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CAR-T细胞治疗的淋巴瘤患者怎样了?一年后,瑞金医院已有16名患者获得完全缓解


图说:三位患者迎来了特殊的“庆生仪式” 采访对象提供

淋巴瘤是一种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是近百种不同亚型“淋巴瘤家族”的统称。我国每年大约有9.3万人被诊断为淋巴瘤,每年有超过5万人死于该病。其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以其发病率高、复发率高、治疗难度大、生存期短的特点,令人“谈之色变”。然而,随着CAR-T细胞疗法的“横空出世”,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送来了新希望。

近日,长期致力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和研究的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液科许彭鹏教授,在确认全国首个接受商业化CAR-T药品回输治疗并在一年后疗效评估仍为完全缓解的患者信息后,对该细胞治疗产品——阿基仑赛注射液(奕凯达)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表示高度肯定。

在CAR-T细胞疗法进入中国之前,复发难治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全球平均生存期为6.3个月,而国内仅为5.9个月。为了攻克这一难关,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赵维莅教授带领瑞金医院血液科专家团队,长期聚焦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积极开拓进取,牵头完成了国内第一项CAR-T的注册临床研究。

从CAR-T的临床研究到商业化使用,为了持续提升患者生存率,瑞金医院成立了“细胞免疫治疗多学科联合会诊中心”,组建多学科专家团队,为患者治疗保驾护航。目前,瑞金医院已有超过30位患者接受了商业化CAR-T治疗,接受奕凯达商业化产品的23例患者已完成疗效评估,最佳客观缓解率高达95.7%,完全缓解率高达69.6%,即有16位患者获得了完全缓解

患者陈阿姨是一位复发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老年女性,于2019年7月确诊,一线治疗后复发,二线疗效欠佳,考虑到患者TP53突变,采用常规化疗或靶向治疗预后差。2021年6月22日,中国首个CAR-T细胞治疗产品(奕凯达)获批上市后,瑞金医院血液科专家团队为其制定了周密的治疗方案,并于8月2日成功回输CAR-T细胞。“时隔一年,患者的疗效评估仍为完全缓解。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患者获得长期缓解甚至治愈的可能性非常大。这不仅对于广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是个喜讯,对于我们血液科临床医生而言,也极大地增强了信心。”许彭鹏教授表示。

另一位即将在本月迎来1年持续完全缓解的虞奶奶,则是一位高龄复发/难治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她于2019年确诊,在历经6次化疗后,疗效评估方达完全缓解。但好景不长,虞奶奶很快出现疾病复发,换用二线方案继续治疗,疗效仍不佳。恰逢其时,CAR-T细胞疗法在国内获批上市。瑞金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师王黎介绍道:“尽管CAR-T细胞疗法为广大肿瘤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但其疗效受诸多因素影响,潜在安全性风险不容忽视。在计划对虞奶奶进行CAR-T细胞治疗前,淋巴瘤专家就结合患者目前的肿瘤状态和既往病史,对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了预见,并对处理方案展开讨论。虞奶奶的整个CAR-T细胞治疗历程艰辛,但是在虞奶奶接受治疗的整个历程中,我们医护团队精雕细琢,通力协作,从容应对CAR-T治疗后不良反应,最终化险为夷。”

此外,曾于2017年确诊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患者秦阿姨,在接受多次化疗及多线治疗方案无效后,于2018年10月,作为奕凯达临床实验首例患者入组研究,目前即将迎来完全缓解的第五年。长达五年乃至更长的生存时间,不仅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也释放出“癌症被治愈”的信号,这也意味着CAR-T细胞治疗正重塑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格局,或将引领癌症治疗进入新时代。

需要指出的是,CAR-T产品是以患者为中心的个体化定制的活细胞产品,一次性回输治疗,制备过程复杂,每个患者都是一个独立批次,无法通过规模化量产来降低成本,患者的支付压力相对来说比较大。因此,如何提高产品可及性,成了患者和学界关注的焦点。所幸,有赖于商业保险和各大城市惠民保的积极跟进,CAR-T细胞疗法的医疗费用负担正逐渐减轻。以阿基仑赛注射液(奕凯达)为例,目前该药品已被纳入45个省市的城市惠民保和超过50项商业保险,备案的治疗中心达近百家。

