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乡村振兴“满天星” (96)】“黄山乡村书记浙江体悟实训见闻”之嘉兴:做足特色方能铺垫富民底色

黄山日报
2024-09-08







嘉兴,浙江唯一的平原地市,是浙江著名的鱼米之乡。



四月暮春,在嘉兴乡村体悟实训的黄山乡村党组织书记每每由衷地惊叹:这里是中国最美乡村的样子,这里是中国最富乡村的样子。



01

桃园槜李

一树小果子成了黄金果


“喝我们村的槜李汽水吧。”4月25日晚上,桐乡市梧桐街道桃园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凌锋推销起了他们村的槜李汽水。



槜李是当地有着2500年历史的珍稀名果,是桃园村的特色产业。近年来,该村立足“党建+槜李+文旅”融合发展,挖掘桃园文化内涵,由村级党组织牵头,构建“槜”美共富党建联建机制,形成党支部带路、党员骨干带头和多方组织带动的“一网三带”槜李产业发展模式,并研制出了槜李精酿啤酒、槜李汽水、槜李冰淇淋等衍生产品。2023年全村槜李产量500吨,产值3000多万元,户均收入6万余元。



屯溪区委组织部副部长王晓波表示,桃园村充分发挥本村独特水果“槜李”果的高端优势,全村做足一产,发展二产,融合三产,做强“一村一品”,围绕“槜李”做足文旅文章、研发多元产品、延伸产业链条,打造出全国一村一品特色示范村,值得水果资源丰富的黄山借鉴和学习。


02

盐官汪菜

一碟小咸菜做出大文章


能唤醒乡愁记忆的,不只是熟悉的风景,更有那忘不掉的“家乡味”。4月26日,走在嘉兴海宁市盐官镇城北村的高标准千亩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内,体悟实训人员无不为当地依托“汪菜”传统文化,打造出的“汪菜”产业而震撼。



盐官汪菜久负盛名,是海宁民间重要的腌制食品,因其质地脆嫩、色泽黄亮、香味醇厚的特点而广受欢迎。



多年来,城北村党委深化打造“蔬香城北共富路”,迭代升级蔬菜党群创业共富项目,成功打造“汪菜”品牌。当地还不断延长农业产业链,通过农业科普馆、生态馆、农俗基地等系列阵地打造,加速美丽经济转化,持续提升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质效,助力共同富裕,目前全村1000多户村民有500多户种植从事汪菜产业,仅此一项户均收入近6万元。



祁门县金字牌镇党委书记张展妹由衷感慨,通过走访沟通交流,真切感受到了与浙江在发展理念、创新意识上的差距。以城北村为例,这座蔬菜专业村,深入挖掘汪菜背后的自然、文化等资源,将汪菜种植系统成功申报为全国农业文化遗产,汪菜制作工艺被列为海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汪菜赋予了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把汪菜做成了网红菜、文创菜,使原本只能卖3、4元一斤的小菜如今卖到了10元一斤,可谓“小咸菜做出大文章”。



休宁县五城镇星洲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汪玉顺实地观摩“蔬香共富路”等场景后,对他所在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有了更深的认识。汪菜的发展恰恰说明了村庄的发展离不开传统。具体到星洲村来说,可以打造茶干、米酒的非遗馆等体验场景,深度还原传统手工生产场景和制作工艺,结合直播、研学、农业实践等业态,发展产业融合经济。



03

上林锦鲤

一条观赏鱼“游”出共富模式


“这条鱼体形好看,游姿优美,价值三万元。”4月26日,在海宁市周王庙镇上林村的尚领锦鲤养殖共富基地,来自黄山高新区新潭镇东关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孙国平指着鱼池里的一条红锦鲤告诉记者。



上林村的主要产业是花卉,为打响“花团锦簇”党群创业共富品牌,助力乡村共同富裕。2022年,该村引进省级一事一议项目,从盘活村级存量资源入手,通过改造、提升原有的两个鱼塘,引进专业锦鲤养殖团队“拎包入驻”,投资850万元建设锦鲤养殖基地。2023年5月,上林村锦鲤养殖共富基地正式完工交付使用,当年实现创收30多万元,实现流转土地获租金、帮扶农户获股金、村组集体增收发展金的“一地三金”模式。



基地负责人小缪说。基地目前养殖了60多个品种共3000多条锦鲤,是浙江省内拥有品种最多且最专业的室内养殖基地,2023年完成销售额600多万元。



不但有鱼,而且有花,上林村还引进了8家花卉苗木大户,形成了以海宁市景上园艺有限公司为首的千亩花卉产业,组建花卉苗木产业共富工坊,打造直播基地、提供就业岗位,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变“富裕动力”,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04

