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PPT版 20 (视频加图文珍藏版)

心自光明 僧伽吒经法门 2023-01-27


感恩慧海老师编辑制作PPT以及讲义,感恩大德师兄们整理文字视频等资料。愿以此功德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愿此生速开智慧成佛,救度众生,不求余果。本内容发布已经取得慧海老师同意。主讲人慧海老师,复旦大学医学院硕士,多年医生及科研经历,深入研修“楞严独步”圆瑛大师的《楞严经讲义》,结合生理学制作简要PPT。
请读者以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原著为准。此PPT与原著不符之处,请遵照原著!




佛力不可思议


【PPT 第 42 页】

2.阿难对于实修仍有三个疑问

2.1疑问一:实修下手处,不生不灭的因地心在哪里?


阿难已经明白了发觉初心的二决定义:一是因地心和果地觉要一致;二是八识造业受报皆是自作自受。阿难还有几个疑问:第一个疑问,与果地觉匹配的这个因地心必须也是不生不灭的,到底在哪儿?阿难看到的都是生灭无常的现象。第二个疑问,前面佛陀说要解结,本觉真心因为无明妄想打了很多结,到底什么是结?这些结是怎么形成的?第三个疑问,如何解开这些结?
果地觉是清净圆满的、不生不灭的,像金刚王一样常住不坏,体性坚固。阿难提到果地觉有七种名称:
1.菩提:离烦恼障和所知障而成就的、究竟的智慧德能,破我执和法执而成就菩提,菩提翻译成汉语就是“觉”。
2.涅槃:究竟解脱生死苦海的德能,出分段生死和变异生死而证得。分段生死是我执,变异生死是法执。
3.真如:天然本具的性德,无妄为真,不异为如,真如本体不变随缘,成佛以后能够起自在的妙用,没有妄想为真,完全相同为如。
4.佛性:本觉真心,在迷惑颠倒时,被埋藏在五阴里面,本觉出缠以后就是妙明真心,不动周圆,照遍十方。
5.庵摩罗识:又称为白净识,在因地称为阿赖耶识,果地称为庵摩罗识,“善能分别一切法,而自身无染着”,善能分别一切法就是随缘,自身无染着是不变。
6.空如来藏:诸佛于因地修行,返妄归真,复本心源,究竟清净,唯一真心, 更无他物,不动周圆的真体,“本来无一物”。
7.大圆镜智:由第八识所转,叫转识成智,到了果地时,八识转为大圆镜智,平等而不起分别,就像大圆镜一样平等地圆照一切法界。昨晚有个师兄问,如果烦恼来了,怎么办?我说你把大圆镜搬出来照一照这个烦恼,再回过头来看一下大圆镜本身,这个大圆镜本身是哪一种烦恼?这个象大圆镜一样的东西才是真正的“我”,“我”不是任何一种烦恼,能够圆照各种烦恼,自身却并非烦恼,可以照各种激动、悲伤、抑郁、喜乐、和平、沉静等等,各种情绪都能照出来,但是这个“能照”不是任何一种情绪。咱们学了《楞严经》,解除烦恼是比较容易的,把大圆镜搬出来照一照就好了。
第五“庵摩罗识”和第七“大圆镜智”,都能照俗谛(世间法),一个是有分别,一个是无分别。庵摩罗识是“善能分别一切法”,是能分别诸法的。大圆镜智是“平等而不起分别”。比如现在我照柱子、照天花板、照桌子、照地板、照各位师兄,只是平等地观照,不起任何分别,这就是大圆镜智,不去贴标签。
从果地觉的七种名称来看,可以体会到佛陀的良苦用心。佛在不同的经典里面,对不同的当机众,立不同的名称,就是为了避免迷惑无知的众生执着一个名相为实有;所以佛陀就换着花样给出琳琅满目的名称,其实表达一个意思,让你不会执着一个名相为实有。同时也体现出不一不异的“中道”妙理:若说七种名称是一,毕竟有不同的名相,若说是异,七种名称皆指向果地觉。
为了开显耳根中不生灭的闻性,佛陀就让罗睺罗去敲钟,通过对比声音的动静两种尘相,来认出不生不灭的闻性,声音(客体,经验的对象)起灭变化,闻性(主体,经验者)常住不灭。第二讲已经详尽地做了演示,此处就不重复了。如果还有人没找到闻性,请按照第二讲或二十五讲音频的方法,尽快去找。
佛陀从耳根的这个角度来开示众生,让罗睺罗敲钟帮助阿难找闻性,目的就是要和后面的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遥相呼应。观世音菩萨修耳根圆通,第一句话叫【初于闻中】,意思就是最初安住于闻性当中,如果你找不到闻性,耳根圆通就没法修,观世音菩萨讲的具体修行步骤也听不懂。所以佛提前让我们先把闻性找到,后面才能明白观世音菩萨在说啥,这就叫良苦用心。另外,也呼应了佛陀之前所说的选择圆通根的标准。

