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910年代最杰出的电影导演之一,却令人心痛地不被知晓

2017-03-31 Will 深焦DeepFocus



文 | Will(北京)


1989年,波代诺内默片电影节。世界顶尖的电影学者齐聚一堂,作为被选中的孩子,他们带着使命前来观赏重新被发掘和修复的早期电影,其中就包括了一批刚出土的俄国默片。


华灯初歇,胶片嘶鸣,被时代所抛弃的影像在黑暗中复活,随即震撼了在座的每一位学者。大卫·波德维尔扔掉了手中的大桶爆米花,迷狂地留着哈喇子对旁坐的妻子说道,绝妙的新内容!刚出版的《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可以再版捞钱了!多年之后,波德维尔对此次观影中的一位默片导演做出了以下评价:叶夫根尼·鲍尔(Yevgeni Bauer),1910年代最杰出的电影导演之一,却令人心痛的不被知晓。



鲍尔是谁?


鲍尔生于沙皇俄国的末期(1865年)他是一位著名俄国音乐家的儿子从莫斯科美术学院毕业后,他做过报社记者,业余演员,以及剧院经理,这些都为他的导演生涯打下了基础。他于1912年进入电影业,1917年十月革命前的春天死于肺炎,总共拍摄了82部影片,得以保存至今的有26部。  

            

参照电影史学家尤里·齐韦恩(Yuri Tsivian)的说法,俄国自主的电影制作兴起于1908年,为了吸引戏剧的观众,许多电影直接取材于19世纪的俄国戏剧,尤其是古典悲剧。在尤里·齐韦恩看来,该时代俄国电影的突出特征即是“悲剧的故事和结尾”。鲍尔也不例外,他影片最重要的母题即是感情的不可获得,以及主人公的死亡。爱情的错位和遗憾,充斥着他所有的影片:《白日梦》表现了丈夫疯狂于对亡妻的依恋,以莫泊桑的小说《漂亮朋友》为原型的《生为所生》呈现了两对贵族男女的爱情纠葛,《天鹅之死》则是画家无法得到女舞蹈家的爱。

《天鹅之死》


但是他的情节剧不是琼瑶式和莎翁式,而是当下青年所热衷的爱伦·坡式,蒂姆·伯顿式,包裹着恋尸癖,臆想症,迷恋死亡等一切与黑暗这个能指有关的情节设置。《白日梦》中男主用亡妻的发辫勒死了情人,《生为所生》中女主的母亲杀死了乱交的男主,《天鹅之死》迷恋死亡的画家最终掐死了女舞者,以完成最美的画作。鲍尔的影片折射了那个时代:被一战拖垮的沙皇俄国,贵族阶级的衰落,以及蠢蠢欲动的革命;他颓废而迷人的主题也迎合了渴望逃避生活的观众们。


除了故事母题之外,更吸引我的是他怎样用影像来讲故事,即他的导演技巧。我们通过一些影像片段来看看。


戏剧与梦


鲍尔偏爱在影片中插入戏剧和梦的场景,并用此将现实与幻想的界限打破,来让我们思考生活本身。以下的两图是影片《白日梦》的场景。丧妻的丈夫在路上游荡,被与妻子相仿的女演员吸引到剧场中。剧场所上映的是梅尔维尔的《恶魔罗勃》,讲述了恶魔与人类的儿子罗勃,在爱情面前的无可奈何,这与丈夫的处境相似。


《白日梦》


丈夫坐下所看到的一段,是罗勃的父亲召唤了修女的鬼魂,试图引诱罗勃。鲍尔借用烟雾

还原了这个场景,女演员从棺材中爬出,修女们跳着鬼舞将其簇拥。



接下来,在戏剧拟真的作用下,丈夫将女演员当成了亡妻,他发狂的起身并渴望拥抱,以求她的永生,但一切都是徒劳。在其他影片《天鹅之死》和《女人灵魂的暮色》中,鲍尔都将戏剧杰作和主人公的生活并置。除了戏剧本身对于主人公生活的隐喻外,还有另一个更重要的层面。 


《白日梦》中丈夫本来无意去看戏剧,只是被与妻子相仿的女人所吸引过去,但是当戏剧开始,他却无法自拔。在这个段落中鲍尔自反式的呈现了艺术(戏剧,电影)的作用:唤起私人情感并产生幻想。我们被电影和戏剧吸引的一个原因,和失魂的丈夫一样,我们在艺术的他者中体会到了不可言说的“我”。


大约一个世纪后,佩德罗·阿尔莫多瓦的《对她说》重演了此场景,即将失去爱人的男主在观赏皮娜·鲍什(德国著名现代舞艺术家)的舞蹈表演时,悲伤地不断流泪。在电影中插入的戏剧段落,实则是对于电影(艺术)本身表现力的反思。


《对她说》

鲍尔还酷爱在影片中插入梦境的场景。有时候梦本身作为主题来被呈现。影片《死亡之后》即是如此,女主在得不到男主的爱情后自杀,随后男主在梦和现实中不断遭遇她的鬼魂,最终现实和梦似乎已经没有了界限。


