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A94:巴基斯坦的选择!

觉悟者 守夜人总司令 2021-10-23

巴基斯坦总理伊姆兰汗早些天在联合国大会上批评美国把钱都浪费在对外战争上去了,以至于国内的基建很差。他还举例说,他去联合国总部开会的时候,车走在纽约街头一路颠簸得很。同时,他还不忘夸赞中国的基建在现代化之路上突飞猛进。


话未落音,他今天就来中国了,探讨扩大中巴经济走廊项目,以及农业、工业以及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合作。同时,将探讨取消巴基斯坦农产品配额和《中巴贸易协定》的“立刻实施”。一年不到的时间他来了三次,而且涉及的内容越来越具体:包括印度河流域建设大型水电站、建立现代化的钢铁厂和炼油厂。巴基斯坦的钢铁产量只有300万吨,而每一年的需求量超过900万吨,未来几年会增加到1200万吨,需要中国提供资金、技术和商业方面的支持,建立的现代化钢铁厂可以每一年减少20亿美元的钢铁进口。另外,印度河流域的第一座7000兆瓦的Bunji水电站也希望能够得到中国的各方面的支持立刻开工建设。这一流域的后续水电站也希望能够得到支持陆续建设完成。除此之外,巴基斯坦希望得到中国的资金、技术和商业等各方面支持,帮助建立现代化的炼油厂,将每一年140亿美元的石油进口减少到15亿美元。以及提出一个2亿美元的农业合作项目,希望在沿海发展渔业。最后还提出建设液化气陆上码头,以便将再汽化能力提高至每天十亿立方英尺。(估计这个会得到全力支持,进入中国的天然气管道中的天然气是海对面液化之后用船运到巴基斯坦码头,再重新汽化之后才能沿中巴经济走廊输入中国的,这关系到这一条线的能源安全)


巴基斯坦的社会结构


历史上从来就不曾出现过一个叫巴基斯坦的国家。巴基斯坦诞生于印巴分治时期,连巴基斯坦这个国名都是新创造的词汇,由拼组成这个国家的几个土邦的头字母拼凑出来的。虽然卧普尔王朝统治过包括现在的巴基斯坦和印度东北部地区,但是它是作为印度历史上的一个王朝出现的,并非现在巴基斯坦区域内的割据政权。除了可以追溯的共同记忆之外,巴基斯坦还缺乏占据主导地位的主体民族,唯一能将国民连接在一起的只有宗教信仰。1947年印巴分治时,拼凑成巴基斯坦的几个土邦,每一个土邦都对应一个民族。边疆的几个土邦还与邻国牵扯不清,它们都是同一民族的人群分布在不同的国家。因为缺乏占据主导优势的主体民族,所以没法内部同化。地域和民族矛盾往往牵扯在一起,长期暗流涌动,动荡不安…


千百年来,南亚次大陆从来就没有出现过一杆子插到底的大一统政权。只有到了近代,在英国殖民者的努力下,才将这块土地上的300多个各自为政的土邦统一起来。即便是英国殖民者也是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在底层构建了一套现代化的体系,底下的一切保持不变。所以,即便是今天,一车货从印度的南部港口运送到北部的新德里,需要沿途缴纳29种不同税率的税!


这种各霸一块的格局是农业文明的经济基础下所能形成的最合理的势力格局。这就如同一个呈现出蚂蚁市场状态的行业一样——各占一块都能存活,彼此会经年累月的相互联盟又彼此争斗,但谁都吃不下谁。征服和统治是两回事,出一个英雄可以逞一时之能征服四方,但要长治久安融为一个整体,以来能创造增量的制度设计,以及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即便强悍如古罗马,再勇猛的将帅也只是逞一时之能,将地中海变成内湖的帝国最终只能走向碎裂和瓦解。当我们年少的时候,我们关注的是历史舞台上处于聚光灯下的明星。长大之后,我们才会关注到身处幕后的搭台之人——那才是真正的主角!


