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减缓加息或促使通胀反弹——美联储1月加息点评

蒋飞 贺昕煜 蒋飞宏观研究 2023-09-13

核心观点

北京时间2月2日凌晨,美联储加息25bp,联邦基金利率上调至4.50%-4.75%,符合市场预期,但低于我们的预期——加息50BP。整体来看美联储在2022年12月放缓加息50bp,现在再度降低加息幅度至25bp,不断减缓加息的趋势已经形成。随着美联储加息渐进尾声,联邦基金利率接近5.0%,美联储更加谨慎地权衡利率变化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努力实现经济软着陆。我们认为一旦失业率出现大幅回升,经济转入衰退,美联储将会立即停止加息并着手准备降息。

鲍威尔在新闻发布会上首先就明确表示“委员会判断目前利率并没有达到充分限制性”。我们认为,加息不足的风险依然较大。联邦基金利率只有提升至5%以上,美国劳动力市场才能冷却,需求才能收缩,通胀才能回归中枢水平。

鲍威尔表示“如果美联储预期的经济前景成真,那么在今年看不到降息。但如果通胀下降的速度比预期快,届时美联储也会有对应的政策。”美联储预期的经济前景就是指软着陆。而我们在年度报告中认为,一旦美国经济转入衰退节奏,通胀可能迅速转向通缩,美联储可能在年内降息。但这需要劳动力市场出现萎缩才能出现,否则降息时点会推迟。

美联储加息放缓,中日央行扩表,全球流动性再次宽裕。以美元计价的四国央行总资产增速在回升,说明全球流动性重新从紧张向宽裕转变,导致风险偏好提升,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使得美国的通胀前景更加复杂。

美国就业市场仍然紧俏,工资下降趋势并不明朗。虽然三季度工人每小时报酬增速已经大幅下降至4%,但12月职位空缺率再次回升至6.7%,接近去年上半年水平。这可能意味着工资增速的下降只是短期现象,趋势仍然是上升。美国劳动力市场非常紧绷,失业率低而职位空缺率高,可能减慢工资增速的回落速度,并导致工资-通胀螺旋的链条继续运转。此时如果加息不足,滞胀形势继续加重。


1

美联储跟随市场减缓加息

北京时间2月2日凌晨,美联储加息25bp,联邦基金利率上调至4.50%-4.75%,符合市场预期,但低于我们的预期——加息50BP。整体来看,美联储在2022年12月放缓加息50bp,现在再度降低加息幅度至25bp,不断减缓加息的趋势已经形成。随着美联储加息渐进尾声,联邦基金利率接近5.0%,美联储更加谨慎地权衡利率变化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努力实现经济软着陆。我们认为一旦失业率出现大幅回升,经济转入衰退,美联储将会立即停止加息并着手准备降息。

虽然步伐放缓,但美联储还会继续加息。2月会议新闻稿与上次会议基本一致,表明美联储将会继续加息缩表来抑制通胀。鲍威尔在新闻发布会上首先就明确表示“委员会判断目前利率并没有达到充分限制性”。 鲍威尔在解释加息路径时表示“目前美联储并没有决定终值利率。要管理加息不足的风险是非常困难的,如果6到9个月后发现加息不够,届时可能会出现通胀预期反弹的风险。” 我们认为,加息不足的风险依然较大。联邦基金利率只有提升至5%以上,美国劳动力市场才能冷却,需求才能收缩,通胀才能回归中枢水平。
关于2023年是否降息的问题,鲍威尔放松口风,美联储可能在经济衰退迹象出现后降息。在之前会议纪要和新闻发布会中,美联储基本否认了2023年降息的可能。不过鲍威尔表示“如果美联储预期的经济前景成真,那么在今年看不到降息。但如果通胀下降的速度比预期快,届时美联储也会有对应的政策。” 美联储预期的经济前景就是指软着陆。而我们在年度报告中认为,一旦美国经济转入衰退节奏,通胀可能迅速转向通缩,美联储可能在年内降息。但这需要劳动力市场出现萎缩才能出现,否则降息时点会推迟。
美联储缩表规模仍未达目标计划。1月美联储减持国债652.52亿美元,减持MBS证券166.67亿美元,合计819.19亿美元,未达到950亿美元的目标。2022年5月开启缩表至今,美联储仅在11月达到了计划的减持规模。截止1月25日,美联储资产总额8.5万亿美元,较2022年4月最高点9.0万亿减少了5.2%。美国房地产市场正在冷却之中,因此美联储在减持MBS证券时一直较为谨慎,低于计划目标。

