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访谈·宗慧仪 | 她静静的,如一条河流

宗慧仪 微澜图书馆
2024-09-06

六一儿童节,孩子们分享给宗慧仪的礼物,2023年


宗慧仪,60年代出生的广州人,在华南师范学院(大学)附中完成中学学业,之后考取深圳大学,是深圳大学第二届学生。大学毕业后在深圳、珠海工作,一直在企业里担任财务相关的职务,其中16年外企工作经验,全英考取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现在是ACCA退休会员。

已于2021年11月退休,2021年加入微澜至今,有登记服务56次,累计登记服务504.9小时。


采访者说:

约宗老师参与访谈的路充满波折,很多次中断,中途经历了深圳老1馆的停止,后来更换合作学校,后来正式邀请参加访谈,她正在准备深圳1馆的“动物邻居”活动,刚刚卸下馆长,飞蚊症影响视力,困扰着她,采访就推到5月。采访这天,她前几天刚发过烧,还在咳嗽,依然没有完全康复。

“微澜是我的药。”不管是临退休前报名,还是医生陡然的一句话,以及在母亲离开后,微澜都是宗慧仪想抓住的东西。

2020年底报名微澜的时候,深圳1馆工作还没有启动,她日常会往返广州照顾母亲,报名了广州的分馆,但中途的五个月,各种因缘并没有急着参与微澜。直到2021年4月,宗慧仪自己上门到深圳1馆所在学校找微澜,访谈里聊起,宗慧仪还记得去学校的前一天自己的顿悟,当时的感受和场景,她甚至会细细描述某个路口的夕阳,小花园里劳作的人和涂鸦

宗慧仪的参与,给深圳1馆带来了新的活力,她在工作中的自主和主动承担,一开始就让我印象深刻充满好奇

我还记得,有一段时间,工作群里大家都很沉默,有时候我会在群里突兀的响应她,宗老师说没有关系,“我理解伙伴们还在职场,上有老下有小,很多的不易。值班外抽出时间关心微澜很难。

那段时间,每次闭馆后,她在群里总结一天的工作,从在哪里打水,如何使用微澜社区的某个功能,某个非常规的系统操作,她都会用多张实景照片和截图,拼在一起,用简单清晰的示意图在群里公示,事无巨细。“拼在一起,伙伴们就不需要看多张图了。”她做事情非常注重细节,一环扣一环,她永远把理解和支持ta人作为前置条件,来解决事情。

尽管她说,自己是有点事情放在心上就睡不着的老人家,但她常常又非常耐心地等待时机,比如在5月20日,她明明有事情需要找伙伴,但怕打扰大家过节,会等到第二天方便的时候才说。

微澜是她的药,也曾让她疲惫,现在,她依然在这里陪伴也创造着。

与宗老师的对话是一场随心的漫谈,我仿佛随她一起重新走了一遍过去三年的路。与微澜有关的每一个日子,与人交往的细节,让人身临其境,实在不舍得放弃很多细节,文字就又长了。

采访后,出外勤比较多,很难静下来写稿,某一天静下来,脑海里蹦出一句话,她像一条河流,是的,一条静静地流淌的河流,默默支持其他人。

请随她的讲述一起来感受吧。


受访者 | 宗慧仪

编辑/校对 |  宗慧仪 廖细雄

采访/撰写/排版 | 廖细雄


在84年,选择深圳大学


84年,我从广州到深圳大学。中学我上的是省重点,深圳大学1983年才成立,传统意义上,大家认为这是一个太新的学校,老师也不是很愿意我们来,觉得至少也要上中山大学。

今年4月我去贵州看望资助的一些学生,他们问,“阿姨,学习没有动力怎么办?”当时的氛围和场景,让我顺着这个话题就聊起了我自己经历的时代,那时候就像打了鸡血;其中一部分,就是为什么选深圳大学。