我们常说皇权不下州县,因为州县以下存在一套自己的运行方式。它是农业社会下社会的基础结构。这种社会结构维系着最低水平的静态平衡。这种基础结构的脆弱性既保障了存续,也限制了它的发展。所以整个社会的状态一直在最低的温饱线附近来回波动,长期处于破碎和修复的循环之中。


这样的社会结构决定了它的经济水平和社会权力的组织方式。即便是卧普尔王朝最强悍的君主,也是通过与各土邦的王公进行联姻建立起来的统治。这种统治本质上就是部落联盟,所谓国家不过徒有其表。当一个家族在一个地方盘踞上千年,它就一定是当地最大的地主,垄断着生存所需的核心资源。一个未完成工业化的国家,即便是到了今天,这种社会基础结构下所演化出来的社会权力格局依然如此!只不过改了名字,穿上了西装,开始用刀叉吃人肉。


我们社会在49年后的土改和公社,不管在经济上造成什么消极的影响,但是有效的打破了原有社会基础结构,打破了2000年来皇权不下州县的传统,第一次把广播安装在了每一个村的电线杆上,24小时之内能让北京的口号刷遍全国每一个村子的墙壁。不管怎么样,一个地区的绝大部分土地不再被某个家族垄断而是属于统治机器的底层节点。那些劳动力被不计成本的组织起来建设公共基础设施。这些公共设施的建设为社会结构的升级打下了基础。在传统的社会结构中缺乏富余的能量建立起这些社会结构升级所必须的基础公共设施。而缺乏这些基础设施又无法创造增量,完成社会的结构升级。这是一个死循环!我们的今天也是从建设炼钢厂、炼油厂、化工厂、大中型水利工程、修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开始的。巴基斯坦今天对一带一路的积极态度,正是要利用战略机遇期,通过外部落差的挤压完成内部社会结构的升级!这是一个聪明的选择。


巴基斯坦的内外约束


巴基斯坦的内部困境和选择


宗教利弊


唯一把巴基斯坦凝聚起来就是宗教。我们在《结构学》的《C4:道德与宗教》中详细阐述过,宗教是一种社会组织方式,信仰是宗教用来凝聚共识的工具。共识在原点上决定了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值,什么不值。这种是非判断和价值取舍的最终裁决权,在最顶端决定了由此衍生出来的一切。世俗政府作为一种社会组织方式,它必须要有自己的大义来凝聚全社会的共识。如果这个大义与宗教重合,它就会丧失最高的解释和仲裁的权力。另外,共识能够作用于现实,需要一套传导体系,由核心共识衍生出来,深入日常生活的整套传导体系既为日常的行为提供指引,为冲突提供裁决,同时也必须是社会权力传导过程中的节点。如果节点被替代,由此组织起来的有序力量也会随即瓦解。


当统治机器不得不与宗教采用同一种核心共识,并利用同样的传导节点之时。世俗政府必然是软弱无力的!这里会造成一种巴基斯坦权力体系在两股势力中来回的摇摆,关于这一点,会在下面的统治结构中展开。这里先阐述完宗教对巴基斯坦社会的致命影响。在匮乏的环境中,越极端就越有市场。因为内外环境给人造成的不确定和无力感,会让渴望摆脱这种困境的心情变得更加急切。越是被无力感折磨的人,越渴望力量,特别是毁灭性的力量!只要内外环境没有改变,个体的精神结构就会被普遍性的扭曲成失真状态。这样的群众基础决定了更狂热的人就更容易赢得支持。现实问题的解决总是不得不做出艰难的取舍,而吸引人心的主张总是简单到非黑即白。因为只有越简单才越容易在大众中传播并被广泛的接受。所以,夸夸其谈者总是善于煽动情绪带节奏,但不解决任何现实问题。而弱智者总是大多数,往往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基于这样的现实特征,巴基斯坦官方时常处于两难的境地。这种处境如同二战时的日本政府面对狂热偏执又自行其事的军方势力时的状况。


统治结构


巴基斯坦立国之初,能把千百年来恩怨纠缠不清的族群凝聚起来的是对印度的讨厌。然而,激情过后总要回归柴米油盐。一旦开始过日子,各种苛刻碰碰和恩恩怨怨就都浮现出来了。首当其冲的就是利益分配。东北部的两个土邦相对富余,边疆地区的各土邦则比较贫瘠。本来这不过是国内资源的分配问题,但由于它们每一个邦都是一个独立的民族,就很容易转化为自我强化又彼此猜忌的民族矛盾。


当统治机器不得利用宗教信仰来凝聚社会共识,并不得不将现有社会权力结构中的支点作为统治机器的传导节点之时。世俗政府必然是软弱无力的!在缺乏主体民族的权力格局中,往往是掣肘有余而协作不足——因为维持现状有利于现有权力的巩固,必然缺乏改变现有社会结构的动力。


