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不到的我们,为房子发了疯丨人间
《买房夫妻》剧照
我和老姜原本非常抵触中介推销电话,但现在却完全变了样,到处要中介的名片、加他们的联系方式,巴不得他们多骚扰,只求给我们找一套合适的、靠谱的房子。然而看房的时间越久,中介的电话却一天比一天少。
今年6月,在大学毕业3年后,我和老姜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
我父母不再计较老姜的学历以及远在中印边境藏区的工作,并承诺结婚时不要一分钱彩礼,但前提是满足一个条件:必须在杭州市区买套房,最好是离他们近的地方,“不买房,不能结婚”。
不容商量,毫不妥协。
我和老姜同是90后,都来自农村,我有个小我6岁的弟弟,他有个小他11岁、还在念中学的妹妹。老姜比我早工作了三四年,为了方便妹妹在镇上念书,把这几年的存款大部分都寄回了家中,让他父母用这笔钱做首付买了套房。而我因为和父母同吃同住,日常开销不多,工作几年也算是攒下了一笔钱。
按照我俩原先的计划,本来是一起存钱,然后去西藏开间小店。而当我的存款凑齐首付款的那一刻,这个想法就像一个水球砸在被太阳烤得炙热的柏油路上,瞬间蒸发,无影无踪。
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认为买房不过是我父母试图拆散我俩的一种手段罢了——3年的苦口婆心,红脸黑脸都已唱尽,干脆抛出买房这张牌,让我们知难而退。
一次在找房的过程中,我焦虑得情绪失控,哭着质问父母:“为啥非得逼我们现在买房?还不是为了你俩的面子!”
“没房你们的孩子以后怎么在杭州读书?难道要像我们当年那样和别人合租、还要被房东赶来赶去吗?”父亲说完,颓然地坐到了椅子上。
最终,我还是硬着头皮加入了买房大军。
1
去看房的前一天,我晚上下班回到家,洗漱完,已经快凌晨1点了。第二天7点,在催命般的闹铃中,我摸了好一会儿眼镜,又从书桌底下捡起手机,冲出房间。
“等我一下,马上就好!”我对老姜说。
“你再睡会儿吧,下午还要看一间,今天又是40多度,你别去了。”
“没事,待会儿听到房价就凉快了。”我调侃。
原本跟房主定好9点之前看房,我们早餐都没顾得上吃,不到8点就到了中介,一直等到快10点,也不见房主的踪影。中介说去给房主打电话,很快,他放下电话,一脸歉意地告诉我们:房主不打算过来了,除非在原来谈好的价格上再加10万。
饥肠辘辘的我们,顿时觉得饱了。
这套房子之前是老姜看的,是一套包括公摊面积在内不到50平米的小房,原来的户型是一室一厅,房主改建后,勉强算两室一厅,没怎么装修,可以说是毛坯房。
房子在7层顶楼,没有电梯,唯一的优点就是朝向和采光还算过得去。在杭州,一到夏天,顶楼会更加闷热,如果不是手头拮据,一般人不愿意买在顶楼,不方便不说,还容易漏水。
但即便如此,这套房子对我和老姜来说已是很难得:这是这个社区为数不多房价在4万以下、我们勉强能负担得起的小户型了。过去一年不到,这一带像这样的小户型一天一个价,平均总价已经涨了快60万。不到一周,这套房子也涨到了4万多一平。
第三天,中介告诉我们,那套房子卖出去了,买主是个拆迁户,付了全款。“附近又有几个街区准备拆迁,房价肯定还要涨,所以要买房得抓紧了。”
2
在吃了几次闭门羹后,我们又遇到了鸿门宴。
一天下班回家,推开门,就看到老姜的脸上写满了激动:“找到房子了!这次这套,真的是我看到的最好的一套了,刚挂出来,已经和房主约好了,吃完晚饭你和我一起去看下!”
