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误解了普京!
某个动不动就把梅特涅挂在嘴边的人宣称普京和志大才疏的墨索里尼是一路货色。但凡在现实生活中能组织并领导一个超过10个人的团队并让其良好运行的人都不会说这样的话。如果习惯性的截取一些零碎的史料,通过类比的方式暗示彼此之间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它是一种抖机灵的方式,不是一种研究问题并做决策的方式。东方的思维方式中不喜欢逻辑论证和理性思辩而习惯以联想和类比的方式来暗示两者之间存在必然和唯一的相关性。喜欢放之四海皆准的格言,但对格言是如何推演和论证的毫不感兴趣,不关心这种结论是如何作用于现实的。所以,生活中无论对人还是对事,习惯于下结论而不做论证,满足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者遍地都是。
普京是喜欢向外界展示力量,那是因为那个民族的文化崇尚强者。如果你留意细节的话,你会在新闻联播中发现每一次普京会见外宾的大厅右上角都有一尊卡捷林娜二世的大理石雕像。卡捷林娜是一个德国人,她还联合自己的情人发动政变推翻并杀死了他的丈夫——合法的俄国沙皇。然而,一个外国女人的篡位之举居然没有遭受天下的讨伐,不仅仅当时的俄国的将军和贵族们心甘情愿的任其差遣,后世的俄罗斯人把她与彼得一世相提并论,不但无比推崇还将其奉为国家和民族的英雄人物!卡捷林娜大帝有一句名言:如果我能够活到200岁,整个欧洲都将匍匐在俄罗斯的脚下!
大众化的沟通肯定要用大众习惯的方式。俄罗斯有一位智者曾经说过:如果俄罗斯不是世界性的强权,它就什么都不是!这句话是有现实根据的。俄罗斯一直处于欧洲文明的边缘,它发端于东欧平原的斯拉夫部落。在蒙古的人统治下压抑了数百年,他们一直隐忍,甚至主动充当蒙古人的税务官去向自己的同胞强行搜刮,以几代人有目的的隐忍逐渐架空了金帐汗国的蒙古统治者。直到伊凡雷帝的时候,举兵反叛,摆脱金帐汗国的统治,建立俄罗斯人自己的国家。小公国处于四战之地,西北方的强权瑞典时不时会过来蹂躏一把,西方的国家也是招惹不起的。于是,俄罗斯坚定的向东发展,去征服和融合那些更原始和野蛮的民族。俄罗斯的历史从来就是与征服、开拓和屠杀息息相关——这是他们浸入骨髓的传统。在恶劣的环境中只有强者才能生存,他们开拓的过程在征服沿途部落的同时更是在征服恶劣的生存环境。后者进一步强化了前者!
文艺复兴与俄罗斯没有关系,大航海与俄罗斯也没有关系,宗教改革同样与俄罗斯没有关系。虽然俄罗斯距离欧洲文明的发源地爱琴海沿岸更近,虽然俄罗斯也算做欧洲国家和欧洲文明,但是,它几乎错过了影响欧洲文明历史进程的所有重大变革。19世纪的早期和中期,欧洲曾经两次发生普遍性的社会革命,最后充当欧洲宪兵的都是俄罗斯,它之所以能够不受影响的充当这个角色,正是因为俄罗斯社会结构的原始和落后,所以对社会革命的思潮具有免疫能力!
去过俄罗斯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来:圣彼得堡和莫斯科是两座完全不同的城市,不一样的不仅仅是建筑风格,它会从生活的任何细节中渗透出来——圣彼得堡更像欧洲城市,而莫斯科一看就很俄罗斯!圣彼得堡及覆盖其上的一切是彼得大帝强行嫁接的欧洲基因,莫斯科及其代表的一切才是那个社会的底色!这就如同20年前的中国,少数通过媒体背诵了几句西方概念和口号的人,自以为掌握了改造这个社会的真理。然而,数亿没有发声只看新闻联播的人才是这个社会当时的底色!所以,理智的统治者在那个时期正确的行为是解决这个社会沉默的大多数的基本诉求。一切烟花缭乱的主张和无比悦耳的主张最终都会落地为千千万万人的衣食住行。生命体的求存永远是最根本的诉求,睿智和理性的人永远不会本末倒置——用手抓住自己的头发是无法把自己提起来的!
