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去放羊了(下)|志愿者记

善觉
2024-08-23


除了跨越河道,更吃力的是爬坡,我们要从海拔3000米的地方前往4100米的地方,海拔越高,走路就越吃力,到了3500米之后再爬坡,休息的频率越来越高,每爬几十米就得停下来喘口气,双脚像扎进了泥土,每走一步都要很用力地拔出来。一直往上爬倒也还好,问题是好不容易海拔上升了一二百米,又遇到令人害怕的下坡路。倒不是因为下坡路比上坡路难走,而是因为我们要去的是山顶,走下坡就注定还要再次爬坡,不过再不情愿也没用,因为路就只有一条。


就连平地上的路也不是平的,草的形态多种多样,许多地方呈现出成片小草包的状态,需要从一个草包跨到另一个草包上,过程有点像走梅花桩。


在草原腹地,天气预报是无效的。出发前就有人跟我们说:每次转场都会下雨。谁也说不清其中的道理,但自古的经验就是如此。出发这天果真下雨了,下得断断续续,下不了多久又放晴,路过垭口时还会遇上狂烈的风,雨衣总是穿了又脱,脱了又穿,十分烦心。



因为海拔高,风又大,帽子是一定要带的,不然容易高反头痛,面罩最好也带上,可以隔绝强烈的紫外线,只不过因为走路实在太累,本来就喘不上气了,面罩一带就更捂人了,什么风吹日晒早就被我抛到脑后了,只要能顺利抵达牧场就谢天谢地了。



说来惭愧,我把行李拜托给了马,把干粮交给了摩托车,除了相机和口袋里装着一兜子的巧克力和糖,几乎是赤手空拳上阵,路也是捡好走的走,而大家在赶路的同时还要处处留心牛和马,偶尔还要跑到高高的山坡上去赶羊。即便是这样,从未体验过徒步的我还是累到了极点。



走不动道的时候,我就混进羊群,羊没完没了地叫喊,羊羔的“咩”像婴儿哭声,公羊的“咩”沙哑低沉,像是被命运扼住了喉咙,还有些羊叫声像是拖拉机发出的轰鸣声,相当难听,而我也会跟着喊两声,假装自己也是一只羊。不多思考,紧跟着前面的羊一步一步向前,不瞒各位,这样真的会稍稍轻松一些。但我还是越走越慢,走不过一只小羊羔,到后来就连一只跛脚的羊都走在了我前面。



进入后半程,山谷里零零散散出现些白色的帐篷,那是比我们先出发的牧人的家。勒合西叔叔一家常常会停下来跟他们聊天,中途我们被邀请进一户人家里做客。热情的大姐给我们泡茶,为我们做糌粑,还拿出了一袋桃子。草原的物资是宝贵的,但他们丝毫不吝啬,把最好东西都搬出来与客人分享,两大块结结实实带着酥油香气的糌粑下肚,让我总算又恢复些精神。路上遇到的牧人们有些会说汉语,便会热情地与我们聊天,问我们从哪里来?问我们冻不冻?即便是语言不通,也能感受到他们的善良,牧人大姐看到我们瑟瑟发抖,就用自己温暖的手为我们捂热。



下午两三点的时候,勒合西大叔突然停下来,招呼我们过去,指向远处的山顶,说:“看,那就是我们的家”。对了,我们的转场队伍只带着一些必要的随身物品,而大件的物资包括帐篷都在前几天由摩托车陆陆续续先送了过去,所以“家”是比我们先落户于高山牧场的,因为大规模的家畜无法用车直接载过去,所以转场依旧是无可避免的。



看到了目标,也就有了底气,一时得意忘记了还有“望山跑死马”的谚语。再度翻过一个山头来到河谷里时,原本清晰的目标也被高高低低的群山遮掩,又陷入了看不到尽头的徒步中。



刚经历过冬天的羊体格不太好,特别是小羊羔,实在没法走的时候,牧人们会把它们装进大大的口袋里,挂在摩托车上带着。在路上,我们还看到了一只孤零零卧在山沟里的牛,勒合西大叔告诉我们:“那只牛走不动掉队了,到了晚上就会被狼吃掉”。我看着牛,觉得它十分可怜,羊可以装进口袋,牛却因为太大太重没有办法带走。而现实是,一只牛价值很高,不是万不得已,没有人愿意放弃它。转场的艰辛我没办法准确地形容出来,它不仅仅是凌晨五点半走到下午五点半,牧人还有可能会在路途中损失巨额财产,牛也有可能会在转场过程中失去生命,但为了追逐更好的水草,让群体中大部分牲畜受益,一年4-6次,顺应季节的转场仍旧是最好的选择。