我虽然在城市上的中学,但家里经济情况是比较困难的。高一的时候,我就很明确大学要学经济管理,84年考大学时候,有经济管理专业的学校还不是很多;第二个原因,深圳大学有勤工俭学,对我吸引是比较大的,是一个最关键的原因,我希望大学靠自己就可以承担完成,不需要家里提供太多经济支持;另外,当时很多同学都选择来深圳了。

整个80年代,现在我也是非常怀念的,是一个很蓬勃向上氛围,十年浩劫,经济的积贫积弱,大家都很想国家尽快从困难中走出来,和今天的气氛不同,那时候非常纯粹。

我高中的学校很包容,很开放,学校有电视机,所有的新闻都可以让我们看,碰到大事,电视机就搬到哪个班的外面,都是热血沸腾的看,都会跟国运联系起来。爱国热忱,报效祖国,都是从内心生发出来的。


辗转的相遇,微澜成了我的药


我平日也会参与公益,有同事看到毅桦一席演讲后,就自然推送给我了。我一看就很喜欢,很受触动。2013年,我曾随香港的一个公益机构去四川看望留守儿童;看完演讲,才知道原来这些孩子也会来到城市,成为流动儿童,他们也是需求关注的。这个事情很好,很适合我,退休以后我就要去找微澜。

我一开始报名,深圳1馆还没有启动,我就报名了广州5馆,但回广州主要是要看望妈妈的,就不急着参与别的事情。隔了一个多月,我可能从公众号的推送了解到深圳微澜也启动了,但去报名的时候,说你已经登记了,这个身份证占用了,报名失败。

2021年,整个春天,我反复腰疼,人都懵懵迷迷糊糊的,可能天气阴沉的原因,眼睛好像睁不开,走路像走在云里边。看过几次都没好。碰巧三月中我开始在网络上学习中医基础知识,得知这个学堂有毕业学员在深圳蛇口开诊,于是预约看诊。我现在还记得是4月13日,我是首诊,医生打开一张表格,给我把脉,了解我的各种生理心理历程,我提到了我刚刚退休;从来没有医生像她那样做很多的笔记,医生给我把脉、腹诊后,她来了一句:十年可以改变一个行业。这句话好像在提醒我什么,我就突然想起来,我在找微澜,那我明天就去找,我要做点事情,做点事情可能我精神就会好起来。

从诊所出来,在街区的一个拐角,下午五点的夕阳,黄黄的光线非常温暖,春天的气息很浓,小花园里一个人在劳作,有旧房子,涂鸦,空地,布告板,一切特别美好,心情也特别好起来,走路也不再是踩在云里面,而是踩在沙子上,石头上,踏实了。

宗慧仪朋友圈,2021年


第二天我就找微澜了,没有找到联系方式,但我知道深圳有分馆,就按照地图直接去了百旺学校。到了学校和门卫说我是微澜志愿者,想去图书馆看一看,门卫给了我梁主任的电话,打电话给她,正在上课,我说我找微澜,重复了一下“微澜”两个字,就很友好,让门卫给了我钥匙,说一会让老师来找我。梁主任让我觉得“微澜”是非常好的一个事情,我重新找到组织了。

我自己拿了钥匙上三楼,开个小门进到图书馆,密密麻麻摆了好多书架开门的时候来了一个老师,梁主任让过来看一下。我说我找不到微澜具体联络方式,只能先直接来学校,老师说她只有曹老师的电话号码,曹老师来过学校整备。打通电话,我告诉曹老师想来微澜做志愿者,他说要验证信息,我告诉他我报过名,因为身份证号码被占用,深圳1馆报不上。然后我就拍了一些现场照片,发给他验证。我拍照片也特别小心,那时候虽然没有特别认真看过微澜的一些守则,但觉得保护隐私这些很重要。所以我拍的图书馆的照片都是拍那些必须的书架,门口,这些能反映出来我在微澜,而且在图书馆的样子给他,他就通过加了我微信。后来我也当着老师面,删除了全部照片。他给我推送了微澜机器人小新的微信名片,我终于联系上了微澜!

