深入地了解这位摄影家的人生,用她的眼睛去看所有创作的源头和过程,我能得以绕开误读,理解什么是摄影。

 

手持相机的莎莉·曼,1998 年。金·拉什 摄

 

莎莉·曼的这部自传,第一部分以时间为线,自述了她从孩童时期起的成长经历和艺术创作过程:离经叛道的青春期,与拉里·曼宿命般的结合,从南部土地中孕育、萌芽,并长成郁郁树冠的摄影艺术,还有对20世纪90年代《亲密家庭》备受争议一事的冷静而诚实的复盘。中间两部分内容则将目光转到滋养了她艺术基因的家族和南方回忆:流淌着威尔士血液的母亲的传奇家族史,深入南部拍摄之旅中听到的南方轶事,抚养她长大的黑人保姆吉吉的往事和由此引发的对南方种族矛盾的反思和艺术探索。自传的最后一部分,她对父亲一生及其家族往事的回忆,是全书感情最为深厚的高光部分之一。需要注意的是,莎莉·曼可以说是一个宿命论者,且深深地相信血缘和土地的力量。在大量家族回忆描写的背后,是她对家族与血脉于她个人人格和艺术基因影响的笃定。而在所有的家庭成员中,父亲对莎莉·曼的影响无疑是最深远的。她的父亲博学优雅,又漫不经心、诙谐不羁,具有特殊的人格魅力。迫于职业上的现实选择,他不得不放下年少时对艺术生涯的追求,但这份挚爱却延续了一生。他对家人虽然抱有爱意但略显疏离,使少年时期渴望走进父亲精神世界的莎莉·曼极受挫败。在复杂的情感联结影响下,她父亲的人格和艺术探索熏陶并影响了她早期的艺术审美和性格气质,而她父亲对死亡的迷恋和对人性脆弱的坦然直视,也从根源上影响了她一生的艺术创作。
 
河滩成为孩子们嬉戏的最佳场所,莎莉·曼 
照片出自1992 年版《亲密家庭》

 

1986 年,莎莉·曼拍下的躺在病床上的父亲和自己的两个小孩。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莎莉·曼的笔触生动而细腻,阅读她的原文自有美学上的享受。但这本自传的更高价值来自于她的极度坦诚——这种坦诚是由她的人格特质和作为艺术家对真实的敏锐洞察共同塑成的。无论是作为译者还是读者来看,莎莉·曼都具有神奇的人格魅力,这种独特魅力从土地、血脉和家庭影响中诞生,并与她的艺术魅力难解难分。她自由不羁,骨子里野性难驯,从生养她的南方土地中孕育出燃烧一生的艺术激情。而在这横冲直撞的浪漫主义激情的另一面,她又高度敏感,保留了一种孩子般的赤诚与对自我的诚实,并将学者般的理性思辨和对摄影技术上的细致探索融入到自己的艺术实践中。在南方神秘的底色下,这些矛盾而各具异彩的特质在她身上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使她的作品闪耀出毋庸置疑的艺术光辉,也使她曾冒犯到社会敏感的伦理神经,饱受误解和争议。
 
莎莉·曼在被送往寄宿学校读书后,使用5×7 英寸旁轴相机拍下的凹凸不平的悬崖、稀疏的金钟柏。

 

伤痕累累的树,“南方腹地”系列,1998 年,莎莉·曼
 
无论在艺术探索上还是这本书的写作上,莎莉·曼都保持了一贯的坦诚和真实。对待摄影对象,无论那是自己的孩子、丈夫,还是衰老病痛中的父亲,抑或是陪伴自己长大的黑人保姆,她都怀有不掺虚假的诚恳、谦逊和理解。坦然直视人类的痛苦和珍视人类的尊严,作为艺术家她是诚实而悲天悯人的。而对待读者,她也同样无比严谨和真诚。这本自传可以看作莎莉·曼作为一个艺术家、一个母亲、一个女儿和一个美国南部人最诚实的自我溯源,而这几个身份密不可分、互相成就。在此之外,她对与自己各个时期艺术创作过程和心态的描述如此细致,不加一丝遮遮掩掩的面纱,无论是对艺术行为在技术层面和哲学层面的探讨,还是对摄影师、摄影对象和公众之间复杂关系的诚实剖析,读者都可以真实地体验她是如何主动赋予(或偶尔灵光乍现间意外获得)作品美学上的价值和影像外的艺术价值的—这些使这本书对于任何想要理解摄影艺术的人来说都弥足珍贵。
 
 
领读人简介:
郑丽君
毕业于南开大学世界历史专业,曾任职《中国摄影报》编辑、新闻部副主任,现为中国摄影出版社策划部主任,策划编辑图书有《1416摄影辞典》《看与被看》《晋察冀画报文献全集》《中国照相馆史》《影像艺术品收藏与投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影像志》《来!这样学摄影》《古典影像技法丛书》《中国匠人》等。

 

【免费预约方式】
预约流程如下:
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图中二维码进入预约页面
关注“中国摄影杂志社”服务号

 


点击了解更多:

2020夏季读书会暨第五届中国摄影图书榜启动


第五届中国摄影图书榜参选图书征集


中国摄影图书榜

2020夏季读书会×线上公开课:


任悦:作为媒介的摄影书


日本摄影集的叙事与反叙事丨公开课预告


图文书:图文的决斗和共生 | 公开课预告


中国摄影图书榜

2020夏季读书会×入榜图书导读:


我当时是在记录我的生活丨《美国表象》导读预告


少做,做足 | 《秦一峰展》导读预告


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丨《无所从来》导读预告


贝尔纳·弗孔的梦幻岛丨《燃烧的雪》导读预告


身份的“显影”丨《罗福平》导读预告


“穿越”回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 | 《机修60年》导读预告



与理想主义者告别 | 《幸运者》导读预告


点击订阅全年杂志


精彩文章回顾





做 有 品 格 的 摄 影 杂 志
微信号:cphoto1957长按二维码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