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梁宝星:失 眠 | 新力量

梁宝星 青年作家杂志社 2023-11-04


作者简介

梁宝星,1993 年生于广东省肇庆市,小说作品发表于《芙蓉》《作品》《南方文学》《西部》《西湖》《香港文学》等刊,有小说被《小说月报》《长江文艺·好小说》《海外文摘》等刊选载,曾获广东省有为文学奖长篇小说奖,著有长篇小说《海边的西西弗》《金属婴儿》;现居广州。



12

    失  眠

         文/ 梁宝星


父亲拖着长长的影子站在街头,神情呆滞,脸颊和眼珠下陷,破旧的棉衣露出灰白色的棉丝,毫无预兆地轰然倒下,像落叶贴着地面。

倒下之前,父亲的身体状况非常糟糕,他这辈子都没睡过几次好觉,疲惫与孤寂占据了黎明到来前那段漫长的时光。长期失眠导致他的身体急剧衰竭,记忆力也早早衰退了。

父亲说他最早的记忆是寒冷、寂静与黑暗,他被困在一所幽暗的楼房里,房间的墙壁用沉重的青砖砌成,墙壁与天花板交界处有几个洞眼,最初的光就是通过那些洞照进来的。父亲对眼前的陌生世界感到恐惧,没日没夜地哭泣,那时候他根本不清楚什么是威胁,只是哭喊着划动四肢,试图捉住任何可以依靠的事物。

一个穿长袍、戴眼镜、两撇胡子又细又长的高瘦男人走过来,一只手推摇篮一只手晃铃铛,嘴里哼着低沉的歌谣。高瘦男人刚走开,一个脸色苍白神情怪异的女人推开房门走进来,她跪在父亲面前,对着父亲举起了手中的镰刀……

房子外面是荒野,金灿灿的芦苇被风吹着翻起浪涛,芦花被带到空中,又纷纷扬扬落下。芦苇地里有一条大江,芦花落在水面被流水带着往下游漂去。父亲是南方人,他坚信这点,他经过长途跋涉才来到这片北土,始终想不起来他的起点在什么地方。

那是一座大宅院,有好几层,每一层都有好多个房间。宅院里没几个窗口,一股潮湿沉闷的气息在屋内弥漫,潮湿是水泥地板和青砖墙壁发出来的,沉闷则来自楼房里的木家具。腐朽的红木桌椅以及书架因为热胀冷缩发出爆裂的声响,每张方桌后面都有一面明晃晃的圆镜。

一所楼房、一座山丘、一片稻田、一条大江和一片芦苇,构成了好几个记忆碎片。芦苇地里有一条黄泥路,路上有许多大小不一的脚印。野鸭在追逐,灰鹭从芦苇丛中飞出来又钻进远处的稻田。父亲记得稻田里淤泥的气息,他曾沿着田埂奔跑,被藤蔓绊倒摔进稻田里吞了几口淤泥,几天后肚子胀成一个球,大便的时候使出浑身力气才把这些泥土排出来,坚硬的泥土还带着血丝。

 

我们将父亲抬到医院,急救室的大门关了大半天,医生出来说父亲是睡着了。

听到这个消息,我、妹妹和母亲都感到欣慰,失眠几十年的父亲终于睡着了。父亲安详地躺在病床上,脸上的皮肤舒展开来,面孔泛起了红光,呼吸均匀。我们小心翼翼地走路,说话要到门外去,担心惊醒了他。窗外下起了雪,轻盈细腻,在街道上飞舞,落到地面就融化了。

母亲和妹妹留在医院照看父亲,我回家给父亲带衣服,他睡着之前只穿一件薄棉衣。漆黑的房子冷冰冰的,父亲一个人住在三楼,他的房间十分整洁,窗口能够看到前方的大街。我在父亲的房间来回走动,心情十分沉重。我已经记不得自己有多长时间没有来过父亲的房间,有多久没有关心过父亲的生活了,或许我根本就没有留意过父亲以及他的过去。大学毕业以后我和妹妹每天忙着工作,回家吃饭的时间少了许多。我知道父亲有许多心事,以前他跟我们说过一些,那时候我们都还小,没有特别在意他说的话。