以诸众生,从无始来,循诸色声,逐念流转。曾不开悟,性净妙常,不循所常,逐诸生灭,由是生灭,杂染流转。


众生因最初的一念不觉而有无明,本觉真心遂被无明力转为八识见分,成为众生的因地心,无始劫以来,此心一直向外攀缘色、声、香、味、触、法六尘,追逐各种念头,在六道里流转。
大家可以在禅修垫上深刻体验到【逐念流转】。当你修耳根圆通到一念不生时,能感觉到一种清明的、寂静的觉知力,这就是一种近于涅槃的觉受(五阴未破,无明未破,只能方便说“近于涅槃”的觉受,非真涅槃境界),一旦来个妄念,比如突然想起来某天购物时的场景,然后你追逐这个记忆,又想到了家人或同事对你购物的评论,如果此时你觉察到自己在追逐妄念,就会彻底理解佛陀说的这句话,由一种近乎涅槃的状态,重新进入轮回状态。禅修垫上的你会突然心开意解,所谓的轮回,就是妄念在流转而已,那个本自不动、常住不灭的真心,何曾有过轮回?换言之,所谓的轮回,本质上就是不停流转的妄念而已。
众生不知道自己有一个清净的、常住不灭的妙明真心,不去追循此常住不灭的真心,而去追逐生灭不停的各种妄念,这些生灭的妄念令众生在六道里不停地轮回。文殊菩萨在后面也讲到同样内容:循声故流转】,攀缘声音,追逐声尘,就会轮回。我们在阿敦煌师兄这里听颂钵,如果追着颂钵的声音,那还是轮回种,必须借助颂钵的声音找到自性,然后安住于自性,才能解脱轮回。
轮回的原因是“循六尘、逐妄念”,怎么实修来解脱轮回呢?


若弃生灭,守于真常,常光现前,根尘识心,应时销落


也就是舍识用根,舍掉生灭的第六识,用不生不灭的根性,不去攀缘声尘, 守住耳根常住不灭的闻性。本有的心光就会显发出来。六识是六根攀缘六尘而产生的,心光显发,根尘不再偶联,六识心即时销落,破色阴和受阴。
想相为尘,识情为垢,二俱远离
“想相为尘”是想阴,“识情为垢”是行阴,此处是破想阴和识阴。


则汝法眼,应时清明,云何不成,无上知觉?


此处是破识阴,对应“生灭既灭,寂灭现前”,不生不灭的真心本来面目就显露出来了。破识阴后,证得一分法身,破一品无明,登初住位。
五阴破尽,就由凡夫位超凡入圣,进到圣者的行列了。“中中流入,萨婆若海”,以中道的观智,于闻性中,念念流入如来的大寂灭海,或叫“一切种智海”。一切种智包括般若智(空性智,一切智)和方便智(差别智、道种智)。由此进修,历经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十地和等觉,直趣佛的果地觉。
法眼】是五眼之一。五眼通收十法界,如来五眼圆具,菩萨具前四眼,二乘具前三眼,天趣具二眼,鬼神有业报五通,亦具二眼,其余四趣众生只具肉眼。