后来,梁主任来了,聊了几句。联系上微澜,是一个很开心的事情。更神奇的是,深圳1馆整备完以后,5月7日第一次开馆,我在广州做理疗,第二次开馆我才去值班,一周以后我再回到广州继续理疗,医生一见面就说,你好像换了一个人;他(后来)还说你虽然身体很虚,但整个人眼睛很有神。我自己也能感觉。微澜就是我的药。


微澜是我的二次创业


退休后,我在ACCA登记了退休,有时间可以申请没有报酬的工作,用自己的专业资格做一些公益的事情。之前参加一个导师计划,辅导过两个在校学生。最近我其实也有申请,但我好像又舍不得在微澜开馆的时候去,可能以后会在暑期去几个月或者几个礼拜。很多人说你退休了还年轻,作为会计师,你可以二次创业。我说微澜是我的二次创业。

在微澜,从一年级的小娃娃到二十几的大学生,还有几十岁的退休大姐,可以接触的人,学业、职业背景,年龄和各方面跨度都很大,这是很奇妙的。很多小伙伴,自己工作已经特别忙,但还是会来微澜做一些具体的、琐碎的工作,让我又困惑又佩服。

深圳1馆,刚成立的时候,馆长在深圳,回看记录的话,一开始所有程序都很认真很清晰。但后来馆长读研,离开了深圳。刚到微澜,前两个月值班的时候是比较舒服的状态,我不需要去履行管理的职责。有馆长的存在,这时候只是每次去值班就可以了,最多我做得的更细致一点,收拾整理。老1馆,图书馆在三楼,没有换水的地方,垃圾站也在操场的斜对角,写日志,擦地,倒垃圾,都要花挺长时间才能离开。每次我都做得很认真。

宗慧仪值班日志,2021年


值班就比较纯粹的借书还书,整理书架,处理日常事务。短短的几个月,对我来说很重要又很放松,可以和不同的馆员见面,我也很享受和小朋友的互动,从学校回家,去地铁站需要先坐几站公交,在公交和地铁,也会遇到学生,做一些交流,当时眼睛没有飞蚊,写微澜服务日志,也会做比较多的记录。

但慢慢观察,就会有问题出现。到6月的时候,馆里收到一大堆书,十一个箱子,应该是学校接受的捐赠,校长让高年级的男生,合力扛上三楼,直接放在图书馆门口,挨着书架,没有垒好,随时都会倒下来的,孩子们两边走动就可能存在风险。我个人的能力,又没办法搬动,值班的话,每天不同的人,我去得比较多,但每次接触的馆员都不一定,有时候是i志愿来的志愿者,就没有人来安排这个事情。

这个事情我自己记在心上,暑假也老是想提醒大家有没有机会回去做一次整备,关注群里消息,没有人发动。过完暑假,到下学期开学的时候,第一天开馆只有我一个人,广州来了一位伙伴支援我开馆,我记得是9月2号,他给我拍了一张照片,好像那是我在微澜里唯一一张单人照。

后来我自己好像还放在朋友圈,我做了一点虚化,我呆呆的坐在那里,阳光从西边的窗户照进来,我有点惆怅,有点疲倦,很累的样子……那时候我可能在考虑,哎,这么多书怎么办?广州来的伙伴也只能是临时帮忙,你看看也没有人预约值班,就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

我自己就开始琢磨这些事情,还手工画图书馆平面图,把书架列出来,1号架2号架要怎么摆,那时候馆藏才一万多,学校有要求馆藏要增到3万册,图书馆面积又没有扩大,图书馆旁边的美术绘画室,偶尔可以把一些东西放那里,但也是不能完全给图书馆用。

没有人响应你在群里响应我一下,终于有人看到并呼应了,我觉得不错。到后来。就有人说,你可以在哪里设置预约的日期,哪里可以做一些调整,我就慢慢被馆长,否则我就没有权限进行相关操作。

