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乡影故乡丨你可曾见过70多年前广州、香港的模样?

周邓燕 中国摄影杂志 2023-11-30

点击上方蓝字一键轻松关注

  出品

本文首发于《中国摄影》2021年2月刊“现场”栏目

摄影/赵羡藻 文/周邓燕
 
行舟,香港,1966 赵羡藻

粤语把拍照片叫“影相”,从photography的中译学名“摄影”和大众流行的“照相”中各取一字,但把名词的“影”字当动词用。这是古汉语语法的意动用法。粤语有中古“唐话”之称,一个影字,既点明了光学成像的原理,更道出了镜中景象乃虚幻之境的传统视觉文化认知。

黄埔海港,广州,1949 赵羡藻

广州长堤,1948 赵羡藻

赵羡藻先生1936年生于广东台山。广东是他最远的故乡。他的童年和少年在这里度过。中国本土摄影的发祥地把摄影艺术的种子深埋进了少年赵羡藻的心田。美国是赵羡藻先生最近的他乡。他15岁赴美谋生,至今近七十载,对故乡的长相思化为墨色,寄托在方寸影像之中。
 
海珠桥畔,广州,1949  赵羡藻

汲水,广州,1948 赵羡藻


1948年,还是培正中学初中生的赵羡藻先生从堂兄那里借来了一部120相机,拍下了一个捕鱼场面。底片拿到浮图影室去冲洗,被当时影室的主持人、岭南美术名家和摄影家伍千里看中。伍千里的赏识开启了赵羡藻的摄影人生。
 
运动会即景,广州,1950 赵羡藻

金色年华,广州,1950 赵羡藻

培正拔河队,广州,1950  赵羡藻


他加入学校红蓝摄影社,成为广东摄影学会在西关十八甫光林影室月赛的常客。学会创会人薛子江、何信泉等前辈的画意摄影启发了赵羡藻先生的早期创作,也把传统艺术中“师造化、师己心”的观念深深植入了他的摄影美学中。
 
广州孩童,1949 赵羡藻

参军,广州,1950 赵羡藻

香港商户,1949-1950  赵羡藻

定居美国后,赵羡藻先生从商之余,取材美国东北部自然风光的画意小品让他在上个世纪60年代多个沙龙摄影比赛中斩获头筹。当时,他的摄影朋友圈里大多是活跃于英美沙龙的华人摄影师,比如纽约的广东开平人梁光明和香港的何藩。赵羡藻先生与何藩通过作品神交。1966年,两人在香港第一次见面便结伴街拍。巧合的是,二人当年在香港街头所得,又都是近年才被重新发现和评估。
 
中环石板街,香港,1951 赵羡藻

中环街市,香港,1966 赵羡藻

湾仔街头,香港 ,1951  赵羡藻

深水涉小贩,香港,1950  赵羡藻

沙龙比赛的成就却让赵羡藻先生陷入了自满和困惑。艺术摄影就这么轻而易举吗?他放下了相机,而且一放就是十年。
 
扬帆大埔,1949 赵羡藻

担水妇人 , 香港,1966 赵羡藻

广州西濠口, 1948赵羡藻


扬帆青山,香港,1966  赵羡藻

放网,香港,1949  赵羡藻

雾锁沙田,香港,1966  赵羡藻

深圳罗湖,1966  赵羡藻

1979年夏天,赵羡藻先生在美国加州优胜美地国家公园游玩时偶然走进了建在公园内的安塞尔·亚当斯画廊,里面展出作品均取自附近景物。亚当斯的作品在平凡之中寓奇思,不但意外唤起了赵先生重新创作的欲望,而且为之打开了西方现代主义摄影的大门。当时,海外华人和港澳摄影群体中流行彩色摄影,而祖国大陆的同行们对潮水般涌入的各种流派和主义应接不暇。大洋彼岸,赵羡藻先生则在现代主义摄影的名家经典中徜徉,在各大艺术博物馆与斗室暗房之间流连。
 
