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将来纪实 丨读翟红刚《黄河厚土》系列作品

邢江 中国摄影杂志 2023-11-30
点击上方蓝字一键轻松关注
  出品


摄影术诞生于1839年,与孔德提出实证哲学同年,使它从诞生之后就与“实证”、“现实”、“真实”等字眼脱不开关系。然而摄影发展到今天,早已不是单纯的留影那么简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和关注。通过摄影,摄影师试图表现什么?试图表达什么?这种基本的美学问题只要摄影不消亡,就会永远讨论下去。


黄河水在小浪底水库沉淀涤清,岸边堆满冲击而来的枯木 翟红刚

风陵渡,冷风中垂钓的人 翟红刚

在翟红刚《黄河厚土》系列作品中,我们能看到他将镜头对准了多个城市黄河沿岸的自然景观、人文风貌,以及被改变或正在被改变着的依河而生的人们的生活。他用照片为我们展现着朴素的场景、讲述着有种种背景的现实故事。但,这并不是这组照片被创作出来的理由。

黄土与黄河 翟红刚

黄河岸边,团建做游戏的年轻人 翟红刚

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拍摄黄河的摄影人太多了,有知名中外的摄影家,也有名不见经传的民间高人;我们能看到的黄河影像也太多了,有的聚焦风景,有的聚焦人情,而很多影像已然成为符号在我们谈论黄河时会下意识地投射在眼前。

那么,区别于其他黄河影像,《黄河厚土》在试图表现和表达什么?
 
防止公路两侧岩石滑落的保护网  翟红刚

黄河边放声高歌,为广场舞练声的中年女性,为广场舞练声 翟红刚

偶遇
 
翟红刚这样说:“再次沿着黄河而行,在这个充斥移动互联、直播消费、选秀打投等概念的当下,我们看到的是怎样一个中国?”如此,他试图通过个体观看,随机记录,使用单张叙事的方式,来表现变化与不变的中国。

《黄河厚土》是严谨而温和的,它动用摄影技巧,让现实充满秩序和美。它舍弃了攻击性,披上亲和的外衣,吸引观者的视觉注意——这是一种东方式的沉思,内敛而悠长。

洛阳铲在包拯墓地留下的探洞  翟红刚

运城盐湖景区,拍模特走步视频的年轻人  翟红刚

翟红刚从事报道摄影相关工作近20年,既做过摄影记者,也当过图片编辑;既在一线工作,又管理摄影团队。我想在创作这组作品时,他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哪怕摄影师有足够长的时间,游走在黄河两岸,但对于能拍摄到什么场景,却是无法预谋的。偶然性,正是作品的迷人之处。

在河边面对手机高歌的中年妇女,狂风中发型凌乱的钓鱼爱好者,景区的“野生”导游,学猫步的年轻女孩,他们是偶然进入画面的主角,但却彼此不相关。他们是迥异的个体,但把背景拉远到黄河流域,则或多或少体现出一种共性,甚至再远距离的观看,几乎可以看出这个时代的人与以往的不同。

永昌陵附属建筑的遗迹  翟红刚

散步的游人经过永昌陵石像  翟红刚

景观亦然,不只是人,即便是没有生命的景,也始终有诉说的能力。人类活动改造了天地,天地虽不语,但却坦陈于画面中。岸边堆积的枯木、柏树林中古墓的探洞、公路两侧耸立的沉积岩,默默刻下时间的印记。

在后现代的文化语境中,权威在消减,中心在消失,世界变成了无数的碎片和断层。摄影师只需要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而不需要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摄影师可以把偶遇的画面定格为影像,并为影像的呈现装扮成一种风格,但却无法把握作品“出街”后,在观者层面的意义。

孟津县,薄雾中的小浪底水库大坝  翟红刚

新乡市原阳县,捕鱼的人  翟红刚

在翟红刚的这组作品中,不再追求情节的逻辑性,主题的完整性。尽管每一个场景都是摄影师的主观选择,但创作却没有强烈的目的性。如同罗伯特·弗兰克,或者阿莱克斯·韦伯,他们在旅行中拍摄,偶遇心动,触发快门。
 
故事
 
摄影作为观看与讲述的媒介,总是关涉到维系文化认同、促进文化发展的“故事”建构。

几十个世纪以来,故事一直伴随着人类文化的发展,以致当我们回忆往事时(关于自己或关于世界的往事)想到的只有形形色色的故事。

羊群  翟红刚

建设小浪底水库时的工人聚居地,成为一个观景点  翟红刚

在汉语中,“故事”一词本来是“故去的事”的意思,一直到鲁迅的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仍在使用这层意思。而英语中“story”古义是“历史”或“史话”,这种一致不是没有意义的,它表达了“故事”的一个很重要的时态特征,故事是讲述过去的事的,即使是那些叙述未来事件的小说或科幻题材,仍然是基于人们现实经验的。所以英国小说家福斯特用“国王死了,皇后也死了”来说明什么是故事。

故事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是它的虚构性。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亚里士多德的“诗”指叙事文学)中说“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也就是指出了故事不是完全基于事实而是允许作者的虚构的。即使我们翻阅任何一本历史书,也总会找到作者想象的成分。

太行山的层积岩  翟红刚

面对不息的黄河,拉家常的老人  翟红刚

摄影是横跨了印刷时代和数字时代信息载体,它让人类更加清楚的认识到了世界是什么样的,它最先以其“可真实的描摹现实”而赢得认可,却又将摄影师对于现实世界的看法限制在取景器对于现实的取舍剪裁之中,使得通过它反映的世界带有“虚构”色彩。而在摄影这个真实而又带有虚拟的世界中,故事仍然是它的主要内容,也“借助虚构映照了作者设想的现实”。以记录与表现社会为己任的纪实摄影更是像历史叙事那样在为观众讲述着经过作者筛选的、已经发生的事实,在影像的表面背后是摄影者要交待的“故事”。

在《黄河厚土》中,每一张照片都在叙事,讲述一个已经过去的瞬间,这是它的纪实本能,但其所叙之事映射着的摄影师的情绪或臆想,则要依赖观者的联想了。

静候黄河鱼上钩  翟红刚

黄河三峡支流,陪爱人钓鱼的情侣  翟红刚

翟红刚在对《黄河厚土》系列照片排序时,将风景与人物照片间隔排列,让其互相衬托,相互激发,形成叙事的场域。这正是一种引导,引导观众在解释照片和理解故事时,加入更多基于自身生活经验的联想。联想越多,故事越饱满,个体的观看越能激荡公共文化。

最后,让我们回到开始的提问:再次沿着黄河而行,在这个充斥移动互联、直播消费、选秀打投等概念的当下,我们看到的是怎样一个中国?摄影家用照片给出线索,故事却未完待续,与观者一道,为将来纪实!

在未来,当我们再次观看《黄河厚土》,或许会感动,或许会疑惑,而这正是摄影“偶遇”画面的确定性和“故事”表现的模糊性之魅力所在。

翟红刚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新浪网图片总监。


邢江

传播学硕士,曾任《摄影世界》杂志副总编辑,多年从事摄影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





招聘丨加入我们,一起做有品格的杂志

更多内容请持续关注更新

如需转载请至公众号留言邀约

点击下方封面图购买本期杂志

《中国摄影》2021年7期封面

点击订阅全年杂志


精彩文章回顾




做 有 品 格 的 摄 影 杂 志
微信号:cphoto1957长按二维码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