《五眼颂》曰:“天眼通非碍,肉眼碍非通,法眼惟观俗,慧眼了知空,佛眼如千日,照异体还同,圆明法界内,无处不含容。


1.肉眼:四大所成,胜义根由清净四大所成,依肉根而住,发为能见,其功能但观障内之色,墙壁障碍之外,乃至隔纸则不能见,故曰碍非通。
2.天眼:能观障外之色,故曰通非碍。天人和鬼神皆有天眼。
3.慧眼:观空,能观真谛我空之理,故曰了知空,二乘人已证慧眼。
4.法眼:能观俗谛诸法,了知诸法之相,得法无碍辩才,故曰惟观俗,修行者五阴破尽,登初住位菩萨,本觉真心显露,即证得法眼清明。
5.佛眼:犹如千日,照种种千差万别之相,皆是平等般若实相,就像看各种金器,见众器差别之相,同是一金平等之相,故曰照异还同,圆明普照十方法界内,无处不含容。
凡夫学习大乘经典,理上开悟中道实相,就拥有了佛眼。此处的佛眼是指中道的正见,实证的佛眼则是成佛后才具备。见《大般涅槃经卷六.如来性品第四之三》:“声闻之人虽有天眼,故名肉眼。学大乘者虽有肉眼,乃名佛眼。何以故?是大乘经名为佛乘。而此佛乘最上最胜。
从耳根圆通实证过程来看:色阴尽天眼开(注意:开天眼的众生未必色阴已经破尽,天人和鬼神的色阴种子仍然存在于八识里),受想尽慧眼开,五阴尽法眼明,无明断尽即证如百千日月的佛眼。


【PPT 第 43 页】

2.2   .疑问二.本觉真心因无明妄想而打结,什么是结,怎么形成的?


接下来佛陀要回答阿难的第二个疑问,什么是结?阿难急于想知道什么是结,此时佛摩阿难顶,诸佛也给阿难加持。


即时十方,普佛世界,六种震动。微尘如来,住世界者,各有宝光,从其顶出,其光同时,于彼世界,来祇陀林,灌如来顶


六种震动比喻六结将要解开,此时十方如来各出神通境界,身心安住本国不动,便能放光到楞严法会的现场,共同来给释迦牟尼佛灌顶。
此处的重点,是要注意放光的部位,诸佛菩萨皆是从顶门放光,而我们凡夫往生净土也是从顶门走的。仅这一点,就太不可思议了。


《印光法师文钞》云:“顶圣眼天生者,谓人气已断,通身冷透,唯头顶独热者,则必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也。若眼及额颅处独热,则生天道。心处独热,则生人道。肚腹独热,则生饿鬼道。膝盖独热,则生畜生道。脚板独热, 则生地狱道。此由人在生时,所造善恶二业,至此感现如是,非可以势力假为也。是时若病人能志诚念佛,再加眷属善友助念之力,决定可以带业往生,超凡入圣耳。不须专事探试征验,以致误事也。至嘱,至祷。


若无阿弥陀佛的他力加持,凡夫一生所造的业中,恶业必定远大于善业,基本上都会从肚脐、膝盖和脚底板走入三恶道。而一旦恳切念佛,就算所造恶业再大,仍能在佛力加持下,从顶门离开,进入净土,也就是说,此人未来铁定进入圣者的行列,乃至究竟成佛。这绝对不是人类的第六识所能理解的。
汝欲识知,俱生无明,使汝轮转,生死结根,唯汝六根,更无他物】这是十方如来异口同音对阿难宣说的内容,让你轮转的根源就是六根。再次说明六根不是指浮尘根身,而是指八识见分。本觉真心一念不觉,无明力转本有的智光为八识见分,托浮尘根攀缘六尘,形成六识,六识造业,产生各种各样的烦恼,轮转生死。


汝复欲知,无上菩提,令汝速证,安乐解脱,寂静妙常,亦汝六根,更非他物


第八识是真妄复合体,全体是真,带有妄念,如果以此为因地心去修,沙土自沉,清水就会自动现前,如来果地的功德就会自然呈现。所以说,让你脱离六道轮回的,也是六根之性,八识见分,而非其他东西。


佛陀归纳为:结解同所因,圣凡无二路。


无论是轮回(本觉真心打了六个结成为妄心妄境),还是解脱(解六个结后妄心妄境回归本觉),都是同一个根源,即六根之性。凡夫也好,圣者也好,都是从这条路获得解脱、或者处在轮回的。也就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佛陀为了强调“不二”,换了个角度开示:【根尘同源,缚脱无二】