我从衣柜里取下父亲最喜欢的那件大衣以及一条白色围脖,衣柜旁边是一个旧书架,上面的报纸都是好多年前的,已经发黄了,父亲一直珍藏着。我在书桌前坐下,一边翻阅这些报纸一边回顾父亲以往的生活。

 

夜里,母亲和妹妹回家了,我留在医院照看父亲,空荡荡的病房里只有一张白色的病床和一张椅子,父亲躺在床上,我坐在他身边。窗外的雪越下越大,撞在窗玻璃上发出沉闷的响声,街边的路灯和树枝挂着晶莹的雪,地面也渐渐被白雪覆盖了。每到下雪天父亲就要张罗着烧水泡身,热水泡烂了一层皮,他用肥皂将那层皮搓掉。

父亲在我们眼中一直是个爱干净的人。大部分时间他都穿着白色衬衫,即便冬天也要穿着整洁的西服,如果天太冷,万不得已的时候他才会套上一件黑色大衣。他有一个黑色宽边礼帽,外出的时候他喜欢戴上这个帽子,有时候冷得耳朵红红的他也不愿意换一顶针织帽或者貂毛帽。父亲几乎没有给别人工作过,也是因为怕脏,我们家是母亲一个人撑起来的。我们都不曾怪过父亲,母亲说父亲是南方人,不适合在北方干重活。父亲下雨天从不出门,也是因为怕脏。

近两年父亲变得沉默寡言,有时候他长时间坐在客厅里发呆,有时候蹲在门口看街上人来人往,因为无法睡眠,他的脸很黑,眼珠是黄色的。

 

父亲睡去的模样显得陌生,咳嗽与叹息不再从他口中冒出,他肯定没有做梦,身体没有丝毫动静。小时候许许多多个夜晚都是我和妹妹躺在床上,父亲坐在身边给我们讲故事。父亲说他从小就喜欢虚构故事,常常在真实与虚构中犯混沌,年纪大了精神衰弱,越是遥远的事情他越不敢确定是否真正发生过。

当周围安静下来,大脑便进入虚构的最佳状态。父亲躺在床上凝望天花板,天花板上陆续出现许多黑点,黑点是故事的主体,黑点像蚂蚁一样在天花板上移动,没有时间,没有方向,故事往往就这样开始了,父亲利用这些故事打发了许多个无法入眠的夜晚。

苍茫的芦苇是父亲记忆中最深刻的画面,父亲断定自己生自那里,从那里走失。芦苇地的清晨总是飘着白雾,灰鹭单脚站在芦苇的花穗上。小时候的父亲不喜欢穿衣服,光着身体走到厅堂,抬来椅子趴在唯一敞开的窗口眺望门前那片荒野。

父亲胆小如鼠,又对陌生事物充满好奇,他依靠想象在两者之间寻找平衡,天花板上的黑点无数次虚构出陌生且模糊的景象,后来,黑点构成的画面开始无休止地重复,成为他睁眼看见的噩梦。黑点往往是从墙角开始移动的,越聚越多,在天花板上没有规律地旋转,化成一片芦苇地,父亲在芦苇地里奔跑,一个手举镰刀的女人追在身后。

“可能就是这样走失的。”许多年前,父亲在饭桌上突然站起来说,“那个疯女人追着我,我在芦苇地里越跑越远、越跑越远。”

父亲说他走失的时候应该是春天,楼房的墙壁闪着银光,轻轻一碰,指尖上都是水。木制家具爬满了水珠,变得特别沉,木门已经关不上,而在下雨前关上的木门几乎要和墙壁生长在一起。稻田与芦苇地被白雾笼罩,隐隐约约可以看到燕子在稻田上面穿梭。父亲走到地下室,在黑暗的楼房里摸索,手指碰到了墙壁,墙壁上除了水珠还有毛茸茸的霉菌。父亲摸索了很久,找不到灯台,找不到门,他被困在一条漆黑的没有尽头的廊道里,廊道的两边是高高的墙壁,像一个巨大的盒子,他就在这个盒子里奔跑,然后眼前出现了一片芦苇地,那个疯女人在身后紧追着。

