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北辰:11565公里项目
点击上方蓝字一键轻松关注
11565公里项目
摄影并文/张北辰
Photos & Text by Zhang Beichen
自2018年起,我一直在关注美国博物馆中馆藏中国文物流通的历史。《11565公里》项目试图重构一件文物由山东省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与人类学博物馆的流通与转移路径。该摄影档案项目重点调查了中国文物的海外流通、殖民历史档案的复杂性、博物馆的机构性问题。项目跨越了多个地区,从中国东海岸到美国,耗时达17个月。通过田野调查,历史文本研究以及机构批评等多个维度,尝试对一件文物的隐秘故事进行挖掘以及图像化的转录。
我综合了由各方搜集而来的资料(德国与日本在山东的殖民历史),档案(日本古董商山中定次郎的故事),以及与专业考古学家的访谈,建构了一段由个人注解的作品。该艺术项目包含一段长达29分钟的散文电影(这部电影是一部漫长的传记式的影像,我在2018年-2019年沿着山东半岛由内陆到海岸线,独自驾车进行了长达数日的田野调查,其中有文物流通途径中的码头,河道,铁路等等,呈现出历史景观与现实场景的对照与联系)和一组摄影装置(我所拍摄的照片以及我搜集到的从1890年至一战前的珍贵图像,历史遗址的相关物品。我对文物相关遗址的线索进行了分析与重新梳理,将他们以装置的方式进行了重塑),一个3D打印而成的文物样本,一本摄影调查日记以及一个处在特殊场域(一个虚构博物馆语境)的展览。
文物 #40-35-4 的 3D 打印样本,《11565 公里》 项目的特殊场域展览 张北辰
《11565 公里》项目的特殊场域展览 张北辰
研究与田野调查
2018年5月,我在宾夕法尼亚考古与人类学博物馆的亚洲艺术馆发现了一个棺材碎片(棺材版(文物#40-35-4)Coffin slab (Object#40-35-4)),它的上面刻有一些精美的图案:一些马夫驱赶着马车,身着华服的人坐在车中;一些抽象的鸟类图案在他们周围飞翔。它的质地深深地打动了我。而且当我阅读它的标签时,我意识到这个物体来自我的家乡山东省。标签上的文本对于它的起源进行了描述,表明它是一个汉代“黄河流域”的文物。那一刻,我觉得它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它来自我的故乡,在山东,我已经看过许多类似的藏品;但是陌生的是文物的标签叙述,在阅读之后让我产生了一种错位的感觉,因为它描绘的时空和地域和我想象的故乡完全不同。
正是由于我在这件文物上的感受,使得我对于博物馆机构性问题有了更仔细地思考。这件文物是由一千多年前的工匠雕刻而成的,并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从山东被移走。虽然这类文物的基本特征之一是材料的持久性,使得该物体能够在不改变其物理特征的情况下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但是,就像马茹斯卡·斯瓦塞克(Maruska Svasek)在他的《人类学,艺术和文化生产》一书中所述:考虑到各种变化的背景因素,无论如何,几乎可以肯定,任何物体都会在不同的环境中出现并以不同的方式被感知。而这个文物如何从我的家乡来到这个博物馆?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给宾夕法尼亚博物馆写了一封电子邮件,希望了解有关该物品的更多详细信息。助理策展人亚当·斯密(Adam Smith)通过电子邮件回答并告诉其源于一个历史有名的古董商人山中定次郎的山中商会。
《11565 公里》调查摄影书局部 张北辰
《11565 公里》摄影装置 张北辰
古董商山中定次郎(Sadajro Yamanak)曾经在纽约、京都、北京和济南开设了许多古董店。但如今他的公司在美国已经没有保留下来任何实体店,只有一个在线存档,线索模糊。因此我联系了苏明强教授,作为一个山东地区的历史学者,他指出了一个重要的线索,即青岛及其附近的区域是当时重要的文物出口与流通地。
我决定回到山东,重新进入这个宾大博物馆文物文本所描绘的这个“山东地区”。在之后的调查与行走的过程中,我不断提醒自己,那个博物馆文字所描绘的地域和我脚踏实地所走的故乡土地有着何种错位,又有何种历史联系。
2019年1月,我到达了青岛港。这里由德国在20世纪初建造并被认为是在山东半岛开始殖民统治的“欧亚大陆桥的东方桥头堡”。18世纪初起,瓷器,人工制品和香料就已经通过这里被成堆运到欧洲国家。
从航运港出发,我沿着著名的胶济铁路开始了调查。这条铁路向内陆延伸了数百公里,是在1880年代由德国人修建,用于山东半岛北部挖掘铁和煤矿。几十年后,日本人接管了铁路,并继续将其向南延伸,名叫山中的商人便在是在那时来到了山东。
《11565 公里》散文影像静帧 张北辰
