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3名志愿军,押着3个英国人,遭遇6个美国兵 | 抗美援朝:铁在烧024

2016-07-19 萨苏 老萨有发现


上节回顾:对于美军的攻势之猛烈,蔡长元大约早有预感。他这句话的含义很容易解释,就是——我们打光了,就要看你们的了。无论如何,也不能放敌军靠近铁原,志愿军总部下了死命令……

前篇

铁在烧001:被遗忘的小城

铁在烧002:我们和谁开战?

铁在烧003:彭德怀的回马枪

铁在烧004:和尚穿越到抗美援朝

铁在烧005:一分钟攻破比利时

铁在烧006:辣舌头巧克力

铁在烧007:黑夜是中国人的朋友

铁在烧008:跟李向阳一样准!

铁在烧009:地雷搬家大王

铁在烧010:消灭“大兵瑞恩”

铁在烧011:再见,英雄唐满洋

铁在烧012:飞机上传来北京话

铁在烧013:比“老大哥”还能打

铁在烧014:好莱坞想不出的套路

铁在烧015:击落美军空中英雄

铁在烧016:打服世界的没良心炮

铁在烧017:现实版“集结号”

铁在烧018:美国兵团 vs.中国兵法

铁在烧019:中国男人 PK 韩国男人

铁在烧020:朝鲜战场的李云龙

铁在烧021:彭德怀元帅的眼泪

铁在烧022:美军的致命软肋

铁在烧023:老兵杨恩

24


志愿军的传统——拣洋落


对于志愿军来说,死命令是非常少见的,只有真正战局发展到十分险恶的地步,才会有这种命令出现。


死命令传达到基层部队的时候,已经到了9月8日,唐满洋正在和姚显儒讨论美国罐头的味道。


唐满洋的撤退经历颇有几分传奇色彩,别人是边打边撤,这位三连长却是边撤边发财,等退到阻击阵地,老唐和姚显儒一人一身英军大衣,脑袋上戴着美国钢盔,口袋里装着美军战地口粮,整个两个“联合国军”。


之所以这个打扮,是因为唐满洋他们做了两起“案子”——一起抓了三名英军,捣毁一辆装甲车,另一起则活捉了六名“日本兵”。


日本兵?虽然日本曾派出人员在朝鲜战场协助美军扫雷,但那扫的是水雷,水上作业怎么可能有日本兵被志愿军在铁原抓了俘虏呢?


三连在撤退中因为担负阻击打成了两个部分,一部分副连长带着,携伤员先期撤离,从山间小道行进,其他大部分人跟着唐满洋沿公路后撤。不幸的是魏英吉教导员正好在副连长那一拨里面,于是老唐再想自由行动,就没人管得了他了。


于是老唐把连队交给一个新提拔的排长,自己带了姚显儒和司务长,横着往山里钻了,理由很简单——给大伙儿找点儿好吃的东西来。


好吃的东西在哪里?唐满洋也不知道,但他知道经常有南朝鲜特工尾随志愿军行动。听打过特工的战友说起,这些南朝鲜特工可能多半经过战后饥饿时期饿怕了,身上常常带有超出足够的口粮,老唐的意思是找两个落单的收拾了,吃的穿的估计就有了。


问题是,南朝鲜特工没有看到,三个人却在丛林中发现了一辆装甲车,这件事我曾在早期章节提到过。


剧情回顾
铁在烧006:辣舌头的巧克力


曾有一些朋友听我叙述唐满洋的故事,欲言又止,询问良久才表示,他们认为老唐他们只有三个人,全须全尾地端掉一辆装甲车,实在不知道他们是怎样干的。


问道唐满洋,老唐倒是并不怪罪,告诉我——“那一点儿也不奇怪,因为那辆装甲车是无主的。”


唐满洋去搞给养,只带了两个帮手——一个是司务长,因为出去目的是弄给养的,这是他的本行,还有一个是姚显儒。向铁原撤退的途中,到处是南朝鲜的特工队。出门不带着这个玩刀子的好手,孤掌难鸣,唐满洋走哪儿都会觉得不自在。


现在,美军还没有跟上来,想跟美国司务长借粮是不大可能的。但是,这一带两军曾反复争夺,联合国军供应好,不定哪儿捡一箱罐头,就够3连全体开洋荤了。唐满洋打的是拣洋落的主意。


拣洋落算是中国军队的老传统了。国民党从美国战后的废铜烂铁堆中捡回来一个舰队,共产党从关东军的废弃物资里搜罗出大炮、坦克,甚至还有飞机,足足装备了一个第四野战军,这个传统不丢人。


早几年中国留学生到国外,家用电器什么的都是从捡开始。洋鬼子什么电器出了毛病,往往一扔了事,其实未必有大毛病,落到“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中国人手里,收拾收拾就能用。就这手艺,其实还是落了下乘的,比他们早一辈的上山下乡知青,据说人人都有能开修理铺子的本事。


现在看来,中国留学生这传统,是继承志愿军的。


无主的装甲车


▲ 1951年3月12日,35度线附近,美军25师一名士兵正在与宠物狗共进午餐


唐满洋没想到,这次出去拣洋落,捡回来的东西自己都觉得新鲜。说来有趣,在朝鲜战场上,老唐打过七八个国家的兵,可是最后不得不承认,打谁缴获的都是美国货。这美国人真是富得流油啊。