雅萌已经离开深圳了,她没有办法处理日常现场的事务,但可以线上招募,登记时长。i志愿来的伙伴,现场需要清晰的告诉大家要做什么, 主动观察图书馆哪些事情需要去改善之类的,很难,大家就等到下课铃响,再服务孩子,这个目前在新1馆有改善。

在百旺学校的时候,图书馆空间很狭小,也没有合适的地方停下来大家一起做交流。暑假之后的这个学期,主要就是把十几箱书上架,画图,后来理事会买了新书架,然后上架图书和调整分类。整个学期人手很不够,大部分伙伴来自i志愿,每次开馆正式馆员就一两个,每次开馆就觉得自己必须去。另外正值疫情期间,当时一个朋友在国外没法照顾母亲,托付给我,很多事情合起来,让我那个秋天都比较疲倦。

后来,我每一次值完班之后,我第一时间不是记录在微澜的值班,而是把一些可以交代清楚的事整理好,在路上,特别在地铁里的时间,用手机里修图的app,可以补充各种信息在里边,可以虚化,加标题,加说明,我就想着,每个人的时间都是很宝贵的,大家都是志愿者,如果一个事情要发三四幅图的话,别人可能要花很多时间,而且下次又找不到,那我就尽量把它们拼起来。

这些自己用心做的事情,不知道是否可以让其他人受益。最近我见到一个比我还早的老馆员,一见面,她叫我老宗。我就知道在群里她也可以看到我,我们就像朋友一样,这个是挺奇妙的。

微澜里厉害的人太多了,我是退休阿姨,我习惯性觉得所有人时间都很宝贵,就尽量多花一些时间让大家方便一些。我的性格比较喜欢在后面去支持别人。

所有我后来被馆长了。

在微澜,我也获得很多回馈,学生们对图书馆越来越信任和喜欢了。比如他们朗诵活动会到图书馆来,让我们一对一听他们朗诵,提意见,然后他们再改善,我们越来越被信任;还有一次他们拍视频特别感谢我们,还做了很多手工作品送给我们,对我是很大的感动。后来我特意给他们写了回信,写两三页字,写好以后我还特意抄写一遍,为了好看,后来又去文具店买了更好看有彩色背景的信纸再抄一遍。

2021年12月31号那天值班,有个小姑娘过来,后面跟着几个小孩子,她就张开双臂,老师,我可以拥抱你吗?是最温暖的。她特意过来跟我讲新年快乐的。可惜这是我在百旺最后一次值班。我当时想过元旦后去值班,那一天就去找到这个四年级孩子,我还记得她的名字,但没有机会了,我当时没有意识到再也见不到了。1月7日最后一天开馆,我忘记7号那天为什么我没有去,就等开学。


分离和深圳新1馆


后面就是疫情了。学校很久没有消息,就一直等待疫情过去开馆。直到五月份,我也以为是疫情的因素,六月妈妈进入生命的最后时期,我要照顾妈妈,就在理事群里说,先不参与;九月中旬妈妈走了,我当时想着回微澜的时候,想说有一个让我可以快速调整状态的去处,但直到十月得到通知说百旺不再和微澜合作,好像就多了一次打击,当然这不能与失去妈妈同日而语,但正是在我期待正的能量的时候,结果是负的,这是不大不小的一次打击。

10月20日,我们几位理事决定找新的学校,大家约线下见一见,我自己还没有从失去妈妈的悲伤中走出来,大家也尊重我,让我感觉好的时候才出来。

我们费了一些心思,理事们还蛮努力找合作学校,但结果差强人意。好消息来的时候到12月份了,毅桦说有一个朋友介绍了坪山学校,初步接触还不错,就飞过来,我和她还有Simon一起去和学校接触后,感觉也非常好。

深圳新1馆,基本是毅桦一手倒腾起来,采购,组织整备。第一次整备14号我在旅途上来不及参加,毅桦特别等我到16号,她当天还回北京,她做事情像卓别林一样快速,她贴标签的书我做了两次整备才上完架,她还买各种各样的小东西,太能干,太有效率,很佩服。