冰花,美国北安多弗,1988 赵羡藻

窗影,香港,1950 赵羡藻


迟来的影像启蒙让赵羡藻先生越加醉心于黑白。他在美国碧波台博物馆(PEM)为其出版的画册中表白:“黑白是最丰富的色彩,亦是最纯净的色彩”。在上世纪80年代的风景题材中,他巧妙吸取了亚当斯的区域曝光法来丰富影调细节,但却在画面经营上呈现出对东方画意疏阔与空灵的清醒坚守。他把黑白后期制作技术看作摄影师必需的修为,其技艺之精湛得以让他随心拿捏把控影像墨意。
 

破窗,1985  赵羡藻


2020年12月31日,《昔年——赵羡藻摄影艺术展》在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开幕。这是赵先生的作品第一次在家乡展出。展览由116件作品组成,创作时间从1948年到1989年,其中的80幅由摄影家在不同时期亲手放大制作。展览分为“忆·故土”和“意·东方”两个部分,前者是赵羡藻先生所摄的粤港影像,是他早年求学、取道赴美、首次返乡短暂停留的掠影,多用平视和微仰角,取景街道、群众集会和民生题材。虽然拍摄时间跨度大,但他对孩童、母亲和老人保有偏爱。镜头中不加掩饰的人物形态、服饰用品和生存环境成为粤港两地变迁的一种记录。后者是赵羡藻先生拍摄的风景,风景是其创作的核心母题,也是体现他个人风格的代表性题材。在对东方画意的追求上,摄影师借鉴了传统山水画的留白,巧用逆光和漫射光,经过光的刻画,水、云、雨、雾与作品中的人、物、山、树、影形成疏密有间的关系,墨意盎然,又不失质感和细节。
 
杂草,1985 赵羡藻

作为展览的第一主办方和承办方,岭南画派纪念馆在此次展览中聚焦赵羡藻先生在个人艺术追求中风格探索的蜕变。该馆将永久收藏展出的80幅原版银盐作品。
 
周邓燕,摄影史学者,美国宾汉姆顿大学艺术史博士,现任教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

赵羡藻,香港,2012 年 石志民 摄

赵羡藻


1936 生于广东台山。

1948 接触摄影机, 开始以纪实手法拍摄香港和广州。

1950 获薛子江主持的广东摄影协会月赛第一名。

1951 赴美国。

1955 获得波士顿环球曰报年赛首奖。

1956 获得波士顿环球曰报年赛首奖。

1957 获得波士顿环球曰报年赛首奖。

1959 全美军人摄影大赛第一名。

1963-1965 连续三年波士顿摄影学会年赛冠军。

1966 获英国皇家摄影学会高级会士(FRPS)。

1968 世界沙龙十杰第二名, 作品为西雅图艺术博物馆永久收藏。

1968 作品被海洋博物馆永久收藏。

1983 美国马萨诸塞州北埃塞克斯社区大学个人展览。

1985 美国碧波台博物馆举办个人展览, 作品被永久收藏。

1988 爱迪生美国艺术画廊举办个人展览个人展覧,作品被选为永久收藏。

1992 中央工兿美术学院个展。

1998 Arthur Griffin Art Gallery, Winchester, Mass 个展。

2000 参加亚洲协会群展。

2005 在香港艺术中心举办个辰。

2010 平遥国际摄影节赵羡藻香港摄影展。2011 淮安国际摄影馆举办“昔我故乡— 赵羡藻摄影展”。

2012 参加香港文化博物馆群展。

2016 中国美术馆举办“雪岸闻香:20世纪摄影名家赵羡藻摄影展览”,作品被永久收藏。

2017 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举办“西游漫记:赵羡藻摄影展览”,作品被永久收藏。

2020 岭南画派纪念馆/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举办“昔年:赵羡藻摄影艺术展”,作品被岭南画派纪念馆永久收藏。





招聘丨加入我们,一起做有品格的杂志

更多内容请持续关注更新

如需转载请至公众号留言邀约

点击下方封面图购买2021年2期杂志

《中国摄影》2021年2期封面

点击订阅全年杂志


精彩文章回顾





做 有 品 格 的 摄 影 杂 志
微信号:cphoto1957长按二维码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