“根”就是能见的见分,“尘”就是所见的相分经六识造业显相,见分和相分都是妙明真心显发出来的。因此,缠缚和解脱就在一心之内,离开此心去谈缠缚或者解脱,都是无稽之谈。大家可以回顾一下第八番显见之“见性无分”。
识性虚妄,犹如空华。由尘发知,因根有相,相见无性,同于交芦】 识性是在虚妄的前尘上所起的妄想,就像空中华,由虚妄的六尘令我们的六根有了感知,由六根显出六尘之相(前面分享过佛陀举的例子,并不一定需用六根就可以显相,此处佛陀说“因根有相”,是对阿难这些当机众)。
八识见分也好,八识相分也好,都没有自性,都是清净本然的妙明真心的虚妄显相。佛陀比喻为印度的交芦,两边有两片叶子,中间是空的,底下是盘根错节的一个根,左边的叶子比喻为“能见”(根),右边的叶子比喻为“所见”(尘),两者都没有独立性,如果一片叶子倒掉了,另外一片也倒了。比喻为:若没有六尘,六根也不存在;六根没有了,六尘也没有了;所以是“根尘互依”。在后面弥勒菩萨汇报修识大的时候,会讲这个,叫【依他起如幻】。
根尘同源,交芦底部是一个根,就是一心。交芦中间是中空的,两边有叶子, 若说交芦是实有,他中间明明是空的,若说是空的,两边却有两片叶子,单纯说交芦是空还是有都不对,所以是【空有二俱非】,也就是中道。

★★★★★【是故汝今,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无漏真净,云何是中,更容他物?


在本觉本明的妙明真心的头上,再安上一个明,再安上一个觉,就成为妄明妄觉,头上安头了,这就是无明的根本。不要在本觉本明的头上额外再立一个知见,本觉真心本来就是常住不灭的,歇下所有的妄知妄见,一念不生,一尘不染,就会体验到,涅槃心是本具的,不容再额外立一个知见。
这句话对实修的指导意义重大,应背诵下来。实修时很管用。
在修耳根圆通时,不去分别声音的高底、节奏、韵律或是否优美,单纯地安住于能闻之性。如果突然来个妄念说“我听见了”,这就是无明之本。我本人在一次禅修中是有体验的。
有一次去济南出差,早上起来在宾馆里打坐,通过听声音,安住于闻性,有段时间一念不生,但又了了分明,而且有一种深层的喜悦,过了一段时间,我突然一想,这个一念不生、了了分明的心大概就是真心吧?这个时候马上脑子里面跳出一句偈子,佛陀说的【妄真同二妄】。其实我没有专门背诵过这个偈子,可能是看过《楞严经》,就种在阿赖耶识里面,遇缘时会自动显相。为什么此时会跳出这句话?因为当我的意识心生起了“这就是真心”的念头时,真心当下就成妄心了。所以也就是【知见立知,是无明本】。
《楞严经》里面有大量的印证实修境界的偈子,比如文殊菩萨在后面将提到的【净寂光通达,寂照含虚空】,所以大家背诵一些偈子很有必要。
本觉真心是不容额外再立一个知见的。而我们凡夫就喜欢立个“有”见,于是就在三界里摸爬滚打,三界又称“三有”。声闻缘觉喜欢立个“空”见,他们就住在偏空涅槃里面,认为这个空境是真实的。
迷晦即无明,发明便解脱】:本觉真心一念不觉,因无明力而把真空迷晦, 晦昧浑浊成虚空之境。耳根圆通修到五阴破尽,心光显发,就解脱了。
这个“发明”分为“理发明”和“事发明”。理发明就是理上开悟,还没有解脱,事发明就是证悟,理事都发明了才是解脱。单纯的理发明虽然没有解脱,但有一个好处,理发明以后,事发明就会很快。如果你没有理发明,理上不开悟,事上你拼命努力地修,是很漫长而且很难很难解脱的。单纯从事上去修,解脱可以说是遥遥无期。
后面讲到持地菩萨的实修经历,他是从事上去修的,修了无量劫,遇到无量的佛,都没有开悟。直到最后遇到毘舍浮佛出世,佛告诉他一句话:“当平心地,则世界地,一切皆平”,一下子就开悟了。所以从事上去修,开悟要无量劫的时间。从理上先开悟,再去事修,是非常快的。最终的目的地肯定是一样的,都是中道实相,理和事圆融。如果执理,事上没有证悟,就沦为口头禅了。
这张幻灯片下半部分是花了好长时间来制作的。找来一条丝巾,把它打成六个结,丝巾有这么长,打六个结还不容易,第一次先打了四个结就打完了,后来打了五个结又打完了,使劲打才打到六个结。这些比喻什么呢?未打结时的丝巾比喻本觉真心,能够不变随缘,打了这六个结,叫【依真起妄】,依一条丝巾起了六个结,打结后就是虚妄显相了。
打结的顺序是【生因识有】:第一个结是识阴,对应的是“灭结”;第二个结是行阴,对应的是“空结”;第三个是想阴,对应的是“觉结”;第四个是受阴,对应的是“根结”;第五个是色阴,对应“静结”和“动结”。
回顾一下第 14/25 页的显相流程图,就是这么一个顺序。
解结的顺序恰好倒过来,是【灭从色除】:先从色阴的“动结”开始解除, 然后是色阴的“静结”,再是受阴的“根结”,想阴的“觉结”,行阴的“空结”, 最后解开的是识阴的“灭结”。
这六个结解掉以后,叫【六解一亡】:六个结全部解开了,硬要说还有一条丝巾,其实也是一种妄,如来藏妙明真心本来就是圆满的,不存在一个还是非一个的问题,没必要再去安立任何一个名相,连一也是多余。