新1馆,一开始毅桦就直接把我当成馆长,从(微澜)社区设置到后来和学校的联系,也直接交给我了;我就正儿八经做馆长了,当然以前馆长该做的事情也都做了,没有比以前多多少。

我们2月9号试运营,10号正式开馆,那段时间用手机和程序比较多,眼睛比较疼。到2月17日礼拜五,我记得18号礼拜六开馆,差不多闭馆的时候,走着走着突然眼睛不舒服,左眼也出现飞蚊,眼睛疼,突然间被自己吓了一跳。

办理好借阅待领取的图书,2023年


2月10日第一天开馆,学校通知了所有班级,全校的孩子都来了,可以说人山人海。我对微澜的理解是,要对孩子负责,也对公众负责,也对自己(志愿者)负责。所以马上和学校交流,在食堂里碰到陈主任,聊要分流,限制是比较难的,最重要的是要多开一天。学校也安排一个老师说可以来负责一天,可老师到图书馆一看,这么多人,我一个人可不行。

毅桦就发起来小调查,究竟有多少馆员可以参与值班,我做了方案,方案很长,我们怎么疏导人群,借书方案,学生入馆是否限制,各种小措施;后来没有沟通,老师自己选了礼拜三开馆,周六也给住校的十几个孩子开馆。

那段时间,日常牵扯精力比较多的是这些,这几个礼拜是比较辛苦的,要各种沟通,绘图,整理,告诉馆员理事。新的理事会这时候大家都已经非常热烈的参与讨论,能够商量一些事情。

理事Simon给读者写的图书推荐,2023年


我自己的状态我知道,我就提出来不做馆长。大家商量了好久。虽然我是被馆长,但做了好几个月,很清楚馆长需要到现场值班,工作很琐碎,如果不值班,对馆里情况不了解,参与度低,那实际上的工作就是由别人承担。馆长需要用心又不怕麻烦,要花时间,光有爱是不够的。

后来我们公开招募了馆长,只有一位伙伴回应,他自己意愿是非常强,具体过程不详述,后来确实做事情的风格和微澜有些不一致。很多时候,我们已经习惯了沉默也是一种表达,很温和婉转的反馈ta看不出来是反对,所以后来就引发了一些不愉快的沟通。

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出乎意料的事情,我虽然没有再做馆长,值班还是最频繁的,日常值班之外,还需要额外处理这个冲突,当时就觉得特别难。在这个事情里,我也见识到毅桦的决断和包容,我们是一个Open的机构,我们也是可以去容纳的,最开始毅桦也是花了一些精力去疏导和引导。最后,大家就表达出要做调整。

这次我们没有公开招募馆长,而是一直在寻找,直到找到合适的馆长。


动物邻居


说起今年做的活动,动物邻居,本来我今年不太急做这个项目,眼睛也不好。但当时馆长建议要做活动,在老1馆的时候,经常看到其他馆的活动,我突然间有了这个想法。

我自己很爱小动物,觉得是一个很好的切入口,第一我有充足的储备,拍过很多照片,每张照片我都可以讲出故事;第二,引导孩子去关心自然界后,孩子很容易疏导自己的情绪,就有比较平和的心态,这对他们自己的成长太重要了,当然这不是必然的结果;第三个是,一个“外地来”的孩子,通过去关心身边的动物,那可以和深圳建立情感。

那为什么是动物而不是植物或自然界其他东西。动物是最容易引起小孩注意的,我就选了这个题目。

最后活动成型是有两个i志愿来的伙伴一起完成,我做了背景板,准备好了照片,她们一起帮忙挂上去,然后缺一个标题,志愿者帮我来写,两个女孩子不知道以前是否认识,但配合很流畅,觉得名字有点长,后来我们取了最后的词汇“动物邻居”。我们用书封背面白纸写字,两个同学建议把纸张切开,每个字单独写,贴出来,效果就还不错。