为了摆脱这种局面造成的软弱无力。巴基斯坦社会中一股有组织的力量反复的登上权力的舞台——他们就是英国殖民者以及后续的印巴冲突训练出来的军官群体!依托英国的现代化教育和军队的组织度。这个群体作为一股独立的势力试图用最直接强有力的统治去摆脱由那种社会结构造成的世俗统治的脆弱性和无力感。1958年阿尤布.汗发动政变开了头,最近一次军事政变在1999年10月由陆军参谋长穆沙拉夫发动,他随后建立军人主导的统治。暴力维持秩序的成本很高,何况长期的印巴冲突大量消耗本来就极度匮乏的社会资源。长期的军事化统治势必引发民众的不满。而文官集团一直就是家族联盟,这些盘根错节的家族势力深入各自的区域,利用民众的不满很容易卷土重来。因此,军官群体和文官集团的家族势力在巴基斯坦这几十年的政坛上反复轮替。


当前的巴基斯坦总理伊姆兰汗不属于传统的家族联盟,从他目前的各种所作所为来看,他试图走出这个死循环的怪圈,利用中国给予的战略机遇期为巴基斯坦社会开创一种全新的选择。他试图改变的不仅仅是上层的社会权力格局,而是打算从底层改变社会经济和社会组织的基础结构。


巴基斯坦的外部困境和选择


与印度


还未完成工业化的巴基斯坦社会GDP70%来自于农业,而巴基斯坦的人口暴增到了2亿人,但是耕地面积并没有相应增加,利用土地的能力同样没有什么本质的变化。特别是水资源的匮乏严重的制约了巴基斯坦的发展。然而,巴基斯坦无法把力量集中到社会建设中去,反而不得不消耗大量的各种资源来应对与印度的冲突。真正的消耗还不是直接冲突,而是敌对中的国防和军备的竞争。巴基斯坦最理性的战略选择是能与印度达成某种可控的和平局面。然而,印度曾经肢解过巴基斯坦,并策动了东巴基斯坦的独立。另外,巴基斯坦无论是军人政府还是文人政府,在对印政策上的任何软弱都会遭受被宗教势力绑架的民众的抛弃。越是处于匮乏中的人群越渴望力量,也越容易被极端所煽动。要与印度达成理性的长久和平,首先要扩大巴基斯坦社会中理性力量的规模。这有赖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否则,再高明的政治家也很难从根本上解开这个死结。


与阿富汗


巴基斯坦的北部边境一直与阿富汗存在争议。因为同一个民族的人跨越了两个国家。而且,那种部落地区完全处于自治状态。不管是巴基斯坦还是阿富汗都对其缺乏控制力。当年塔利班在阿富汗建立统治的时候,仅仅获得5个国家的承认,其中比较大的一个国家就是巴基斯坦。巴基斯坦的这个举动是理性的,它需要与存在争议的邻居达成某种稳定的和解。因为它的社会内部实在是太缺乏理性的基础,也太脆弱。这种非理性的脆弱很容易把自己反复拖入各种死循环之中。


与伊朗


巴基斯坦与伊朗的冲突与阿富汗类似,都是源于边境区域是同一个民族跨越两个国家引发的争议和冲突。除此之外,伊朗的什叶派与巴基斯坦的逊尼派的宗教冲突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不过因祸得福的是:逊尼派的沙特与什叶派的伊朗争夺中东穆斯林世界的老大位置。它需要伊朗旁边那个拥有核武器的逊尼派的巴基斯坦的保护和对伊朗进行牵制。这就为巴基斯坦赢得了中东土豪的资金支持。最近沙特在美国削减对巴基斯坦的援助的时候,雪中送炭拨款了20亿美元的援助。


与恩人


当年美苏对持的时候,苏联的势力南下渗透入阿富汗,后来甚至直接干预。同时,印度也与苏联眉来眼去。美国为了阻断苏联势力深入印度洋控制马六甲方向的海上大通道。大力援助巴基斯坦,从此成了巴基斯坦的大恩人。中国虽然与美国敌对,但是当时也与苏联和印度龌龊不断,再加上阿尤布.汗的务实对华政策,并友好的与我们划定了西部边界。中国从此也成为了巴基斯坦的恩人。能够让两个相互敌对的大国都对自己大力援助的国家也只有巴基斯坦能办到了。美国与巴基斯坦关系的紧密程度取决于俄罗斯对在南亚次大陆上的影响力。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关系将会越来越紧密,从理性和长远的角度来说,中巴改进与印度的关系比敌对要好的多。


曾经有一个研究西北的王姓专家说巴基斯坦的贫穷和宗教氛围会让巴基斯坦变天,然后会与中国敌对。当伊姆兰汗当选的时候,他还自认为自己有先见之明,似乎巴基斯坦的对华政策就会离开改弦更张了。巴基斯坦对华政策的调整一定是在他实现工业化发展起来之后,而不是在此之前。在此之前,谁主政都会沿续原有的对华政策。巴基斯坦对中国安全的重要性以前是地缘战略牵制层面的价值,现在越来越深入到日常经济生活中了。所以,我们不仅仅会主动加大援助的力度,还会协助其改变自身的社会经济结构,加大存在的参与度。甚至要取得一定的特权去占据关键支点。