我跟随铁路的延伸去寻找更多的线索,以证明文物可能的转运路线。山中来到山东后设立了分公司,并接受来自内陆的文物,并将其运到海边。目前,在距离旧址不远的地方,还有一个由200多家商店组成的古董市场。一个星期后,我到达了铁路的尽头,从一千多年前开始,这里的村民们就为其皇帝建造棺材和陵墓并延续到了今天。在这里,我采访了一些村民和棺材制造者,他们提到了一位日本学者。通过搜索在线出版物,我获得了这位日本学者关野贞(Tadashi Sekino)的信息。他在这里研究了汉代石材浮雕,然后运往日本,成为当时东京大学的宝贵收藏。山中对关野贞的发现有着敏锐“嗅觉”。他设法购买了一些关野贞的考古成就。在这些地区,从济宁市到枣庄市(山东西部和南部),今天仍然有很多汉代石墓遗址,因此在苏教授和我的朋友们的帮助下,我来到了其中一个历史遗址。
在对遗址的田野调查中,我对于文物的理解又深了一些。我设想着这些新发现的文物会在博物馆中展出,而因与土地的分离,它们反而获得了绝对的权威。而那些没有被带走的“文物”就只能通过视频、照片和音频等形式保存,或被遗弃。当文物#40-35-4越过11565公里后出现在博物馆中时,其标签就代表了该物体说话。但是这些所谓客观的文件和标签往往并不会为文物本身的确切来源提供准确的答案,文物的流通过程至今仍然是被博物馆进行模糊处理的对象。调查在2018年进行了两个月,在2019年1月进行了一个月,但是,我还是没有确定这块石板的确切来源。
《11565 公里》散文影像静帧 张北辰
《11565 公里》的摄影日记 张北辰
《11565 公里》的摄影日记 张北辰
《11565 公里》的摄影日记 张北辰
《11565公里》项目虚构文物展的构思
文物#40-35-4仍旧被展示在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考古与人类学博物馆中。
通过对我在田野调查中所拍摄与收集的资料整理,《11565公里》项目于马里兰大学艺术学院主楼展出。我最初的想法是在栋类似博物馆的空间中展示整个项目的成果,让观众去切身理解博物馆系统及其隐藏的内容。另一方面,由于整个项目采用了个人视角的叙事,与官方对于该文物的阐释有所对比,因此虚构官方博物馆可能会产生一些讽刺意味。美国的民族志博物馆和考古博物馆经常向观众展示大量文物,它们使用一些策略来教育观众观察和理解文化历史和文物的能力。在文本化文物的的过程中,许多博物馆创建了一些上下文来传达特定的情节,但是这种叙述并不总是正确的,因为博物馆作为一个文化职能的机构,会受到来自政治、种族、经济等多重方面的影响。大部分情况下,博物馆提供的是一个复杂的环境,将诸多跨文化的线索包含其中。
《11565 公里》项目的特殊场域展览
《11565 公里》项目的特殊场域展览
《11565 公里》项目的特殊场域展览
《11565公里》项目的虚构文物展按照特定的顺序排列:第一个是文物#40-35-4的3D打印副本,为了强化文本化对象的真实,美国博物馆经常提供一些文物的样本来支持文本语境的构建。第二个是摄影装置《铲,沙子和地图(Shovel,Sand and Map)》,为观众提供了从文物发掘地点到宾夕法尼亚博物馆的相关历史档案与模型。第三个是一个长达4分钟的视频,该视频基于我对宾州博物馆策展人的采访,展示了许多有关博物馆收藏系统问题的信息。空间的左侧,观众继续观看我的摄影日记以及我在田野调查中的实物收藏,我从巴尔的摩艺术博物馆借来了数个玻璃展柜盖着这些材料,玻璃不仅保护了这些物件,而且将它们与物理空间分开。这种对于博物馆展览方式的戏仿,强化了这些事物的“价值”。最后展示的是我在文物#40-35-4漫长的迁移道路上田野调查过程的纪录影片。
张北辰出生于中国山东。于2016年获得山东艺术学院摄影系学士学位,并于2019年获得美国马里兰艺术学院摄影与电子媒介艺术硕士学位。他的主要工作是基于图像叙事的结构进行研究和根据田野调查进行散文电影的创作。最近,他也同时使用音频,装置,摄影书籍等媒介去研究与调查自然、文化与亚洲殖民历史的关系,档案和地缘关系的变迁以及身份在后殖民主义语境中的流动性。张北辰是TOP20·2021中国当代摄影新锐展入围展艺术家。
更多内容请持续关注更新
点击下方封面图购买本期杂志
☟
《中国摄影》2022年4期封面
点击订阅全年杂志
☟
精彩文章回顾
何为21世纪的摄影?
塔可:洞天新录
上海漫游者:陆元敏与八位年轻摄影师
从神五到神十三,航天员们在太空拍到了什么?
孙瑞祥:生活和摄影都远不止于秀场
镜在咫尺|“保持距离”后,我们如何观看?
争议|在苏富比拍出8万美元的中国老照片真伪存疑
后疫情时代,全画幅无反逆势崛起
视频导读丨2022年3期《中国摄影》新刊速览
2022北京冬奥会:这些瞬间值得铭记
近乡情更怯丨致我们暂时回不去的故乡
冬奥来啦丨1980年中国冬奥首秀背后的故事
评选观察丨“侯奖”的铠甲与软肋
从“鸡毛换糖”到“全球圣诞市场”
魏德忠:摄影值得耐心地对待
看见八十年代,以一种设身处地的目光
做 有 品 格 的 摄 影 杂 志
微信号:cphoto1957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