根据老姜的描述,那套房子位于正在建造的五号地铁口附近,户型不错,而且是精装修。价格比我们原先的预算多出个两三万,但是房主说诚心买的话还可以聊。说实话,这个地段、这个条件、这个价格,美好到让我有点不敢相信。
想起之前几个房主的套路,这次我打算带上我爸一起去看房,毕竟姜还是老的辣。
吃过饭,我们一行人在中介的带领下来到房主家。房主一家非常热情,带我们参观了房子的各个角落。闲聊中得知,房主之前居然和我爸在同一家单位上班。
“啊呀!也算老同事了,那么我们就爽快一点好了。反正中介也在,我们去隔壁谈谈,合适的话今晚就签了。不瞒你说,我儿子的朋友也看中了这套,不过你也算老同事,都一样的。”房主边说边带我们出门进了隔壁的房子,“这套也是我们家的。”
“如果不是因为生意上资金周转困难,我们也不会把房子抵押出去,还以这么低的价格出手。”在一旁一直沉默的房主儿子突然说。
刚坐下的房主一下子站了起来:“这个贷款就一个月,资金一周转过来,我们很快就能还上。你也知道,现在这样的房子这个价格已经非常难得了。而且中介也会作担保,风险不大的。”
“你们之前没告诉过我们房子被抵押贷款了啊!”我爸看着中介。
气氛尴尬了几秒后,中介一脸肯定地说:“这个你放心,我们会担保的。”
“我们再考虑下,明天给你们答复。”我爸起身往门外走。
“我儿子的朋友明天也来看房的……”出门的时候,房主反复说着这句话。
走出房子,我发现自己满手心都是汗。最终,我们还是没有勇气接手那套房,尽管它真的非常诱人。
3
闭门羹、鸿门宴手起刀落还算干脆,真让我头疼的还是那些绵里藏针的套路。
那段时间我妈因为骨折在家疗养,看我和老姜找房子的事情一直没啥进展,很是着急。一有时间她就拄着拐杖,一瘸一拐地在小区里和人聊天,打听附近的房源。
有一天晚饭,她告诉我们,小区有个一楼的房子,之前是一位老人居住,前不久老人去世了,子女觉得现在行情不错,打算将房子出售,价格比小区里其它房子低一些。
“我这几天没事就去陪那个大姐聊天,打听情况。人家说,几个兄弟姐妹协商好了就联系我。不过这屋子里边刚有人过世,的确不太好,而且是一楼,采光可能也不行……”我妈说。
“没关系,生老病死正常的,而且一楼不用爬楼梯,一个小区也方便。”
说实话这套房子要是放在年初,我会介意得不得了。我不喜欢住一楼,采光不说,在阴雨天多的杭州,一楼很容易返潮。再怎么不迷信,要接手一套刚死过人的房子作婚房,多少还是有点芥蒂。
但折腾了这么久,按照行情,我和老姜两个穷鬼很可能会因为一个犹豫,连这样的房子也买不到了。
“好,那我多找那个大姐聊聊天。她和我很聊得来,还和我说,都是熟人,看我腿脚不方便还这么上心,他们一家人商量好了会第一时间联系我。”我妈拍了拍胸脯。
半个月后,有人出了更高的价格,那套房子被卖掉了。期间,“那个大姐”并没有联系过我妈。
4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关系户”就算不是沾亲带故,至少也得是相识已久,然而买房这件事让我对“关系户”有了全新的认识。
随着找房子不断受挫,我爸妈开始降低要求,将买房区域一再扩大:上城区这样的老城区买不到了,那就去滨江区、萧山区这样的新区看看。
很快我们就放弃了滨江区,G20之后这边的房价水涨船高。萧山区也好不到哪儿去,不久前8000多一平的房子现在也要两万左右,而且户型大,总价高,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交通很不方便。
上次我来萧山这边的时候,这里还是跟农村一样,现在,座座高楼拔地而起,走几步就能看到房产广告或是房产中介。中介在给我们“安利”了几次单价和户型都尚可、但产权只有40年的酒店式公寓未果之后,也就不再给我们来电话了。
我和老姜原本非常抵触中介的推销电话,但现在却完全反了过来,变成了到处要中介的名片、加他们的联系方式,巴不得他们多骚扰,只求给我们找一套合适的、靠谱的房子。
然而看房的时间越久,中介的电话就一天比一天少。实在憋不住,老姜几次主动打给中介询问,被告知没有合适的房源。老姜不甘心,跑人家店里,站在旁边等中介应付完几个来打听房源的人后,被告知:真的找不到你要求的房子,把总价标准提一提,或许还有点希望。
“把总价提一提。”我和老姜坐在客厅的地板上相顾无言。
没有中介消息的日子,我和老姜开始漫无目地刷网上的房源,希望瞎猫能碰上死耗子。
不想还真让我们给碰上了:这是一处位于滨江区和萧山区的交界、交通和配套设施都还行的楼盘,单价1万8,而且户型不大,总价在可承受范围内。尽管我们怀疑这可能是中介的噱头,还是打了上边留的电话。
“对,房子就是那个价格,户型也是有的。你们有关系的吧?”