由汝无始,心性狂乱,知见妄发,发妄不息,劳见发尘,如劳目睛,则有狂华,于湛精明,无因乱起,一切世间,室内、山河大地,生死涅槃,皆即狂劳, 颠倒华相


这几句话把前面的显相流程图又复习了一下。“心性”就是不变随缘的如来藏心,“狂乱”就是第一念无明,有了第八识,也就是识阴;然后“知见妄发”即是第七识、行阴;“发妄不息”就是第六识,妄想就更多了;“劳见”是前五识、受阴;“发尘”就是发出了可见的显相,对于声尘来讲就是动静二结,对于色尘来讲就是明暗二结。色阴是两个结,前面分享的六尘十二种相黏住八识的湛然之体,每种尘都有两种相对的相,用鼻根去修,就有通塞二结,舌根去修就有恬变二结,由此类推,色阴有两个结。
“如劳目睛”就是无因起妄,有了能见、所见,“狂华”比喻为十法界。“于湛精明,无因乱起”,本觉真心湛然清澈,本具觉明,毫无原因的一念不觉而有无明。一切山河大地是色阴二结,“生死”是根结,“涅槃”是觉结和空结,“皆即狂劳”是灭结,此处是圆瑛法师根据显相的过程,分别把“山河大地、生死涅槃、皆即狂劳”对应于几个结。


【PPT 第 44 页】

2.3.疑问三.明白了什么是结,如何解结?


知道了五阴是结,怎么把五阴的结全部解开呢?
第一步:要确定解结的方法论。佛陀当时拿着打六个结的丝巾放到阿难的左边问,能解开吗?然后又放在右边问,能解开吗?又问阿难怎么才能解开?阿难说,解结当然要从结的中心去解开,比喻解结应该用【中道】的方法论,不能执着有,也不要去观空。也就是【空有二俱非】。
我们听颂钵的声音,这个声音并非实有,是自性遇缘显相出来的。从生理学来看,外境根本不存在颂钵的声音,声音是由空气震动传导到内耳,转化为电流信号由大脑皮层重新构建出来的。声音是人类大脑皮层的一种感觉,外境根本没有声音。如果硬要说声音不存在,也是错的,因为大家确确实实听见了。
第二步:选择一个圆通根去修入流的功夫,【根选择圆通,入流成正觉】。反闻能闻的自性,也就是安住于“闻性”。根结解开了,尘相也就没有了,妄念销落,真心自然水落石出,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具体做法就是【不取】。
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不取无非幻,非幻尚不生,幻法云何立?】以“不取”作为具体的修法,跟前面的“不循”、“不随”、“歇即菩提”意思完全一样,不要执取颂钵的音调怎么样,音色好不好,是尼泊尔的还是泰国的等等,不要去遍计所执这些东西,自然安住于能闻的自心就可以了。
“自心取自心”,就是八识见分取相分,本来是真体,就变成了各种幻相,如果不取,就没有幻相了,所以非幻当然也不存在。
第三步:次第解结。解结因次第,六解一亦亡】。有些人说,“我一念顿悟破无明”,其实理上都是顿悟,事上都是渐修。观世音菩萨也是一个结一个结依次解开的。历经三空的修证过程,也就是人空、法空和俱空不生。证人空破我执,证法空和俱空不生,法执全破。
佛陀在此阐释了破五阴与越三空的修证过程。