END

为了让大家可以更好地相互学习交流,微信公众号“基因治疗前研社”建立了微信交流群,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小编微信,由于申请人数较多,添加微信时请备注:单位名称—专业/职务—姓名。


往期文章推荐:

CGT外包重点公司盘点:细胞与基因治疗行业风云正起
拓新天成实体瘤CAR-T产品获批临床
全球首个血友病基因疗法获批上市
CRO、CMO、CDMO的具体差异
刚获批的这款基因疗法定价280万美元,全球最贵药品再刷新
全国首例!中山市人民医院采用CAR-T技术攻克难治性红斑狼疮
全球基因治疗药物研发现状分析
最高达60亿美元合作!罗氏布局通用型CAR-T细胞疗法
眼科基因疗法研发热情提升,全球布局企业不断增加,研发突破不断
「泛恩生物」完成近亿元Pre-A轮融资,华方资本领投
FDA叫停Beam公司基于碱基编辑的CAR-T癌症疗法临床实验
汇总|2022年国内细胞基因治疗领域投融资(截止2022年7月)
三国争霸——mRNA疫苗巨头哪家强?
罗敏敏团队开发出多种高效感染小胶质细胞的新型rAAV载体
David Liu最新Cell综述:体内基因治疗的编辑策略及药物递送载体的选择
浙东地区首个CAR-T细胞治疗中心落地鄞州人民医院
CAR-T细胞治疗:如何突破实体瘤微环境的阻碍
一文速读TCR-T疗法全球在研情况
基因治疗:用于 RNA 治疗的药物递送系统
mRNA疫苗和免疫疗法的临床进展
基于第一代CRISPR/Cas系统的基因编辑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重磅!2022年中国基因治疗行业政策汇总及解读
国内核酸类(mRNA)疫苗企业再盘点!(截止2022年6月)
首个癌症mRNA疫苗预计2022年内上市,BioNTech首席执行官称!
CAR-T药物“以产定销” ,细胞治疗商业化之路在何方?
基因治疗的竞争格局
2022年全球制药50强公布,有1家中国药企取得目前为止最好成绩
Precision BioSciences通用型CAR-T疗法达100%客观缓解率!
从罕见病到常见病,盘点近期AAV基因疗法领域的进展
复星医药宣布新人事任命
细胞治疗产业链:从概念验证到规模商业化
基因编辑技术CRISPR应用新进展与挑战
CDE新增瑞基奥仑赛注射液(CAR-T)的申请上市技术审评报告
合成生物学报告: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中的机遇与挑战
CAR-T细胞治疗:克服当前治疗障碍的工程策略
国内获批或申请已被受理的14项AAV基因疗法临床试验
汇总|已获批上市的38款基因治疗药物
mRNA疫苗发挥作用的金钥匙——递送系统
Cell 重磅!补齐基因编辑技术最后缺口,开启线粒体基因编辑新时代
细胞治疗和基因疗法:风险管理流程
Science子刊:CAR-T疗法联合溶瘤病毒治疗实体瘤,治愈率达80%!
细胞治疗行业研究报告解读
医药行业研究报告|mRNA 疫苗上游供应链投资机遇梳理
细胞基因治疗CDMO全业务流程解析&全球及中国领先企业竞争格局分析
35家免疫细胞治疗企业和技术管线
细胞治疗CDMO—CXO的新兴细分赛道,细胞治疗大时代的蓝海
基因治疗行业研究报告
国产CAR-T产品向实体瘤下“战书”
三款新冠疫苗接连获批临床试验,两款为mRNA技术路线
全球首款用于治疗LBCL的CAR-T疗法获FDA批准上市
基因治疗公司和元生物今日正式登陆科创板
基因治疗行业研究报告
深度研究|mRNA疫苗技术及应用不断突破, 前景广阔
基因&细胞治疗药物递送载体发展趋势
重新编程免疫细胞,助力CAR-T攻克实体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