 

窗外明亮时雪已经停了,玻璃窗上爬满了冰花,街上还没有人走动,路灯、树枝、长椅和楼房是黑色的,其他地方白茫茫一片。护士给父亲换了两瓶药水,对着床边的机器记录了数据便出去了。一夜未眠,我疲倦不堪,对着玻璃窗打了几个呵欠,喷出来的白气碰到冰冷的玻璃变成水雾。窗玻璃一面挂着水雾,另一面爬满了冰花,同时承受着两种温度。

父亲说他不知为何会出现在一个陌生的小镇上,躺在巷子的垃圾堆里。他从垃圾堆里爬起来,许多事情想不起来了,只记得自己被疯女人追着跑了很远,镰刀似乎已经打在他的后脑勺,脑袋凉凉的,他以为自己死了。街上空无一人,天空布满了乌云,真实记忆便是从那时开始的。

父亲所说的黑水镇位于安徽北部,算不上南方,黑水镇四周都是黄土丘陵,虽然芦苇随处可见,父亲记忆碎片里的大河以及古堡式的宅院并不存在。从黑水镇往南走八十里路才到淮河,一个七岁的小孩不可能跑那么远的路。父亲在垃圾堆里醒来之前肯定经历了一段漫长的路程,他的记忆才会如此模糊。

我在电脑上搜索过黑水镇,从图片上看那里并不富裕,多是三层高的楼房,各种摊贩挤在路边,街道只留下两个身子的空间给顾客来往。街上撒满了垃圾,路面是砖头铺成的,坑坑洼洼,粗糙的表面被鞋底和车轮磨平了,父亲在那个地方生活了十几年。镇上有一群流浪儿,潮湿逼仄的巷子以及没人居住的烂尾楼是他们的地盘,他们接纳了父亲,在用纸皮铺成的窝里给他留了一块空间。

夜深以后,流浪儿都睡了,漆黑的巷子,臭烘烘的沟渠,老鼠不时在父亲脚边爬过,他心里恐惧,留意着身边的动静,不时有影子从巷口飘过,或许是人,或许只是一只狗。有一天,一个手拿长棍的疯子闯进流浪儿的地盘,父亲站在巷子里惊恐地望着疯子,四肢麻痹无法动弹,木棍打在他的左脸上,父亲倒在地上,左耳出血,耳鸣困扰了他很久,后来他对声音特别敏感,细碎的声响都能被他捉捕到,这种敏感增添了他的恐惧。

巷子里的生活片段占据了父亲大部分记忆空间。黑水镇居民围捕过他们几次,想把他们送去山上的孤儿院,可每次都让他们逃脱了。巷子里的日子过得提心吊胆,父亲由恐惧疯女人到恐惧围捕。

因为失眠,而且听力灵敏,父亲便承担起晚上放哨的角色。漫长的夜晚消耗了他太多的精力,父亲的身体发育得极其缓慢,眼睛四周的皮肤发黑发皱,睫毛也掉光了。尽管父亲的机警能够帮助流浪儿避免被围捕,他们还是每过一段时间就搬到另一个街区去生活,他们讨厌夏天,大雨使他们睡觉的地方变得湿漉漉的,地上的纸皮被水泡烂了,第二天太阳猛烈照晒也难以将地下的水蒸发掉。流浪儿身上长满了癣,从一个地方开始烂,蔓延至全身,体无完肤。父亲是流浪儿当中患皮肤病最严重的一个,他浑身都是血痂,痒得不行,稍微一动就冒出脓液,差点就死去了。跟他玩耍的小女孩背着他离开黑水镇,在山里找到一眼温泉,用温泉水替他擦身,父亲才活了过来。