原以为遥遥无期的家,最后竟然也不可以思议地出现在了眼前,是的,我们的终点——夏季高山牧场到了,但勒合西大叔一家的牧场生活才刚刚拉开序幕。当我再也使不出多余的力气,坐在石头上发呆时,勒合西大叔一家正进进出出地安顿行李,拉毛草阿佳把烟囱拿进帐篷,升起炉灶,又简单地把垫子和毯子铺到地上,喊我们进帐篷取暖。




随后又翻出大大小小的锅具进行清洗,煮了一锅奶茶,第一碗不喝,用水瓢浅浅打了一勺,到帐篷外面,将奶茶洒向天空和草地,随后又朝帐篷的三个方向进行了同样的动作,然后才盛起奶茶,拿出饼子分给我们,之后又拿了一些牛粪在帐篷后面燃烧,接近晚上时,勒合西大叔绕着我们的居住点念经,在这一系列仪式完成之后,才算是真正地在草原安了家。



除了拍照记录,我什么忙都没帮上,就连我们自己晚上睡觉的露营帐篷都主要是伙伴王馨出的力气。看我们帐篷单薄,勒合西大叔又拿出自己帐篷里用的防水塑料布把我们的小帐篷裹得严严实实,还拿出了自己的藏袍让我们当被子。




天还没完全黑,羊也还散落在山坡上吃草的时候,我就钻进了睡袋里准备睡觉,鞋袜湿了一整天,只能光着脚睡觉,实在冻得要命,翻来覆去睡不着。隔着帐篷的布,可以看到天色逐渐沉下来,羊群向我们聚拢,不时会听到有羊来蹭我们的小帐篷,外面的塑料布被蹭地沙沙作响,有好几次我都怀疑它们要打开拉链闯进来了,再后来,我就睡着了,根据小伙伴的描述得知,我睡后的呼噜声勾起了羊的好奇心,更多的羊围住了我们的小帐篷。



夜间气温越来越低,不知道到了凌晨几点,我彻底被冻醒了,听见外面下起了小雨,雨水淅淅沥沥地拍打着我们的帐篷,再后来,声音变得缓而清脆,猜想是在下雪珠儿,我又想起了那只卧在山沟里的牛......



熬到天亮,听到勒合西大叔的声音,才敢从帐篷里出来,一掀起布帘顿时傻了眼,昨天还是无边无际的绿色草场,被白色的雪薄薄地覆盖住,再加上远处山谷里的朦胧不清的雾,寒气从土地里向外冒,外头成了茫茫的一片。帐篷外头只剩下几匹马,牛和羊也不知道被赶到何处哪去了,短暂停留之后我又溜回了小帐篷里,等再出来时,天已大亮,太阳一照,本来就薄薄一层的雪立刻消失不见,草地又恢复了绿色,仿佛我之前看到的不过是一场梦境。



跑到勒合西大叔的大帐篷里烤火取暖,拉毛草阿佳又忙着为我们加热肉饼、倒奶茶。原本铺在地上的床铺被收了起来,卓姆草拿着铲子在原来床铺的位置挖出一个长方形的浅坑,然后又去外面的草地上挖来一块块方正的草块,以此为砖,将浅坑围住,再往上面倒上厚厚一层干草和干羊粪用来防潮(牛粪和羊粪才不脏,它们又能保暖又能生火,是草原上极为实用的珍宝),最后依次铺上垫子、毯子和棉被,这才能算一张取材于草原的真正的床。



按照同样的方法,帐篷里又出现了用草块搭成的高低台面,大的锅具放在后面高的一层,前面则整齐地摆放着碗、杯子等用品。最后,拿树枝做着扫帚把地上的杂草土块扫出屋外,仔细清扫着“新家”。



完成这一套流程之后,已经是下午一点多了,我们和勒合西大叔以拉毛草阿佳一同原路返程回山下的定居点。接下来三个月的牧羊工作主要交由二女儿卓姆草,在夏牧场呆到九月,他们又将开启一次新的转场。听路上的牧人说,今年天冷,草长地不好。



大自然的气候难以左右,只希望小羊们能在下一次转场前能再努力一些,吃得身强体壮。

///



后记:

本来以为下山可以坐摩托车,结果摩托车停在转场途中的一户人家里,只能先徒步过去取车,一想到来时大约用了4小时的脚程,就极度崩溃。最初,勒合西大叔家的马陪我们走了一段下坡,唯一骑马的机会还让给了我,从前也骑过马,但从来没在这么颠簸的山路上走过,勒合西大叔在前面替我牵马,而我则一手抓住缰绳和一手死死抓着马鞍,全身都在发力,生怕一不留神来个人仰马翻。

下到山谷里时,二女儿牵着马跟我们分道扬镳,就连马上的登山背也轮到我们自己背了,又因为前一天袜子湿了不能再穿,回来就潦草地用塑料垃圾袋包了脚充当袜子,中途塑料袋破了,相当磨脚,成了半个跛子,返程也是一番苦行。上山需要体力,下山则需要技巧,有些坡度十分陡峭,一不小心就会直达谷底,所以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的。

走不动或者看到风景好的地方我们就会停下来休息,面对着群山直接躺在草坡上,风迎面吹来,眼前的风光有时候好到会让我有那么一瞬间忘了自己在徒步。总而言之,最后终于来到了位于山谷里的牧民帐篷里,正是我们昨天停留吃糌粑的人家。有了摩托车,再长的山路也没那么可怕了,勒合西大叔依次载着我们驶出草原,当在公路上看到来接我们车之后,终于有一种回到人间的感觉。




图文 /  编辑 五两

作者介绍

五两,自由撰稿人,喜欢翻山越岭,也爱穿街走巷。对游牧生活一直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在水草丰茂之际,终于得以机会跟着勒合西大叔一家转场,前往高山夏牧场。

教育背景 毕业于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曾担任 杭州岳纳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内容运营

◎2020.05-2021.02 桑沢デザイン研究所基础设计方向

Tag 马蜂窝攻略作者 feekr签约编辑 飞猪旅行家,culturetrip趣可游作者,Aires行记、城市旅行指北、游侠客等兼职编辑

དོན་དངོས་དཔྱད་བརྗོད། ཀུན་ཕན་ལག་ལེན།
有声 | 有图 | 有知识 | 有行动 | 利众生

© 善 觉







































更多志愿者笔记36.善觉志愿者记|走在相同路上的人终会再见
37.我,去放羊了(上)|志愿者记
36.有意外 有奇迹 有温暖|甘加游牧转场记
35.善觉志愿者记|走在相同路上的人终会再见
34.草原本土知识|夏天的雪兔子
33.草原本土知识|牧羊人与小火团
32.跟大自然做朋友 | 认识家乡从神奇的“药草”雪兔子开始
31.野保七年 | 那些难得一见的草原野生动物高清影像
30.不安分的人,总会在静默的叛逃中相遇|维儿巴故事
29.与善觉一路同行,她回到云朵之上的家 | 维儿巴故事
28.理性地思考,非理性地生活 | 维儿巴故事
27.黄埔江边来,我到甘加草原去
26.转山与游牧的相遇 | 在生命的秘境里,且行且歌
25.甘加香浪节——8月7号赛仓活佛到访哇代村
24.善觉维儿巴初体验(二)——遇见甘加:帐篷营地(下)
23.善觉维儿巴初体验(二)——遇见甘加:帐篷营地(中)
22.善觉维儿巴初体验(二)——遇见甘加:帐篷营地(上)
21.红墙金瓦,遇见拉卜楞寺
20.2019善觉维儿巴甘加初体验
19.甘加之行---追寻吐蕃的脚步从这里开始(二)
18.追寻吐蕃的脚步从这里开始-缘起及初到甘加
17.从一次骑马远行说起
16.圣境寻踪——甘加“大杀器”揭秘记
16.圣境寻踪——甘加“大杀器”揭秘记
15.小伙伴笔记---无论从哪里来,都走向这里
14.小伙伴笔记---体验“七月柔扎法会”之“米拉日巴劝善法舞”
13.小伙伴笔记---“关于我的大扎叔”
12.把闪耀的四季留给孩子们 | 小伙伴笔记(下)
11.北纬35°藏文化体验之旅|小伙伴笔记(中)
10.北纬35°藏文化体验之旅|小伙伴笔记(上)
9.专栏|案例:牧人心目中“更好的草场”
8.转郭拉的路上
7.群山回响
6.自然科学与传统游牧知识的碰撞与融合
5.你好,环保卓巴仓
4.七月小记 | 草原“心”作
3.初见冬季拉卜楞寺建筑
2.远望:草原上的鼠兔与大鵟
1.甘加环保志愿者笔记|首次转山体验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善觉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