两位i志愿伙伴和宗慧仪一起完成的展板,2023年

深圳1馆馆员在写活动公告,2023年

读者看展出的动物邻居,2023年


动物邻居按部就班的推进,方案是逐步完善的,我自己琢磨的多,也会和Simon讨论,有的时候到了现场也会和大家配合调整,我也负责和学校老师沟通。

我们在图书馆外面有小信箱,有了小信箱,大家就很喜欢写东西给我们。第一批收到137个报名,学校看超过100个人,想给我们一个电子设备的演讲厅。

动物邻居信箱,2023年


但我自己不喜欢正式的课堂,不想有正式的上课下课这个形式,觉得这个效果不一定好。

另一个重要的提示,图书馆刚整备的时候学校负责老师来到图书馆,说希望图书馆和课堂有不一样的气氛,我觉得这点很重要;另一次和一个馆员值班之后,在回家车上,我们一起聊天讲自己孩子和小朋友,聊到有读者没事就来找我说话,馆员说你知道为什么他们喜欢和你聊天,因为你既不是老师又不是家长,我对这些意见做了综合,我不要去别的地方,要在馆里,分批进行交流,分享动物故事。

名单提交给教务主任以后,主任请另外一个主任根据名单帮我做了分批。我们把图书馆的桌子做了拼接,一个长桌子,大家围在一起,大家也帮我借了一个麦克。第一个中午做了四场分享,每场20分钟左右,第一次有三个老师在场,是六年级,秩序比较好;第二场闹哄哄,第三场很好,第四场孩子太小了,萌萌的;最理想是第三场,有孩子会分享家里的燕子窝。

后来觉得一年级也有孩子喜欢,就和主任申请,我就主动找了一二年级班主任沟通,希望有兴趣的孩子才来,一个两个三个四个都可以,然后老师选的是乖的孩子;我认识其中的一个,但ta的好朋友没有来。

动物邻居分享第三场,2023年

征集作品,我们是通过学生义工进行的。

当时我们征集义工收集作品的时候,讲完程序,孩子就先问我要围裙。在这个过程里,发现孩子们对微澜越来越有感情了,微澜的围裙和logo都会视为荣誉。

征集的部分作品和登记表,2023年


关于颁奖,我们当时想的是,六一全校活动的时候,学校宣布和颁奖;第二个是中午,召集孩子们在图书馆颁奖。后来我们选择了第一种,希望可以给孩子荣誉。

深圳1馆自己设计的奖状,2023年



和孩子们之间的故事


高年级孩子来图书馆少,这个学期,我遇到的最愉快的事情是一个九年级孩子,她来图书馆蹲下来找书,我注意到了,想知道她在看什么书,后来她抽出来一本书,接着跟我说,“假如我六年级的时候就看到这本书,我那时候就不会那么困难。”

9年级孩子看的书,来自魔法象魔法森林少年游系列,2023年


她注意到我看她的借书证,她说不是自己的,是已经转校同学的,我就给她补了卡。下午放学的时候,她来取卡,就和我聊,自己六年级的时候,跟父母,特别是妈妈的关系不是很好,后来妈妈讲什么话,也不怎么反驳,就自己回到房间里面去。后来喜欢上画画,并且和同学一起做了一个组合,同学配文字,她配画。她说下次我给你看。

又隔了一段时间,我们收到一个批评,是打开窗放在书柜里,说为什么周六不开馆,看到请改善你的行为。我第一次上五楼九年级,是告诉大家周五可以来馆借书。后来我从楼梯下来的时候看到她,她犹豫了一下,还是没忍住从胳膊底下抽出来一个本子给我看,我一下就惊呆了,ta就像真正从书店买回来的一本漫画,非常好。