在山里待了两个月,父亲的病开始好转,身上的血痂掉下以后留下无数个印痕与疙瘩,皮肤绷得紧紧的,父亲不敢伸展身体,担心把薄薄的新皮给撑破了。下山以后他又回到巷子里,躲在书院的窗口下学会了读书写字,随着身体的不断膨胀,烂尾楼日渐残旧,巷子也变得狭窄了,夜晚躺在纸皮上,父亲的想法发生了改变,或许是因为那场病,他开始害怕肮脏的东西,他逐渐意识到自己并不属于这些黑暗的巷道,不属于黑水镇。

 

母亲说,父亲倒下之前好像在写什么东西,晚上他房间的灯一直亮着。母亲知道他晚上睡不着,因此并没有干预他,就让他在那段安静的漫长的时间里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在父亲的房间里找了好久,并没有发现他写的东西,书柜上除了报纸还是报纸。

在医院值夜看守父亲的时间里我把父亲收藏起来的报纸都翻了一遍,那些发黄的报纸所记录的是黑水镇自1978 年至今的发展变化,其中有几篇写旧房拆迁以及古楼修复的文章,父亲在上面画了几条横线。我在想父亲是不是在计划回黑水镇?这二十多年他从来没有离开过北方,或许他真的想回去,但他知道他要回去的并非黑水镇,而是他出生的那个地方,他无法知道那个地方距离黑水镇还有多远。

 

父亲在医院躺了三天三夜还没醒来,母亲把医生叫来,说没痛没病地躺了这么多天,是不是成植物人了?医生把父亲推出去做检查,半天才送回病房,父亲依旧平静躺着。医生说父亲的身体到处都是病,但这些病都不是沉睡的原因,他的脊椎完好,后脑勺也没有摔坏,因此只能给他输液,等他自然醒来。

母亲坐在床边握着父亲的手不停地唤他的名字。司徒两字是他的姓也是他的名。我曾问父亲为何给自己取名司徒?他说记忆中那所宅院里有一块巨大的牌坊,后来他才知道上面写的是“司徒”两字。妹妹站在窗边哭泣。我认为我们不必为父亲感到伤心,他并没有死去,而是陷入了他一直在寻觅的沉睡状态。

天气越来越冷,下了几天的雪,地上、屋顶上早已积了厚厚一层雪。雪后天空放晴,地上的积雪反射太阳光把周围照得亮晃晃的,街道两边,不少人出来铲雪,小孩在雪地上玩耍,梧桐树下站着一个五官不正的雪人。父亲说他在二十几年前的一个冬天杀死过一个人。

 

长大以后巷子里的流浪儿都有了劳动能力,也出现了利益纷争,闹过几次以后就一哄而散了。父亲跟当初救自己一命的女孩相依为命,没多久女孩外出偷东西的时候从两米高的围墙上摔下,脑袋摔在尖尖的石头上,当场死了。

父亲孤身一人在街头徘徊,夜晚降临以后他走进漆黑的巷子,闹矛盾以后其他流浪儿已经不在巷子里活动了,夜晚寂寞冰冷,女孩的死给他带来了沉重的打击。那天晚上,他决定杀死记忆中的疯女人,唯有杀死恐惧才能获得自由。

天气寒冷,月光被乌云遮住,为了壮胆,父亲去偷了一瓶酒,他提着酒瓶在梧桐树旁坐下,早上飘落的雪已经融化,积水把地面泡软,泥土像发酵的面团。他大口大口地将烈酒灌进腹中,然后把酒瓶敲碎在树干上,紧紧握住尖利的瓶口。

梧桐树上的积水打在他的额头上,打在身旁的落叶上,打在软绵绵的泥土上,发出噗噗的声响。街头出现一个黑影,父亲举起手中的瓶嘴,绽开的玻璃像一朵带刺的花。黑影靠近的时候父亲猛地站起来,向那人腰间刺去。

父亲晃晃悠悠走进巷子。很快,白光把梧桐树光秃的枝丫照得闪闪发亮。父亲看到手上有凝固的血块,心里发怵,把血块蹭到衣服上,捂着胀痛的脑袋走到街头,看见梧桐树下躺着一个拾荒老人。

 