事实上参加朝鲜战争的所谓联合国军,大部分后勤服务都是美军提供的。而这“大部分后勤服务”美国人又多半转手包给了日本的大小厂商,直接促成了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复兴。


与此同时,美国人从朝鲜运回来成列被击毁击伤的坦克,在日本进行修理,也让日本人对此时中国军队的战斗力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有个在相模原坦克工厂工作的日本老工程师岛村曾对萨说,最初运回来的是比较轻型的霞飞式、瓦克式坦克,但后来连当时最先进的巴顿式坦克,也纷纷被残缺不全地从战场上后送下来,令他们大为惊讶。许多抗日战争中曾经在中国战场打过仗的日本老兵也因此对中国军队刮目相看。


也就是从这位岛村嘴里,才知道巴顿式坦克的命名缘起,有不同的版本。官方说法是因为那位解围巴斯通、威震欧罗巴的四星上将,而美国兵则说是因为当时有个性感女星巴顿——这位巴顿女士因为有硕大的臀部而闻名,恰和巴顿式坦克的外观颇为相似。


苏联给志愿军提供了从卡车大炮到冲锋枪手雷的系列装备,但志愿军的食品补给,还是得中国自己解决。唐满洋他们显然不认为这个“自己解决”表示所有吃的必须从国内带来,联合国军带来的牛肉罐头,只要是自己去拿来,也是“自己解决”不是?


不过,在战场上即便捡洋落也不是轻松的活儿,这里到处是炮弹爆炸后形成的弹坑,即便是没坑的地方,一不留神也会忽然发出一声巨响——那是美军飞机投下的定时炸弹在对交通要道进行“延时封锁”。唐满洋回忆这次出去找吃的,爬一个坡就经历了两次定时炸弹的爆炸。


好在三个人毫发无伤,中途在一个被击毁的南韩军阵地上找到些饼干,聊可充饥。但唐满洋觉得收获太少,三人加快步伐,走出五六里地之后,在一条小溪谷中忽然发现了一辆被抛弃的英军装甲车。


经过检查,该车油料已尽,报话机上有一个三角形的大豁口,也不知道是被什么兵器打的。三人提枪搜索,周围毫无人迹。


这一带,正是五次战役第一阶段志愿军的突破路线。566团曾在这里和英军29旅狠狠打过一战。


4月25日,566团政治部主任展化南(后为北京军区步校政委,正军级离休)指挥一个连在这里堵住了英军29旅旅部,皇家坦克营、装甲营和警卫部队一千多人,共七十多辆坦克装甲车和上百辆卡车和吉普车。


激战中2营6连火箭筒手顾双喜连发两弹,摧毁了两辆英军坦克,并使这两辆坦克中间的另外四辆坦克不得不被抛弃。英军其他车辆也多被击毁打散,只是由于展化南所部的反坦克武器太少,人员也太少,才被英军夺路而逃。估计,这辆装甲车就是那时候被打放了羊,和其他车辆走散,最终油料耗尽而被迫放弃的。


唐满洋很遗憾,他没赶上这一仗,那一回教导员带的路绕了远,等3连赶到光剩下看美国飞机怎样炸被抛弃的车辆装备了。


遇到五个英国兵


▲ 志愿军从战场上俘虏美军士兵


尽管已经是一个月前的战斗,唐满洋等三人还是在车上反复搜查,希望弄到一点什么。结果,除了司务长错把英军的车载电台电池当做“巧克力”装了一袋以外,一无所获。


懊恼的唐满洋只好罢手,但已经弄了满手黑油。于是,他决定到溪边去洗手。这时候,司务长把那一袋子“巧克力”扔给姚显儒,让他背着先走,自己还在车上车下不甘心地乱翻。


唐满洋回忆:“到了水边,我靠着一块大石头洗了手,正要转身的时候,忽然在石头下面看到一双大脚!”


突然看到这样一双赤足大脚,唐满洋吓了一大跳——敌人!


吓了一跳的唐满洋猛一转身,对方显然察觉了,那双脚倏地缩了回去。


唐满洋退后一步,习惯性地向腰间一摸,却发现自己连枪都没有带。惶急的唐满洋一面向后退,一面对着还在装甲车上乱翻的司务长喊:“司务长,我的枪,我的枪!”


司务长的枪也放在车厢上倚着了。他的耳朵被炮弹震过,听不清楚,一边接着乱翻,一边漫不经心地问:“你说啥?”


我说啥?唐满洋气得七窍生烟,却顾不上和他多话——如果敌人出来,自己赤手空拳不是找死吗?


敌人,果然出来了……


令唐满洋吃惊的是,出来的是个看着像个孩子的英国兵,脸色灰白,抹得一条一条的,高高地举着双手,手里没拿枪。


接着又出来一个,留着长长的胡子,也高举双手,手里也没拿枪。


接着又出来一个……


一块大石头后面,竟然出来了五个英国兵!