抓住本质
普京当年是市长的助理,他的老师在竞选连任的时候失败,他这个助理也就跟着失业了。他曾经茫然过,还准备去当出租车司机谋生。他去参加一个有莫斯科高层参加的宴会,他老师把宴会安排在郊外,结果突然有棕熊闯入这个室外宴会,所有人都吓坏了。他本来迟到了,看到棕熊的时候没有像其它人一样趴到桌子低下,而是快速拔枪射击。虽然这对他而言没什么,因为他是克格勃出身,受过训练。但是在那个级别的人群之中,很少能有人做到这样。他本能表现出来的果决、勇敢和行动力,给莫斯科的高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是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最虚弱的低潮期。人们已经厌倦了无力的混乱,所以,普京机缘巧合被选中了。当然,这种选中是获得考察的机会。普京后续的工作能力和处理棘手问题的雷厉风行,恰好是他本能表现出来的特质的一种自然流露。
普京并不是一个爱慕虚荣的人,恰恰相反,他善于不露声色的隐忍。一个特工不可能是一个情绪化的人。优秀的特工不但极度自律而且善于伪装。伪装到你睁眼瞎,不把他真正的意图当回事。普京上任做的第一个重大决策就是不惜代价对车臣用兵。当时的俄罗斯已经非常虚弱,特别是经过第一次失败的车臣战争让全世界都看清了俄罗斯的这种外强中干的虚弱。俄罗斯是一个缩小版的苏联,它采用的是联邦制。它的那些省级单位很多是自治共和国。在苏联解体的大环境下,叶利钦当时为了赢得支持,不仅仅对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大幅下放权力,甚至对俄联邦的自治共和国也大幅松绑。虽然他达到了俄罗斯从苏联独立出来的目的,但下放的权力是收不回来的。特别是中枢处于软弱无力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普京强力主张武力讨伐达成协议又反叛的车臣。同时,他采用灵活的手段,在武力征服之后收买当地军阀的儿子。第二次车臣战争的胜利,让所有蠢蠢欲动的分裂势力都看到了普京的决心和手段,从此止住了俄罗斯继续碎裂的趋势。
当年苏联解体的时候,一部分天真的人还跑到美国大使馆主动告诉对方自己在那些地方安装了窃听器,结果美国大使非常感激,但感激完之后又非常诚实的说:谢谢你们,但是我们不会做同样的事情。真是极度的讽刺!当时出于对苏联的讨厌,全面接受西方的建议,将影响国家政治经济命脉的国有大型企业通通转成私人财产。这就造就了一批掌握国家经济命脉的寡头。包括影响选举的电视网络都掌握在私人手中。叶利钦需要与之达成某些交易才能得到其支持,继而通过他控制的传媒体系影响民众的偏好。
