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微讲堂 | 吉祥经浅说 | 第二十讲

如瑞法师 如瑞法师 2021-10-09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q06357rkjg5&width=500&height=375&auto=0


 《吉祥经浅说》  



第二十讲

阿弥陀佛,大家好!上几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吉祥经》正宗分的第五首偈“布施好品德,帮助众亲眷,行为无瑕疵,是为最吉祥”。相信大家从中了解到布施帮助人的广大功德,以及行为离过的重要意义。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正宗分的第六首偈。

 

经文:

邪行须禁止,克己不饮酒,

美德坚不移,是为最吉祥。

 

这首偈的大意是说,杀盗淫妄等一切邪行都必须禁止,不放纵性情,克制自己不饮酒,培养美德坚定不移,这才是最吉祥的。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句“邪行须禁止”。邪行,狭义是指邪淫。广义来说,一切杀盗淫妄等不善业都叫做邪行。邪行会给人生带来烦恼和痛苦,要想得到真正的安乐就应当受持五戒,这是断除邪行的直接方法

 

经文说到“克己不饮酒”,“克己”是说克制自己。世间有很多东西是非常诱惑人的,如果不去克制自己,就很容易被诱惑。我们常说境不迷人,人自迷。如果说境迷人,是因为我们的心被境所转了。我们在初修行的时候,要离开各种不好的缘,持戒就是让我们远离非法之缘的。

 

不饮酒,是因为酒的过失很多,酒为毒水,乱人的心智。《大智度论》当中是这样描述饮酒过失的:“酒失觉知相,身色浊而恶,智心动而乱,惭愧已被劫。失念增嗔心,失欢毁宗族,如是虽名饮,实为饮死毒。不应嗔而嗔,不应笑而笑,不应哭而哭,不应打而打。不应语而语,与狂人无异,夺诸善功德,知愧者不饮。”

 

这段偈语的大意是说,饮酒能使人失去觉知力,身体和相貌相应也会变得粗重丑陋,智慧与惭愧也会由此丧失。饮酒还会增长嗔恚,破坏家族的和乐安详,所以说喝酒与饮毒药没有两样。饮酒以后,克制不了自己,不应发脾气却发了脾气,不应该笑而笑,不应该哭却哭,不应该打人却打人,不应该说的话也会说,简直与狂乱疯癫的人没有两样。饮酒能劫夺各种善法功德,知惭愧的人是不会饮酒的。

 

在五戒里面,佛为什么不允许饮酒呢?就是因为酒能醉人,喝醉酒以后控制不了自己,丧失智慧,很容易做出不好的事情,如杀盗淫妄等等。

 

经典里记载了这样一则公案:一位受了五戒的居士,本来持戒持得很好,但有一次出门办事回来感觉口渴,正好家里没人,就把一大碗酒当成水喝掉了。当他醉酒之后,见到邻居家的鸡跑来,就把鸡杀掉了。过了一会儿,邻家的女主人来找鸡,他又把那个女子强暴了。再后来邻居把他告到法庭,他却拒不承认,这便是由饮酒而导致犯戒的例子。

 

为什么有些人聪明,有些人愚痴呢?这都是由于过去生中所种的因不同而导致的。我们为什么要来熏习佛法呢?熏习佛法就是为了让我们久久地练习,“生处转熟,熟处转生。”我们天天接触佛法,久久就会越来越熟悉,不好的习气慢慢就会变得生疏,越来越远离。熏习的力量是很大的,如果是善法,生生增上;如果是恶法,不知道改悔也是生生增上,越来越严重。这也就是说,我们今生所经历的一定有它的前因,而现在的行为也一定会有它的果报。

 

“美德坚不移”:这是说美好的德行要坚定不移地持守和发扬下去。世上最美的没有超过道德的了,一个人离开邪行并且有智慧,就具备了美德。但要保持下去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因为世间导致邪行的诱惑和外缘太多,所以一定要警觉我们自己。

 

儒家提倡仁、义、礼、智、信五常,与五戒有着相通之处:仁就是仁慈,仁慈就不会杀生;义,讲义气就不偷盗;礼,如果讲礼制就不会邪淫;智,有智慧就不饮酒;信,讲诚信就不会欺骗人、打妄语。只不过儒家只强调现生遵守于五常,会做到一位受世人尊重的人。而佛教的五戒不仅是做人的道德基础,也是来世得人身的正因,是成佛的根本

 

有人问:戒与善有什么区别呢?如果没有受戒,只是按世间的道德标准来禁防身口,只能称为善法,不能叫戒。道宣律师说,戒需要通过授受而得。受戒时遍缘情境(就是指的一切有情的境),和非情境(是指的山河大地等)发起来断恶、修善、度众生的心,总揽无量无边的戒法,纳入到我们的识田当中成为善的种子,就会成就戒体。依于戒体建立起来摄护三业的行为,就可以成就戒行,乃至解脱成佛,圆满道德。坚定不移地做一个具有美好道德的人,这才是最吉祥的。




            
         

       

    思考题


1. 断除邪行的直接方法是什么?

2. 《大智度论》是如何描述饮酒过失的?

3. 佛为何制戒不许饮酒?

4. 熏习佛法的意义和必要性是什么?

5. 怎样才能持守发扬美好的德行?

6. 戒与善有何区别?






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微讲堂 | 吉祥经浅说 | 第一讲

微讲堂 | 吉祥经浅说 | 第二讲

微讲堂 | 吉祥经浅说 | 第三讲

微讲堂 | 吉祥经浅说 | 第四讲

微讲堂 | 吉祥经浅说 | 第五讲

微讲堂 | 吉祥经浅说 | 第六讲

微讲堂 | 吉祥经浅说 | 第七讲

微讲堂 | 吉祥经浅说 | 第八讲

微讲堂 | 吉祥经浅说 | 第九讲

微讲堂 | 吉祥经浅说 | 第十讲

微讲堂 | 吉祥经浅说 | 第十一讲

微讲堂 | 吉祥经浅说 | 第十二讲

微讲堂 | 吉祥经浅说 | 第十三讲

微讲堂 | 吉祥经浅说 | 第十四讲

微讲堂 | 吉祥经浅说 | 第十五讲

微讲堂 | 吉祥经浅说 | 第十六讲

微讲堂 | 吉祥经浅说 | 第十七讲

微讲堂 | 吉祥经浅说 | 第十八讲

微讲堂 | 吉祥经浅说 | 第十九讲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