1.【此根初解,先得人空】


此根初解,根结对应受阴,即前五识,色阴包括动静二结,色阴和受阴都破掉了。而想阴,即第六识,是第七识缘取了前五识落谢的影子而产生,前五识破掉后,第六识当下就破掉了,所以受阴一破,想阴跟着破。色受想三阴破掉以后,五利使(五种妄见)及五钝使(五种烦恼)全破,就证得了“人空”,破除了我执,在第七信位,齐小乘的四果阿罗汉。


2.【空性圆明,成法解脱】


破想阴以后应该继续反闻闻自性,而不是像二乘的人那样住于偏空涅槃, 反观偏空涅槃这个境界也是幻相,就证得空性圆明,证得“法空”,破行阴,在第九信位。


3.【解脱法已,俱空不生,是名菩萨,从三摩地,得无生忍】


继续反闻自性,第八识微细生灭的颠倒妄想也破掉了,识阴尽,连空的境界也没有,即“俱空不生”,破法执,亲见诸法无生亦无灭。生理世界、物理世界、心理世界,所有一切的显相,根本就没有生过,也没有灭过,登初住位,住入佛家,成为佛子。
下面分享一下佛陀的偈子中比较核心的几句。


陀那微细识,习气成暴流,真非真恐迷,我常不开演


“阿陀那识”就是阿赖耶识,假名为所谓的“真我”,含藏着根身、器界一切的种子,根身就是有情众生,器界就是无情器世界。一切有情无情的种子都在阿赖耶识里面,它能够执持一切染、净的种子和根身器界,“令不散坏”,我们之所以活着,肉体四大没有分解,是因为阿赖耶识在摄持这个肉体。一旦阿赖耶识离开,肉体就会腐烂,就会变坏,四大就会分解。世界也一样,地震、海啸、行星撞地球等等,所有这些有情无情的世界,如果发生变化毁灭的时候,都是由于阿赖耶识不再去执持这些东西,所以他们就会散坏。
我们现在没有散坏,是因为阿赖耶识在执持这个肉身。今天明白了真正的”是阿赖耶识,是“”在执持这个肉身,这个肉身并不是我,只是我利用的一个工具。如果信愿念佛,是这个“我”被佛接引去净土的。
由于如来藏受无明所熏,这个习气就是无明的种子,如同暴流,能够牵你投生各道,生死轮转。凡夫为什么随业流转,不能自己做主?就是因为阿赖耶识里面的习气种子流速太快,没有足够深的定力,根本无法对抗这些习气。对于凡夫而言,习气种子显相了我们所见所闻的世界。为什么凡夫看不到诸佛的净土?障碍就是这些习气种子。一期生命死亡,习气种子分毫不减,来世只能继续任由习气来显相投生的世界。
二乘的人不知道阿赖耶识,他没有办法去究其根源,也不知道有清净本然的如来藏心。等觉菩萨尚不能知其边际在哪里,因为等觉菩萨还有一分生相无明。
佛陀为什么会说“真非真恐迷,我常不开演”呢?
根浅的人迷惑比较深,如果跟他讲阿赖耶识是真实的,他就会执着有一个真实,其实阿赖耶识是带妄的。如果跟他说阿赖耶识是妄的,他就会执着阿赖耶识是非真实的,但是阿赖耶识的全体是真如。所以佛陀怕众生更加迷惑,不敢经常去开演阿赖耶识的道理。


是名妙莲花,金刚王宝觉,如幻三摩提,弹指超无学


根性就是本觉佛性,比喻为莲花。莲花第一个特征,花苞打开时,里面的莲子就已经成熟了,所以叫【花开莲现】。花苞打开是因,莲子是果,显示因果一如。莲花第二个特征是随缘不变,出淤泥而不染,莲花是从淤泥里面生出来的, 而莲花上却不带任何的淤泥,本觉佛性的莲花被包裹在五阴的淤泥当中,自身是不会被五阴染污的,是不动不坏的,不变的,一旦把五阴去掉,本觉佛性的光明就能遍照十方,自在解脱,像金刚一般坚不可摧,所以叫【金刚王宝觉】。
用中道的观智来反照本觉,能够破能、所二分的幻相,就是能见所见、能听所听、能尝所尝等,就能够得成无上的正等正觉,弹指间就超过了无学,无学就是四果阿罗汉。实修时用中道观智来体验佛陀说的“空有二俱非”:颂钵的声音若说是有,其实只是自心的显相,自性本空;若说它没有,却又能了了分明地听见,声音就像空谷的回响,叫【如幻三摩提】。