寡头一旦掌握了能够影响千千万万人日常生活的产业,就不仅仅拥有了富可敌国的财富,而是拥有了控制一方社会势力的能力!看看韩国,总统只是傀儡。打击寡头和控制经济命脉成了普京在车臣建功之后的最重要目标。虽然普京的行事风格过于克格勃,但效果还是明显的。他让自己的好基友梅德韦杰夫组建国家能源总公司。然后用各种由头逼迫石油寡头把自己的股份转让给梅德韦杰夫的公司。当然,不管是偷税漏税,还是其它各种违法乱纪,只要一查总是会有问题。如果遇到死硬分子,克格勃的行事风格会直接从肉体上消灭。不管怎么样,他的这种行为都不符合法律流程,更不符合对外宣称的东西。但是,所有的统治机器对外的口号都是说给别人听的。真实的世界有一套自己的运行规则,以存续为唯一标准。
不管普京遭受多少国内外的非议,他依然用霹雳手段把寡头们都收拾了。最大的传媒网络重新回到官方手中,梅德韦杰夫掌握的国家石油公司开始重新把这个国家最挣钱的产业垄断到官方手中。所谓有赏才有罚,如此一来联邦政府开始有了赏罚的本钱。掌握了传媒也就抢占了引导大众进行是非判断的制高点。
制度设计
一个虚荣的人一定会沉迷于这种洋洋自得之中。然而,普京借用了这个势头做了一件影响深远的事情——那就是制度设计。叶利钦时代俄罗斯联邦内的各自治共和国、自治州虽然名义上是俄罗斯的省级行政单位,实际上已经是独立王国。联邦政府穷的要死没什么能够给它们,该有的权力都已经获得。所以有的自治共和国的首脑也对外称总统。俄联邦不再是苏联,已经没有了能够深入其中的抓手。
俄罗斯是由22个自治共和国、46个州、9个边疆区、4个自治区、1个自治州、3个联邦直辖市组成的联邦制国家。在1980~90年代苏联解体的背景下,地方主体趁乱而起,离心倾向日趋明显。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利用苏联解体和俄罗斯国家改制的机会,对各行政单位的行政级别大动手脚,甚至为分裂独立作准备,局势极为混乱。俄联邦10个最发达4的联邦主体占GDP的一半,不发达的20个区域加起来占比不足4%!2000年5月13日,普京就颁布总统令,将全国85个联邦主体划分为七个联邦区并派驻联邦区总统全权代表进行管理,开启了联邦区这个行政级别的历史。后来几经调整,最终形成了八个联邦管区,它们是:中央联邦管区、西北联邦管区、南部联邦管区、伏尔加联邦管区、乌拉尔联邦管区、西伯利亚联邦管区、远东联邦管区、北高加索联邦管区,每一个都辖若干个州一级行政单位。
联邦管区最高行政长官是联邦区总统全权代表,主要职责是保证辖区内的联邦主体实施国家政策、保障中央政府的人事任命、协调跨地区协作等等,直接向总统负责。另外还有联邦监察员,作为总统全权代表派驻至每个联邦主体的官员,负责监督总统全权代表发布的命令得以施行,并监督当地长官。这些监察员向总统全权代表汇报工作,是悬在地方领导头上的利剑。联邦区的主要官员是总统任命的,并有赏罚权,联邦政府的财政也具备了赏罚的本钱。在国家管理事务中,联邦州开始扮演省州的角色,原本的州级行政主体就降格为了地市级别的行政单位。这就如同汉朝时的刺史一样,本来天下的基本单位是郡县,刺史只是代表皇帝巡视监察地方。既能代表皇帝赏罚,还能管理和协调好几个郡的资源,虚的慢慢的就变实了!