“关系,什么意思?”我和老姜一头雾水。
“这个房子你得有关系才能买,没有关系的人是没有购房资格的。你有认识的领导吗?或者这样吧,你交点钱,我帮你找个关系,搞名额。”
中介那边给了一个数,我和老姜一算,房子总价加上这笔价格不菲的“关系费”,我们只能和这个楼盘说再见了。
后来,在网上看了其他网友的买房经历和媒体报道后,才知道我们可能是碰上被限价的楼盘了,开发商没办法明着将价格提上去,“托关系”是另外一种提价方式。
5
转眼到了7月底,买房的事情还是没有丝毫实质性的进展。
中介的电话越来越少,老姜的休假时间也所剩无几,就算有合适的房子,也未必来得及办手续。父母的态度开始松懈,不再那么狂轰滥炸地向我们灌输买房的重要性了。
终于有一天,在我和老姜在顶着40多度的高温看完房、满头大汗地回到家后,我妈发话说:实在找不到就再等等。
我至今都记得自己是如何努力克制内心的狂喜、冲到卫生间笑得一脸小人得志:去他大爷的买房!终于不用看到喜欢的衣服不敢买、外出肚子饿了只能吃“沙县”了!
然而,我刚一出卫生间,老姜的声音就飘了过来:“中介打电话来了,说又挂出来一套新的小户型,符合我们给出的价位。吃完饭去看看吧。”
挤在中介的小“电驴”上,我们来到了那个小区。迎面撞上几个刚看完那套房子的人,顿时心里一阵紧张,忙问中介:“有多少人看过房子了?”
“目前就你们这些人。”中介指了指刚离开的那几位,“不过那些人都是拆迁户,价格高点也能接受,他们主要是看户型。”
最终,这套户型有点“枪形”、又显得老旧的房子未能入拆迁户的法眼,成了我和老姜的第一套房。这也是接待我们的年轻中介卖出的第一套房,这个刚出校园、还有些腼腆的房产中介曾对我们说:“每天累死累活的,也不知道自己啥时候能买上房。”
买完房之后,突然发现身边很多和我年龄相仿的人都在讨论买房,很多久未联系的人,某一天联系上了,聊着聊着就会甩来一句:房子买了吗?
当我听说,自己的同事因为群租房整改被赶来赶去,又碰上二房东带着押金和剩下的房租跑路了的时候,我会觉得也许买房是对的。但更多的时候我很迷茫,是否真的像我爸说的那样,买了这个房子我以后,就可以不用担心孩子在杭州的入学问题。要知道,现在根据户籍、住宅情况,划分出了一表生、二表生、三表生、四表生来分配教育资源,有的学区还出现了一表生也无法全部容纳,不得不按照购房年限先后安排入学的情况。
相比之下我和老姜毫无优势。倒是买房后,我俩的生活质量直线下降,之前两个人还会一起去看个电影、吃个西餐,现在是电影等枪版,吃饭能在家就别进店,实在没办法只能“沙县国际大饭店”来份炒面。
仔细想想,不论是租房还是买房,我们始终是被“宰”的那个。
编辑:任羽欣
本文系网易新闻人间工作室独家约稿,并享有独家版权。如需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投稿给“人间-非虚构”写作平台,可致信:thelivings@163.com,稿件一经刊用,将根据文章质量,提供千字500元-1000元的稿酬。
其它合作、建议、故事线索,欢迎于微信后台(或邮件)联系我们。
人间,只为真的好故事。
推荐文章(点击阅读)
点击以下「关键词」,查看往期内容:
祭毒 | 坡井 | 南航 | 津爆 | 工厂 | 体制 | 年薪十二万
抢尸 | 形婚 | 鬼妻 | 传销 | 诺奖 | 子宫 | 飞不起来了
荷塘 | 声音 | 血潮 | 失联 | 非洲 | 何黛 | 饥饿1960
毕节 | 微商 | 告别 | 弟弟 | 空巢老人 | 马场的暗夜
行脚僧 | 失落东北 | 狱内“暴疯语” | 毒可乐杀人事件
▼点击阅读原文,观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