此阿毗达摩,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门


“阿毗达摩”是梵文,译为最胜顶法,也就是最殊胜的、最好的修行方法。十方诸佛皆是从根性之门一门深入而修行成就的。八万四千法门,最后都要通过阿赖耶识,把阿赖耶识外层的妄念剥离掉,显露出真如。《楞严经》里面的二十五种修法,都是归结到【一路涅槃门】,无论是从六根、六尘、六识来修,还是从地水火风空见识来修,都会归到阿赖耶识。
佛对于显相的因缘做了一些补充说明。


我说佛法,从因缘生,非取世间,和合粗相


佛陀讲过“万法因缘生,万法因缘灭”。在《法华经》也讲过【佛种从缘起】,前面三破因缘戏论法,此处佛为什么又重提因缘呢?
之前分享过: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关于因缘,净因,就是本觉内熏发始觉智。净缘,就是不执着所缘的境界,通过本觉内熏, 不去攀缘六尘,去发始觉智内熏。所以它不是世间的和合粗相,比如拿来一个电水壶,加水充电,这三种缘一聚合,热水烧开了。佛法不是世间的和合粗相,而是由本觉内熏,发始觉智,不攀缘外境,只去观照真心本觉。


如来发明,世出世法,知其本因,随所缘出


世法就是六道凡夫法界,出世间法就是三圣(声闻、缘觉、菩萨)法界,九法界一切染净诸法,皆由染净的因缘循业发现。


如是乃至,恒沙界外,一滴之雨,亦知头数,现前种种,松直棘曲,鹄  白乌玄,皆了缘由


本觉真心随缘显相一切万法,所以对于如来而言,远离地球的恒沙界外的世界,那里下了多少滴雨,都能知道。至于松树为什么是直的?棘为什么是弯的?鹄为什么是白色?乌鸦为什么是玄色?所有显相的来龙去脉,如来都清清楚楚。
修耳根圆通破行阴之后,几万大劫中十二类众生的来龙去脉,在定中都能够看得清清楚楚。比如说一只蚯蚓,前身是蚂蚁,再前身是大象,再前身是一个国王等等。能够非常清楚地看他的来龙去脉,行阴破了就有这个能力,识阴破了就更厉害了。
佛陀此处说的内容,如果不和后面对照起来看,确实有点费解。《楞严经》一定要前后对照起来学习,所以学《楞严经》有一个诀窍,如果前面的内容学不懂,先放下,别管它,等把整部经学完以后,前面很多内容就自然通了。
今天就分享到这儿。一会儿我们一起听一下佛陀的偈子,是群里的苏苏师兄唱诵的,请专业的人作曲的,唱的非常好。这个偈子在喜马拉雅也都有,建议大家下载下来去学唱。整部《楞严经》佛陀只说了这一个偈子,不要小看这个偈子,里面有理论部分,有实践部分,也有证果部分。如果用解经的方法去看,就是一部完整的经典。学唱的好处是,能种到阿赖耶识当中。打坐时遇到一些体验,可能就会跟偈子的内容相合。
(未完待续)

 

相关阅读: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PPT版 19 (视频加图文珍藏版)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PPT版 18  (视频加图文珍藏版)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PPT版 17 (视频加图文珍藏版)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PPT版 16 (视频加图文珍藏版)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PPT版 15 (视频加图文珍藏版)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PPT版 14 (视频加图文珍藏版)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PPT版 13 (视频加图文珍藏版)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PPT版 12 (视频加图文珍藏版)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PPT版 11 (视频加图文珍藏版)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PPT版 10 (视频加图文珍藏版)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PPT版 09(视频加图文珍藏版)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PPT版 08(视频加图文珍藏版)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PPT版 07 (视频加图文珍藏版)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PPT版05 (视频加图文珍藏版)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PPT版 04 (视频加图文珍藏版)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PPT版 03 (视频加图文珍藏版)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PPT版 02 ( 视频加图文珍藏版)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PPT版 01(视频加文字珍藏版)

中国首部以真人演绎的佛教电影《首楞严演义》第一部

圆瑛法师用整整半个世纪注解《楞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