以点带面
大家看新闻的时候可能没有注意到这样的细节:当欧洲与俄罗斯对抗的时候,欧盟最大的实力选手德国的对俄态度总是很暧昧。那是因为德国是欧洲最强大的工业国家,它们国家强劲的经济基础并非完全建立在掠夺式的金融之上,而是建立在高质量和完备的工业体系之上。而这样的社会对能源的需求非常大,德国和中国一样是一个贫油国。当年二战的时候,德国最缺的就是石油!谁的油气充足呢?俄罗斯!俄罗斯这些年一直在努力修建通向欧洲各国的油气管线。看过新闻的应该记得在乌克兰与俄罗斯冲突的时候,俄罗斯威胁要关闭输向乌克兰的油气管道的闸门。
俄罗斯的经济结构确实过于单一。但是所有的社会活动都是这样的,当你非常充足的拥有一种资源的时候,你即便投入也肯定是把一切投入在开发这种资源的相关配套上面。这样的投资回报最划算呀!人不到山穷水尽走投无路的时候又怎么会轻易的改弦更张呢?小到个人生活大到一个社会的行为惯性概莫如此。而且,一旦一种资源被广泛应用,围绕它会形成厚重的产业,同时吸引大量的人投身其中。围绕它建立的配套体系和附着在这个体系上赖以生计的人群就会形成一个共同体。同时也就成为了社会权力结构中的一股势力。我记得曾经在觉悟社里阐述《结构学》内容的时候谈到过:结构中能消耗大量存量或者能创造大量增量的事物就会成为结构中的关键支点。
面对这样的客观现实,就如同面对经年累月积累的厚厚冰层一样。瞬间改变经济社会格局完全是痴人说梦或者未做成过任何事情解决过任何现实问题的书呆子的纸上谈兵。在这样现实的状况下,理性的方式就是先把自己有优势的东西利用好,先要在生存竞争中立足,才能去创造其它的机会,推动结构性调整。
普京的策略是务实的,他甚至在埃尔多安击落了俄罗斯的飞机的时候都能保持克制,委曲求全的目的就是为了那条从黑海抵达土耳其,然后再经过土耳其的达达尼尔海峡输往欧洲的南边的管线能顺利建成。所以,霸气的普京在那一刻在全世界面前像一个被欺负了需要国际社会主持公道的小媳妇一样隐忍。土耳其发生反对埃尔多安的政变的时候,还是普京主动打电话给埃尔多安通风报讯,让他逃过一节,并迅速清洗稳住了局面。埃尔多安的处境逆转之后,主动为击落飞机赔偿2亿元,普京立刻像老朋友一样笑嘻嘻的靠了过去。因为他知道那条管线有着落了!建成之后,南北双线通向欧洲,未来俄罗斯对欧洲就更有底气了。除此之外,普京以极大的热情推动东部边疆区把油气管线修进中国的东北,同时准备延伸到朝韩和日本。
俄罗斯要向欧洲供应油气并形成战略优势,它就必须要能控制沿线的管道。叙利亚境内是管线的必经之处,这种地方不能丢,不惜成本也要守住。当然,它也是某个负责任大国从长安到欧洲的陆地商贸的主要节点。所以,俄罗斯出力的时候也不担心没人出钱。中东地区在美国收缩的时期,美国会以破坏为主。那些像幽灵一样瞬间冒出来又瞬间消失的恐怖分子八成是战略棋子。下一个棋子是怂恿库尔德人独立。库尔德人跨越四个国家,而且边境上的山脉中可以常年藏匿几万人,只要扶持,就能四面出击,让周边各国长期流血。
在美国收缩的时候它要打搞破坏,而对中俄而言必须守护那条通道的畅通,沿途各国最好是太平无事,一起搞建设,好好过日子。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俄罗斯即便退缩也换不来什么好果子,反而是主动进攻,会变得更有价值,对其它国家也是,因为“值”别人才会下血本。普京在中东以攻为守,建立了俄罗斯、伊朗和叙利亚的联盟,影响力深入南至霍尔姆斯海峡,西至地中海,北至里海的中东核心区域,并利用对胡赛武装的影响力,与沙特在油气和区域立场上达成了默契。普京的这个策略是成功的,他现在继续打头阵,在南美和其它地方也在重复着这个模式。他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看清大势,分工合作,顺势而为。
普京以开放北冰洋航线引诱中国对其进行投资,同时把亚欧经济同盟与中国的一带结合起来,现在在努力拉中国、印度、伊朗和欧洲建立亚欧大陆一体的金融结算体系,独立于美元结算体系之外。普京具有特工的果决、敏锐和克制,他熟悉自己的文化和社会现实,他的早年经历让他非常的务实,善于抓住关键,有时候为了达到目的甚至不择手段。但他绝对不是一个不敢对真正的社会问题下手,只追求个人虚荣的。只看到一点表面的皮毛就想当然的套用联想和类比,不但无法胜任现实问题的解决,也无法对复杂事物做出正确的判断。不打算解决任何现实问题的书生之见只能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切不可当真!
《结构学》版权限制,内部专用!
研习《结构学》发消息:觉悟社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