父亲对自己的姓名、年龄和籍贯一无所知,他被拉去游街,街道两边站满了人,喊着各种口号,父亲从来没有见过那种场面,以为自己是要被送去枪毙,呜呜地哭了起来。

游完街,父亲被关在牛棚里,牛棚里一片漆黑,墙壁用粪便扫过,肮脏不堪。地面是潮湿的,用稻草铺成的床已经散乱。父亲重新整理好潮湿的稻草,躺在上面,他不再恐惧手持镰刀的疯女人,疯女人已经死亡。他顾忌把他关起来的那些人会杀死他,那个女孩从墙上摔下死去之前跟他说过,他们没有身份,是这个世上不存在的人,任何人都可以伤害他们,因此他又彻夜难眠。

父亲被安排到采石场劳动改造,身前挂着牌子,上面写着他的罪名。石山被凿得千疮百孔。男人在岩石上凿,女人们就在下面把大块的石头敲碎挑到外面,外面有车把石头运走。父亲不会使铁笔,满手都是水泡,监管人就派他到女人中间去敲石头,后来又分配他到运石头的队伍里去,把碎石装满车厢然后跟着汽车到各条路段去铺路。父亲对这份工作很满意,他和其他几个人坐在石堆上被车带着到处走。

天气越来越冷,雪迟迟没有来,路边和山上的树光秃秃的,像无数根插在泥土里的鱼刺。两个月后,汽车把父亲载到一个小山村,把碎石卸下之后监管人就把他锁在一个仓库里。仓库里已经关了好多人,父亲找了个安静的角落坐下等开饭,吃完饭或许还会安排其他的工作。他感到精疲力竭,想洗个澡,把身上的灰尘和石屑洗掉,他厌恶身上的脏污。仓库顶端有几个方形窗口,映进几束月光。身边的人埋怨那么晚还没有饭吃,仓库像一个漆黑的洞,里面藏着一群吵闹的蜜蜂。

父亲迷迷糊糊地睡着了,睡眠对他来说是稀有的,因此他记得很清楚,那个沉闷吵闹的夜晚睡得很沉,以至于天亮了都不知道。

睡在他旁边的胖女人死了,她患了瘟疫,尸体被抬到阳光底下,一群人张罗着找来干柴要火烧尸体。父亲站在远处眺望,想不起躺在身旁那个胖女人的模样,脑海里只有她肥大的轮廓。

城里卫生部门派人来给劳改分子检查身体。中午时分父亲被派遣到采石场劳动,坐在巨大的石头面前浑浑噩噩地敲了大半天,手上多处震出血,他已经没有知觉。自己离胖女人最近,为了预防被自己身上可能潜伏着的病毒,那些人会偷偷下毒手杀死他,父亲一整天都在想这件事。

傍晚时分,父亲又被安排去运石头。汽车往小山村奔去,经过一座石桥,只听见一阵落水声,父亲在水面上消失了,夜幕降下来把水面的涟漪抚平。

 

父亲依旧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我和妹妹轮流照顾他,给他擦身,喂流食,倒排泄物。他的身体发生了明显变化,死皮一块块掉落,萎缩的肌肉日渐饱满起来,肤色细嫩通红,前来探望的好友都说父亲是返老还童。

我和妹妹给父亲穿上棉衣,带上帽子,推着他到外面去晒太阳。外面雪很厚,不过天气晴朗,没有风,不是特别冷。父亲的脑袋斜向一边,身体往下垂,为了不让他摔倒,我们不得不用绷带将他跟轮椅捆在一起。父亲或许能够感觉到自己正被我们推着走,能感觉到温暖,他的身体在吸收阳光,嘴唇泛起健康的色泽。

江边的景象格外萧条,江面结了厚厚一层冰,行走的人穿着黑色的大衣,脖子跟下巴都藏在领子里,远处有几个年轻人在溜冰。我们将父亲推到江边长椅旁,阳光正好照在他的胸膛上。没多久母亲便来了,披着头巾,提着个银色保温壶,在长椅上张罗着给我们倒热水,然后弯腰去整理父亲的衣服。