巴基斯坦的求存策略


生命体所有的行为都是为了求得自身的存续,小到个体大到整个社会共同体的行为轨迹都遵循生命体的基本特征。生命体的求存行为源于内部驱动力——所有的外交都是内政的沿续,所有的内政最终会落在千千万万普通人的衣食住行之上。


许多人每天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被浪费在应付持续不断的情绪上了。什么都没干就已经精疲力尽。空耗时日,错过机会,每一次都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裹挟着卷入各种力不从心的漩涡之中,继而再次引发情绪,不断重复着恶性的循环——精神结构的误判和持续冲突,让个体深陷生存结构的泥潭,内外相互作用,越陷越深,最后讨厌自己,变得无力、极端和绝望。关于个体的破局之法请阅读《A93:如何不讨厌自己?》。


整个社会作为生命体也具有同样的特征。所谓文化就是所有个体共同的生存策略。文化具有自我遮蔽性,它对自我和与外部关系的判断所形成的结论会生成求存策略,并由此形成内在激励机制,约束并牵引着个体的行为。然而,生存策略在作用于现实的时候,会面临生存结构各关键支点之间形成的边界约束。这些约束相互支撑的同时也会相互制约,并沿续着某种惯性。


巴基斯坦一直处于冲突的漩涡之中,恰恰是其生存结构中的各种外部冲突让它的特殊价值得以凸显。恰是这种特殊的价值让它能够获得外部的资源和应有的尊重。然而巴基斯坦内部的社会结构所造成的恶性循环,无法充分的利用外部的资源并错过各种战略机会。从理性的角度来说,不管巴基斯坦今天对外做什么样的妥协,只要能够完成社会工业化所需要的基础,有效的利用外部资源和历史机遇,完成自己的社会基础结构的升级。它就必然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握有更多主动性的筹码。


巴基斯坦必须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府,并利用外部的战略资源创造社会增量,锻造出一个独立但不寄生在统治机器之中的社会阶层,才能逐渐完成改土归流的社会权力体系的改造。这种改造不仅仅能为创造增量扫清障碍,同时建立世俗化的权力传导体系,在理性的推行内外政策时减少掣肘的力量。舍此之外别无它法,无论是在家族势力还是在军官势力之间游走,都不足以从根本上改变原有格局。必须在这个生存结构中创造出新的关键支点,从而打破并重构原有生存结构。


伊姆兰汗最近对印度非常强硬,甚至不惜将国家置身于全面战争的边缘。他是为了树立自身的威望,为改革进行集权。他强硬表演背后的底气来自于中国的投入以及能源安全和战略方向的确定。接下来他必然会更加积极的拥抱一带一路,并提出更多务实的公共基础社会建设的项目。中国投入的越多,他的筹码就越大。他对印度的强硬并非为了开战,恰恰是为了能在不忤逆大众的同时又能恰到好处的与之谈和!


由于版权的缘故,限觉悟社专用

研习《结构学》发消息:觉悟社

扩展阅读:

F1:见大行远

F2:底层逻辑

F3:结构力量

我和我的祖国!

A87:一个时代的终结!

A8:统治的关键支点!

C1:他们到底怕什么?

C2:宗教是统治工具吗?

C3:梳理流程也没用!

A22:杀死父母的未成年人

C33:信仰的坍塌!

A93:如何不讨厌自己?

C32:相处之道!

A86:女神的错觉!

A92:你真的误解了企业文化!

A90:放不放水都一样!

A91:被简化了的主观世界!

A84:为何买深圳的房?

A81:美国的本色

A71:为何被删除了?

他用常识拯救了我们!

B18:中层和高层之别!

C4:道德与宗教!

C31:教育的本质!

C30:如何追女神!

C27:职场中的真相!

A47:边缘人无法逆袭!

几次成功的结构学预判

A46:淤积的小市民!

A61:与所有人为敌!

A63:匮乏感是一种恶疾!

A64:人和人真的不同!

依依东望,望的是时间!

A62:为什么需要外汇储备?

A56:刘邦为什么要换太子?

A53:一触即发,何去何从?

B4:你不必为华为担心!

C12:务必要振兴建设兵团!

C20:行为的内在驱动力!

向正在坍塌的地方踹上一脚!

A28:40年前的今天改变了世界!

书读得比你少,为何混的比你好?

A34:烂父亲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警报:《结构学》的目录和纲要!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