徐家埭村

一个“小棒球”撬动一方产业


屋内,一杯咖啡的浓香弥漫开来,屋外,绿茵茵的草坪上正在举行一场棒球赛。


这里不是城区,是嘉兴平湖市林埭镇徐家埭村。



徐家埭村紧邻平湖市主城区,2018年,该村建成了浙江省首个符合国际赛事规格的乡村棒球场,引进了国家级、省市级青少年棒垒球赛事,被中国棒球协会誉为“中国棒球第一村”。近年来,徐家埭村探索“棒球+”农文旅体融合发展模式,依托乡村棒球场,举办全国、长三角地区、省级等青少年棒垒球赛事,着力将棒球文化与乡村旅游结合,打造集休闲观光、餐饮住宿、棒球赛事(培训)、民俗体验于一体的村级郊野乡园田园综合体景区,先后招引了星火农场、大印农场、八大碗餐饮等项目进驻景区,以一个“小球”撬动一方产业,走出了一条“农业+体育+旅游”的特色发展道路。截至目前,景区年吸引游客数超10万人次,村级旅游公司年营业收入破千万,全村每户低收入家庭年均持股增收1万元。


祁门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曹许剑说:“祁门乡村要坚持‘一村一品’,充分利用地理优势、资源优势,因村施策,力争实现‘打造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群众、带动一方经济’的目标。”




题字:姬臣



策划:向日葵融媒工作室

字:程向阳

图视:本报特约摄影师:胡高华

制作:程瀚星

图文征集: 1172522531@qq.com

联系方式: 18055959822(微信同步)


联 系 我 们


值班编辑:胡晓苗 责任编辑:程向阳
终审:黎小强

推荐阅读【乡村振兴“满天星” (52)】山里研工社:一位“清华”毕业生的黄山乡村梦想【乡村振兴“满天星” (53)】黄山百名镇(乡)村书记浙江探学的意义【乡村振兴“满天星” (54)】芦荔村:探索山区种粮新路径!【乡村振兴“满天星” (55)】村集体“腰杆”硬起来 村民“腰包”鼓起来【乡村振兴“满天星” (56)】“种”出乡村振兴好“丰景”【乡村振兴“满天星” (57)】山岔: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
【乡村振兴“满天星” (58)】长罗村:融合创新展画卷【乡村振兴“满天星” (59)】为何是黄山?
【乡村振兴“满天星” (60)】歙县荷花形村:蹚出“荷”美乡村新路【乡村振兴“满天星” (61)】歙县石潭村:以花兴业 赋能乡村
【乡村振兴“满天星” (62)】黄山“新农人”:赋能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满天星” (63)】千帆竞发月潭湖【乡村振兴“满天星” (64)】篁村“知己”有何人?【乡村振兴“满天星” (65)】红色金竹 甜蜜事业【乡村振兴“满天星” (66)】兰湖:深山幽兰待识香
【乡村振兴“满天星” (67)】晒秋,给黄山带来什么?【乡村振兴“满天星” (68)】从“儒村实践”看和美乡村如何成为精品示范【乡村振兴“满天星” (69)】东山再起时 不作等闲看【乡村振兴“满天星” (71)】灵动罗田向我们走来【乡村振兴“满天星” (72)】秀湖:太平湖畔“一抹红”
【乡村振兴“满天星” (73)】古村月潭越来越好
【乡村振兴“满天星” (74)】金融“活水” 滋润乡村【乡村振兴“满天星” (75)】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黄山乡村振兴生力军【乡村振兴“满天星” (76)】在水一方 “青村”轮渡
【乡村振兴“满天星” (77)】凤霞村短视频走红的背后【乡村振兴“满天星” (78)】岩脚:向未来【乡村振兴“满天星”(79)】摄影改变乡村【乡村振兴“满天星” (80)】问政古村:现代乡村的歙县图景
【乡村振兴“满天星” (81)】石岗村:“星火燎原”照耀乡村振兴路【乡村振兴“满天星” (82)】小洲:从沉睡中醒来
【乡村振兴之黄山探索 (83)】祖源:从“空心村”到“梦乡村”
【乡村振兴“满天星” (84)】歙县北岸:无限枝头好颜色
【乡村振兴“满天星” (85)】龙年春节:徽州传统民俗里的黄山乡村年味
【乡村振兴“满天星” (86)】听!黄山市四位村书记谈“一号文件”【乡村振兴“满天星” (87)】浙江桐庐的黄山“甘干村”
【乡村振兴“满天星” (88)】黄山三条鱼:“游”出新力量!
【乡村振兴“满天星” (89)】黄山:油菜花开遍野金
【乡村振兴“满天星” (90)】从六喜家庭农场看黄山市中药材产业发展
【乡村振兴“满天星” (91)】祁门囤“甲"!好茶好味为好山好水引流
【乡村振兴“满天星” (92)】黄山市数字农业的调查与思考——以农业物联网使用情况为例【乡村振兴“满天星” (93)】黄山,因有美食,所以更爱【乡村振兴“满天星” (94)】黄山:做好三杯茶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黄山日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