“当年你们父亲差点就死在江边了。”母亲将父亲推到阳光更好的地方,然后在长椅上坐下,“那时正值一年里最寒冷的那几天,我和你们外公到野外钻冰捕鱼,回来的时候已经很晚了,天下着大雪,外公拖着网,我背着一竹篓已经冻成冰条的鱼在冰上走。那时这里还是个破落的小山村,晚上没几户人家点灯。上岸没走几步我被绊倒了,鱼掉了一地。外公一边骂我不中用一边捡地上的鱼,仔细一看,绊倒我的是一个倒在雪地里的人。我们以为他已经死了,外公叫我赶紧把鱼装好回家,才走了两步,你们父亲就喊了起来,他一直喊救命,声音特凄凉。”母亲看着父亲的侧脸哈出几口白气,“那时家里只有两间房,你们父亲在我的床上躺了一个冬天才能站起来走路。他当时像一只快要饿死的猴子,连玉米都啃不动。第二年春天,河里的冰还没融化,上游的水涌到岸上来,整个村子被水淹了,你父亲救了一位干部的女儿,那位干部为了报答他,帮他安排入户,分配住房的时候还给他争取了一套房子。”

母亲用衣袖揩去眼泪,父亲如一个沉重的包袱纹丝不动。江面起风了,溜冰的青年已经上岸,我们推着父亲往医院走。将父亲抬到病床上,母亲捧着他的手,“从没见他这么好看过,看他睡得多沉。”母亲跟我们一样,没有见过父亲沉睡的样子。她从前对父亲充满怨言,说他杞人忧天、胆小如鼠。“你们父亲没有病,他只是睡着了,他太久没有睡了,才不愿醒来,跟医生说说,过年前我们把他带回家。”

医生同意让父亲回家疗养,出院前叮嘱我们按时给他喂食、擦身、活动肢体。我看着病例上父亲的名字从未感觉如此陌生。他过了近三十年没有姓名的生活,后来给自己取名为司徒,出生地写的是我们现在居住的北河镇。获得身份证以后,他在身份证上钻个洞套上绳子挂在胸前,夜里双手紧紧握住身份证依旧睡不着。


未完

完整版请阅读纸质刊物

刊于《青年作家》2021年第2期


点击下方链接购买刊物

 购买刊物 

解锁更多精彩

青年作家杂志社

新青年 新文学 新经典

投稿邮箱:

qingnianzuojia2013@126.com


推荐阅读

>>>中国经典作家访谈录<<<

莫言 | 王安忆 | 毕飞宇 | 余华 | 金宇澄 | 残雪铁凝 |  韩少功 | 刘醒龙 | 马原 | 马识途 | 张 炜 阿来 | 李敬泽 | 贾平凹 | 梁晓声 | 周涛 | 王火 王蒙 | 迟子建 | 冯骥才 | 叶辛 | 杨显惠 | 叶兆言

苏 童 | 杨争光 | 徐贵祥 | 北村 卢新华 

>>>华语作家访谈录<<<

哈 金 马家辉

>>>>重金属<<<<张抗抗 | 须一瓜 刘 恪 | 张 楚 | 格 尼王十月朱山坡 | 温亚军 | 陈应松 | 李 浩 邱华栋 | 罗伟章 裘山山 | 尉然 | 张 楚王祥夫 | 叶兆言 | 韩东 | 弋舟 | 陈世旭宁肯 | 陈应松 | 田耳 | 李浩 |邱华栋 | 陶纯张柠 | 潘灵|裘山山 | 李治邦 | 韩 东>>>>2020年目录<<<<第01期 | 第02期 | 第03期 | 第04期第05期 | 第06期 | 第07期 |第08期
第09期 | 第10期 | 第11期 | 第12期
>>>>2021年目录<<<<

第01期 | 第02期 | 第03期

>>>新力量<<<庞羽 | 贾若萱 | 一默  | 温凯尔 | 小珂 张晚禾 | 尚攀 | 叶杨莉 | 胡淳子 | 王大烨苏热石梓元郑在欢 | 杨渡 |马云鹤  岑 攀 | 熊德启 谢京春 梁思诗 闫东方

宋 迅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