《死亡之后》


这是其中一个梦的影像。鲍尔在非黑即白的默片世界里,创造了一个有灰度的超现实主义场景。风吹麦浪,女孩穿着裹尸布般的长袍,以拥抱的姿态缓行。注意摄影机的视角和聚焦方式,我们始终在男主身后,认同着他的感受。当女主靠近,她本身成为光源,刻意过曝的脸暗示了她的不可获得。随后她缓缓转身,如同坠水的奥菲莉亚(哈姆雷特中人物)一般再次消逝。 


《索科尔尼克的秋日》


鲍尔用略微景深的画面,让女主在麦田的窄路上往返,这也让人想起了俄国画家伊萨克·利维坦(俄国巡回画展派画家)的名作《索科尔尼克的秋日》。两者都将悲伤的人物放置在美好的自然风光下,通过内心和外景的不一致更加强化了忧伤的情绪。


场面调度


《生为所生》


这是另一部影片《生为所生》中梦境的场景,这个梦来自于女主对于爱情可爱的幻想,她认为自己和男主在百年前的罗马即相爱。这个场景将我领向另一个兴趣点,即鲍尔的调度方式。我们首先可以注意到多个圆柱搭起了这个空间,无论在室内室外,鲍尔偏爱巴洛克风格的圆柱布景,它们构建起了华美而有立体感的大景深场景。      


演员的表演和走位同样有趣,不同于蒙太奇学派,演员的表演则是鲍尔影片的核心。与他同时代的影评人托尔金曾说:鲍尔精心设计摄影机的运动和演员走位,他在排练中难以容忍任何人破坏场景整体的美感。在这里,两个演员用类似舞蹈动作的方式相拥,他们动作的速度很慢,以此来强调内心的情绪变化,并呈现有深度的表演。这种表演方式深受当时莫斯科剧院,以及同期意大利和丹麦电影的影响。  



影片《死亡之后》的这个片段,则是鲍尔场面调度的一个典范。摄影机开始时跟着男主运动,随后男主的基友去门帘后迎接客人,男主重新运动并落位至机位的右前方,女主随后也落位。多余的人散去,两人在醒目的对角线位置相视,随即开启他们悲伤的爱情故事。


1910年代一些导演已经开始探索镜头的运动方式,比如1914年乔瓦尼的意大利巨片《卡比利亚》中已有慢速的推轨镜头。而鲍尔和他常用的摄影师扎维拉维同样是先驱。鲍尔甚至先于让·雷诺阿,有意识地让镜头自主的运动起来。


《死亡之后》


同样在影片《死亡之后》中。这是个三分钟左右的长镜头段落,镜头开始跟着男主和基友运动,随后停顿,基友向后方走,镜头再次前拉。用镜头容纳多人已经不易,鲍尔还让基友和镜头做反向运动,使前景、中景和后景都充满着兴趣点。镜头跟主人公始终保持一定距离,也暗示了他在热闹的交际圈内的孤独。而以流动的镜头来介绍多组人物,这种创造力,像极了保罗·托马斯·安德森在《不羁夜》开头的尝试。


《死亡之后》


最后呈现的这个影像里,有我钟爱的镜头运动。这是《天鹅之死》中,女主人公进入梦境前的镜头。这是会说话的影像,镜头向后安静而缓慢的拉动,暗示着梦境的开启,而如同窗外的糟糕天气一样,这不是美梦而是梦魇。随后一扇窗户入镜,偶尔透过的强光,使明暗的对比更加强烈,再次升级了惊恐不安的情绪。在1910年代,鲍尔已能够用各种场面调度的因素,创造出电影独有的优美语言。



《天鹅之死》


结语


十月革命前的俄国默片被忽视有多方的原因。首先,历史将他们抛弃,当十月革命胜利后,蒙太奇学派的导演爱森斯坦、维尔托夫,以及其他的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艺术家、批评家,立刻与沙皇俄国的资产阶级趣味电影决裂另一方面,这些默片在很长时间都未能重见天日,直到1989年,在电影学者尤里·齐韦恩(Yuri Tsivian)等人的努力下,它们重新被发掘和讨论。


重新发现鲍尔是我们的幸事,今年是他逝世100周年,如果没有鲍尔主题Party或影展纪念他。我们就自己去发现他,在数学课上,在卫生间里,在地铁站中,随时我们可以进入他那神秘而疯狂的世界。在那仅存的影像片段中,我们会看到自己的生活和其他我们所爱的导演。   


- FIN -


点击关键词查看往期精选


艾玛纽·丽娃考里斯马基阿莫多瓦霍夫曼

Kogonada泽维尔·多兰黄惠侦张大磊

爱德华多·卡萨诺米兰拉·坎农诺金敏喜

刘健杨城铃木清顺容光荣张佑振

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协会主席Ailn Tasciyan

阿彼察邦于佩尔法哈蒂拉夫·达兹

李丹枫西川美和戈达尔


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龙先生

最坏的一天在哥伦布城中爱乐之城(1)|姜戈

猜火车巧巧编舟记好女人笨鸟

爱乐之城(2)金刚狼3Elmarlamar好极了

希望的另一面在路上爱乐之城(3)

海边的曼彻斯特中邪刺客信条夜行动物

爱乐之城(4)|你自己与你所有毕业会考

B夫人将来的事|五百米八百米X战警

唐皇游地府无名女孩第一夫人

永远的托词美国甜心托尼·厄德曼


欢迎为深焦口碑榜投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