初三读者的留言和反馈,2023年

我也帮一个初三孩子从公立图书馆借过《红星照耀中国》,后来学校接受的捐赠里也有这本书。

我为什么要分享这个事情,是另一个曾来服务的孩子,经常利用她服务的贡献,争取自己的权益,比如插队,见到我替别人(从公共图书馆)借书,她也让我到其他图书馆帮忙借书。我自己介绍说深圳的图书馆可以自己或者爸爸妈妈去,你自己先试试,不行我再帮你。我希望我为即将中考的读者额外服务不要给其他小读者厚此薄彼的感觉,我可能也需要找时间特别和她交流一次。

另外,也想分享。

在新1馆我们自己可以发挥的余地比较多,从i志愿来的伙伴自主性也很好,也有好几位伙伴报名了正式的馆员。今年我们还是做了很多努力,来增强大家对微澜的印象。可能我自己学中医以后,也有了更多修炼,更平和还能带一点幽默。4月后,我们给所有服务的伙伴,大家办一张纪念借阅卡,会注明参加了哪一天的活动,把微澜的公众号二维码也打印出来,贴在借书证上面,另一面是微澜logo,这是最好的广告,比任何纪录片都管用。

​来自i志愿的小伙伴准备的新书推荐展示,2023年

宗慧仪和伙伴们在一起,2023年


在学校也有班级对图书馆自然好感,找志愿者,举办活动,都会全力支持,我们有了群众基础,根据地。

最后,我要分享4月,我在贵阳1馆有过值班后的感受,看到微澜的围裙,甚至没有微澜围裙,只要你在扫码,孩子们就会来。微澜是一个网络,不管是什么样的空间和什么样的环境,孩子对你的依赖和信任都是一样的。


微澜往期人物访谈:

人物·红姐 | 5年,与微澜在一起的427天

演讲·文萍 | 微澜图书馆里的奇妙化学反应

访谈·张弦 | 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

访谈·廖细雄 | 不再等待允许,在附近去建设

访谈·林轩 | 享受资源的人,对社会负有更多义务和责任

访谈·许方洲 | 爱己与爱人,它们是一回事

访谈·一木 | 命运并不受贿,但希望与你同在 

访谈·魏佳羽(下) |  把基本事实作为方法,我们终会相遇

访谈·魏佳羽(中) |  理想回归现实,我们终将相遇

访谈·魏佳羽(上) | 把自己作为方法,我们终会相遇

全职妈妈李晓楠丨在微澜,慢慢地觉得自己还能给别人帮助

微笑的小米 | 走遍千山万水后的她,十年如一日,回到乡村做阅读推广

访谈·凌校长|微澜带来了学校生态的改变

访谈·杨天宇 | 有时候,相比发表意见,支持别人更重要

访谈·麦开|紧握星星,献给每一个有梦想的孩子

访谈·程春华 | 一个没有上海身份证号码的上海人

余清|流动中的迷茫与找寻

访谈·盘成芬 | 在东莞,八年,快递员和社区图书馆
访谈•小瑜馆长|我愿意做一个组织者
访谈·隋元丨流动儿童对社会的反哺
访谈丨跨省服务的志愿者我们的图书馆 | 访学生志愿者访谈·左樵(上) | 永远直立行走的小撮
访谈·左樵(中) |  从出走的一小撮到微澜访谈·左樵(下)| 微澜是拓荒者的乐园
访谈·王晨 | 我相信相信的力量访谈·王燕 | 我比较老派,为了工作,可以“放弃”孩子
访谈·李雅 (上)|不要把书神圣化,图书馆也不是一个神圣的地方
访谈·李雅(下)|不批评原则
故事姐姐播种记|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
广州红姐:51岁,我颠覆了过去的人生
温和而坚定的打破沉默|志愿者专访
性伤害|预防是最好的保护


他们是外卖员、快递员、家政工,但他们的孩子在城市找不到一张课桌 | 岳毅桦一席第801位讲者


微澜图书馆,城市边缘的真实公益


做馆员 做馆东 有一分光 发一份热

点击阅读原文 加入微澜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微澜图书馆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