唐满洋改词儿了,他不再喊司务长,而开始叫:“姚显儒,姚显儒,有情况,快来!”姚显儒耳朵灵,他本来已经翻过一道山梁了,听见这话,扔下“巧克力”,一手提着冲锋枪,一手举着刺刀,噌的一下就蹿过来了。唐满洋乘机一个箭步从还在发愣的司务长脚边拾起枪来,高呼:“缴枪不杀!”


看着凶神恶煞一般的姚显儒,五个英国兵毫无抵抗之意,只是在那里哆嗦,手举得越来越高——志愿军有一种说法,讲朝鲜战场上英国兵最专业。打仗也专业,投降也专业,你没有明确命令他绝不会把手放下来,以免给你造成抵抗的误会。


唐满洋这才注意到这五个英国兵的眼睛都如出一辙——暗淡无光,深深地陷在眼窝里一点儿生气都没有。这样的兵,已经不能打仗了。


抓了俘虏以后才知道,这五个英国兵是皇家来复枪营的,被打散后失去和部队的联系,油料耗尽后只好藏在这个溪谷里,但因为周围经常有中国军队路过,他们最终也没胆量出去看看。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食品吃完了,五个走投无路的英国兵一门心思等待来俘虏他们的人,并不把被俘当作多大的一回事。不知道出于什么心理,被俘前他们把自己的枪支都砸坏丢弃在溪谷之中。是表示自己绝无反抗之心?还是不愿武器落入对方手中?大约怎样解释都是说得通的。


五个英国兵只有三个能走,唐满洋他们不得不把自己的饼干分给剩下两个英国兵一些,带着另外三个返回了部队。不过老唐也没客气,把那两个英国兵的大衣缴了,算是战利品。“他们冻不死,车上有雨布帆布,裹裹就能过夜,再说,眼看就六月了……”唐满洋想得很体贴。


结果,在返回的途中,当晚,这三个中国人和三个英国人的奇特队伍,又在一座独立房子遭遇了一支迂回侦察的美军部队。


又遇到六个美国兵


唐满洋他们半夜去摸了美国兵的哨。


在英国大衣的帮助下,美军哨兵被轻易摸掉。接着,审问哨兵得出结论(这个审问,纯粹是用手势和画图交流,其中,美国哨兵的主动和超强的理解能力,给老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英国俘虏虽然极为不堪,但此事上拒绝作任何帮助),屋里一共有五个美军,都在呼呼大睡。


剩下的事儿就简单了,五个美国兵在睡袋里就当了俘虏。老唐他们最需要的美国罐头,压缩饼干和其他各种各样的好东西,就这样到了手。


但是,俘虏怎么办呢?老唐不敢带着他们——这帮美国人壮得跟牛似的,恐怕不会象两个风一吹就要倒的英国人那样老实。但是要他真的杀俘,这种事儿,作为一个真正的军人,他也实在干不出来。


唐满洋回忆,那所房子有电灯,而且还能亮,在当时堪称奇迹。他和姚显儒在灯下死死地看着那六个美国兵。


“美国兵一个赛一个的老实,那么大的个子,就没有一个有点儿反抗的意思……”老唐苦笑。唐满洋承认自己真正的想法是,假如有一个美国兵敢做点儿反抗的动作,他就有借口开枪!


最后也没有一个美国兵给唐满洋这个借口……


还好,老唐最后发现这独立房子有个地窖,于是把所有的美国兵都缴了械,关进地窖里,任他们自生自灭了。


后来的审问表明,这帮美国兵,是因为兵员不足,刚从日本占领军中抽调来朝鲜的。老唐说自己抓的这六个“日本兵”,有一个的背包里“一沓子日本娘们儿的照片,什么姿势都有,我都不好意思看。”


这让唐满洋想起了美国人在阵地上的喊话劝降,喊的是:


“共军士兵们,你们过来吧,过来有牛奶,面包,还有黑头发黑眼睛的大姑娘……”


美国人的牛奶面包大家都见识了,这大姑娘果然也是黑头发黑眼睛的,美国人看来还真是够实诚的啊。


因为在日本过惯了太上皇的腐朽生活,这些刚到朝鲜的占领军对艰苦的战场很不适应,在美军中的声誉极差,被戏称为“趴下打枪之前要先铺毯子”,老唐自嘲是碰上了软柿子,对方连暗哨都不设,难怪可以一抓六个。


他就不想想自己一共三个人,还带着三个俘虏就敢去摸美国人的营,胆儿也有点儿肥得过分。“我开始也就想摸个哨,可谁叫他们都在睡觉呢……”唐满洋回忆这一段经历的时候表情很无辜。


不管怎么说,这样,当三连到达指定的新浦洞阵地时,大家肚子里都有了些洋货,队伍中还多了三个大鼻子。


【待续】


▲ 本系列摘自萨苏《铁在烧:中国人民志愿军铁原大战实录》,文汇出版社 2011年出版


欢迎分享到你们的朋友圈转载需注明出处


墙裂推荐:

玩他!中日之间还打过如此奇葩的一仗 | 特“萨”历史漫画


最新连载:

萨苏热文TOP10:



联系我们请加微信号:sasu2016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