2

仍需等待劳动力市场表现

市场预计下半年降息,和我们预期一致,但逻辑不同。根据CME联储观察工具,市场预期美联储将在3月再加25bp,美国联邦基金利率达到4.75%-5.00%后结束加息,美联储7月开始降息的概率为21.7%,9月开始降息的概率32.4%,11月开始降息的概率35.7%。我们认为,目前美国失业率还未回升,美国经济仍然属于浅衰退的阶段,需求仍然有强劲反弹的可能,放缓加息步伐,美国滞胀形势会继续加重。
美联储加息放缓,中日央行扩表,全球流动性再次宽裕。2月1日,美元指数进一步下跌至101.15,2月2日盘中最低点跌至100.82,已经回到了2022年4月下旬美联储加息初期的水平。同时,虽然欧美央行在缩表,但中日央行在扩表,以美元计价的四国央行总资产增速在回升,说明全球流动性重新从紧张向宽裕转变,导致风险偏好提升,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使得美国的通胀前景更加复杂。
美国就业市场仍然紧俏,工资下降趋势并不明朗。虽然三季度工人每小时报酬增速已经大幅下降至4%,但12月职位空缺率再次回升至6.7%,接近去年上半年水平。这可能意味着工资增速的下降只是短期现象,趋势仍然是上升。美国劳动力市场非常紧绷,失业率低而职位空缺率高,可能减慢工资增速的回落速度,并导致工资-通胀螺旋的链条继续运转。此时如果加息不足,滞胀形势继续加重。

风险提示

美联储超预期加息、国际局势恶化、美国经济衰退加速,信用事件集中爆发。
证券研究报告:减缓加息或促使通胀反弹——美联储1月加息点评对外发布时间:2023年2月2日报告发布机构:长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获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本报告分析师:

蒋飞

S1070521080001  jiangfei@cgws.com

贺昕煜(研究助理)

S1070122050027   hexinyu@cgws.com

查阅往期报告


数据、会议点评

二季度或再降准一次——2022年4月央行降准点评

【长城宏观】针对个人养老金问题该出手了——“个人养老金”点评

【长城宏观】内需修复加快,地产急需稳住——6月经济数据点评【长城宏观】内需修复加快,地产急需稳住——6月经济数据点

【长城宏观】忘掉数据回落,警惕需求反扑——美国7月通胀数据点评【长城宏观】欧央行展现强硬“鹰派”态度,欧美或将持续加息——欧央行7月会议纪要点评疫情扩散,PMI进一步回落——11月PMI点评

物价降速加快,加息仍有空间——美国11月通胀数据点评

防疫政策优化,消费快速复苏——12月经济数据点评

美联储仍需坚持走完加息路程——美国12月通胀数据点评

人民币升值不利于出口——12月外贸数据点评

通缩趋势仍在延续——12月通胀数据点评

抗通缩仍是主旋律——12月金融数据点评

差别化房贷政策继续加码,降息周期延续——1月房地产政策点评

美国制造业PMI指数继续下行——美欧12月PMI点评

美联储或将继续加息至5.5%——美联储12月会议纪要点评


周报、月报、季度报

【长城宏观】人民币汇率料将兑现我们预期——20220425【长城宏观】八月大类资产配置月

二月大类资产配置月报2023年全国GDP增速目标或在5.5%以上——20230116周报元旦假期出行迎来修复——20230103周报
一月债券投资分析报告


专题报告

【长城宏观】短期利率的再思考——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还会持续走高吗?——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天津经济分析报告——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2022年度总结——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特别声明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证券经营机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实施指引(试行)》已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新媒体形式制作的以上推送信息仅面向长城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及风险承受能力为稳健型、积极型、激进型的普通投资者。若您并非上述类型的投资者,请取消阅读,请勿收藏、接收或使用以上推送中的任何信息。

因此受限于访问权限的设置,若给您造成不便,烦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与配合。


免责声明


长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城证券)具备中国证监会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以上推送信息摘自长城证券已发布的研究报告,完整内容请以长城证券已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

研究报告由长城证券向专业投资者客户及风险承受能力为稳健型、积极型、激进型的普通投资者客户(以下统称客户)提供,除非另有说明,所有研究报告的版权属于长城证券。未经长城证券事先书面授权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亦不得作为诉讼、仲裁、传媒及任何单位或个人引用的证明或依据,不得用于未经允许的其它任何用途。如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长城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研究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研究报告是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已公开信息,但本公司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研究报告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及推测只提供给客户作参考之用,并非作为或被视为出售或购买证券或其他投资标的的邀请或向他人作出邀请。在任何情况下,研究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研究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长城证券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可参与、投资或持有研究报告涉及的证券或进行证券交易,或向研究报告涉及的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包括投资银行业务在内的服务或业务支持。长城证券可能与研究报告涉及的公司之间存在业务关系,并无需事先或在获得业务关系后通知客户。

长城证券版权所有并保留一切权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